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9904字
- 2021-02-05 15:45:54
2015年南京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从秦汉到隋朝,我国行政区划大体上实行的是________制。
【答案】郡县
【解析】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
2.史书中经常提到的“陶唐氏”是指三皇五帝中的________。
【答案】尧
【解析】尧,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
3.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________、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
【答案】色目人
【解析】元朝时期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元朝中央和行省长官一般不授予汉人,地方官吏也是首选蒙古人,有需要才依次参用色目人、汉人。
4.历代避讳方法有三种:改字法、空字法和________法。
【答案】代称
【解析】避讳方法,是用来避开君主或尊长的名、忌讳一些不详不雅现象的语言文字方法。其中,代称法是指用另外一个名称替代本名称,以体现尊重和忌讳。
5.战国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另一派学问是________。
【答案】墨学
6.号称清代儒林第一人,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清代学者是________。
【答案】顾炎武
【解析】顾炎武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他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
7.清代朴学主要有三派,分别是吴派、皖派与________。
【答案】扬派
【解析】“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清代经学之三派,吴派最专,皖派最精,扬派最通。扬派的王念孙研究训诂,阮元研究名物制度,汪中辨明学术源流,都能师人所长,融会贯通。
8.中唐时的反佛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著有《谏迎佛骨表》一文。
【答案】韩愈
【解析】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并著有《谏迎佛骨表》一文。
9.相传大乘佛教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________山。
【答案】五台
【解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10.葛洪著有《________》一书,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
【答案】抱朴子
【解析】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对道教“长生久视”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证,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长生修炼方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抱朴子外篇》还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
11.我国周朝时期,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规模较小,只能环以半水。所以叫“________”。
【答案】泮宫
【解析】我国周朝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规模较大,分为五学,中间为“辟雍”,又称大学,四周环以圆形水池,供天子举行飨射和自学;诸侯国的大学,规模则较小,按规定只能环以半水,故名“泮宫”。
12.南宋“鹅湖之会”是指朱熹和________在鹅湖书院举行的一次辩论会。
【答案】陆氏兄弟(陆九龄、陆九渊)
【解析】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即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13.所谓“三礼”是指儒家经典《礼记》《周礼》和《________》。
【答案】仪礼
【解析】《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指《周礼》、《仪礼》、《礼记》。
14.唐代史学家杜佑著有《________》一书,此书被后人评为“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
【答案】通典
【解析】杜佑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在公事之余,以半生精力撰成史学巨著《通典》,《通典》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
15.西汉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有《________》一书,书中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答案】七略
【解析】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是《别录》。刘歆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16.中国古代早期的园林建筑中,西晋石崇建的________较为有名,左思、陆机等人都在此园中吟诗作赋。
【答案】金谷园
【解析】西晋官僚石崇在洛阳建造的“金谷园”,依山傍水,园内凿池修台,绿树成荫,楼阁相连。石崇与左思、陆机等在此吟诗作赋,号为“二十四诗友”。
17.南朝诗人沈约、谢朓等人根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叫做________体。
17.【答案】永明
【解析】南朝沈约、谢朓等诗人依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式的运用,创造了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新诗体,因其活跃在南齐永明年间,故称为“永明体”。
18.公元754年,冒死东渡日本成了日本律宗始祖的是中国名僧________。
【答案】鉴真
【解析】公元754年,鉴真入日本首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日本人民称其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19.皇帝死后在太庙时受祭时享有的称号,称为________。
【答案】庙号
【解析】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20.西厢故事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
【答案】莺莺传
【解析】《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二、名词解释(20分,任选5题,每题4分)
1.古兰经
答:《古兰经》,又称《可兰经》,总体上分为“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神的名义陆续发布的训诫、告示和谈话,最初由他的弟子默记或记录在兽皮、椰树叶和石板上,后来才归纳整理成册。其内容相当庞杂,包括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基本功课;阿拉伯社会的各种主张和伦理规范;宗教公社的各种制度;与多神教、犹太教、基督教辩论的记述以及传教时引用的阿拉伯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等。
2.弗洛伊德
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不仅仅革新了心理学,创立了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系统,他在社会学研究中有很多独到看法。他写了五本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图腾与禁忌》、《群体分析及自我之分析》、《幻觉的前景》、《文明及其不满》以及《摩西和一神教》。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始终贯穿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3.魏晋玄学
答:玄学又称新道家,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以及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玄学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惟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4.郑和下西洋
答:“郑和下西洋”指的是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受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镇)出发,经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研究,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的船队曾到达50余国,如印度支那半岛诸国、马来半岛诸国、南洋群岛诸国、阿拉伯半岛诸国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郑和船队的这些远航活动,大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并且与所到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联系。中国特有的锦缎、纱罗、绫绢以及各种瓷器、铜器、麝香、金银等通过郑和船队输到海外;而外国的各种珍宝、药品、颜料、棉布以及香料、珊瑚、象牙、宝石、珍珠等也经印度洋输入中国。郑和的创世壮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
5.乡试
答:明清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参加者必须是秀才,考生及格称为“举人”。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每逢子、卯、午、酉年举行,时间在秋八月,故又称“秋闱”,地点在各省城(包括京师)的贡院。贡院内分成许多考棚,以《千字文》编为号舍,考生入场,搜查极严。发榜时正值桂花开放,因而称作“桂榜”。乡试及格者都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中举以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们称作“老爷”,既可以参加会试,继续上进;也可以要求担任教职,去做学官,甚至还可以参加大选,候补知县。
6.类书
答: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唐代初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全书根据唐以前的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内容相当丰富。由于摘引的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故名《艺文类聚》。宋代著名的两大类书分别是《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大类书称《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三、论述题(40分,任选2题,每题20分)
1.请结合你对儒家经典的学习,谈谈自己对孔子学说的理解。
答: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到汉武帝时代,儒学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称“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孔子的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5)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6)孔子的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7)孔子的游历思想
孔子一生游历丰富。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孔子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他的旅游行为与修学、入仕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旅游思想是:
①孔子的远游观和近游观;
②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游,倡导“山水比德观”;
③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反对佚游。
(8)孔子的人生观念
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②安贫乐道;
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直道而行;
⑤与人为善。
2.试述中国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及其对中外交流的意义。
答:(1)中国古代海陆丝绸之路
①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陆上的“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东起汉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吐鲁番、库车、喀什;南线经现在的若羌、和田、莎车,在今马里(古木鹿城)汇合,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7,000余公里。
②“海上丝绸之路”,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中国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意义
①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之路的开通,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中国的丝绸、刺绣、陶瓷和其他绚丽多彩的工艺产品被运往中亚及至欧洲,而异域的核桃、蚕豆、胡萝卜、葡萄酒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也在汉唐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中国原有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风貌;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它传往阿拉伯和欧洲,使整个人类文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②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试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不同观点。
答:(1)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观点
伏尔泰是中国文化的深切认同者。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介绍、评述几乎终其一生。
①崇尚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表现。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评价不吝任何美好的词语。他在《风俗论》中,从哲学家的视角,有一句概括性地赞美中国文化的名言:“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的与物质的世界。”
②称赞中国历史的写作。他认为中国历史的写作朴实无华,没有虚幻的人为想象。
③敬佩中国文化的道德体系。他认为,中国人的理性的道德和基督教的道德有本质的差别,是欧洲人所应追随的目标。中国也是伏尔泰的理想国。对中国道德体系的赞美突出表现在对孔子的赞美上。他直接以孔子的思想作为攻击宗教神秘主义的武器。
(2)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观点
孟德斯鸠与同时代的伏尔泰一样,对中国非常关注。孟德斯鸠反对法国传教士美化中国的倾向,从而也与伏尔泰观点相左。孟德斯鸠从所阅读的各种材料和自己与旅居巴黎的中国人黄某的谈话中,了解中国制度和社会。
①了解中国的饥荒、酷刑、弃婴等许多弊端,探索了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内在因素。
②指出中国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特点是以礼治国、以儒家的治家思想为基础治理国家,有惩恶扬善的法律制度,并实施了设置藩属、御林军、监察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四、填空(15分)
1.“国家汉办”的全称是________。
答案: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解析】“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称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
2.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ACTFL)1996年制订的《外语学习的标准:迎接21世纪》提出了5个“C”,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联系);Comparisons(比较);Communities(社团)
【解析】5个“C”包括:①交际:用其他语言而非英语交际;②文化:获取知识,了解多元文化;③联系:联系其他学科,获取多元信息;④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语言文化本质特征的理解;⑤社区:参与国内外多元社区。
3.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________、输入假说和________。
答案: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解析】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理论构成:①习得与学习假说: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②监控假说: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③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④情感过滤假说: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⑤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
4.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性动机和________动机。
答案:工具型
【解析】“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前者需要语言,后者喜欢语言。前者有明确的实用性目的,后者没有明确的目的。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
5.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心理学基础是_,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
答案:转换生成理论;认知心理学;布鲁纳
【解析】认知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得到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且肯定了强调语法学习和发展智力的语法翻译法。其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论等,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6.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心在________,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________,最有名的教材是________。
答案:英国;威尔金斯;《跟我学》
【解析】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运用交际法编写出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
五、简答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8分,共15分)
1.简述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答:对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如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来确定潜在错误,从而把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下必须学习的和不必学习的东西最终区分开来的方法。对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哪些领域容易习得,哪些领域不容易习得。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
(1)对比分析可利用母语或媒介语
利用母语或媒介语,主要指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备课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以确定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指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少量地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难点讲解,但应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2)对比分析更易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师对教材要分析透,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通常通过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初步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按难易程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易于接受。
(3)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简述“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定义与区分,
答:(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定义
①语言学习指个体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它包括对一系列声音或符号及其约定俗成意义的识别、再认和重现,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以及对使用语言所必需的动作技能(如发音、书写等)的掌握。
②语言习得,又称“语言悉得”,是人类语言发展的进程。第一次语言习得,关系到儿童时代的语言能力发展;第二次语言习得,关系到成人语言的发展。
(2)“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区别
①语言的习得是一种本能的被动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耳濡目染所获得的一种与他人正常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需要主动的行为,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更有难度也更需要引导。
②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地对目标语言本身的注意以期达到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规则的过程;而习得则是一种下意识过程,这个过程的全部目的以及注意力都是集中交流上,而很少注意语言规则本身。
六、论述题(15分)
请从“输入假说”、“互动理论”和“输出假说”三者的关系讨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进程。
答: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过程,学者们都是在相互吸取经验,完善相关理论,从“输入假说”、“互动理论”和“输出假说”三者的关系来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互动→输入→吸收→输出→注意→习得”的语言习得模式。
(1)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善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输入理论。此理论包括五大“假设”,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入的核心。他指出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材料是习得的重要条件,有了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发生。
(2)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之后,迈克尔·朗(Long)提出的。语言习得的互动假说是建立在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基础上,被广泛的认为是对输入假说的拓展和延伸,二人都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依赖于可理解性输入,这样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才能发生作用。不同之处在于,Long的假说中加入“互动”这一成分,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可以自己发生,而Long则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交际修正的结果,他强调语言习得中的互动即“意义协商”。
(3)输出假说
斯温(Swain)基于教学观察提出了语言习得输出假设学说,她的假设学说认为语言学习者需要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使用,即语言输出才能习得语言。她认为语言输出有三个功能,第一个为假设验证功能,学习者根据交际的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语言形式和需要;第二个是元语言功能,即输出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反馈,学习者利用这些反馈对二语的结构用法作出解释;第三个是注意触发功能,它能让学习者注意到自己想表达及能表达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知道或部分知道的语言内容。
七、教案设计(25分)
请根据以下课文片断,设计一份包含重要语法点和生词讲练、课文讲解、话题讨论等在内的教案。
小叶:莉莉,你来了?刚才你去哪儿了?
莉莉:我跟直美逛商店去了。
小叶:你买东西了吗?
莉莉:我没买东西,直美买了。
小叶:她买了什么东西?
莉莉:她买了一件衬衣,两条裙子,还有一顶帽子。
小叶:对了,听说小雨病了,咱们抽时间去看看他吧。
莉莉:什么时候去?
小叶:明天没有课,吃了早饭就去吧。
莉莉:你已经告诉小雨了吗?
小叶:还没呢,我下了课就给他打电话。
答:(仅作参考)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生词(如:逛、商、裙)、疑问句语法以及连词的应用。
(2)教学要求
掌握课文内容,并能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学环节和步骤
(1)课文朗读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互为同桌的学生进行角色对话,熟悉对话内容。
(2)生词学习
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列出对话中的生字、生词,如:逛、商店、裙子、帽子。并进行讲解。
(3)课文讲练
①重点词语讲练:“去哪儿了?”与“去了……”;“买了什么?”与“买了……”
②重点语法讲练
a.离合词:逛商店、下课
b.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你已经告诉小雨了吗?”)。
③活用练习
针对提出来的生词与语法,教师请学生进行模拟造句。
(4)根据课文情景对话,由教师确定主题,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日常情景对话模拟。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次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自行讨论后,再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3.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教师合理运用音频或PPT等教具,使学生能更轻松地融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