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大学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划线音节都念轻声的一组是(  )。

A.看看、说妙、

B.石头、头、

C.冷下去、屋、凑

D.妈、莲、帘

【答案】C

【解析】C项划线部分都念轻声。A项,“不好”的“不”去声;B项,“船头”的“头”阳平;D项,“莲子”的“子”上声。

 

2.“这位喝葡萄酒的帅小伙”可切分出(  )。

A.8个语素,8个词

B.9个语素,8个词

C.9个语素,7个词

D.8个语素,7个词

【答案】D

【解析】“这位喝葡萄酒的帅小伙”一句切分出的词为“这、位、喝、葡萄酒、的、帅、小伙”;切分出的语素为“这、位、喝、葡萄、酒、的、帅、小伙”。

3.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应该是(  )。

A.篆书→金文

B.隶书→金文

C.篆书→隶书

D.隶书→甲骨文

【答案】C

【解析】汉字形体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

4.“凹凸”和“哥嫂”的笔画数分别是(  )。

A.10、21

B.10、22

C.11、21

D.11、22

【答案】B

【解析】“凹”字笔画5笔,“凸”字笔画5笔;“哥”字笔画10笔,“嫂”字笔画12笔,综上,选择B。

5.“请君入瓮.解甲归田”这两个成语的结构分别是(  )。

A.兼语、主谓

B.述宾、连到

C.兼语、连动

D.兼语、联合

【答案】C

【解析】兼语结构指的是第一个动词所带宾语兼做第二个动词的主语,“请君入瓮”中“君”既做“请”的宾语,又做“入瓮”的主语。“解甲归田”则为连动结构,中间不停顿,两个谓词性词语连用,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连谓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

6.在文法革新讨论中,(  )主张:“词与词的互相关系,词与词的结合,也不外是一种广义的形态,中国单语本身的形态,既然缺少,那么辨别词性,自不能不求助于这广义的形态了。”这一观点被称为“广义形态说”。

A.朱德熙

B.高名凯

C.方光焘

D.陈望道

【答案】C

【解析】方光焘的“广义形态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理论,在文法革新讨论中,方光焘认为可从词的形态上分类。以为词性却不必一定要在句中才能辨别得出来,从词与词的相互关系上,词与词的结合上(结合不必一定是句子),也可以认清词的性质。

7.“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句话的修辞格是(  )。

A.对偶

B.排比

C.仿词

D.婉曲

【答案】A

【解析】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即为对偶修辞格。

8.(  )是指事字。

A.刃、亦

B.甘、行

C.本、北

D.旦、伞

【答案】A

【解析】A项都为指示字;B项,“行”为会意字;C项,“北”为会意字;D项,“伞”为象形。

9.(  )是单纯词。

A.徘徊、忐忑

B.婀娜、姐姐

C.蜜蜂、潺潺

D.蹉跎、星星

【答案】A

【解析】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也有多音节。多音节的单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单纯词也分为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和译音词。“忐忑”为双声连绵词,“徘徊”为叠韵连绵词。

10.从词类划分的角度看,“这件事你得负全责”中的“得”.“打小时候起”中的“打”分别是(  )。

A.助词、动词

B.助词、介词

C.助动词、动词

D.助动词、介词

【答案】D

【解析】“得”为助动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能够、应该”,加强语气;“打”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的起点,或经过的路线等,常带有口语色彩。

二、名词解释。(8分)

1.语法手段

答: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或物质手段的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中概括出来的。语法手段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的语法手段,即表现于一个词的语法手段,如附加、内部屈折、异根、重叠、词重音等。由于这些变化都是在词的内部进行,通常又称为形态变化的词法手段。一类是分析式语法手段,即表现于几个词或一个句子的语法手段,如语序、辅助词(虚词)、语调、句重音等,这种手段也成为句法手段。

2.隶变

答: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隶变是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解散篆体,偏旁分化,偏旁混同,结构简省和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等,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

三、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16分)

1.他每天早上六点去了公园打太极拳。

答:去掉“了”。

理由:“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在这句中“去公园打太极拳”的动作行为是每天都要做的,不存在动作的完结,所以不能用“了”。

2.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

答:去掉“从……中”。

理由:句子后半句“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缺乏中心语,而前半句“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属于状语成分,去掉“从……中”改为“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在句中作主语。

3.对于县委关于扩种省里推广的新的棉花品种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甚至抵触情绪。

答:“反应不一”前加“群众”或“老百姓”等主语。“抵触”前面加上“产生”。

理由:该句中“对于县委关于扩种省里推广的新的棉花品种的决定”属于介词短语,“反应不一,有的甚至抵触情绪”缺少主语,应该添加主语成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缺少谓语动词.

4.听说到了7月,南京的天气就热上来。

答:句尾加“了”。

理由:补语成分残缺,“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起成句煞尾的作用。“热”是形容词,用做动词表状态,属于非延续性,在句子中表示“到了7月”这个时间点,所以需要加上助动词“了”表示新的情况出现以及动作的完成。

四、分析下列短语的歧义成因。(8分)

1.我还要煎鸡蛋。

2.东北亚语言研究会。

1.答:歧义成因:结构关系不同

我  还  要  煎 鸡  蛋

│主│   

    

  │中│

我  还  要  煎  鸡  蛋

│主│    

        

│定) 

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谓语动词不同,中谓语中心是“煎”,意为“我还要去煎鸡蛋。”中谓语中心是“要”,意为“我还要(吃)煎的鸡蛋。”

2.答:歧义成因:结构关系不同

东  北  亚  语  言  研  究  会

    

       

(相当于“东北亚地区的语言研究机构”,是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共同机构)

东  北  亚  语  言  研  究  会

       

    

(相当于“专门研究东北亚地区的语言的机构”,机构不一定是东北亚地区的)

都是名词短语,但是结构关系不同造成语义不同。

五、用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8分)

1.老师让小李和小张把教室打扫干净。

2.我们已经借给他一百多万美元。

1.答:老师小李和小张[把教室]打扫 <干净>。

2.答:我们[已经]<给>一百多万)美元

六、简答题。(20分)

1.举例说明词尾和词缀的区别。

答:(1)词缀与词尾的概念

词缀

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词尾

在词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语素。

(2)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位置不同

词尾只出现在词的末尾,词缀可以出现在词的前中后。

功能不同

词缀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是构词语素。如英语的work是个动词,表“工作”义,而加了派生词缀-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词尾,不构成新词,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如“work”加了词尾“-ing”之后,只是表示进行时的状态,没有增加新的意义。因此被看作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

2.一般认为,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这里所说的形态,主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一个词“她”,位居主语(she)时和位居宾语(her)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代词“我”,位居主语(I)时和位居宾语(me)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时“love”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必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两个“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的形态不变。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合成词,词组成短语,词或短语形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都是有陈述关系的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英语中大体是一类词充当一类成分;汉语里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所以,汉语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像印欧语那样简单,因此汉语的兼类词(同词异类)比较多。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需要在数词后加量词,而量词又随它后面的名词而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例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

3.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确定音位的基本原则。

答: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这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

(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独立承担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或称“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两个音素就处于对立关系中。而在同一语言中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需要归纳为不同的音位。这是音位归纳的首要原则。

(2)互补原则。一类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这种现象称为互补分布。呈互补分布的音素可以考虑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3)音感差异原则。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

(4)经济原则。在音位归纳中还要遵循经济原则,即在正确描写语言现象及满足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控制音位的数量。

4.什么是变换分析法?请用变化分析法分析“台上坐着主席团”和“台上摆着鲜花”的异同。

答:变换分析法是指通过句型变换的方式进行歧义句分析的方法。使用变换分析法对句子“台上坐着主席团”和“台上摆着鲜花”的比较如下:

(1)相同点

这两个句子都是“名1+动+着+名2”,语法结构的格式完全相同。可以变换成“主席团坐在台上”,把相应的变换成“鲜花摆在台上”,句子也能成立。

(2)不同点

句子可以变换成“台上正在摆鲜花”,就不能相应的变换成“*台上正在坐主席团”。变换不同,说明虽然语法形式上相同,但语法意义上有区别。经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是,句中的“V着”有两种语法意义:(1)表示静止状态的持续;(2)表示动态的动作或行为的“持续”。

七、文言文阅读题。(10分)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镸大,好带刀劍,中情怯耳。”眔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史記·淮陰侯列傳》)

1.给第一段加上标点。(4分)

答: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2)於是視之

(3)吾王孫而進食

(4)以爲

答:(1)给……食物;

(2)仔细;

(3)可怜,认为……可怜;

(4)认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2分)

若雖镸大,好带刀劍,中情怯耳。

答:别看你长得高大魁梧,还喜欢带着刀剑,但其实是个非常胆小懦弱的人。

八、写作(60分)

《孟子·离娄下》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请围绕这句话,(1)写一篇分析或议论性文章;(2)自选角度,自拟标题;(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4)不少于800字。

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可理解为“现在的不为正是为之后的可有为,每个时期都会有要为有不可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可根据这个角度展开论述。写作过程中注意字数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