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2.1 复习笔记

一、需求函数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个人对于某种商品产生需求须具备两个条件:个人具有购买意愿;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一种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1)需求函数

个人需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只重点分析某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自身价格(P)之间的关系,这时要假定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一元需求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线性需求函数:

非线性需求函数:

其中a、b、α为大于零的常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指某个消费者在某特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形成的需求量的表列。需求表若以坐标图中的一条曲线来表示即形成需求曲线。如图2-1所示。

图2-1 线性需求曲线

2.需求规律及其反例

(1)需求规律的内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关系,以代数形式可表示为:

(2)违背需求规律的商品

吉芬品

随着价格的上升其需求量也增加的低档物品称为吉芬品。之所以会违反需求规律是因为吉芬商品替代效应远远小于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如图2-2所示。

图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炫耀性物品

炫耀性物品指用来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如钻石等),这类物品常因其价格上涨,而越能显示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往往这类商品价格越高,对其需求量反而会越大。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特指的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如图2-3(a)所示。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的是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任一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即需求的变动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如图2-3(b)所示。

图2-3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需要一起消费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两种商品。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该商品需求的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反之,需求曲线右移。

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类似需求或者愿望的两种商品。替代品的价格上涨,特定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需求曲线左移。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引起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需求曲线左移。

消费者对未来市场价格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反之,需求曲线左移。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需求曲线左移。

其他因素。比如,天气状况、社会风俗习惯、政府的消费政策等。

4.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的结果。假定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为第i个消费者对于x商品的需求,则x商品的市场需求为:

市场需求函数为两段式函数,如图2-4所示。

图2-4 市场需求函数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和性质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简称为需求弹性。其表达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相对的数字,不但价格与数量是相对的,同时价格本身及数量本身亦是相对的。这样可以避免因计量单位的不同而使同一商品的值不一致的现象。

2.需求弹性的计算

(1)需求的弧弹性

需求的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它是用来表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图2-5所示,取需求曲线的一段,该段为一个弧,有两个端点,令其坐标为。需求曲线上AB这段弧上的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2-5 弧弹性的形成

(2)需求的平均弹性

该方法与第一种方法大体相似,只是线段的位置不是以变化前的坐标为代表,而是取变化前及变化后两坐标点的平均价格及平均数量的坐标点为代表,即:

这样,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就变为:

(3)需求的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的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向于零时,需求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因此需求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连续的、平滑的曲线,即可求算其点弹性。如图2-6所示。

图2-6 点弹性的形成

将有关数值代入需求弹性系数的定义式即得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其式如下:

3.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

(1)点弹性的几何计算方法

如图2-7所示,根据点弹性的计算公式,有线性需求曲线上一点的需求弹性公式为:

图2-7 点A的需求弹性

(2)线性需求曲线的每一点弹性的划分

如图2-8所示,当A为中点时,其需求弹性等于1;当A点往F点移动时,其需求弹性将越大,反之,当A点往E点移动时,其需求弹性将越小。

图2-8 需求曲线的每一点弹性

线性需求曲线上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表明:需求曲线上各点的价格弹性是不同的。需求曲线中点的点弹性ed=1,即为单位弹性;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ed<1,即为缺乏弹性;中点以上部分任何一点的点弹性ed>1,即为富有弹性。

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求法,可以先过该点作需求曲线的切线,让该切线延伸至与两坐标轴相交,然后再与求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相类似的方法来求得。

4.具有常数弹性的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呈水平状时,表示不管需求量Q如何变动,价格P始终会维持在P0的水平上,如图2-9所示。

图2-9 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2)需求曲线垂直时,ed=0表示不管价格P如何变动,需求量仍维持不变。如图2-10所示。

图2-10 垂直性状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3)当需求曲线为一等轴双曲线时,ed=1在需求曲线为一等轴双曲线时,其线上任一点的弹性皆会等于1,如图2-11所示。

图2-11 等轴双曲线的弹性

5.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支出的关系

假设某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

其总支出

则有:

从上式中可得出结论如下:

当ed>1,即该商品富有弹性时,,这说明商品的价格与总支出呈相反方向变动,即ed>1,P↑时,则TE↓;P↓时,则TE↑。

当ed<1,即该商品缺乏弹性时,,这说明商品的价格与总支出呈相同方向变动,即ed<1,P↑时,则TE↑;P↓时,则TE↓。

当ed=1时,,这说明不论价格如何变动,其总支出不会变动。

三、供给函数与供给法则

1.个人供给

个人供给是指在某特定期间(或其他条件不变下),生产者对某商品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提供且能够提供的各种数量。

(1)个人供给函数

个人供给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通常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自身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于是,可得到一元的供给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线性供给函数形式为:

非线性供给函数形式为:

这里,c,d,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指某个生产者在某特定时间内,对某物品在不同价格下所形成的供给量的表列。把供给表列以坐标图中的一条曲线表示即形成供给曲线。如图2-12所示。

图2-12 个人供给曲线

2.供给规律及其反例

(1)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供给规律由边际报酬递减法则而来。大多数商品的供给都会满足供给规律,其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劳动力的供给属于一个例外。

(2)劳动的供给曲线

在工资水平提高后,劳动力的供给会增加。但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限度(如)后,可能由于劳动者对货币收入的需要不像以前那样迫切,相反需要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工资再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也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这使劳动的供给曲线可能成为一条先递增,后垂直,最后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如图2-13所示。

图2-13 劳动的供给曲线

3.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1)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这里特指的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各点的变动。如图2-14(a)所示。

供给的变动指的是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因素发生改变而导致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14(b)所示,由于技术进步,供给曲线向右移至

图2-14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2)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高,商品的供给就增多;反之,商品的供给就会减少。

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就越高,利润就越少,商品的供给也就越少;反之,商品的供给就增多。

其他商品的价格。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提高,生产者原来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就会减少。反之,生产者原来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

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预计自己商品的价格不久会上涨,就会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这种商品现期的供给就会减少;反之,商品现期的供给就会增加。

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生产者越容易重新配置资源,商品的供给就越多;反之,商品的供给就越少。

4.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所有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个人供给的加总之和。假定市场上有n个生产者,为第i个生产者对于x商品的供给,则x商品的市场供给为:

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15所示。

图2-15 市场供给曲线的形成

求取市场供给的目的在于据此与市场需求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四、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含义及其性质

供给弹性亦指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被用来测定某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供给量变动的敏感性程度。可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2.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

根据供给弹性公式,可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供给弹性,可以表示为:

至于供给弹性是否会大于1、等于1或小于1,可经由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与纵轴或横轴相交的情况来判定,如图2-16所示。

图2-16 供给弹性

(1)A点切线通过原点,供给弹性等于1:

(2)B点切线与纵轴相交,供给弹性大于1:

(3)C点切线相交于横轴,供给弹性小于1:

3.具有常数弹性的供给曲线

(1)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其线上每一点的供给弹性皆为零(es=0),如图2-17所示。

图2-17 线上各点es=0

(2)当供给曲线为一水平线时,则其线上每一点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es=∞)。

图2-18 线上各点es=∞

(3)当供给曲线为直线且经过原点时,其线上每一点的供给弹性皆为1。

图2-19 线上各点es=1

五、市场均衡与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市场均衡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时的状况。供给与需求的交叉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它表示供给与需求两种力量在市场的特定时间内处于均等的状态。如图2-20所示。

图2-20 均衡价格的形成

图2-20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于点E,决定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当价格低于时(),供大于求,迫使价格下降;反之,当价格高于时(),供小于求,迫使价格上升,两种调整都将持续到价格等于,市场重新均衡为止。

假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为线性,即:

均衡条件为:,解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

2.均衡点的变动——比较静态分析

如前所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状况。只要需求和供给分别发生变化,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变化,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就会变动。图2-21说明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的8种不同情形。

(1)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保持不变(供给曲线不发生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也同时上升。

(2)需求下降,供给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也同时下降。

(3)供给上升,需求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

(4)供给下降,需求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5)需求上升,供给下降,两者变化量相等。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不变。

(6)需求下降,供给上升,两者变化量相等。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不变。

(7)需求上升的幅度大于供给下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上升。

(8)需求上升的幅度小于供给下降。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图2-21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对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六、应用

1.税收负担与供求弹性

(1)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即法定纳税人会设法将自己法定的税负转移到别人身上,由别人承担。

对生产者征税

如图2-22所示,税前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20元和12单位。

图2-22 政府直接对生产者征收从量税T情况下的税收负担

现在假设政府对每单位商品课税T元。此时,生产者如欲维持12单位的生产量,市场价格必须提高到(T+20)。由于政府征税,供给曲线会由S移动至。需求曲线假定不变,市场均衡点就会由点E移至点F,市场价格会由上移至。从代数角度看,消费者和生产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分别可表示为:

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所负担税额之和应等于T(即),当然

对消费者征税

假设政府对消费者购买的每单位商品课税T元时,税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会垂直下移T单位,如图2-23所示,此时,消费者实际付出每单位,而生产者实际只收到,其中的差额即为纳税的部分。消费者每单位产品负担了的税赋;同理,生产者也负担了。同样可知,双方所负担税额之和应等于(即)。

图2-23 政府直接对消费者征收从量税T情况下的税收负担

综上所述,无论政府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征收从量税,其最后的征税效果都是一样的,即生产者与消费者所负担的部分完全相同。

(2)税收负担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几何图形解释

a.需求弹性的大小与税收负担的大小两者的关系

假设政府对生产者征税。如图2-24所示,S和分别是税前和税后的供给曲线。

图2-24 需求弹性与消费税

图2-24中,当很小(即D曲线)时,消费者负担越大,生产者负担越小。反之,当很大(曲线)时,消费者负担越小,生产者负担越大。由此结果,可推知: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故其税收转嫁的能力也就越大,消费者的负担也越大。

b.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消费税负担的关系

假设政府对消费者征税。如图2-25所示,D和分别是税前和税后的需求曲线。图2-25中,当很小(即S曲线)时,消费者负担越小,生产者负担越大。反之,当很大(曲线)时,消费者负担越大,生产者负担越小。

图2-25 供给弹性与消费税

代数推导

假设税收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为,需求量变动为;生产者净价格的变动为,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变动为。依据弹性的定义,可得:

当税后实现均衡时,可有

整理后可得:

从上式可知,供求双方各自承担的税负与其各自的弹性成反比,即生产者供给弹性越小,其税负越高;生产者供给弹性越大,其税负越低;消费者需求弹性越小,其税负越高;消费者需求弹性越大,其税负越低。

2.蛛网理论——动态分析

(1)模型假设

当期的供给量决定于上一期的价格,即

当期的需求量决定于当期的价格,即

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皆为一直线。

(2)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情况时,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小于需求,此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小,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最后自发地趋向于均衡水平。这种蛛网波动称为收敛型蛛网。如图2-26所示,长期之下,随着时间推移,价格波动越来越小,市场的价格最终会趋向均衡价格

图2-26 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

(3)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情况时,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要大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需求,此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强,最后离均衡越来越远。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如图2-27所示,价格由内向外变动,波动程度越来越大,呈现发散型。

图2-27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

(4)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相等,即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始终保持相同的程度,既不趋向均衡点,也不远离均衡点。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封闭型蛛网,也称非稳定均衡。如图2-28所示,实际产量和价格会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图2-28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