-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字
- 2022-08-05 17:25:00
模块二 核心讲义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第1章 中外美术发展及基本理论
1.1 考纲解读
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的美术人物、美术风格与流派及美术现象,知道美术的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
3.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如:洞穴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
4.知道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如: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美术的社会价值等。
1.2 核心讲义
【中国美术发展史】
一、概述
(一)中国美术的主要特点
1.以儒家、道家、佛教文化为精神主干,形成中国美术的基本美学追求;
2.中国美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物象,而是通过写意的方式表现对象的神韵与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3.重视触觉引发的美感;
4.文人参与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体系与审美趣味。
(二)文人艺术创作体系
1.文人阶层所涉猎的艺术形式,包括书法、绘画、篆刻、园林设计等,其意趣上区别于职业画家、宫廷画家和民间工匠。
2.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美术形式,充分体现出文人艺术的独特性。这四种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滋养的关系——诗歌提升了绘画的意境与思想性,而书法强化了绘画的线条美,篆刻则使画面的布局更为丰富;反之,绘画使诗歌具有了形象性的特点,而使书法与篆刻更具有灵动与类似抽象绘画的美感。
3.从美学特点上来看,文人艺术既不追求工细、也不追求华丽,而是以平淡天真为美,以意笔草草为趣,在艺术表现上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志向与思想。
二、陶瓷艺术
(一)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和联系
1.陶与瓷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原料、釉料以及烧成温度三个方面不同。
2.陶器:用陶土(即较细腻而且有黏性的黄土),待晾干后入火烧制,表面大多不施釉,烧成温度仅在600℃~1000℃之间,质地粗松。
3.瓷器:用精选的瓷土(高岭土),成型、干燥和施釉后,经1300℃的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具有质地坚硬,外观光润、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以及不吸水的特征。
(二)陶器
1.陶器的制作方法与种类
(1)制作方法
陶器的原料是陶土。早期陶器的制作一般是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作陶坯,有些陶坯的口沿部还用慢轮加以修整。而一些较小的器皿则是用手直接捏塑而成。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制作陶坯,使得陶坯的造型变得更加流畅和规整。
(2)陶器的种类
陶器在中国的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装饰效果来看,主要有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
①素陶:较早出现的一种陶器形式。指陶器表面保持陶土本色,不加任何装饰。
②印纹陶:表面上出现了一些有目的、有规律的按压上去的痕迹,主要是一些布纹、席纹、绳纹。
③彩陶:陶器表面有色彩图案,主要为黑色、红色和白色等。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彩陶文化主要有:
a.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b.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实际上是仰韶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其中最具特色的为后三种类型。
④黑陶:泥坯在入窑烧制的最后阶段,从窑顶注入水熄灭木炭,经烟熏渗碳后形成。
最有代表性的黑陶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由于采用了快速的转轮技术,再加上制坯的泥质较好,所以能够制作出器壁薄如蛋壳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蛋壳陶”。
2.陶器的造型样式
最为常见陶器包括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和炊煮器等。专用的汲水器有小口尖底瓶和背水壶;储藏器有壶、罐、瓶、瓮等;饮食器有盆、碗、杯等;炊煮器有鼎、釜、鬲等。
(1)汲水器:往往具备小口,鼓腹,双耳等造型要素。
(2)储藏器:鼓腹,以便加大其容积。
(3)饮食器:多为敞口,以满足盛装食物和水的需要。
(4)炊煮器:往往有足可以立在地上,同时底部较大,可以加大受热面积。
3.彩陶器的装饰纹样及其代表性作品
(1)彩陶器的装饰纹样
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以及人物纹,其中最常见的是几何纹样。
(2)彩陶文化类型的代表纹样
①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常见的是鱼纹,此外还有蛙纹、鹿纹等。
②庙底沟类型:以鸟纹、蛙纹为主。其中花瓣纹彩陶盆可被视为是庙底沟类型的代表作。
③马家窑文化:以几何形纹样为主,动物和人物形象次之。
(三)瓷器
1.青瓷与白瓷
(1)青瓷
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越窑被视为是瓷器的发源地。代表为青釉莲花尊。
(2)白瓷
白瓷与青瓷一样,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期,它的制作以河北的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
2.唐三彩
(1)三彩釉始于南北朝,到唐代达到成熟,所以被称为唐三彩。
(2)三彩釉属于低温铅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熔融流动,从而呈现一种淋漓变幻、色彩绚丽的效果。
(3)胎质疏松,不适宜制作生活用品,所以在当时主要用于制作陪葬用的明器,因而其形象种类远远多于其他瓷器,特别是三彩人物陶俑,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3.宋代瓷器
(1)宋代制瓷业的成就
①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的出现。
②瓷器制作种类、样式和技术的发展。
(2)“五大名窑”及其瓷器特点
①哥窑
a.哥窑釉色呈粉青、米色、灰青等色,表面布满冰裂般的开片——开片是胎体和釉由于冷却速度不同而形成的釉层裂纹现象,别具一种自然、古朴的意趣。
b.哥窑瓷器的釉中亦有出现大小气泡,称聚球攒珠。
②官窑
a.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分别位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
b.通常釉质肥润,像青白色或偏蓝色的玉一样,有较大的开片。
③汝窑:有重色效果,以淡天青为主调,色感清逸、高雅。
④钧窑:釉色青中带红,呈乳浊现象,称“窑变”,烧成时偶现海棠红和玫瑰紫斑的变幻效果,风格妍丽,民间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
⑤定窑
a.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因为部分碗碟等采用覆烧法,所以口沿无釉,被称为“有芒”。而贡于朝廷的通常是在口沿部镶金、银扣。
b.定窑瓷质细腻,常用印花或者剔花等装饰方法,而且有些结合了雕塑手法,比如定窑孩儿枕。
c.定窑也烧制酱色和黑色瓷器,被称为“紫定”、“黑定”。
(3)景德镇瓷器:“粉定”、“影青器”。
4.青花和釉里红
青花瓷是元代瓷器的代表,也被当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青花瓷的特点是:
(1)烧制方法:青花瓷属于一种釉下彩瓷器,是用氧化钴等矿物做颜料配成绘画彩料,先在瓷坯上画出花卉纹样,然后罩上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制而成,烧成后呈现白底蓝花的色彩效果,别有一番韵致。
(2)纹样:所表现的纹样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有一种近似水墨画的效果。
5.明清彩花瓷器
(1)单色釉瓷器
①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有很多种,如明代有“甜白”、“霁青”、“月白釉”等等。清代的色釉品种更为丰富,如红釉类就包括“铁红”、“铜红”、“金红”等;蓝釉类有“天蓝”、“洒蓝”、“霁蓝”等;其他色彩系列也都有不同的色彩品种。
②经过对宋瓷的模仿,发明了“胭脂水”、“乌金釉”、“珊瑚红”等。
(2)彩瓷器
①青花:至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达到全盛阶段,古人赞誉其“幽亮而雅洁”。
②斗彩:明成化年间创制了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斗彩,即在釉下先用青花绘出花纹的轮廓线,然后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烧制之后再在釉上施以黄、绿、红、紫等色,釉下的青花与釉上的色彩交相辉映,达到了既清新而又斑斓的效果。
③五彩:嘉靖、万历年间在斗彩的基础上烧成了五彩瓷,这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即在瓷器上用多种色彩描绘花纹,花纹色彩艳丽,装饰性较强。
④粉彩:到雍正朝时,五彩逐渐被线条柔婉、色彩淡雅的“粉彩”所取代。
⑤珐琅:康熙朝创造了极为名贵的珐琅彩瓷器,后人称“古月轩”。珐琅彩初用西洋原料,后用国产料,画面具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以乾隆朝制作最为有名。
(3)明清时期瓷器发展的意义
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了“彩瓷时代”。
6.紫砂陶器
(1)紫砂陶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陶器形态,它用江苏宜兴产的紫砂土制成,具有理想的透气性和气孔。
(2)紫砂陶器外表并不绚丽,泥色除了主要的朱泥、紫泥之外,还有白泥、乌泥、黄泥等,色泽相对单一。
(3)具有色泽温润、质地淳厚的特点,特别是在长期使用之后,色泽更为油亮润泽。江苏宜兴由于盛产紫砂陶器,被称为“陶都”。
三、青铜艺术
(一)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商周时期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出现了块范铸造(又称为范模法)和失蜡法等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
(二)青铜器的种类与造型
1.青铜器的种类与造型
(1)炊煮器
主要用于煮熟食物,包括鼎、鬲(lì)、甗(yǎn)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鼎。青铜鼎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2)盛食器
主要用于盛装煮熟的食物,包括簋(gui)、豆等。簋是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圈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3)酒器
主要用于盛酒、温酒、饮酒,包括爵、觚(gū)、斝(jiǎ)、尊、卣(yǒu)、彝、壶等。
(4)水器
主要用于盛水,包括盘、鉴等。盘是盛水的器物,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鉴是盛水或盛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5)乐器
商周时期的乐器主要是打击类乐器,包括钟、铙、鼓、镈(bó)等,到了周代,发展比较成熟。其中钟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按大小依次悬挂于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悦耳的乐曲。周代中期以后,编钟流行,由三枚一套发展到数十枚一套。
(6)兵器:主要有钺、戈、矛、镞等。
2.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用于各种礼仪场合,如祭祀和宴会等,象征着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并且具有区别尊卑等级以维护统治秩序的功能。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主要在几个方面使用礼器:
(1)用于祭祀祖先和鬼神;
(2)体现和维护奴隶主阶层的等级制度;
(3)作为分封、赏赐、战争的见证物,这主要是通过青铜器上的铭文来实现的。
3.青铜器的装饰
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物活动等几类。最引人注目的是动物纹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兽面纹,即饕餮纹。
(三)青铜器的发展演变
1.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商代青铜器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1)早期主要是殷商时期之前,青铜器的种类和器形比较质朴,花纹较浅,且无底纹。
(2)后期主要是指殷商时期,青铜制作工艺已经趋于成熟,青铜器种类丰富。青铜礼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装饰图案多兽面纹,装饰纹样趋向繁缛华美,浮雕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特色。
2.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1)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代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
(2)西周中期起,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食器增多。青铜器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面、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装饰性较强的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3.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1)青铜器的礼制性质日渐消退,失蜡法的发明使得青铜器的造型更为繁复。
(2)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以莲鹤方壶为代表。
4.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1)日常生活用品器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铜镜与带钩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新品种。
(2)鎏金、金银错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富丽华贵的程度,使器物辉煌灿烂。
(3)农桑、狩猎、宴饮、攻战及动物装饰纹样大量出现,为青铜器增添了生活情趣,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一扫商周青铜器中的凝重庄严之气。
(4)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以湖北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
5.汉代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器完全丧失了礼器的功能,仅作为宫廷和贵族阶层的生活用品以及陪葬时所用的明器,但其中仍然不乏青铜艺术精品,如长信宫灯。
四、绘画艺术
(一)中国画的特点
1.中国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家对事物的主观感受与对事物“气韵”的表现。随着文人画的出现,中国画中的形象成为抒发画家情感或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
2.从表现技巧上来看,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这种线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事物的轮廓线,而是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元素。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线条形式和笔墨表现技巧。
3.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以表现事物的固有色为主,强调“随类赋彩”、“以色貌色”。随着水墨画的兴起,墨色成为了中国画的主要颜色。色彩的使用也力求与墨色相融合。
4.从画面的构图来看,打破了固定视点所带来的视野上的局限甚至是时空的局限,使“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成为可能。
(二)中国画发展演变的过程
1.先秦时期的绘画
现存先秦时期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是战国时代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和《人物御龙》。这两幅作品以线造型为主,在笔法运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画面构图较为合理。
2.汉代的绘画
(1)壁画
①皇帝和贵族的殿堂宫室都有壁画。壁画的题材包括社会生活、古圣先贤、神仙灵异、忠臣孝子,甚至是一些反面人物等。
②墓室之中也流行壁画装饰。
(2)帛画
帛画是绘制在帛上的绘画。
(3)画像石
①含义:画像石是指以石材为原料,雕刻着不同画面的建筑石材,主要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
②遗存: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代表为山东武氏祠的画像石。
③特点:题材包括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场景等,雕刻手法以减地单线阴刻为主,形象有一种类似剪影的效果。
(4)画像砖
①西汉中期之后,画像砖开始被用于装饰墓室墙面,东汉是画像砖的鼎盛时期。
②制作方法:主要有模印和刻画两种,制作后再进行烧制。
③遗存:现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数量最多。
④特点: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场面,画面简洁、质朴而又富有生机。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
①开始出现了在画史中有记载的画家;
②在绘画理论探讨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③山水画开始兴起;
④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壁画在魏晋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代表画家及画论
①顾恺之
a.艺术特色: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强调以形写神。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b.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
c.地位:顾恺之是魏晋时期比较重要的艺术家和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之一,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强调“传神”,使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新阶段。在画史上,顾恺之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并称为“六朝三杰”。
②谢赫“六法论”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佛家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壁画题材主要有三类: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佛说法图以及单个的佛、菩萨形象。
4.唐代的绘画
(1)唐代人物画
①特点
a.绘画题材的拓展。如吴道子擅画道释题材,阎立本擅画历史画与肖像画等。
b.绘画风格与技巧的发展。如吴道子的“莼菜条”线条描法,有“吴带当风”之称。
c.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的进展。
②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a.阎立本
阎立本擅故事画。喜省略背景突出主体形象。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b.画圣吴道子
代表作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c.张萱
着意描写宫廷妇女受冷落的寂寞之情。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
d.周昉
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代表作《挥扇仕女图》。
(2)唐代山水画
①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以李思训为代表。李思训开“金碧山水”一派面貌,画面构图宏伟、设色金碧辉映、用笔工致而又有“超然物外”的意境。
②水墨山水画
a.王维: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地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诗画结合的先河,被视为“文人画”的先祖。
b.张璨:善用“破墨法”,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花鸟杂画
①薛稷:以画鹤著称,创造了用鹤装饰六扇屏风的样式。
②边鸾:善画折枝花鸟。
③韩斡:鞍马画的代表。代表作《牧马图》、《照夜白图》。
④韩滉:以善画牛著称。代表作《五牛图》。
(4)佛教壁画
唐代寺观壁画及石窟壁画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大量歌颂天国的美好和欢乐的经变画出现。
5.五代绘画
(1)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绘画题材主要围绕着宫廷生活而展开,但亦有所扩大,除了表现宫廷以及贵族的女性生活之外,也将帝王和大臣的闲逸生活纳入表现的主题中。
①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宫中图》、《文苑图》。
②顾闳中: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
(2)五代时期的花鸟画
①黄筌:西蜀宫廷画家,其花鸟画以勾勒设色法描绘,然后赋色,形成工致富丽、细腻逼真的画风,体现了宫廷的审美趣味,有“黄家富贵”之称。
②徐熙:南唐处士,终身不仕。其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3)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山水四家”
①荆浩:笔下山水大多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代表作《匡庐图》。在《笔法记》中提出“图真”、“六要”等观念,并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②关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代表作《山溪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
③董源:擅长水墨山水,多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濛的江南风光。代表作《潇湘图》、《夏山图》和《龙宿郊民图》。他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
④巨然: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代表作《层峦丛树图》。
6.宋代绘画
(1)山水画
①李成与范宽
a.李成:其山水画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感觉。代表作《读碑窠石图》。
b.范宽: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以顶天立地的章法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②郭熙与《林泉高致》
a.郭熙重视意境。代表作品《早春图》。
b.郭熙对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为《林泉高致》一书,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它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③米氏云山
米氏父子运用简率淡墨,表现烟云溟蒙的意趣。这一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④青绿山水的复兴
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皇家重视,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造境图形追求真实严谨。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为代表。
a.王希孟:代表作《千里江山图》。
b.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代表作《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
⑤南宋山水四家
a.李唐: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又明显趋于简括,有所创新,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代表作《万壑松风图》。
b.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代表作《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c.马远:继承并发展李唐画风,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代表作《踏歌图》。
d.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巨型长卷《溪山清远图》是其代表作。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2)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是活跃于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细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3)人物画
①李公麟:白描人物画单纯洗练,朴素优美,丰富了民族绘画的形式技巧。代表作《五马图》。
②梁楷:减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重要创造,开明清写意人物画之先河。《李白行吟图》传为其作。
(4)花鸟画
①崔白:善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样貌与运动,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技巧熟练以至于落笔不用起稿,工而不拘,为宫廷花鸟画注入了新的血液。代表作《双喜图》。
②宋徽宗赵佶:书法行笔坚挺劲美,称为“瘦金书”。画风细腻柔丽,代表了北宋宫廷绘画的典型特征。代表作《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
③文同:他是将墨竹题材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关键人物,他的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
7.文人画与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1)元代绘画
文人画全面形成的阶段是在元代。
①赵孟頫与“古意”
a.绘画成就
功力深厚,能融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b.艺术主张
第一,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第二,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中,加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
c.代表作:《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幼舆丘壑图》、《秀石疏林图》。
②“元四家”
a.黄公望
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常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卷》。
b.吴镇
笔墨雄秀清润,画面气象苍茫。喜作渔父图,画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代表作为《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c.倪瓒
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坡陀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以干笔淡墨画出的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寻味。代表作为《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d.王蒙
所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代表作为《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等。
③元代的水墨梅竹与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的主流是向文人画情趣发展,绝少宋画院之工笔重彩富丽细腻者,文人水墨写意及水墨梅竹勃然而兴,显示了花鸟画领域的巨大变化。
a.王渊:水墨花鸟精微严谨而又清雅淡逸,显示了院体花鸟也转向文人情趣。
b.王冕:擅画梅竹,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代表作有《墨梅图》。
c.钱选:擅长花草蔬果,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
d.李衍: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深得竹之理,画风严谨,编有《竹谱》一书。
(2)明代绘画
①吴门四家
a.沈周:山水画以粗笔为多,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犹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宏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其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b.文征明: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中。
c.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另外两种风格,体现了滥觞于此时而尤盛于清代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融合趋势。
②人物画
明末最著名的人物画家当属陈洪绶,号老莲。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
③青藤白阳
a.陈淳
陈淳,号白阳山人,花鸟近师沈周、文征明,多以士大夫园林中常见的花木入画,意境平和而安详,造型经剪裁而允当,又结合画意配以草书题识,可谓书画结合,相得益彰。
b.徐渭
第一,徐渭是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他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作。
第二,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表现并且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④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a.绘画特色
不重写实,提倡书法入画,强调笔墨虚实关系,讲究章法形式,对写意绘画极为推崇,常以前人作品为母题,推出新意。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代表作《秋兴八景图册》等。
b.绘画理论
他的绘画理论体现在《画禅室随笔》中,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3)清代绘画
①清初“四王”
“四王”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绘画实践,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安闲平和的意趣。
a.王时敏: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画风苍润古澹、松灵秀雅。
b.王原祁:笔墨气味醇厚,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在笔墨与形式的探求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c.王鉴: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在画法面貌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d.王翠: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注重观察自然,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夺造化之精髓。
②“四僧”
“四王”的复古的美学观念受到了“四僧”的挑战。
a.八大山人: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代表作《荷石水禽图》。
b.石涛: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的成就。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绘画理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
c.弘仁:深受倪瓒的影响,作品大量地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景升华为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之感,隐晦地传达出画家的遗民意识。
d.髡残:他的作品洋溢着蓬勃的生机,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
③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汪世慎、黄慎、金农、高翔、李方膺、郑板桥、罗聘、李觯。他们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以大肆奇逸的笔墨,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8.近现代绘画
(1)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
①陈独秀“美术革命”:对清代四王的摹古风气进行抨击,提出用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
②20世纪初以来,涌现了一批致力于中国画革新的艺术家,如黄宾虹、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蒋兆和等。
a.“岭南三杰”与“岭南画派”
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广东画家,以“折中中外、融合古今”为宗旨,在提倡革新中国画和推动艺术运动的过程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岭南画派”因此得名。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有开派之功合称“岭南三杰”或称“二高一陈”。
b.齐白石、张大千和黄宾虹,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坛推陈出新的代表。他们既继承明清非正统的绘画传统,又注重变革创新,强调画家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反应。《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代表作。
c.徐悲鸿、蒋兆和和林风眠,是民国时期“引西润中”的典型。
(2)油画的民族化
①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主张用西方写实绘画来改造中国画,从而使得油画被更多地介绍到中国。
②徐悲鸿是中国早期油画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位,他一直尝试将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油画的代表作。
③油画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画家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苏联的油画风格。《开国大典》是这个时期的著名作品,由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
④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油画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多元发展的局面重新出现。罗中立的《父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五、雕塑艺术
(一)中国雕塑的特点
1.不同历史时期雕塑的特点
商周时期的雕塑神秘而粗犷;秦代的雕塑写实性强而气势恢宏;汉代的雕塑既有深沉雄大的一面,也有质朴而富于生活气息的一面;魏晋时期的雕塑多有一种秀骨清像的特征;而唐代时期的雕塑则带有一种体态丰腴的特点;宋元时期的雕塑世俗化特征明显,在写实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细节的过分关注,形象略显纤细;到了明清时期,则是小型玩赏性雕塑勃兴的阶段,形象生动有趣。
2.雕塑的用途
(1)明器雕塑:主要用来随葬,如秦兵马俑。
(2)仪卫性雕塑:主要是安置在建筑物前或者陵墓前的雕塑,具有象征性的仪卫作用或纪念的性质。
(3)宗教雕塑:主要指宗教中的造像,以佛教造像居多,比如佛、菩萨、罗汉、力士以及供养人的形象等。
(二)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
(1)中国雕塑的萌芽阶段在原始社会,在原始人制作的石器工具以及骨、木、象牙等材料制作的装饰品上就已经有了雕刻的影子;
(2)陶器的出现,促进了原始雕塑的发展;
(3)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鼎盛,这对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铜器表面的装饰附件或者器物的造型方面都具有雕塑的特征。
2.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达到高峰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明器雕塑、仪卫性和纪念性雕塑等。
(1)秦始皇兵马俑
①地位: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②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汉代雕塑特点
①在陶俑的大小、数量、规模以及形象的写实程度上都远逊于秦代;
②汉代兵马俑看起来虽然质朴,但是在人物的动态和神情的表现方面颇为生动;
③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在东汉晚期,出现了各种表现男女侍从的雕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汉时期的说唱俑。
④汉代也有铜铸的明器,如著名的铜奔马。
(3)霍去病墓石雕
①简介: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②特点: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3.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雕塑艺术
(1)佛教雕塑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宗教雕塑发展迅速,特别是佛教雕塑。从魏晋开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相继繁荣。石窟造像艺术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云冈石窟第20窟北壁坐佛、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等,均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2)雕塑大师
魏晋隋唐时期还出现了一批雕塑大师,如东晋时期的戴逵被后世学者看做是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唐代雕塑大师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4.宋元时期的雕塑艺术
宋元时期的雕塑成就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上,主要是佛教雕塑。雕塑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细节的表现上,比如表情、动态、衣纹等,给人一种较为写实的感觉,但是在气势上远比不上隋唐时期,在形象的表现上也失去了隋唐的静穆和神圣。
(1)宋代雕塑的代表:江苏吴县保圣寺的罗汉像,山西晋祠的圣母和侍女像以及四川大足石窟摩崖雕刻等。
(2)辽代雕塑的代表: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中的巨大观音塑像。
(3)元代雕塑的代表:浙江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前元代的一些石刻造像。
5.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
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石窟艺术走向衰落,而小型玩赏性雕塑日趋繁荣。
(1)广东石湾窑: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石湾公仔”。
(2)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为张明山,代表作为《渔樵问答》。
六、工艺美术
(一)漆器工艺的制作与发展
1.史前
现知最早的漆器是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材料为生漆。
2.商周时期
运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已经非常普遍,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
3.战国时期
器物品种和装饰技法等都有很大发展。除传统的雕木为胎外,也开始采用卷木和夹纶成型技术。战国漆器中还有皮胎器,如长沙出土的“彩绘漆盾”。漆工艺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4.汉代
汉代漆器在生产规模和艺术水平上都达到一个高峰。漆器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不过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法标志着汉代漆工艺装饰上的新成果已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数百件漆器,如《杯具盒》。
5.南北朝时期
夹纶佛像以其轻便的优点而产生。晋代雕塑家戴逵,曾以制作夹纶佛像而闻名。他为南京瓦棺寺制作的夹纶佛像五躯,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的玉像,被誉为瓦棺寺三绝。
6.隋唐时期
漆器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前代基础上发展了“金银平脱”和“螺钿镶嵌”技法。
7.宋代
宋代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还有螺钿镶嵌、描金、彩绘、脱胎以及创新的戗金、滴粉销金等技艺。当时已出现经营漆器的家庭手工业或专业作坊。
8.元代
元代木漆工艺和陶瓷工艺一样,处于一个过渡转变阶段,技法上仍以“剔红”、“剔犀”和“戗金”为主。
9.明代
明代漆器一方面由官家设厂专制,另一方面民间也有许多作坊,而且作品精良,名匠众多,可以说是中国漆工艺的全盛时期。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著是明代黄成撰的《髹饰录》。
10.清代
清代装饰技术现衰落之势,漆面的坚实度不如明代,装饰内容与品种虽然和明代基本一致,但清末漆器雕饰更加繁缛。
(二)玉石工艺制作与发展
1.玉石的类别
(1)软玉: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包括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等;
(2)硬玉:指翡翠。
2.玉石工艺的发展
(1)史前
原始先民掌握了玉石加工技术。但玉石较少被用于制造工具,而是承载了人们的精神要求。如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红山文化的玉龙都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2)商周时期
玉器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受到贵族阶层的重视。
(3)战国时期
玉石被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以及一些供观赏和玩赏的艺术品。
(4)宋代
宋代雕刻工艺趋于优雅精巧,风格各异。
(5)元明清时期
玉雕的种类和样式变得更丰富,而且出现了一些大型玉雕,人物、场景复杂,场面宏大。如清代的“大禹治水图”玉山。
(三)金属工艺制作
1.汉代
中国金属工艺的滥觞应该是从青铜工艺的发展开始。汉代青铜器的价值与地位降低,大量使用金银珠宝制造奢侈装饰品的风气日益扩大,这使得金属细工工艺不断发展,并日趋精工富丽。
2.南北朝时期
与南北朝佛教盛行相适应的是金属佛教造像大量出现,有些是冶铸模造,有些是“锤蝶”。形体普遍不大,但制作得非常细致。其中释迦牟尼像最多,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
3.唐代
金银錾花是最流行的金属工艺,其方法是使用各种大小不同的錾具,用小锤敲打錾具,使其沿着预先设计的纹路行走。
4.宋元
(1)宋代的一些银器和铜器上,可见机械加工的痕迹,金属加工的技术已十分成熟。
(2)元代金属细工工艺品主要在上层社会使用,制品上花纹纤细甚至过于繁缛,金首饰已制作得细致惊人。
5.明清
金属工艺发展到明清时代,主要供皇家贵族玩赏,因而精工细作,不惜工本,极尽豪华富丽之风。
(1)明代金属工艺
①“宣德炉”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艺人们吸收了历代冶炼技术(有说要经“十二炼”),并吸取了古代铜器、宋代瓷器的优点,创造出铜质细腻、色彩丰富、花纹精美、造型新颖的铜制工艺品。
②“景泰蓝”
a.景泰蓝是金属胎的珐琅器。
b.制作方法可分成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锤胎珐琅及流行日本的七宝烧等几个品种。流传至今的景泰蓝一般就指掐丝珐琅,器物灿烂夺目。
c.明清掐丝珐琅多用饕餮、龙凤、云气、牡丹等纹样,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和装饰风格。
(2)清代金属工艺
清代“金嵌珠天球”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表明了清代天象科技水平。
(四)纺织品与刺绣工艺
1.丝织品
(1)“丝绸之路”
东起西汉首都长安,经河西走廊,绕天山南北,至古波斯(伊朗)和古天竺(印度),终止于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2)丝织品的发展历史
①中国生产丝织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4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
②汉代丝织品的种类多达20余种,包括普通丝织品、高级色素丝织品以及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丝织品等不同类别。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文字纹、几何纹、鸟兽纹等。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织品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丝织品的纹样设计改变了汉代云气纹起伏不平的格式,形成有规则的波状构图,纹饰更趋样式化。
④唐代丝织品生产规模更大,几乎遍及全国。在名目繁多的丝织品中,以唐锦最为出色。
⑤宋代丝织业较唐代更为发达。织锦有新的特色,称宋锦。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缂丝,所用的“通经断纬”法,已经能够“随心所欲,作花鸟禽兽状”。
⑥元代崇尚加金织物。一种加金织物“纳石失”在元代大量生产,使丝织品加金技术进一步提高。
⑦明清两代织锦品中最好的是南京织造的质地厚重的云锦和苏州织造的质地较薄的杂锦。丝织加金技术更加提高,妆花缎即是明代丝织工艺的重大成就。
2.刺绣工艺
(1)中国的刺绣工艺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当时的礼服上已经使用了刺绣技术,所绣的纹饰称为十二章纹饰。
(2)两汉时期刺绣工艺已很发达,它和织锦并称为“锦绣”。
(3)隋唐时期,刺绣不再限于衣物和佛像,而是出现了绣制的佛经,这说明刺绣工艺已经从服饰用品推进到接近纯欣赏品的绣字和绣像了。
(4)宋代刺绣出现了模仿书画的绣品,针法精细,色彩典雅,发展成为后来的画绣。
(5)明清时期,刺绣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为宫廷御用品和民间绣品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明清两代政府机构中均设有“绣作”、“尚衣监”等专门刺绣御用品的工场,其工艺风格繁冗富丽,花纹以龙凤为主。而民间刺绣则显得更有活力,其品种繁多,其中以上海顾绣最为驰名。清代民间享有盛誉的产品应推“苏绣”、“京绣”、“蜀绣”、“广绣”、“湘绣”五大名绣。
(五)中式家具工艺制作
1.早期人们主要是席地而坐,以跽坐为主,因此所使用的家具是矮型家具。
2.东汉末期高型家具开始出现,人们开始从跽坐逐步过渡到垂足坐。
3.宋代,高型家具已经在民间普及。
4.明代,中国家具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明式”家具。
(1)种类丰富多样,主要有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台桌、屏座等几大类,甚至出现了成套家具的设计,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搭配。
(2)选用的材料通常都是一些优质硬木。如紫檀、红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木种。
(3)做工精良,在设计和制作中,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而使用榫卯结构,而且不同的部位还使用不同的榫卯。
(4)在材质方面,注意突出材质自身的美感,造型方面也注重简约大方,不采用过于繁琐的装饰。
5.清代,家具造型已趋向笨重,由于一味追求富丽华贵,致使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已经失去了明式家具那种庄重大方的美感。民间家具仍沿袭着明式家具的程式,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清式家具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为代表,被称为清代家具三大名作,造型与装饰设计各具地方特色。
(六)雕刻工艺制作
中国古代的雕刻工艺所用材料包括象牙、玉、犀牛角、竹、木、砖、石等,种类繁多,用途也很广泛,如作为建筑部件、生活用品、装饰品、玩具以及一些特种工艺品等。
七、书法篆刻
(一)书法艺术
1.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书法,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
(2)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主要是由汉字的结构和书写工具的特性促成的。
2.书法的艺术特点与基本技法
(1)书法的艺术特点
书法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以构成文字的线条作为艺术传达媒介,通过线条曲直运动以及结构、章法的安排传达出某种情感因素。
(2)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①用笔用墨:主要指书写过程中控制笔法和墨色的方式,用笔通常强调执笔的高低、轻重,运笔的急缓、方圆,笔锋的藏露、顺逆,点画的长短、粗细,笔法的力感、质感等;用墨主要指墨的浓淡程度,如浓淡、枯润等,强调“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使墨色富有变化。
②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的大小以及笔画的疏密、斜正等。
③章法布局:指整幅书法作品组织安排文字的方式,如大小疏密、变化统一以及节奏气势等。
④节奏韵律:指在行笔过程中,由于所书文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运笔速度、用笔力度、用墨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由此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律动感和节奏感。
3.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
(1)篆书
篆书是五种书体中最早出现的一种,通常分为大篆和小篆。
①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
a.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汉字形态。它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金文,即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这种字体更趋规范化,字体方正齐整,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用笔技巧也更丰富多样。
c.今存石鼓文是籀文的代表,体势方整,流畅宏伟,结字严谨,风格古朴,被誉为“千古篆法之祖”。
②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大篆基础上经过整理规范的文字。小篆字体较大篆简化,线条圆润美观,不露锋芒。总体来说,篆书还留有古代象形文字的痕迹。
(2)隶书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为了便于书写,隶书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更加强调平衡对称,整齐一致。笔画讲求波磔,横画具有蚕头燕尾的形状,左右舒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
(3)草书
①草书始于汉代,最早是由隶书演变成的,名为“章草”,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保留有隶书笔法形迹。
②到汉末草书逐渐脱去隶书形迹,上下字笔势牵连引带,连绵不断,线条流畅婉转而富有韵律感,这种书体称为“今草”,为东汉时期张芝所创,他被称为“草圣”。
③唐代狂草出现,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用笔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多端,笔走龙蛇,气脉相通。
(4)楷书
楷书,是隶书的变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达到顶峰。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整,钩戈、撇捺构成了长短正斜、俯仰照应的整体,比篆、隶更加多姿多变,比草书规范易懂。代表有欧(欧阳询)体、颜(颜真卿)体、柳(柳公权)体、赵(赵孟頫)体等。
(5)行书
行书“非真非草”,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中,侧重于楷法的行书叫行楷,侧重于草法的行书叫行草。行书用笔流畅,离方遁圆,笔锋轻转而重按,如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美的感受。
4.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
(1)萌芽期(古文字时期):从先秦时期到秦代
主要书体是篆书。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秦代是一个文字的分水岭,小篆的出现结束了中国的古文字时代,隶书的出现开启了今文字时代。
(2)形成期:汉魏六朝时期
①汉代的书法各种字体齐备。三国时钟繇擅长草书。
②晋代,艺术化特征日趋明显。晋代著名书家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特征可以用“尚韵”来概括,即追求一种个性化特征。
(3)成熟期:唐五代时期
唐朝书法的特征在于“尚法”,即重视法度与规则。这个时期楷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书法名家包括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方面的名家有张旭,怀素、孙虔礼(字过庭)等。
(4)第四阶段:宋、元、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是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风格多元化的时代。
①宋代:“尚意”
宋代书法强调的是一种文人的情思,著名书法家包括蔡襄、黄庭坚、苏东坡、米芾四位,其书风都是纵横挥洒、变化淋漓,与唐代的书风情趣相异、自成风格。
②元代
元代的书法名家当推赵孟頫,其修养全面,书法师钟繇、王羲之、褚遂良、米芾等,擅长篆、隶、行、草,尤其以小楷最富特色,堪称元代书法宗师。
③明代:尚姿
这个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
④清代
清代书法的派别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而且发达。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是自宋以后,书法冷落萧条了几百年以后出现的又一个新时期。
a.碑学比帖学兴盛,以魏碑为主。以致清中期书风为之一变,以厚重朴拙流行于世。
b.书法理论活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康有为的“南北书法论”、邓石如等书法理论。
c.清末的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等书法家,为现代书法留下了可贵的财富。
(二)篆刻
1.篆刻的艺术要素与主要种类
(1)篆刻的艺术要素
①篆法
篆刻艺术的美首先取决于入印文字的美。因此镌刻印章首先必须具有书法艺术的修养,书法是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前提。
②章法
章法是指印章的布局安排,即所谓的分朱布白。由于印章的尺寸较小,因此需要认真处理文字的疏密与虚实关系,做到既富于变化又统一和谐,这正是篆刻艺术章法美之所在。
③刀法
刀法指篆刻时运刀的方法,刀法是篆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一方面,篆法的结构美、书法的章法美都要通过刀法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下刀的方法不同,产生的刻痕面貌也不相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其具有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
(2)印章的种类
①根据形制:分为阳文(或称朱文)和阴文(或称白文);
②根据印文内容:分为姓名印、字印、别号印、地名印、合称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等
2.篆刻的发展历史
(1)篆刻艺术起源于实用印章。现存实物表明,早在殷商时期就已有印章出现。早期的印章多用铜、玉等硬质材料铸造或雕刻,必须由专门的工匠刻制。
(2)相传元代王冕首先以花乳石刻印,打破了以往采用硬质材料,必须由工匠镌刻的历史,使文人、书画家加入到刻印行列。这些文人书画家所刻作品,有一种高雅之气,与工匠所制印章截然不同。
(3)明清时期,文人研磨石印已经蔚然成风,几乎成为文人书画家必备之能事,一时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篆刻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①明代著名的印家包括文徵明、文彭、何震、董其昌、汪关、李流芳等。其中文彭被认为是明清文人篆刻的鼻祖,著有《印史》一书。
②清代篆刻更为兴盛,在清中期雍正、乾隆到嘉庆年间,开始出现不同的篆刻流派。较著名的是“西泠八家”。
八、民间美术
(一)民间美术的主要特征
1.民间美术的作用
(1)民众将其用于装饰和美化生活,反映了他们对于美的质朴的追求;
(2)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特别是祈求幸福平安生活的愿望;
(3)某些民间美术作品也兼具了教化民众,弘扬传统美德的功能。
2.民间美术的特点
(1)从实用角度出发,强调满足社会生活的特定要求;
(2)形式多样,体现在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渗透了民间信仰、禁忌以及祈求幸福平安的愿望;
(4)符合民众的审美观念,色彩鲜艳、造型较为夸张、质朴;
(5)覆盖范围广,在中国的每一个地区,甚至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特定的民间美术形态存在;
(6)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各个地区由于环境、气候、民俗、材料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其流传的民间美术形态存在差别;
(7)使用的材料较为廉价,而且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
(8)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
(二)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1.剪纸
(1)剪纸艺术是中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表现,均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根据不同的用途,剪纸主要分为窗花、绣花样稿、喜花、墙花、礼花、门笺、灯花等种类。
(3)剪纸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剪子剪,另一种是用刻刀刻,虽然使用的工具不同,但都具有“刀剪味”和“线线相连”的剪纸艺术语言。
(4)剪纸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单色剪纸、折叠剪纸、熏样剪纸、点彩剪纸、拼色剪纸、剪绘剪纸、铜衬剪纸等多种表现手法。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主要是单色和点彩两种。
①单色剪纸是在单色纸上镂刻,主要以红色为主。
②点彩剪纸,又称点染剪纸,是在刻好后点染上色的。以河北蔚县剪纸最具代表性。
2.皮影戏
(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影戏人”,是一种古老而又流传广泛的民间戏曲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皮影流派包括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四川皮影。
3.刺绣
(1)民间刺绣,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妇女之手,古代称之为“女红”。
(2)刺绣用途广泛,可作装饰,也与民间习俗密切相关。
(3)刺绣不但是美的艺术,而且其经常运用象征、暗喻的手法表达特定的含义。如“鱼戏莲花”暗喻男女婚配结合,“石榴赛牡丹”暗喻男女结婚生子。
(4)在针法的运用上,民间刺绣有铺针绣、平针绣、打子绣、乱针绣、套扣绣、盘金绣等,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和品种,灵活地运用不同针法,各具其趣。在形象的表现上多运用鲜艳的丝线和夸张的手法,体现出一种稚拙、纯朴的审美情趣。
4.民间雕塑
民间雕塑是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如石、木、竹、泥等采用雕刻或者塑造的手法制作的民间工艺品。代表有木雕、石雕、彩塑。
5.编织
编织是使用植物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和特定的编织手法,制成各种生活用品。中国民间用于编织的材料主要有竹、草、柳、藤等,其中竹编较有代表性。
6.风筝
风筝真正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
7.玩具
玩具从地方特色上来区分,有彩塑玩具、刺绣玩具、美术陶瓷玩具、竹编玩具、彩绘布老虎等,主要供儿童玩耍,但也有供家庭陈设之用。
九、建筑艺术
(一)中国建筑的特点
1.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样式
与西方石结构建筑相比,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1)木结构建筑的建筑周期短,建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石结构建筑相比较少;
(2)各个构件之间都是榫卯连接,在结构上属于软性连接,具有伸缩性和韧性;
(3)由于墙壁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不破坏柱子的情况下,内部空间的分割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4)缺点在于害怕火灾、潮湿和虫害的影响,在耐久性方面远不如石结构建筑。
2.建筑外观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
(1)屋顶
①屋顶的造型和装饰较为独特。中国建筑的屋顶,大都是曲面形的,屋顶的四个角也向上翘起,使四周的屋檐都成为两头翘起的曲线。
②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特有的支撑、托举屋檐的构件,用弓形短木从柱头或者梁枋挑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其目的是为了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
③形式多样。中国的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起了十几种不同的屋顶样式,其中最主要的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四种样式。
(2)屋身和台基
中国建筑的屋身部分是建筑的主体,正面一般很少做墙壁,多数为花格木门窗。台基除了普通的石台基之外,重要建筑上多用有雕刻装饰的须弥座,并配以栏杆台阶,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
3.建筑布局特点
在建筑布局方面,有两种平面布局,即梁思成先生所说的“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
(1)“绝对均称”:用于宫殿、官署、庙宇以及住宅建筑。其特点就是方正对称,突出中轴。北京的四合院就是这种布局的典型代表。
(2)“绝对自由”:多见于园林建筑,故意打破那种对称均衡的布局模式,强调布局的自由灵活,穿插于园林景致之间,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
4.装饰和色彩设计
在装饰和色彩设计上,中国建筑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宫殿、佛殿与贵族阶层住宅建筑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和檩椽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工艺美术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法。
(二)宫殿建筑
1.宫殿建筑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从考古挖掘来看,早期是独体建筑,殷商时期规模增大,出现了庭院建筑的雏形,及至西周早期庭院建筑组合发展成熟。以后历代虽有不断发展,但基本模式有相似之处。
2.历史上有名的宫殿建筑有很多,如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长乐宫、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等,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明清时期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
(三)坛庙建筑
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每岁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经嘉靖年间改建得以完善,形成一组形制严谨、井然有序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四)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包括佛寺、佛殿、佛塔、石窟等。
1.佛寺与佛殿
(1)佛寺
中国的佛寺所采取的建筑形制与四合院类似。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建筑,最初就是按照四合院的形制建成的。
(2)佛殿
①中国的佛殿所采用的主要是宫殿殿堂的建筑形式,即大屋顶、较高的台基,特别是供奉佛像的大殿。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木结构佛殿较少,现存比较著名的包括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辽代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大殿等。
②随着佛教造像的加大,有些大殿出现了楼阁样式。如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
③清代出现了喇嘛教的寺庙建筑,其中最著名就是西藏的布达拉宫。
2.佛塔
(1)佛塔源于印度的率堵坡,原为存放佛舍利的建筑,其造型为圆盖式的造型。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种形式被中国人用多层楼阁的形式所取代,主要取其崇高华丽的意思,而楼顶上安放率堵坡形式的屋顶,称为塔刹。
(2)古代主要的佛塔样式包括密檐式塔、阁楼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前两种是中国本土式的佛塔。
①密檐式塔的代表是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②阁楼式塔如山西应县佛宫寺塔等;
③喇嘛塔是受喇嘛教影响的佛塔建筑,以元代阿尼哥主持修建的妙应寺白塔为代表;
④金刚宝座塔是来自于印度的一种佛塔形式。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刚宝座塔是北京大正觉寺的明代金刚宝座塔。
【西方美术发展史】
一、概述
西方美术的发展,呈现出与中国艺术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概括起来就是:
(一)以视觉为基础的审美意识;
(二)希腊文化为西方美术确立了古典美的典范;
(三)基督教精神与世俗文化的双重影响;
(四)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原始美术
原始美术又称为史前美术,它是人类美术的起源阶段。
(一)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原始美术作品应该首推洞窟壁画,这类作品主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这些洞窟壁画出现的时间都在公元前15000年之前,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写实而生动。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二)原始雕刻
欧洲原始雕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被称为“原始的维纳斯”的女性裸体雕像,这种雕像在欧洲的很多地区都有出土。她们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社会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其中最著名的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
(三)巨石文化
能够代表欧洲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文化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圈、巨石坟墓、神庙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圈“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
三、古埃及美术
(一)建筑
1.金字塔
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金字塔是吉萨三大金字塔群,位于今埃及的首府开罗以西,共有三座法老陵墓:门卡乌、海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其中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
2.神庙建筑
神庙建筑也是古埃及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形态,埃及的神庙建筑追求的是一种神秘、幽深的氛围,以强化人们心中对神的神秘与敬畏的心理感受。这一建筑形态多集中在埃及新王国时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二)雕塑
1.古埃及的雕塑有严格的程式,代表作是《拉荷切普王子与妻子坐像》;
2.不按照程式制作雕像的代表是《奈费尔提蒂头像》;
3.户外大型雕塑以海夫拉金字塔外的狮身人面像为代表,希腊人将其称为“斯芬克司”;
4.与法老的雕像相比,在法老或者贵族墓中发现的随葬雕塑就显得生动多了,这些雕塑体态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王国时期的雕塑《村长像》和《书记像》。
(三)绘画
埃及的绘画也是为法老和贵族服务的一种重要的美术形态,埃及的绘画和雕塑一样,也有着严格的程式。可从纳米尔石板浮雕上看出。
四、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
(一)古希腊美术
1.影响希腊美术的因素
古希腊美术是西方古典主义美术的源头,这个时期美术的发展与希腊文化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希腊美术的因素包括神话、希腊人的理性精神、美学态度、城邦国家奴隶主民主制度以及对运动和力量的崇尚等。
2.古希腊美术的分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其中后两个时期是希腊美术确立自身特点并且逐步达到很高发展水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能展现希腊美术成就的是建筑、雕塑和陶器等。
3.雕塑
(1)古典时期
从希腊古典时期开始,希腊艺术摆脱了在古风时期由于受到古埃及写实主义雕塑风格的影响而导致的雕塑表情和体态僵化的现象,逐渐确立了体态自然、造型优美的古典主义写实风格,并且最终达到了较为完美的艺术境界。
①米隆是希腊古典初期的著名雕塑家,代表作《掷铁饼者》;
②菲迪亚斯是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塑家。雅典卫城的总设计师,代表作《命运三女神》;
③波利克里托斯是古典盛期著名的雕刻家兼艺术理论家,他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成《法则》一书。代表作《持矛者》。
④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古典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抱幼童酒神的赫耳墨斯》。
(2)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希腊艺术与文化传播到马其顿王国版图的其他地区,并且与这些地区原有的文化相融合,产生出一些与希腊艺术存在关联,但又具有一定地方色彩的艺术风格。这个时期也被称之为“泛希腊化时期”,其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分别出现于希腊本土、埃及以及亚洲西部小亚细亚的柏加马。
①《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希腊本土地区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②小亚细亚的柏加摩斯:《垂死的高卢人》与《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
4.建筑
(1)柱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
①多里安式: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神庙有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
②爱奥尼亚式: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神庙有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
③科林斯式: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是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
(2)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是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帕台农神庙。
(二)古罗马美术
古罗马美术是古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与古希腊艺术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是继希腊之后的古代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
1.建筑
(1)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
(2)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包括科洛西姆竞技场、凯旋门、纪念柱、万神殿等。
2.雕塑
(1)罗马的雕塑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君主、贵族、哲学家等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较少表现神灵。
(2)罗马人注重现实生活,具有一种理性、务实的思想倾向,罗马雕塑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美学观。
(3)奥古斯都雕像是古罗马时期美化帝王肖像的典型作品。
(4)在表现自己的君主时,并不是所有的罗马雕塑家都会去美化他们,例如《马可·奥莱略骑马像》。
3.绘画
在古罗马时期,绘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点从庞贝城遗存下来的壁画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伊苏斯决战》等。
五、中世纪美术
(一)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主要是指供教徒们集会和礼拜的场所——教堂。
1.拜占庭式
拜占庭美术是指流行于东罗马帝国的美术,它最显著的成就体现于建筑方面。拜占庭式的教堂建筑糅合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同时还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2.罗马式
罗马式建筑并不是罗马建筑风格的简单翻版,而是“仿罗马式”,也就是在罗马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文化而产生的风格。比萨教堂建筑群就是罗马式建筑的代表,包括主教堂、洗礼堂、钟塔以及公墓四个部分。
3.哥特式
哥特式教堂继承了罗马式拉丁十字形的平面布局模式,但是它一反罗马式建筑的厚重感以及类似堡垒的感觉,追求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和向上的动势。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二)中世纪绘画
1.中世纪绘画以在拜占庭美术中大量出现的镶嵌画为代表,这是在教堂的墙壁上用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
2.拜占庭时期最著名的镶嵌画在意大利的圣维他尔教堂,在教堂的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表现皇室参拜的祭坛画,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另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六、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一些科学家、思想家与艺术家开始冲破教会与宗教思想的限制,重新发掘和重视以希腊和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并且由此带来了思想与文学艺术领域的变革。
2.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自身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重视现实生活,强调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
3.文艺复兴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与发展有关,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出现,这一阶层重视世俗生活,因而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萌芽和发展,这与意大利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得较早有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包括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乔托、马萨乔、多拉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鲁列涅斯基等,以及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乔尔乔内、提香等。其中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盛期三杰”。
1.达·芬奇(1452~1519)
他的绘画作品以准确的解剖与透视关系,柔和的明暗过渡以及戏剧性的表现而著称,其主要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母子与圣安娜》、《岩间圣母》等。
2.米开朗基罗(1475~l564)
代表作包括雕塑《哀悼基督》、《大卫》、《摩西》、《垂死的奴隶》、《挣扎的奴隶》,绘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他还参加过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3.拉斐尔(1483~l520)
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主要是表现圣母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如《草地上的圣母》、《阿尔巴圣母》、《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等。拉斐尔在1508年前往罗马之后为教皇宫创作的一系列壁画也是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学院》。
4.佛罗伦萨主教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雕刻家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
(三)尼德兰文艺复兴
尼德兰文艺复兴明显地受到了细密画、彩色玻璃镶嵌画的影响,并且祭坛画的创作较多。有一些艺术家直接表现农民的生活以及民族独立的题材。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主要艺术家包括凡·埃克兄弟、勃鲁盖尔、博斯与维登等。
勃鲁盖尔:著名的油画家、铜版画家。被称为“农民画家”。代表作《农民婚礼》。
(四)德国文艺复兴
以版画成就最为突出,丢勒则使铜版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代表作是《四使徒》。
七、巴洛克艺术和罗可可艺术
(一)巴洛克艺术
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盛行于17世纪,18世纪就趋向于衰落。
1.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1)它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
(2)它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艺术,巴洛克艺术打破了理性主义的宁静与和谐,强调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极力追求运动感,强调运动与变化,富于空间感和立体感。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鲁本斯(1577~1640)
17世纪佛兰德斯的宫廷画家。他的绘画充满丰富的想象力,重大的题材往往寓有强烈的民族个性。他的画构图形象一般动势很大,不论男女,都显得健壮有力,色彩饱满热情。有些画面上还充满着一种戏剧性的暴力气氛。《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是他的代表作。
(2)济安·劳伦佐·贝尼尼(1598~1680)
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他在雕塑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圣特雷萨的沉迷》、《阿波罗与达芙娜》、《大卫》等。贝尼尼雕塑的人物姿态扭动较大因而富于运动感,同时注重衣纹和其他细节的表现,甚至有时会给人一种略显琐碎的感觉,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细腻华丽的感觉,体现出巴洛克艺术的审美趣味。
(二)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艺术是18世纪前半期占据艺术界主流的一个带有艳情色彩的艺术流派。
1.罗可可艺术的特点
(1)上流社会的妇女前所未有地成为画面主角,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
(2)不追求对神圣题材的表现,而是将世俗生活甚至是艳情主题作为表现内容,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
(3)愉悦亲切、舒适豪华而又浮华做作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体现了纤细华丽的贵族趣味。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瓦托(1684~1721):代表作《发舟西苔岛》;
(2)戈纳尔(1732~l806):代表作《秋千》;
(3)布歇(1703~1770):代表作《狄安娜出浴》。
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
(一)新古典主义
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的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就是“新古典主义”流派,它也被当时的美术学院视为是正统艺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新古典主义艺术强调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重视理性与技巧,在绘画表现上强调对于形体的表现与素描关系,强调深入的刻画形象。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达维特(1748~1825)
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是画家路易·达维特。达维特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有两类:
①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故事题材,如《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等;
②以大革命为主题的作品,如《马拉之死》等。
③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达维特的思想趋向于保守,如《萨宾女人》等作品。
(2)安格尔
安格尔将新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安格尔在自己的画面中创造了一种符合古典主义美学规范的理想化的美,每一细节和色彩都追求精致。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笔触,色彩对比也被降低到最低限度。他非常重视素描在绘画中的作用,认为最好的素描就是最好的油画,而色彩只是装饰的一种形式。代表作品有《瓦平松的浴女》、《泉》等。
(二)浪漫主义
1.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
浪漫主义艺术家重视情感,张扬个性,追求形式上的突破。他们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多采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与古典主义唯美的思想形成明显的反差。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德拉克洛瓦(1798~1863)
欧仁·德拉克洛瓦是与安格尔齐名但艺术观点对立的浪漫主义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认为色彩比素描更重要,想象力比严谨的知识对艺术家更有价值。代表作有《自由引导人民》、《希阿岛的屠杀》等。
(2)吕德(1784~1855)与《马赛曲》
在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中,绘画领域首推德拉克洛瓦,而雕塑领域的代表人物无疑是雕塑家吕德。代表作是巴黎凯旋门上的高浮雕《马赛曲》。
(3)戈雅(1746~1828)
戈雅对贵族阶层的腐化贪婪、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表现。代表作有《l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杀》,铜版组画《卡普里乔斯(又名狂想曲)》、《战争的灾难》等。
九、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中期形成,既反对“古典主义”,也反对虚幻的“浪漫主义”,主张从现实出发,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库尔贝(1819~1877)
他反对古典主义唯美和理想化的美学思想,反对学院派对传统的僵化继承,力求反映身边真实的社会生活。代表作《奥尔南德葬礼》、《打石工》。
(二)米勒(1814~1875)
代表作《晚钟》、《拾穗者》。
(三)杜米埃(1807~l877)
杜米埃通常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主要的创作形式包括漫画、石版域以及油画等,作品对当时法国社会的阴暗面与统治者、贵族以及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无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下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代表作《三等车厢》。
(四)门采尔(1815~1905)
门采尔是德国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是对19世纪中后期德国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代表作《轧钢工厂》。
十、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
(一)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美术流派,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流派。
1.印象主义美术的特点
印象主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外光环境下光线与色彩效果的表现,对形象的表现具有一种瞬间性的特点,即捕捉事物表面瞬间的光色变化。这使得印象派画家不像古典主义画家那样重视事物的结构和体积,因而作品看起来如同一个“彩色织物”。
2.印象主义出现的原因
(1)印象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表现外光景色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的延伸;
(2)科学领域的发现,特别是光学、色彩以及视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发现对印象派画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3)来自日本的版画以及摄影技术也对印象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爱德华·马奈(1832~1883):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
(2)莫奈(1840~1926):代表作《草垛》、《卢昂教堂》、《睡·莲》等。
(二)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出现的一个美术流派,这一美术流派比印象主义更加注重光学理论对艺术创作的指导作用,又称“点彩派”。新印象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印象主义艺术家凭借个人感受色彩的能力进行作画的方法的一种批判,他们希望用一种更科学、更系统的方式进行创作。
修拉(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作《大碗岛上的星期天》。
(三)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光线与色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追求“瞬间性”的色彩表现,这种绘画方法受到了一些艺术家的质疑,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突破印象主义的创作方法。
1.塞尚(1839~1906)
(1)塞尚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2)艺术风格:塞尚的艺术与印象派的不同之处在塞尚不大注意光的表现,更侧重面和物的实际形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他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2.凡·高(1853~1890)
凡·高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夸张变形的造型以及纯度较高的色彩来表现物象。代表作包括《向日葵》、《夜咖啡馆》等。
3.高更
高更的作品强调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十一、现代主义美术
一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出现于19世纪后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它的主要精神是突破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力求客观再现现实的写实主义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强调艺术家对于形象的主观理解和表现,在艺术表达上追求个性。
(一)现代主义美术
1.野兽派美术
(1)艺术特色: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2)代表人物:马蒂斯,代表作有《舞蹈》等。
2.表现主义美术
与法国“野兽派”同一年,在德国诞生了艺术团体“侨社”,这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开端。
(1)艺术特色: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用夸张变形的造型与主观化的色彩来反映现代人精神世界中的压抑与苦闷,并且对人类的处境表现出了一种悲观的态度。
(2)代表人物:挪威画家蒙克是“表现主义”的主将和先驱者。代表作《呐喊》。
3.立体主义
(1)1908年,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
(2)两个阶段:
①“分析的立体主义”(1908~1912):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将形体进行拆解,最终使形体被分解成一些小块或者小的几何体,而整体的形象则显得若有若无;
②“综合的立体主义”(1912~1914):将一些不同的元素(比如一些几何形、色块甚至是生活中的现成材料)加以组合,使之产生与画家所表现的对象既有造型上的相似性,但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立性的视觉形象。
(3)艺术特点: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
(4)代表人物: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包括《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
4.未来主义
(1)未来主义是1909年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现代美术流派,这一流派的发起人是意大利的诗人、作家、戏剧家马里内蒂。
(2)未来主义画家巴拉的代表作是《系着皮带的狗》;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的代表是翁贝托·波菊尼的代表作是《空间的连续的独特形体》。
5.抽象艺术
(1)抽象艺术出现于1912年前后,它的主要特征就是艺术家放弃了对于具体形象的表现,将线条、形状、色彩、结构等抽象的因素作为表现内容。
(2)代表人物
①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作的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
6.达达主义
(1)达达主义1916年出现于瑞士,并且很快波及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这个流派的出发点是企图摆脱一切传统的重荷,随意性超过规范性。
(2)代表人物:法国艺术家杜尚是达达主义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包括《带胡子的蒙娜丽莎》、《泉》。
7.超现实主义
(1)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
(2)代表人物: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的主将,代表作《记忆的永恒》。
(二)当代美术
1.抽象表现主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美术流派是诞生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放弃了对形象的表现,有些艺术家连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也放弃了。
(2)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和“行动绘画”。
2.贾科梅蒂
贾科梅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在西方艺术界产生影响的雕塑家之一,他的雕塑风格非常独特,一反西方传统雕塑对体量感的追求和纪念碑式的效果,将形象处理得非常纤细而且放置在地面上进行展示。
3.活动雕塑
(1)艺术家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艺术家所进行的“活动雕塑”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实验,通过风力、水力以及添加机械动力的方式使雕塑呈现出一种运动的状态,这导致了“活动雕塑”的流行,这种艺术形态颠覆了传统雕塑作为一种静态艺术的观念。
(2)代表人物:美国艺术家考尔德是这方面的奠基人之一。而“活动雕塑”雕塑这一说法,最早就是杜尚看到了考尔德的雕塑而提出的。
4.波普艺术
(1)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晚期在英国出现、随后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与抽象表现主义放弃形象表现的宗旨完全相反,转而将一些在当代社会大量流行的视觉形象,比如电影明星、商业产品、漫画等形象直接表现在画面上。
(2)代表人物:汉弥尔顿的代表作是《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家显得如此不同,如此温馨》;安迪·沃霍尔代表作《坎贝尔汤罐头》。
5.大地艺术
(1)大地艺术(或称为地景艺术)是20世纪60、70年代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的新颖性在于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在室内创作和展示作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自然。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制作各种作品,包括一些非常大型的作品。
(2)代表人物:罗伯特·史密斯是大地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代表作《螺旋形防波堤》。
6.超级写实主义
(1)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被称为超级写实主义,又称为照相写实主义的流派,这一流派追求高度的写实效果,其显著特点是在绘画领域利用摄影照片作为复制的范本进行细致的描摹,与传统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
(2)代表人物:在美国最有声誉的照相写实主义画家是C.克洛斯;在雕塑家中,J·安德烈亚和D·汉森最为有名。中国艺术家罗中立在创作著名作品《父亲》时,在风格上也曾受到照相写实主义的启发。
十二、西方现代建筑艺术的嬗变
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建筑美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现代主义建筑(19世纪晚期~20世纪60年代)
1.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强调形式服从功能,追求一种几何形的外观,反对滥用装饰,这种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最终发展成了国际主义风格。
2.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1)早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将植物园温室建筑形式用于博览会会场的建筑,被人称之为“水晶宫”。
(2)19世纪晚期非常有影响力的建筑是1887年法国巴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它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
(3)在美国,在1874年的芝加哥大火之后出现的芝加哥学派进行了最早的摩天大楼设计。其中建筑大师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永远追随功能,此乃定律”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金科玉律,一直贯穿在整个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过程中。
(4)在20世纪,对建筑功能的重视以及去除传统建筑表面繁琐的装饰,追求一种简洁的建筑造型成为建筑师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奥地利激进的理论家卢斯于1908年发表了《装饰与罪恶》一文。后来此文被压缩成一句口号式的话语,“装饰即罪恶”。从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功能主义成为了建筑领域的主要潮流,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如格罗佩斯、柯布西埃、米斯·凡·德罗等。
①格罗佩斯(1883~1969)
格罗佩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代表作包括法古斯鞋楦工厂、包豪斯校舍等。
②柯布西埃
在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他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
③米斯·凡·德罗
代表作是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④赖特(1867~1959)
赖特声称他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能够反映出人的需要、场地的自然特色并且使用可利用的自然材料。代表作考夫曼住宅,称为流水别墅(也称落水山庄)。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70年代以来)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不再过分追求建筑的功能性与排斥装饰,转而重视建筑的文脉与符号性因素,将精神性因素与功能性因素有机地结合,建筑外观设计趋向于多元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建筑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先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不同的建筑流派或者建筑风格。我们通常用后现代主义或者当代建筑来称呼这个时期的变化。
(1)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又译为洪尚教堂,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建造。这座建筑呈现出一种象征主义的意味。这座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建筑领域的一个划时代的转向,即以“国际主义”风格为标志的现代主义建筑高潮的逐步终结,以及新的建筑思潮的出现。
(2)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由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犹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悉尼的标志。
(3)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位于法国巴黎,是意大利建筑师R.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这座中心是本世纪后半期“高科技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4)古根海姆美术馆
西班牙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著名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分馆之一,它坐落在西班牙北部港口城市毕尔巴鄂,由加拿大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
十三、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演变
(一)现代设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50年代)
1.现代设计的特点
遵循理性主义精神和客观精神,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受抽象艺术的影响,在形式上追求简化,反对滥用装饰。
2.现代设计的发展
(1)威廉·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60年代出现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设计的起点,但是有趣的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威廉·莫里斯对工业化抱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但他仍被称为是“现代设计之父”。他的思想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础。
①意识到艺术设计对于产品的意义;
②强调恢复材料的真实感,反对在材料表面滥用装饰;
③认为设计要为大众服务。
(2)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把设计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新艺术运动也是一场由艺术家和设计师自发参与的运动,它最有代表性的风格是自然主义的风格,即从自然界中的植物、昆虫以及人体上获取灵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作品富于装饰性。
(3)构成主义
俄国的构成主义艺术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艺术为社会服务,自称为“艺术工程师”,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生产、建筑工程、工业制品、摄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在印刷、出版物和展览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4)风格派
荷兰的风格派设计明显地受到了风格派绘画的影响,在形式上追求一种极端简化的效果,以三原色与黑、白、灰色作为主要色调,平面和立体造型都严格按照几何样式来处理,给人一种理性与严谨的感觉。其代表作是里特维德设计的红——蓝椅子与施罗德公寓。
(5)包豪斯
德国的包豪斯是一所著名的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将抽象艺术的形式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包豪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现代设计的教育模式,如三大构成最初就是从包豪斯的基础教学中发展起来的。最有代表性的设计是布鲁尔设计的钢管椅。
(6)流线型风格和有机现代主义
①美国设计师强调设计为市场服务。美国的现代设计风格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线型风格最具代表性,这种风格实际上与运动和速度有关,最早用于交通工具的设计,后来被作为现代生活的象征而被用于各种物品的设计上,但有些并不符合功能的要求。这个阶段著名的设计师包括罗伊、格迪斯、德雷福斯等。
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有机现代主义,一反战前设计的那种僵化的感觉,设计造型显得更为生动。其代表人物有艾洛·萨里宁和查尔斯·伊姆斯。
(7)北欧现代设计
北欧的设计理念带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强调产品功,能且价格低廉,能够为公众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好设计”理念。其代表人物包括芬兰的阿尔托,丹麦的保罗·汉宁森、阿恩·雅各布森等。代表作品如保罗·汉宁森设计的灯具,阿恩·雅各布森设计的天鹅椅、蛋形椅等。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60年代至今)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
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注重设计的符号性特征,注意消除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冷漠感,使设计富于生活情趣。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1)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是波普艺术思潮在设计领域的体现,其特点是强调个性,追求新奇,重视流行文化元素,不刻意追求产品的耐用性。如彼得·默多克设计的儿童斑点椅。
(2)孟菲斯集团
孟菲斯集团是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激进的设计团体。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作品造型打破常规,有的极富想象力,有的看起来甚至有些怪异。
(3)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出现的一个设计流派,但是它并不是向现代主义的简单回归,而是从符号意义出发,追求一种单纯、简洁的美感。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
(4)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它代表了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它是在工业化与消费社会高度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消耗的背景下出现的。主要围绕着建立“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展开,强调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①设计产品要尽量使用可降解的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②避免对资源的无度浪费,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或是开发新型的无污染的洁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