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0441字
- 2020-12-01 13:40:35
1.2 核心讲义
一、乐理基础入门知识
(一)音及其属性
1.音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音称作乐音,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音称作噪音。
2.音的属性
(1)音的高低是由音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2)音的长短是由音的延续时间决定的;
(3)音的强弱是由音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4)音的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决定的。
(二)音的高低
1.音列与音级
(1)音列
乐音按照音高次序(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称作音列。
(2)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称作音级。
2.音的分组
(1)小字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称作小字一组,从小字一组往高音部分,依次称作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各以小写字母标记音名,并在字母右上方加注相应的数字表明其所属的音名组别;
(2)微小字组
从小字一组往低音部分,依次称作微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各大字组的音名均用大写字母标记,并在字母右下方加注相应的数字表明其所属的音名组别。
3.变音与等音
(1)变音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不同音名)所构成的半(全)音称作自然半(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者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半(全)音称作变化半(全)音。基本音升高或降低一个半音或者全音,需要标注变音符号。
(2)等音
一个音往往有多种记法和意义,这种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为同音异名,也称等音。例如,相距半个音的两个音,前者升高半个音时等于后者,此时两个音音高相同而音名不同,即为等音。
4.十二个半音的不同标记方法
在一个八度内共有十二个半音,分别有音名、唱名、阶名、律名共四种标记方法。
5.谱号
(1)高音谱号图形是从拉丁字母“G”演变而来的,表明第二线的音名为g1,所以又名G谱号。
(2)低音谱号图形是从拉丁字母“F”演变而来的,表明第四线为f,所以又名F谱号。
(3)中音谱号图形是从拉丁字母“C”演变而来的,表明弧线相交的线为cl,所以又名C谱号。
6.谱表
记有G谱号的谱表称为G谱表或高音谱表。记有F谱号的谱表称为F谱表或低音谱表。记有C谱号的谱表称为C谱表或中音谱表。、
联合谱表由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单谱表组成,它又分为花线大谱表、直线大谱表、三行联合谱表、四行联合谱表以及多于四行的联合谱表等。
(三)音的长短
1.音符
音符是记录乐音及其时值长短的符号。
2.休止符
(1)休止符是记录音的间断的符号。
(2)整小节休止可用全休止符来记写。
3.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
一个音符的时值按二等分的原则成偶数细分下去。例如,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以此类推。
4.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
当音符时值的划分与偶数均分的基本划分不一致时,则称之为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
(1)三连音
把原来按偶数均分为两部分的基本音符平均分成三部分,称为三连音。
(2)二、四连音
用均分的两部分或四部分代替原来的三部分(如带附点的时值),分别称之为二连音或四连音。
(3)五、六、七连音
把原来按偶数均分为四部分的基本音符平均分成五部分、六部分、七部分,分别称之为五连音、六连音和七连音。
(4)九、十连音
把原来按偶数均分为八部分的基本音符平均分成九部分或十部分,分别称为九连音或十连音。
5.附点
附点是记在音符右边的用以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小圆点。
(1)单附点: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一半。
(2)复附点: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
(3)三重附点: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八分之七。
(四)节奏与节拍
1.相关概念
(1)节奏:长音和短音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称之为节奏。
(2)节拍: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称之为节拍。
(3)拍子:将“拍”按一定的强弱关系组织起来,称作拍子。
(4)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称作拍号。
2.拍子的类型
(1)单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称作单拍子。例如,二拍子、三拍子都是单拍子,一拍子也可以说是单拍子的特例。常见的单拍子有2/4、3/4、2/8、3/8、2/2等。
(2)复拍子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序列的单拍子组合,称为复拍子。例如,四拍子、六拍子都是复拍子,因为它们能被二或三整除。常见的复拍子有4/4、6/8等。
(3)混合拍子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序列的单拍子组合,称为混合拍子。例如:五拍子、七拍子,特点是可以被二、三相加,但是不能被二或三整除。如5/4就是由2/4和3/4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4)变换拍子
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加上不同拍号,称之为变换拍子。
(5)散拍子
在乐曲的开头或中间过渡部分,节奏自由,可根据作品风格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
3.切分音
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位),从而改变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便形成切分音。
4.音值组合法
为了更易于辨别和掌握各种节奏型,需要将每小节内的音符按照节拍的特点来划分为音群,这就是音值组合法。
5.节拍的正确划分
在一般情况下,节拍中的强音多为时值较长的音,弱音多为时值较短的音。我们可以将这个一般规律归纳为“长强短弱”四个字。
6.弱起小节
在歌曲或乐曲中,有许多是从弱拍或弱位起音的,开始小节称为“弱起小节”或“不完全小节”,而曲子的最后一个小节也是不完全小节,首尾两个小节相加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小节。
(五)音程
音程,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或两音间的音高差距,其单位名称称作度。
1.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
(1)旋律音程
两个音先后鸣响,称作旋律音程。旋律音程是横向关系,书写的时候前后分开,其中有上行、下行、平行之分。
(2)和声音程
两个音程同时鸣响,称作和声音程。和声音程是纵向关系,书写时上下对齐。高的上方音称作冠音,低的下方音称作根音。
2.音程的度数和性质
(1)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级数”和“音数”所决定的,级数决定音程的度数,音数决定音程的性质。
(2)音数:音程的音数指两音之间所包含半音或全音的数量。全音用整数“1”表示,半音用“1/2”表示。
3.单音程与复音程
(1)构成音程的两音不超过八度,称作单音程。构成音程的两音在八度以上,称为复音程。复音程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单音程相同。计算方法以七加上方的单音程度数来命名。
(2)音程的扩大:升高音程的冠音或降低音程的根音。
(3)音程的缩小:降低音程的冠音或升高音程的根音。
4.音程的转位
将原位音程的根音移高八度,或冠音移低八度,或同时作八度移动,从而使根音与冠音上下互换位置,称作音程的转位。
5.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1)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彼此融合。其中包括两种:
①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
②不完全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
(2)不协和音程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融合。
其中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以及所有的增减与倍增倍减音程。
6.等音程
两个音程的音响效果相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称为等音程。其中包括两种:级数和名称相同的等音程与级数和名称不同的等音程。
(六)和弦
1.三和弦
(1)由三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原则构成的和弦,称为三和弦。
(2)三和弦共有四种: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2.七和弦
(1)由四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称为七和弦。
(2)七和弦共有七种:大大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增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3.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1)以和弦的根音为低音(最低的音)的和弦,称为原位和弦。
(2)以和弦的三音、五音或七音为低音的和弦,称为转位和弦。转位和弦的特点是和弦级数改变,但是性质不变。
(3)三和弦的转位
①第一转位是以三和弦的三音为和弦的低音,由于转位后的低音和高音之间形成一个六度音程,所以称之为六和弦,用数字6来表示;
②第二转位是以三和弦的五音为和弦的低音,转位后低音与中音为四度关系、低音与高音为六度关系,因而称之为四六和弦。
③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归纳成表格来记:
(4)七和弦的转位
①在七和弦中,第一转位是以和弦的三音为低音,转位后低音与最上面的两个音分别是五度和六度关系,因而称之为五六和弦,用数字来表示。
②第二转位是以和弦的五音为低音,转位后低音与最上面的两个音分别是三度和四度关系,因而称之为三四和弦,用数字来表示。
③第三转位是以和弦的七音为低音,转位后低音与其上方挨着的音为二度关系,因而称之为二和弦,用数字2来表示。
④表格:
4.等和弦
(1)实际音响相同,记谱形式不同,因而属于不同调性、具有不同意义的两个和弦,称之为等和弦。
(2)等和弦有两种:
①音程结构相同的等和弦;
②音程结构不同的等和弦。
5.和弦的标记
和弦标记是记录调式位置、结构形式以及功能性质的符号,用罗马数字来标记,是在后续内容,例如和声、作曲、作品分析等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七)调式
1.大、小调式
(1)自然大调式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式音阶。
(2)自然小调式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小调式音阶。
(3)和声大调式
将自然大调式音阶的第Ⅵ级降低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大调式音阶。
(4)和声小调式
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因而使Ⅵ—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小调式音阶。
(5)旋律大调式
上行为自然大调式音阶,下行Ⅵ—Ⅶ降低半音形成的音阶为旋律大调式音阶。
(6)旋律小调式
上行升高自然小调的Ⅵ—Ⅶ半音,下行还原而形成的音阶为旋律小调式音阶。
(7)关系大小调
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调号也相同的大调与小调,称作关系大小调,又称平行大小调。
(8)升号调的写法
依次升高F、C、G、D、A、E、B。计算方法为:看最后一个升记号上方小二度为大调式主音来确定。
(9)降号调的写法
依次降低B、E、A、D、G、C、F。
(10)同主音大小调
主音音高相同的大调和小调,称为同主音大小调(简称“同主音调”)。二者相差三个升降记号。
2.民族调式
(1)中国民族调式音阶
若干乐音按照一定关系组织在一起,由低至高从宫音到相邻八度的另一个宫音的排列。
①五声音阶
是由五个乐音组成的,按纯五度排列:宫、徵、商、羽、角;按音高排列:宫、商、角、徵、羽。
②六声音阶
一种是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清角,另一种是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变宫。
③七声音阶有三种,分别是清乐音阶: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清角和变宫;雅乐音阶: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变徵和变宫;燕乐音阶: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偏音清角和闰。
(2)同宫系统调
①在同一自然音列上的各个调式,由于它们是同一个宫音,主音各异的不同调式,称为同宫系统调。
②其特点是:宫音相同、调号相同、主音不同。
3.中古调式
①中古调式:来自西方民间音乐(在某些国家民间音乐一直沿用到现在),后为教堂音乐所采用,故又称教会调式。
②共有七个调式,分别是伊奥尼亚调式、多里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利第亚调式、混合利第亚调式、爱奥利亚调式、洛克里亚调式。可以结合口诀“伊多弗利混爱洛”来记忆。
(八)调的关系
1.调式变音
(1)将调式音阶中的任何一个自然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所构成的带临时记号的音,称作调式变音。
(2)调式半音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调式,而是以大音阶或小音阶为基础,在其大二度之间填入半音而构成的。
2.调的交替与转换
(1)交替调式
两个不同的调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这两个调式的主音在乐曲中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且又交织成一个新的调式体系,称之为交替调式。
(2)离调
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作巩固,又不作停留,只是短暂过渡后很快又回到主调,称之为离调。
(3)转调
在音乐作品中,由原调经过某种中间环节进行到新调,并在新调上结束音乐段落,称之为转调。
(九)装饰音、演奏法记号、略写记号及音乐术语
1.装饰音
用来润饰旋律的小音符及某些旋律型的特殊符号。
2.演奏法记号
(1)断音演奏法记号
分别以圆点、三角及圆点加弧线来标记,表示某些音的和弦要断续地弹奏。
(2)连音演奏法记号
用弧线来标记,称之为连线。一般写在靠近符头的位置,在连线以内不同音高的音要演奏得连贯,音与音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不要留下任何稍有停顿的痕迹。
(3)保持音演奏法记号
用短横线来表示,记有此记号的音在演奏的时候保持强度并尽量保持该音的时间。
(4)琶音演奏法记号
将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弹奏,它的记号是在和弦的前面写一条垂直的曲线。
(5)滑音演奏法记号
通常用曲线和箭头来表示。
3.略写记号
记谱中为了使记谱法简化而省去许多音符的记号。
(1)移动八度记号
在五线谱上记写8va---,表示虚线以内的音移动八度,记号写在上方的为移高八度,记号写在下方的表示移低八度。
(2)重复八度记号
用数字8记写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该音高八度或者低八度重复;在较长乐段重复八度时,可用con8---写在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表示虚线内的高八度或者低八度重复。
(3)段落反复记号
音乐中的段落反复可用各种反复记号来表示。
4.音乐术语和标记
(1)力度标记
音乐中的强弱程度称为力度,通常的力度标记有:
弱:p 中弱:mp 很弱:pp 最弱:ppp
强:f 中强:mf 很强:ff 最强:fff
渐强:Cresc. 渐弱:Dim. 突强:sf
加强:rf.或rfz 强后突弱:fp
(2)速度标记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标记写在乐曲开端的五线谱上方,如果中间要变换速度,需要加记新的速度标记。
广板Largo 慢板Lento 柔板Adagio 行板Andante
小行板Andantino 中板Moderato 小快板Allegretto 快板Allegro
急快板Vivace 渐快accel. 渐快string. 渐慢rit.
渐慢渐弱allarg 突慢riten 原来的速度Tempo Ⅰ 渐慢rall.
(3)表情术语
根据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在乐曲中加记一些标记来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纵情地Abbandono 深情地Acarezzevole 激动地Agitato
柔情地Amoroso 活泼的Animato 滑稽的Buffo
如歌的Cantabile 柔和、甜美的Dolce 骄傲、凶猛的Fiero
有朝气地Fresco 诙谐地Giocoso 轻巧地Leggie
高贵、庄严地Maestoso 田园风格Pastorale 平静的Quieto
逐渐消失Smorzando 响亮的Sonore 安静的Tranquillo
刚健的Vigoroso
(4)演奏法及声部术语
独奏、独唱Solo 分奏Div. 齐奏Unis 拨奏Pizz.
滑奏、刮奏Glissando 顿音、小跳Staccato 用右手M.D. 用左手M.G.
女高音S. 女低音A. 男高音T. 男低音B.
二、基础和声
(一)和弦
由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称作和弦。
1.三和弦
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称作三和弦。
2.三和弦结构
(1)和弦中最下方的音称为“根”音,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中间的音称作“三度音”,简称三音,因为与根音之间的距离为三度,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
(3)最上方的音称作“五度音”,简称五音,因为它与根音之间的关系是五度,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三和弦的类别
(1)大三和弦
①根音到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小三度。
②音响特点:具有大调式色彩,明亮且宽阔。
(2)小三和弦
①根音到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大三度。
②音响特点:具有小调式特点,忧伤且黯淡。
(3)增三和弦
①根音到三音、三音到五音都为大三度。
②音响特点:极不协和,紧张且刺耳。
(4)减三和弦
①根音到三音、三音到五音都为小三度。
②音响特点:极不协和,紧张且刺耳。
(二)四部和声
1.四部和声的音域位置
四部和声写作时使用混声合唱记谱形式,虽然在和声写作练习中,不完全要求要配合人声演唱,但各声部仍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声音特性,并按照声部在其相近音域范围内进行写作。在非特殊的情况下不要超出各声种音域。
2.四部和声记谱与写作
(1)高音部与中音部写在高音谱表中,次中音部与低音部写在低音谱表中。
(2)若音域超出五线谱范围则使用加线进行记谱,不允许写到其他谱表内。
(3)如果声部音符有符干,高音声部符干必须朝上,中音声部符干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符干必须朝上,低音声部符干必须朝下,形成一种声部清晰的记谱方式。
3.四部和声写作原则
四部和声写作常使用三和弦进行写作,但三和弦只有三个声部,因此需要重复三和弦中的某一个音,表示第四个声部。
4.和弦排列法
和弦排列法是指和弦在纵向写作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音程距离关系。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和弦有以下两种排列方式。
(1)密集排列法
四部和声中上方三个声部,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内(含四度),叫密集排列法,这种排列方式音响效果比较集中。
(2)开放排列法
四部和声中上方三个声部,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五度以上(含五度)、八度以内,叫开放排列法,这种排列方式音响效果比较开阔。
(三)正三和弦功能
1.正三和弦
在自然大调式与自然小调式中,分别建立在调式的Ⅰ级、Ⅳ级、Ⅴ级上的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
(1)建立在调式音阶第1级上的三和弦称为主和弦,标记为T。
(2)建立在调式音阶第Ⅳ级上的三和弦称为下属和弦,标记为S。
(3)建立在调式音阶第V级上的三和弦称为属和弦,标记为D。
2.和声功能进行的一般公式
(1)完全进行
表示正三和弦功能运动的一个完整进行。
(2)正格进行
正三和弦功能进行中对主和弦最有倾向性的和弦是属和弦。属和弦到主和弦是和声功能进行中最基本、最自然的进行方式,这种功能进行是表示调式、调性最直接的手段。
(3)变格进行
在正三和弦进行中下属和弦也是不稳定和弦,但由于下属和弦中含有调式中的主音,所以它的不稳定因素不如属和弦突出。
(四)声部进行
两个和弦连接时,相同声部与声部之间(高音部连接高音部,中音部连接中音部,次中音部连接次中音部,低音部连接低音部)的连接走向,叫声部进行。
1.单一的声部进行
(1)平稳进行
相同声部横向连接时,两个声部之间的距离在三度以内(含三度),称为平稳进行。
(2)跳进进行
相同声部横向连接时,两个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上(含四度)称为跳进进行。
2.多个声部进行
(1)同向进行
两个声部向相同方向进行(上行或下行)。
(2)反向进行
两个声部向相反方向进行(一个上行,一个下行,或反之)。
(3)斜向进行:两个声部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另一个声部做上行或下行。
(五)和弦连接
和弦横向连续进行,相邻和弦声部之间的连接称为和弦连接。
⒈ 和弦关系
不同和弦的根音与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关系,称作和弦关系。
(1)四、五度关系
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在四度和五度的音程关系。四、五关系的和弦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音,即两个和弦共有的相同音。
(2)二度关系
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为二度的音程关系(七度为二度转位,也包括在内)。二度关系的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
(3)三度关系
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之间的距离在三度的音程关系(六度为三度转位,也包括在内)。三度关系的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
2.和弦连接法
(1)和声连接法
两个和弦连接时,将和弦中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的声部内,称作和声连接法。没有共同音的和弦不能使用和声连接法。
(2)和声连接法写作步骤
①先标记出所要做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正确地写出和弦的根音(也叫低音)。
②第一个和弦要明确使用的排列法(开放或是密集),遵守重复音原则(重复根音)。
③第一个和弦要遵循前一个和弦的排列法,找出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中。
④两个和弦的低音与共同音声部已经写完,剩余的两个声部,在不改变其排列法的情况下,以平稳进行的方式进行连接。
(3)旋律连接法
两个和弦连接时没有共同音保持(二度关系和弦连接),或者两个和弦连接时虽有共同音,但共同音不保持在相同声部(四、五度关系和弦连接),这样的连接法称为旋律连接法。
(4)旋律连接法写作步骤(四、五度关系连接)
①先标记出所要做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正确地写出和弦的根音(也称作低音),根音的进行方向无论是上行或下行,必须是四度低音进行。
②第一个和弦要明确使用的排列法(开放或是密集),遵守重复音原则(重复根音)。
③第一个和弦的低音声部与上三声部向相反方向平稳地连接到下一个和弦中去。
(5)二度关系连接
①先标记出所要做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正确地写出和弦的根音(也称作低音),根音的进行方向无论是上行或下行,必须是二度低音进行。
②第一个和弦要明确使用的排列法(开放或是密集),遵守重复音原则(重复根音)。
③第一个和弦的低音声部与上三声部向相反方向平稳地连接到下一个和弦中去。
(六)为旋律配和声
1.旋律配和声的含义
指定一个旋律(通常作为四部和声的高音部,偶尔也有低音声部旋律),按照其旋律特点、调式、调性选择配上合乎逻辑的和弦功能,并用正确的和弦连接方法将下方三个声部连接起来,称为旋律配和声。
2.旋律配和声的方法
旋律中本身就包含有和弦功能的特性与意义,根据旋律的动向、音高关系、调式特点、节奏形态、旋律的整体结构关系,选择合适的和弦作为旋律配和声。
3.分析调式、调性
分析旋律的调式、调性是给旋律配和声的首要条件。
(1)现阶段只有两种类型的调式进行使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
(2)使用时,先看调号再看结束音,来判断该旋律属于何种调式。
(3)某种特定的旋律形式,结束音不停留在主音上,在辨别调式调性上会有些模糊,明确调式、调性方式:
①通过唱谱进行调式、调性分析;
②查看变音记号;
③判断属主关系。
4.根据和弦音的和弦属性选择和弦功能
在判断完旋律的调式调性后,还要根据旋律中的每个音配置和弦功能。根据旋律的运动形态、运动方向以及所处的结构位置等其他因素选择和弦功能。
5.为旋律配和声之前了解以下要求
(1)在为旋律配和声时,先要考虑旋律的结构,并要考虑到和弦在该旋律中的调性作用。
(2)在选择和弦功能时要考虑和声进行的合理性,目前D—S的进行不允许使用,视为不良进行。
(3)选择和弦功能时不允许出现同功能过小节的现象(也叫和声切分)。
(4)选择和弦功能时也要考虑前后和弦连接的可能性。
(5)在进行和弦连接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平行八度与平行五度的出现。
(6)在进行和弦连接时要注意和弦的排列法使用。
6.为旋律配和声的写作方式:
(1)先画出高低音大谱表。
(2)分析调式调性,并把所分析出的调式调性,用标记的方式标记在大谱表的左下角。(3)一般配写和声时,都是为高音旋律配写和声,高音旋律记谱是记在高音谱表中,符干一律向上标记。
(4)配写和声功能,标记在大谱表下方,与和弦音对齐。
(5)正确的和弦连接,注意高音声部的旋律音是什么时值,配写的声部就使用相应时值的音符进行书写。
(6)检查功能进行与和弦连接,是否有不良进行与连接。
(七)和弦的转换
相同功能的和弦变换一种形式的重复称为和弦转换。
1.旋律出现三度或四度进行时的和弦转换
(1)不改变排列法的和弦转换
相同功能的两个和弦连接时,不改变排列法(密集连接密集,开放连接开放),根音保持在相同音高,上三声部向相同方向的相邻和弦音连接。
(2)改变排列法的和弦转换
相同功能的两个和弦连接时,由于和弦转换改变排列法,旋律上行时由密集排列变为开放排列,旋律下行时由开放排列变为密集排列。
2.旋律出现五度、六度进行时的和弦转换
由于两音之间的距离较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变排列法。改变排列法的规律:旋律上行时由密集排列变为开放排列,旋律下行时由开放排列变为密集排列。
3.旋律中出现长时值的音的和弦转换
旋律中出现长时值的音或几个相同音反复出现时,可以进行和弦转换,这种形态的和弦转换一般只是内声部的两个声部进行颠倒使用,两个外声部保持不动。
(八)终止式与终止四六和弦
1.终止式
(1)概念
乐段与乐句的结尾使用一定的和声进行模式加以收束的和声进行模式。
(2)分类
①半终止是指乐段中间出现的收束进行(第一乐句的结尾)属于不稳定收束,相当于一句话中的逗号。
②终止是指整个乐段的结束,属于稳定的收束,相当于一句话的句号。
2.半终止与终止式的功能进行模式
(1)根据音乐发展的逻辑,半终止一般停留在D和弦上,偶尔也停留在S和弦与T和弦上,以停留在D和弦上为最佳(根据旋律中的音进行配写)。
(2)终止式基本上都使用一种模式进行结束,D功能和弦到T和弦的正格进行,表示整个乐段、乐曲的结束。
(3)终止的类型
D—T叫正格终止、S—T叫变格终止。
(4)完满终止
乐段结尾的主和弦停顿在强拍上的终止,高音部使用主音的旋律位置,主和弦必须是原位的。
(5)不完满终止
乐段结尾的主和弦停顿在弱拍上的终止,高音部使用的是三音或五音的旋律位置。
(6)变格补充终止
①是指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在8小节的乐段后额外延长的终止部分,使音乐延续补充下去。
②变格补充终止可能出现的类型:
a.主音持续型
在第8小节正格终止后主音仍持续造成音乐结构上延长,形成了变格补充的前提条件,然后在主音持续的旋律下完成变格补充终止的功能进行。
b.旋律流动型
在正格终止之后,旋律仍然没有结束,出现了下属功能中的和弦音,之后紧接着出现了该调式的主音。这种运动的过程构成变格补充终止的形态。
3.终止进行与终止和弦
(1)音乐作品的终止式中常常使用特定的和声进行,我们将这种和声进行称为“终止进行”。
(2)在终止进行中所使用的特定和弦,称为终止和弦,并且这个和弦只能在终止式中出现。
4.终止四六和弦
使用在半终止与终止式中的和弦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因此该和弦叫终止四六和弦。
5.K和弦的使用条件
(1)由于K和弦缺乏独立性,它必须依附于属和弦而存在,所以K和弦之后只能接D功能的和弦,K和弦又称作“寄生和弦”。
(2)K的功能序进:K之前可以接S功能和弦,也可以接T功能和弦,不允许接D功能和弦。
(3)K的重复音原则:为了加强其和弦的属功能性,该和弦必须重复和弦的五音,不允许随意重复其他。
(4)K和弦在节拍特点上,显示出一种强音节特性,因此K和弦必须使用在强拍或者强拍位上。
6.K和弦的连接规则
(1)S连接K
必须使用和声连接法,除保持声部外,其余声部做二度的平稳进行。
(2)T连接K
由于两个和弦从结构上是原位与转位的关系,只有低音不同,所以两个和弦之间连接时可以使用和声连接法与类似于和弦转换连接方式。
(3)K连接D和弦
K与D的连接等同于T与D的连接。K一D的连接可以使用和声连接法,也可以使用旋律连接法。
(4)K和弦的转换
如果在K使用的位置处出现了长音进行、同音进行或者是K功能中的和弦音,也可以使用K和弦的转换形式,其转换的方式与其他和弦转换的方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