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经济金融类)专业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4810字
- 2020-12-01 17:53:20
第八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一般均衡论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2)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一般均衡论所考察的问题是:在社会上各种产品的交易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最后各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是否趋于供求均衡。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2.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
后来的研究证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
(2)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关于论证一般均衡的实现,瓦尔拉斯假设采用的是“试错法”。即在市场中存在一个自由拍卖人,其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能与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就是:首先它随意报出一组价格,经济当事人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供给和需求,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达到一致,则将这个价格固定下来成为均衡价格;如果供求不一致,则拍卖人调整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即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价格;反之则降低价格。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的价格仍然不能使所有市场达到均衡,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二、一般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概述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2)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它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换句话说,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简言之,它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这一命题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J·A·Hobson)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的福利。福利经济学可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其区别体现为:旧福利经济学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分析工具,新福利经济学是以序数效用论为分析工具。
2.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福利经济学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当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使得福利增进,则此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
为了简化问题便于讨论,假设:整个经济社会中只有两种产品和;整个经济社会中只有两种要素和;整个经济社会中只有两个要素供给者A和B。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exchange)是指在社会生产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换使得交换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图8-1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此时该社会达到了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交换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
把满足的条件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之为分配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任一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参与分配的双方通过产品分配达到分配的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分配的一般均衡。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production)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均衡状况,即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图8-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投入要素生产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此时该社会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生产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
连接埃奇渥斯盒状图中无穷多个最优均衡点所得到的一条曲线通常被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两种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和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只要生产者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到达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因此,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也是生产有效率的点。
由图8-2的生产契约曲线可以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之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也称之为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图8-3 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8-3中,横轴表示最优产出量中的数量,纵轴表示最优产出量中的数量。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
第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
第三,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即有。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因为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有效率的,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是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点,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exchange and production)是指社会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的状况,即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交换同时达到均衡;交换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具备的条件: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图8-4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可以发现,当时,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之所以作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4.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
(1)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经济学家证明,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效率与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给定了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它可以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达到这一配置,这就是所谓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可以通过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来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实现。该定理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意愿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这在政策方面的启示实际上是要求政府不必用干预市场的方法来达到政策目的,而可以通过再分配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为市场受到政府的干预就会导致价格的扭曲而改变了实际决策行为,造成效率损失。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市场机制的肯定,即若想实现某种帕累托最优,可以借助于市场机制。对于该定理,需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加上适当的“再分配”,这再分配可以通过交换来实现。
第二,市场机制仅仅是实现想要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一种途径。
第三,在众多场合,帕累托最优并不是社会最优的标准,它回避了“公平”和“正义”这类规范问题。
三、社会福利问题:效率与公平
1.社会福利最大化与最大效用可能性边界
假定存在某种社会福利函数,该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函数,即:
该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增函数,即满足。
图8-5 最大社会福利
在图8-5中,有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这种曲线不计算社会福利的大小,但能比较社会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越大。是总效用可能曲线,它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收入约束线。同样的道理,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线和社会无差异线的切点上,这一点称为“限制社会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惟一一点。
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只要给定个人效用函数,在个人效用函数基础之上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转换函数,通过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可以导出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此可见,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福利函数。
2.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公平的标准
(1)阿罗不可能定理
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但是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表8-1 导致非传递性投票的偏好
如表8-1所示,改变投票表决顺序,将得出完全不同的选择结果。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改变投票表决顺序来操纵投票结果。
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2)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与均衡的多样性
实证问题上达成的某些共识,不能掩盖在规范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从而得出对社会福利的不同观点。
①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如果一个社会强调的是所有成员的效用总和(而非其分配),则它的社会福利函数就可以写成如下的加法形式:
其中,表示所消费的商品数量,表示社会福利,它等于社会成员A的效用加上社会成员B的效用。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如图8-6(a)所示。
(2)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如果一个社会比功利主义更加重视收入的分配和平等问题,则它的社会福利函数就可能具有如下的乘法形式:
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8-6(b)所示。
(3)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更加重视提高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它可以写成: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如图8-6(c)所示。
图8-6 各种社会福利函数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3.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1)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
(2)“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所谓效率优先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效率,把效率当作决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因素。经济效率高,所得到的收入也高,反之则反。只有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兼顾公平的问题。
兼顾公平不是要平等。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①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
②促进机会均等;
③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
④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