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7888字
- 2020-12-01 15:39:03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754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3.简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4.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5.简述劳动力商品。
二、辨析题
1.在共同体中,个人有条件实现自我的发展,所以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体才有可能实现自由。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垄断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4.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唯一来源。
三、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理念。
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754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③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②从政治经济学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基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要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即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
③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的辩证关系。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答: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4)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简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答: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变动是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加工工业产品的价格来说,生产成本更具有决定作用。
(2)供求因素
①在通常情况下,假定世界市场需求情况不变,增加商品的出口量,世界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世界市场需求增加,则世界市场价格上升。
②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取决于世界市场的竞争程度。竞争越激烈,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市场竞争通过供求变化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改变包装、装潢,扩大广告宣传等都会影响商品供求,从而影响世界市场价格。
(3)垄断因素
垄断和垄断价格的出现是造成世界市场价格背离国际价值的重要因素。在垄断的条件下,尽管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商品的国际价值有所下降,但如果没有强大的竞争压力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存在,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也很难下降。即使下降,其下降的程度也会远远低于国际价值量下降的程度。随着垄断组织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4)通货膨胀因素
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各国的国内通货膨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传递给其他国家,进而导致世界市场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①一国如发生通货膨胀,国内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会提高该国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削弱这些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影响世界市场的商品供求,影响世界市场价格。
②如果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其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就会直接造成世界市场价格的上升。
4.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某个企业采取先进的技术,其他企业也会竞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在部门内部普及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价值就相应下降。
5.简述劳动力商品。
答:(1)劳动力商品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当然具备一般商品的特点,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构成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二、辨析题
1.在共同体中,个人有条件实现自我的发展,所以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体才有可能实现自由。
答:略。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3.垄断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一来,垄断资本家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2)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是指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3)两者的联系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垄断企业凭借它们对某些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控制,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加强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以及对非垄断的中小企业利润的侵占,比较长期地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即垄断利润。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作为社会生产中的总资本家首先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对内剥削和对外掠夺,使垄断利润有了更多的保证。
4.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唯一来源。
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
②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除了存在按劳分配这个主体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个体劳动收入,即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他们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民家庭收入中,也包含这种劳动收入。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即在外资经济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是依靠出卖劳动力取得的收入,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
③按经营成果分配,即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状况的好坏而取得的收入。这种收入除以税、利形式上缴国家和留作企业基金外,一部分分给本企业的劳动者。另外,个体经营者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农民收入中也包含经营收入。
④按资金分配。有三种情况:
a.各类社会成员由于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以及参加银行储蓄得到的股息、红利和利息,都是凭借资金所有权获得的资金分配收入;
b.公有制企业由于拥有或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中有一部分也会转化为职工的个人收入,也属于资金分配收入或资产分配收入;
c.农村集体经济中,承包农户通过投资所带来的收入,也属于资金分配收入。
⑤按资本分配,即外资经济中外国和台港澳资本家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企业主取得的收入等。这些收入是企业职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具有剥削性质。但是,只要是合法收入,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三、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使哲学在对象、内容、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a.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b.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试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理念。
答:《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1)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推动协调发展
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①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
③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
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的后劲。
(3)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比较强烈,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我们国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4)推动开放发展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推动共享发展
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