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安徽省公安招警考试《公安专业科目》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64147字
- 2021-05-24 14:54:02
历年公安招警考试《公安专业科目》试题精选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
A.城市管理部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创新地采用柔性执法手段
B.劳动监察部门依照《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设定歧视性招聘条件的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
C.法院注重法理与情理相统一,要求法官坚决摒弃“合法但不合理”的司法判决
D.检察院要求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能动履职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A项,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B项,体现了执法为民的要求;C项,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要求,片面地将合理置于合法之上,割裂了法理与情理的有机统一;D项,体现了服务大局的要求。
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
A.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C.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
D.“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
【答案】C
【解析】C项,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但是,这并不等于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
3.关于“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C.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
D.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D项,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在最深层的本质上并无区别
B.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了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重新认识的标志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进程的一次重大创新
【答案】D
【解析】A项,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B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非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了;C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认识的重大转变的标志,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重新认识的标志。
5.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人民代表大会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B.法制完备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国家
D.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答案】C
【解析】C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完成只是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法治国家更要求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即国家处于法治的状态之中。
6.公民从( )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出生
B.5周岁
C.6周岁
D.8周岁
【答案】A
【解析】《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答案选A。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合法原则
【答案】D
【解析】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包括:①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公序良俗原则:⑥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8.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 )
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
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C.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
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答案】A
【解析】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签订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本题中,甲将木地板、厨卫用具卖给乙公司的行为,虽然超越了其经营范围,但不属于法条规定的除外情况,故该买卖行为应为有效法律行为。
9.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是死者的( )。
A.哥哥
B.配偶
C.侄女
D.祖父
【答案】B
【解析】《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AD两项,“哥哥”和“祖父”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B项,配偶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C项,侄女不是法定继承人。
10.下列财产不属于遗产的是( )。
A.承租的房屋
B.储蓄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
D.自有的汽车
【答案】A
【解析】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包括:①公民的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③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⑤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⑥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⑦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有价证券以及以财产为履行标的的债权等。A项,承租的房屋属于他人的财产,不属于遗产。
11.甲至超市购物结账时,售货员多找零50元。甲多得50元构成( )。
A.侵权
B.违约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答案】C
【解析】A项,侵权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售货员多找零给甲,甲多得50元不是不法侵害他人所得;B项,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甲多得50元不是与售货员事先协商好的,也不属于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因此不构成违约;C项,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由于售货员多找零50元给甲,没有合法根据而使甲取得利益并致使他人受损;D项,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甲多得50元不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12.人民法院为涉诉的未成年人选定代理人。该代理属于( )
A.委托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复代理
【答案】C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指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而进行的代理。指定代理是在没有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人的方式。
13.法人享有的人身权包括( )。
A.姓名权和名誉权
B.名誉权和经营权
C.名称权和名誉权
D.经营权和隐私权
【答案】C
【解析】所谓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具有与民事主体的不可分离性、不可转让性、不可剥夺性以及非财产性权利的特征。A项,姓名权是自然人专属的权利,法人不具有;BD两项,经营权因都具有财产内容,不符合人身权的非财产性权利的特征;C项,名称权和名誉权属于法人享有的人身权。
14.下列选项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
A.警察抓捕小偷而受伤
B.为生病的朋友烧香祷告
C.路人跳入河中救人而受伤
D.误将邻家的鸡当作自家所有而喂养
【答案】C
【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有:①管理他人事务;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为管理;③管理人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A项,无因管理中的“无因”,是指无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警察抓捕小偷是有因,是警察的职责所然;B项,无因管理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的法律关系,为生病的朋友烧香祷告的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不会在当事人之间导致债的法律关系的发生;C项,路人跳入河中救人而受伤的行为符合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D项,管理自己的事务,或者误将他人的事务当作自己事务管理的,或者管理公共事务,都不构成无因管理。
15.根据《侵权责任法》,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
A.侵权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B.可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C.应由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
D.应由双方平均分担损失
【答案】B
【解析】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致人合法权益损害时依法应承担责任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16.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指的是( )。
A.当事人诉讼权利相同
B.当事人诉讼义务相同
C.诉讼权利的同等性和诉讼义务的对等性
D.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
【答案】C
【解析】C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不等于权利义务的相同,而是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对等的诉讼义务。
17.有关公开审判制度,正确的是( )。
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B.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应当公开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是否公开审理,由当事人申请法院决定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律明文规定不公开审理
【答案】B
【解析】A项,案件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案件处理程序和审判阶段,与是否公开审理无关;B项,无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宣判一律公开。宣判一律公开是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之一;CD两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1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 ),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答案】C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除以上情形之外,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限均为2年。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民法通则》中规定身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1年,但《产品质量法》为民法通则的特别法,在法律效力上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应适用《产品质量法》的2年规定。
19.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
A.甲租赁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发生纠纷
B.甲与乙签订了一个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
C.甲借给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
D.甲在乙处定做一套西服,到期后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乙将西服卖掉
【答案】A
【解析】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20.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由民法调整
【答案】D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应当由民法调整。因此答案选D。
21.下列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审判监督程序不是诉讼中的独立审级
B.人民法院依据审判监督权提起的再审,没有时间的限制
C.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再审法院包括原审法院和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影响原判决的执行
【答案】B
【解析】B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22.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 )。
A.5日
B.10日
C.15日
D.一个月
【答案】B
【解析】B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3.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哪项?( )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
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
【答案】D
【解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当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刑罚的轻重不仅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也必须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D项,体现了刑法中对过失犯的处罚明显宽于故意犯的原则,最能够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24.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答案】A
【解析】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概念做出了详尽的叙述,其中的但书规定,凸显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危害性为根本特征的。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则说明其社会危害性未达到严重的程度,因而不认为是犯罪。
25.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的是( )。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不作为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同时犯
D.事先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
【答案】A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同时犯、事先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行为可以是共同作为,也可以是共同不作为,还可以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因此答案选A。
26.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
A.甲为迫使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女子卖淫而对其实施强奸
B.乙非法拘禁债务人张某10天,其间多次毒打张某,致张某伤残
C.丙无证驾车,在被交警队查处时使用暴力抗拒执法,失手将交警打死
D.丁开地下卷烟厂,制售劣质卷烟数量巨大,在县联合执法队前来查处时,组织数十村民围攻执法人员,迫使执法队暂时撤离
【答案】D
【解析】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A项,甲的强奸行为被强迫卖淫罪包容;B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法应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项,丙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失手打死交警构成结果加重犯;D项,丁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27.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官个人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他人影响
B.合议庭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C.法院独立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监督
D.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上级法院不能对下级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如何处理发布指示或命令
【答案】D
【解析】AB两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C项,法院独立行使职权不能排除监督,监督不同于干预;D项,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每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自独立,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
28.某工厂职工李某经常旷工,平日游手好闲,一天车间被盗,单位领导怀疑李某有盗窃嫌疑,于是决定将其监禁,并要求其交代犯罪事实,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B.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C.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诉讼原则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29.李某为了牟利,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为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学作品、音乐、电视、电影、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作品的,属于侵犯著作权的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又销售该侵犯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权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因此答案选B。
30.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 )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A.确有悔改表现
B.确有立功表现
C.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D.正在提出申诉的
【答案】C
【解析】C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1.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公安部
【答案】A
【解析】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我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部门委员会及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因此答案选A。
32.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 )。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B.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C.县、市公安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D.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答案】B
【解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六条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因此答案选B。
3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 )。
A.虐待的案件
B.未成年犯罪的案件
C.侵占的案件
D.诽谤的案件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①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但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③虐待案,但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④侵占案。因此答案选C。
34.公诉案件不起诉的决定权属于(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社区矫正部门
【答案】B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公诉案件起诉和不起诉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检察院。因此答案选B。
35.乙购买了一批木地板堆放在门口,天突降暴雨,而乙家中无人,邻居甲担心木地板受潮不能使用,于是请人将之搬入室内,为此支付了搬运费200元。甲有权要求乙补偿其支付的费用,乙承担义务的性质属于( )。
A.不当得利责任
B.无因管理责任
C.侵权责任
D.违约责任
【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的管理或者服务。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乙承担义务的性质属于无因管理责任。因此答案选B。
36.甲乙之间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2012年2月5日前由丙向乙交付一批货物,但截止到2012年4月1日,乙仍未收到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只能向甲主张责任
B.乙只能向丙主张责任
C.甲和丙承担连带责任
D.乙只能选择甲或者丙中的一人主张责任
【答案】A
【解析】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因此答案选A。
3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是( )。
A.9岁的甲在没有告诉家长的情况下把家长珍藏多年的一幅字画送给邻居乙
B.甲乙之间达成的运输毒品的协议
C.甲以举报乙挪用公款为要挟,向乙索要乙的轿车,乙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D.甲以2000元的价格出售其一台二手电脑给乙,二人达成了口头的协议,但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答案】C
【解析】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因此答案选C。
38.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担保物权的是( )。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D.地役权
【答案】D
【解析】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均属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地役权属于用益物权。
39.甲向乙借款20万,到期后一直无能力偿还,丙欠甲10万元贷款已到期,但甲一直没有向丙主张债权。现乙向法院起诉丙,要求丙向自己清偿该笔贷款,乙行使的权利是( )。
A.不安抗辩权
B.撤销权
C.代位权
D.代理权
【答案】C
【解析】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不适用代位权。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据此可知,乙行使的权利是代位权。因此答案选C。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
A.赔礼道歉
B.支付违约金
C.赔偿损失
D.实际履行
【答案】A
【解析】A项,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赔礼道歉不属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41.甲和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甲资金紧张,正在申请银行贷款。甲担心贷款申请不成功,因此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如果甲能申请到银行贷款的话,该合同生效。该合同的性质为( )。
A.附条件合同
B.附期限合同
C.效力待定合同
D.可撤销合同
【答案】A
【解析】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其中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事实。甲申请到银行贷款即属于该合同成立所附的“条件”,因此答案选A。
42.人民警察必须以( )为活动准则。
A.忠于职守和清正廉洁
B.纪律严明和严格执法
C.宪法和法律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C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因此答案选C。
43.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时应当( )。
A.立即救助
B.见义勇为
C.挺身而出
D.给予帮助
【答案】A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因此答案选A。
44.我国人民警察法调整的内部关系是指人民警察机关和( )之间的关系。
A.政府机关
B.人民警察人员
C.其他执法机关
D.辖区民众
【答案】B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调整的内部关系是人民警察机关和人民警察人员之间的关系,调整的外部关系是人民警察机关、人民警察人员在行使警察职权过程中,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因此答案选B。
45.未经( )许可,人民警察无权擅自变更、转让或者放弃权力。
A.上级领导
B.上级单位
C.同级人大
D.法律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职权的内容是法律确定的,具有法律的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人民警察的任何职权都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授予的;非经法律许可,人民警察无权擅自变更、转让或放弃权力;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一经作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改变或者撤销。因此答案选D。
46.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到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 )。
A.应当及时报告
B.应当履行职责
C.可以回避
D.视情况而定
【答案】B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因此答案选B。
47.根据我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 )。
A.先执行该指令,然后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B.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C.按指令执行,执行指令的后果由发出指令的机关负责
D.应据理力争,如果通不过就执行该指令
【答案】B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因此答案选B。
48.下列不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 )。
A.警棍
B.警绳
C.手铐
D.脚镣
【答案】A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第八条规定,手铐、脚镣、警绳等属于约束性警械。A项,警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49.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
A.应当向上级汇报
B.可以直接使用
C.应当先行警告
D.不得造成人员伤亡
【答案】C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遇有法定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因此答案选C。
5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违法犯罪分子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 )。
A.不负法律责任
B.部分负担法律责任
C.予以赔偿
D.予以补偿
【答案】A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违法犯罪分子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不负法律责任,也无须承担补偿或赔偿责任。因此答案选A。
51.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 )的物质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装性质的集中体现。
A.打击处理
B.限制自由
C.罪行惩罚
D.人身强制
【答案】D
【解析】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人身强制的物质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装性质的集中体现。因此答案选D。
52.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
A.宪法
B.刑事诉讼法
C.人民警察法
D.行政处罚法
【答案】C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因此答案选C。
53.“三懂四会”属于( )。
A.群众工作理念
B.群众工作政策
C.群众工作方法
D.群众工作格局
【答案】C
【解析】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而掌握“三懂四会”是落实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创新途径之一。全体民警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全面掌握“三懂四会”群众工作方法。“三懂”是指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四会”是指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
54.下列公安机关具体权力中,不属于紧急状态处置权的是( )。
A.紧急排险权
B.管制权
C.戒严执行权
D.武器使用权
【答案】A
【解析】紧急状态处置权是指警察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在出现意外突发的治安事件、特大暴力犯罪和特大治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依法实施的非常措施和特殊办法。主要包括:①使用警械、武器权;②交通管制权;③现场管制权;④强行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紧急排险权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或平息叛乱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采取非常措施的权利。凡在紧急排险中需拆除的建筑物、毁坏的其他设施的所有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公安机关现场指挥员的指挥,履行拆除的义务。紧急排险权与紧急状态处置权的施行方法不同和造成的结果不同,是两个互不相属的权利。
55.公安工作在战略战役部署与实施、法制与政策的结合、多部门横向协同等方面,应( )。
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B.强调分散
C.强调高度统一
D.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集中或分散
【答案】C
【解析】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特点之一。公安工作的集中性就是它的统一性,它要求在服从国家意志、实行宏观决策、领导与指挥等方面高度集中;在战略战役部署与实施上,在法制与政策的结合上,在多部门横向警务协作上要高度统一,这样才能形成步调一致、快速反应、多警种配合、多专业协作的整体合力。公安工作的特点还有:隐蔽性与公开性相结合;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强制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等。
56.县级以上( )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公安工作不适当的决定或者命令,并依法享有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提出申诉和意见的监督权。
A.各级人大代表
B.各级人民政协
C.各级人大常委会
D.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
【答案】C
【解析】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有一定的实现途径,其中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公安工作的不适当的决定或者命令。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享有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提出申诉和意见的监督权。
57.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坚持原则不包括( )。
A.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
B.重证据、重调查讯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原则
C.依法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原则
D.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②依靠群众的原则;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④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⑤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⑥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接受监督的原则;⑦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的原则;⑧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⑨尊重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原则;⑩各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加强协作和配合的原则。A项,公安机关应与检察机关、法院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58.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 ),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五十周岁以上的
B.六十周岁以上的
C.七十周岁以上的
D.八十周岁以上的
【答案】C
【解析】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①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②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③七十周岁以上的;④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59.治安管理处罚是依法强制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 )权利。
A.人身自由、财产、名誉
B.生命、财产、名誉
C.人身自由、民事、名誉
D.生命、经济、名誉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强制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60.就与政策、法律的关系而言,公安工作是一项( )的工作。
A.强政策性弱法律性
B.政策性强
C.法律性强
D.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宪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规范化。所以,执行政策与执行法律是一致的。因此,公安工作是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的一项工作。
61.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是指导公安民警( )的一项重要政策。
A.从事治安管理工作
B.进行内部保卫工作
C.进行治安处罚
D.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
【答案】D
【解析】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具体应用是坚持稳、准、狠。“狠”,就是要依法给犯罪分子以严厉打击,使之受到应有的惩处,做到该杀的要坚决杀,毫不留情;该捕的要坚决捕,不能漏网;该从重从快的,毫不犹豫迟疑。严肃与谨慎相结舍,是我们党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指导公安民警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政策。
62.当遇到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即使是在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也必须履行职责。这是由( )所作的规定。
A.《人民警察权益保障法》
B.《刑事诉讼法》
C.《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D.《人民警察法》
【答案】D
【解析】我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63.人民警察应当树立法治意识,在履行职责时切实做到( )。
A.知法、懂法、守法
B.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
D.为人民服务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安民警要确立和坚定法律信仰,增强法律至上观念,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要增强人权保障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履行人民警察职责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并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国家法律的监督之下。
64.侦查员王某在询问被害人李某时,下列哪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
A.询问前没有弄清被害人是否为未成年人,询问过程中得知李某17岁时,继续询问,没有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B.告知李某如实提供证据和作伪证要负法律责任
C.李某陈述时,要求侦查人员王某将案件进展状况告知他,以便围绕案情中缺失部分补充,王某经过考虑后,决定不告诉李某
D.侦查人员不得在询问过程中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看法
【答案】A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65.人民警察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 )、开除。
A.降职
B.撤职
C.开除留用察看
D.辞退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警察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66.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 ),也是它的根本属性。
A.武装属性
B.行政属性
C.刑事执法属性
D.阶级属性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
67.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应当由法制部门进行( )。
A.验收把关
B.协调指导
C.案件审核
D.专案调查
【答案】C
【解析】法制部门执法监督的方式包括:①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行监督;②对起草、制定的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③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进行案件审核;④组织执法检查、评议;⑤组织专项、专案调查;⑥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听证、复议、复核;⑦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⑧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
68.警察现在的含义一般是指具有( )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A.革命
B.暴力
C.司法
D.武装
【答案】D
【解析】警察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统治方法或都市行政,现在的含义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69.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 )。
A.一人
B.二人
C.三人
D.四人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70.警察的( )职能,是指警察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维护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社会秩序。
A.社会控制
B.社会动员
C.社会管理
D.社会宣传
【答案】C
【解析】警察的基本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①政治镇压职能,是指警察使用暴力,对威胁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与国家安全的政治势力实行镇压。警察的这一职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阶级性。②社会管理职能,是指警察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维护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社会秩序。警察的这一职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71.公安机关是( )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A.政党
B.团体
C.国家
D.阶级
【答案】C
【解析】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公安机关是依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的,忠实地执行人民的意志、国家的意志,以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任务为公安工作的总根据、总目标,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全部活动的依据,因而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72.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B.首先让其如实作陈述
C.应当制作讯问笔录
D.传唤持续的时问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73.某出租车司机因为违章被某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吊销了驾驶执照。该司机认为处罚过重,并且给其造成了经济损失,其可以依法( )。
A.取得公安赔偿
B.申请民事赔偿
C.提起民事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D
【解析】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法律制度。题干中司机认为处罚过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74.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 )。
A.上诉
B.申诉
C.起诉
D.要求复议
【答案】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75.行政监察监督是指监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和( )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A.行使执法职权
B.执行行政纪律
C.职务犯罪
D.司法活动
【答案】B
【解析】行政监察制度,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以及行政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的制度。
76.人民警察的内务纪律涉及内部管理与( )等方面。
A.廉洁执法
B.履行职责
C.执法执勤
D.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答案】D
【解析】为了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内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制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内务纪律涉及人民警察的内部管理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
77.强制传唤属于( )的权力形式。
A.治安行政处置权
B.治安行政处罚权
C.命令
D.治安行政强制权
【答案】B
【解析】强制传唤,是指公安机关对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接受讯问或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人依法采取的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治安行政强制,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进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实施治安行政处罚时,为达到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或接受处罚的目的,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服从治安行政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人身和物品的强制手段。例如,强制传唤、强行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的人、盘问检查等。
78.公安执法监督是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的重要手段。
A.敬岗爱业,热情服务
B.充分地行使权力
C.依法行使监督权
D.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
【答案】D
【解析】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定的监督主体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公安执法监督是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重要手段。
79.下列情况中哪一种属于应当予以辞退的情形?( )
A.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B.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
C.不执行上级决定和命令的
D.遇事推诿、消极怠工的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①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②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③因所在公安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人员名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④不履行人民警察义务,不遵守人民警察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⑤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8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可以构成公安行政赔偿的情形有( )。
A.违法行使侦查权造成损害后果的
B.违法采用行政强制措施造成损害后果的
C.错误逮捕的
D.使用武器造成公民伤害和死亡的
【答案】B
【解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①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②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③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④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⑤其他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81.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 )。
A.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
B.社会秩序管理职能
C.打击敌人职能
D.服务社会职能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民主与专政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民主职能,即公安机关有依靠人民、保护人民、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人民服务,充当人民公仆与卫士的社会效能;专政职能,主要是指公安机关有依法对蓄意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其它犯罪分子实施打击、制裁、监控和改造的社会效能。二者集中反映了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这一根本属性的要求。
82.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和( )。
A.忠诚的革命性
B.吃苦耐劳的坚韧性
C.行为的表率性
D.热情的服务性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83.公安机关在侦察过程中,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用( )的方法抓捕归案。
A.拘传
B.拘留
C.逮捕
D.通缉
【答案】D
【解析】D项,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通令缉拿归案的一种侦查方法;A项,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的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B项,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的;C项,逮捕是指由检察院、法院批准或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84.监察机关根据本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或者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可以通过( )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针对监察对象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检查,揭露和查处各种违纪行为,提出改进意见,以避免或消除类似问题的发生。
A.听取专门汇报
B.经常性一般检查
C.专项检查
D.专案调查
【答案】C
【解析】监察机关进行监察监督的主要方式是:①经常性的一般检查,即通过对监察对象执法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促使监察对象严格执法,改进工作;②专项检查,即根据本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或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针对监察对象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专门检查,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提出改进意见,以消除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③立案调查,即监察机关对在一般检查、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单位或个人检举控告的.以及本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交办的违法违纪案件,经过立案程序开展调查活动。
85.国家要求警察必须与国体相一致,与政体和国家意志相一致,成为国家忠诚的( )工具。
A.管理
B.统治与管理
C.管理与服务
D.保卫
【答案】B
【解析】公安工作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广泛的社会性。阶级性,即警察与国家一致的特点。国家要求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与政体一致,与国家意志一致,成为国家忠诚的统治与管理的工具。
86.为了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在( )主持的中央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于1927年l2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科。
A.邓小平
B.聂荣臻
C.周恩来
D.刘少奇
【答案】C
【解析】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为了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于1927年12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有:①保卫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②搜集情报、掌握敌情;③惩办特务、叛徒、内奸;④建立秘密交通联络和秘密电台。
87.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 )。
A.不枉不纵
B.严厉惩处
C.争取多数从宽
D.在惩办的前提下宽大
【答案】A
【解析】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认真贯彻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就是要坚持“稳、准、狠”。
88.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属于( )。
A.行政领导
B.政治领导
C.业务领导
D.垂直领导
【答案】B
【解析】从公安工作与全党的关系来说,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通过地方党委的实际的领导来保证的。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决策领导等。
89.人民政协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提出批评、建议
B.进行调查、审查
C.审查、批准、决定、命令
D.受理人民群众举报、申诉
【答案】A
【解析】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社会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①人民政协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提出批评、建议等方式进行;②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主要通过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进行申诉、检举和控告等方式实施;③媒体舆论的监督。
90.邱某因犯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公安机关为更好地对其执行监督、考察,在村中组建了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帮教小组。这体现了公安刑事执法的(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B.依靠群众的原则
C.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D.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和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这体现在:①依靠群众提供证据或者协助调查;②依靠群众实施扭送;③依靠群众参与部分刑罚的执行,如管制、监外执行。
91.公安工作隐蔽性和公开性相结合的特点是由( )决定的。
A.公安工作的性质
B.工作对象的隐蔽性和公开性
C.公安工作的职能
D.公安工作的内容
【答案】B
【解析】公安工作具有打击与保护的双重特点,这是由公安工作的对象所决定的。工作对象的隐蔽性和公开性,决定了公安工作的隐蔽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92.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称为( )。
A.勘验
B.搜查
C.检查
D.盘查
【答案】B
【解析】AC两项,勘验、检查,是指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实地查看、检验,以发现和收集犯罪活动所遗留的痕迹、物品、生物样本等证据材料的一种侦查活动;B项,搜查是指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D项,盘查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检查的法律活动。
93.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要求人民警察在特定职务活动中应当具备( )。
A.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
B.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
C.较高的执法技能
D.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答案】A
【解析】心理素质是指警察在特定职务活动中,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品质。人民警察完成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维持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民警战胜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要求包括:①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②具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抵御各种干扰和各种诱惑,能够慎独与自我净化;③具有宽大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94.某公安分局刑警队民警严某因邻里纠纷开枪将其邻居范某某打死,根据“五条禁令”的有关规定,对严某所在分局的主管副局长、局长应当予以( )。
A.停职
B.撤职
C.降职
D.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答案】B
【解析】公安部为贯彻落实依法整治、从严治警方针,维护公安队伍铁的纪律和良好形象,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出台了以枪、酒、车、赌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五条禁令”。民警违反五条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9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 )。
A.基本政策
B.基本技能
C.基本方法
D.基本职能
【答案】A
【解析】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政策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之一,是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基本政策。其含义在于:处罚是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当罚不罚,就难以制止治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处罚的目的是教育本人和他人,维护治安秩序。教育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处罚是教育的辅助手段,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当坚持教育多数,处罚少数,并且要寓教育于处罚的全过程。
9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设督察长,由( )担任。
A.同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副职
B.同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
C.同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
D.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特派员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安部设督察长,由公安部一名副职领导成员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督察长,由公安机关行政首长兼任。
97.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 )。
A.不枉不纵
B.严厉惩处
c.争取多数从宽
D.在惩办的前提下宽大
【答案】A
【解析】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①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②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③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政策;④重证据和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的政策。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之一。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认真贯彻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就是要坚持“稳”“准”“狠”。
98.人民警察首要的政治品质是( )。
A.忠于法律
B.勇于献身
C.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
D.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保持政治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政治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有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革命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它的内容包括:①对党和对人民的绝对忠诚是人民警察首要的政治品质;②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享乐观;④具有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修养;⑤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⑥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反对贪污腐化;⑦个人品德高尚。
99.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 )。
A.拘留至酒醒
B.约束至酒醒
C.强制醒酒
D.强制治疗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100.下列各项属于公安执法监督中外部监督的是( )。
A.行政复议制度
B.公安赔偿制度
C.行政监察制度
D.督察制度
【答案】C
【解析】外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不具有直接的内部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等。内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有着直接的内部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自身,主要有督察监督、法制部门监督以及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制度等。
101.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晋升训练开设内容的是( )。
A.政治理论
B.领导科学
C.法律知识
D.警务技能训练
【答案】A
【解析】晋升训练是人民警察教育训练的一种,包括警衔晋升和职务晋升两个方面的训练,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公安法学、公安管理与领导科学、专题讲座等。
102.按照警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公安机关对被传唤的对象或犯罪嫌疑人应通过口头告知的办法,使其知道( )。
A.传唤的原因
B.主办案件的民警
C.依法享有的权利
D.主要犯罪事实
【答案】C
【解析】按照警务公开的要求,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工作,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都要予以公开,这主要包括执法依据、制度和程序、刑事执法、行政执法、警务工作纪律等。警务公开的形式和办法其中之一是:通过口头告知的办法,使到公安机关办事的社会各界群众及时了解办事程序和要求,使被传唤对象或犯罪嫌疑人知道依法享有的权利。
103.在刑事诉讼法中,公安机关的职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预审
B.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C.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起诉时,负责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D.决定和执行各种强制措施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以下职权:①立案权,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有权决定立案、不立案或撤销案件;②侦查权,负责对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③执行权,负责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执行;负责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的执行工作;负责对被宣告缓刑、假释或监外执行的罪犯的监督、考察任务;协助法院对没收财产的判决进行执行。
10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 )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A.三个月
B.六个月
C.十二个月
D.二十四个月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105.某检察机关依法对某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发出了纠正违法通知书。这是公安执法监督中的( )监督。
A.外部、事后
B.内部、事后
C.内部、事中
D.外部、事中
【答案】D
【解析】外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不具有直接的内部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检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外部监督。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监督,如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106.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受害人( )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在给予赔偿的同时还应当在侵权影响的范围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A.人身权
B.精神
C.身体
D.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107.认真贯彻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就是要坚持( )。
A.稳、准、细
8.稳、准、快
C.稳、准、狠
D.快、细、狠
【答案】C
【解析】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是我们党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指导公安民警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政策。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认真贯彻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就是要坚持“稳”“准”“狠”。
108.下列不属于公安法制工作范围的是( )。
A.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
B.行政案件复议
C.缓刑执行工作
D.办理国家赔偿案件
【答案】C
【解析】公安法制工作主要内容有:①研究有关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公安法制工作总体规划;②组织、协调起草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③负责公安机关应用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咨询工作;④负责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工作;⑤组织开展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考核评议、专项调查、专案调查;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⑦组织、指导、办理行政复议、听证、诉讼和国家赔偿工作;⑧指导、承办少年收容教养案件的审批工作;⑨组织开展法制培训工作;⑩参与刑事司法协助、引渡条约、国际警务合作和重大涉外案件处置等法律事务;⑪研究执法中的问题和对策;⑫各级公安机关决定由法制部门承担的其他工作。C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109.公安机关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各司其职,( ),相互支持,协调一致。
A.互相配合
B.互相监督
C.密切协作
D.各尽其能
【答案】C
【解析】内部关系指公安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同级与同级之间,警种与警种之间,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关系。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
110.阅警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接受检阅为形式,充分展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
A.优良的政治素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明的组织纪律
B.优良的政治素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战斗力
C.优良的政治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D.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答案】D
【解析】阅警是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接受检阅为形式,充分展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111.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的( )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A.执法行为
B.违纪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违法行政行为
【答案】C
【解析】行政诉讼制度,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以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112.人民警察的文化素质不仅指其应当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 )。
A.文化修养
B.专业水平
C.学识学历
D.文化层次
【答案】A
【解析】文化素质不仅指人民警察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而且要求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为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知识基础,文化修养则使人讲文明、懂礼貌、注重礼仪。
113.在追捕一逃犯途中,民警驾驶的警车突然发生故障,无法行驶,民警应当( )。
A.及时报告,等待救援
B.拦截过往车辆,继续追捕
C.等待过往的出租车,打“的”追捕
D.赶回公安局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114.某公安机关在侦查罗某涉嫌盗窃一案时,为验证罗某供述爬天窗钻入现场的情节是否属实,让身材和动作能力与罗某相似的侦查员,按照罗某供述的路线重演进入现场。这种侦查措施是( )。
A.现场勘验
B.人身检查
C.物证检验
D.侦查实验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侦查实验是指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或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实或现象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如何发生,而模拟案件原有条件,将该事实或现象实验性地重新加以演示的一种侦查行为。
115.公安机关职责的有限性是指( )。
A.公安机关作用有限
B.公安机关权力有限
C.公安机关任务有限
D.公安机关依法管辖是有范围的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公安机关职责具有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等特点。有限性是指公安机关的职责是有范围的,超过范围就是越权。
11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是( )。
A.侦查
B.侦察
C.刑事强制
D.调查取证
【答案】A
【解析】A项,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具有侦查职能的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强制性措施;B项,侦察是以秘密的方式获取资料信息,多用于军事上;C项,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采取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等方面的强制权力;D项,调查取证是指行政机关对于立案处理的案件,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和查获违法行为人而依法定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和依法采取的有关强制措施。
117.下列属于人民检察院执行监督的是( )。
A.对立案进行监督
B.对看守所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活动进行监督
C.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活动进行监督
D.对侦查活动合法性进行监督
【答案】B
【解析】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刑事判决、裁定活动实行监督,以保障刑事判决、裁定的正确执行。其内容主要有:①对看守所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实行监督;②对拘役所收押罪犯的活动实行监督;③对看守所、拘役所暂予监外执行的执法活动实行监督;④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监督管理活动实行监督。
118.人民警察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以( )为重点。
A.政治表现
B.工作实绩
C.廉政勤政
D.业务技能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属于公务员。《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其中,①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②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③勤,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④绩,指工作实绩;⑤廉,指廉洁自律的情况。
119.根据录用人民警察的竞争原则,报考者能否被录取,取决于其本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 )。
A.文化素质
B.学历高低
C.家庭条件
D.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的一种,录用原则与国家公务员相同,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①公开原则:人民警察录用的标准、条件、方法、程序、结果都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②平等原则: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均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报名参加考试。③竞争原则:报考者能否被录用,取决于本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考试成绩。④择优原则:经过考试、考棱,合格者取得录用资格,由公安机关择优选拔,量才录用。
120.政治纪律是有关人民警察政治觉悟、( )和政治言论方面的规范。
A.政治思想
B.职业道德
C.政治行为
D.政治活动
【答案】C
【解析】政治纪律是有关人民警察政治觉悟、政治行为和政治言论方面的规范。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是指人民警察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不得参加非法组织,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不得参加罢工。
121.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以( )名义开展公安工作。
A.执政党
B.人民
C.国家
D.法律
【答案】C
【解析】公安工作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其内容是由法律和公安法规所确定的,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
122.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包括岗位专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决断能力、( )和表达能力。
A.群众工作能力
B.协调指挥能力
C.管理沟通能力
D.擒敌制胜能力
【答案】A
【解析】人民警察必须牢固掌握本职工作所涉及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以下基本能力:①岗位专业能力:人民警察必须熟悉和掌握做好本岗位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胜任本职工作。②综合分析能力:人民警察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善于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联系,因势利导,解决问题。③应变决断能力:人民警察必须具有在复杂情况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略,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④群众工作能力:人民警察必须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综合治理。⑤表达能力:人民警察必须具有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善于宣传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能写作一般常用的公安应用文体。
123.关于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B.秘密工作需要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寓于公开工作之中
C.鉴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公安工作应以秘密工作为主,公开工作为辅
D.公开工作需要秘密工作做后盾,并为秘密工作创造条件
【答案】C
【解析】秘密工作是指为了不使对方察觉或了解意图,采取秘密的措施、手段开展的工作。公开工作,是指直接以公安机关的名义和人民警察的身份,采取被对方了解、认识直至使对方配合的方法和措施开展的工作。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秘密工作需要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富于公开工作之中;公开工作需要秘密工作做后盾,并为秘密工作创造条件。
124.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人民警察值班备勤的要求是( ),按时交接班。
A.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B.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C.坚守岗位,恪尽职守
D.履行职责,精神振作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由领导干部带班,安排适当警力备勤,配备相应器材和交通工具,保障随时执行各种紧急任务。第三十七条规定,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职责。值班人员因故经批准离开岗位时,应当有人代岗。换班时,下班人员应当将工作情况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并履行交接手续。即值班备勤是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常备不懈的戒备状态,坚守岗住,履行职责。按时交接班,保持公安工作的连续性、有序性,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125.人民警察按照( )构成上下级和同级关系。
A.行政职务
B.技术职务
C.警衔
D.行政职务和警衔
【答案】D
【解析】公安民警依据行政职务和警衔,构成上下级和同级关系。行政职务高的是上级,行政职务低的是下级,行政职务相当的是同级。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职务时,警衔高的是上级,警衔低的是下级,警衔相同的是同级。
126.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查机构实行( )。
A.派出机构建制
B.处室建制
C.队所建制
D.队建制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督查机构为执法勤务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实行队建制。
127.某公安局督察机构在督察过程中发现一名民警有涉嫌职务犯罪的行为。该督察机构对其应当( )。
A.立案侦查
B.依法提起刑事诉讼
C.检举、控告
D.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需要给予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应当提出建议,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督察机构在督查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28.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 )。
A.根本特点
B.根本性质
C.根本属性
D.根本区别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根本属性。认识公安机关的性质是确定公安机关职能、任务、职权等问题的重要根据。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执行机关。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的性质: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②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③具有武装性质。
129.对公民的人格尊严,公安机关( )。
A.应当依法保护
B.无权过问
C.可以保护,也可以不保护
D.视情况决定是否保护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的任务之一,即为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即为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受侵犯,依法惩治杀人、伤害、抢劫、绑架、强奸、强迫妇女卖淫和拐卖人口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即为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130.维护社会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的总任务之一。公安机关总任务还应包括( )。
A.维护国家安全
B.维护政党利益
C.维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D.维护治安秩序
【答案】A
【解析】在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的总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此外,公安机关新时期的三大任务为:①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③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131.警察的( ),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
A.权力
B.任务
C.职能
D.功效
【答案】C
【解析】警察的职能,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警察的职能是由国家的职能决定的。警察不仅是国家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而且是国家管理社会的行政机构。
13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方面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危害结果
B.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
C.实施危害行为的对象
D.危害行为
【答案】D
【解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司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都会对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②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③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是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D项,危害行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中处于核心地位,缺少这一要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不能成立。
133.《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对个人可作当场处罚的权限金额是( )。
A.100元以下
B.200元以下
C.500元以下
D.没有限制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134.某县公安局刑警队在办理一起因邻里纠纷导致的伤害案件时,拘留了自首的行凶人于某。经讯问于某,询问多名现场目击证人并核实其他证据,发现于某只是与邻居发生争吵而引起了斗殴,真正动手致人伤害的是其儿子于某某。因此,对于某( )。
A.可以释放
B.必须立即释放
C.不得释放
D.应提请批准逮捕
【答案】B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八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135.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属于( )的一种权力行使。
A.“警察命令”
B.治安行政处罚
C.治安行政强制权
D.刑罚
【答案】B
【解析】治安行政处罚,又称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不履行治安法规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危及社会治安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规定实施的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罚款;③行政拘留;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136.对醉酒的人实施约束时,可以依法使用( )。
A.手铐
B.脚镣
C.枪支
D.警绳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137.王某,女,17岁,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传唤,侦查人员讯问王某时,下列哪种情形合法?( )
A.由侦查员赵某(男)和张某(男)讯问
B.由侦查员赵某(男)和李某(女)讯问
C.由侦查员赵某(男)和王某的翻译人员胡某(女)讯问
D.由侦查员赵某(男)和王某的母亲进行讯问
【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三款规定,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138.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答案】D
【解析】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l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139.某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中,刑讯逼供将犯罪嫌疑人殴打致残。该犯罪嫌疑人有权依法( )。
A.提起行政复议
B.提起刑事诉讼
C.取得国家赔偿
D.取得民事赔偿
【答案】C
【解析】《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140.由于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 )并造成损害结果而引起的公安赔偿,称为公安行政赔偿。
A.强制权
B.侦查权
C.行政职权
D.处罚权
【答案】C
【解析】公安行政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赔偿。
141.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督察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和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各事业单位作出的错误决定、命令有权( )。
A.当场予以纠正
B.提出批评、建议
C.提起行政复议
D.决定撤销或者变更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十条规定,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命令的,可以责令执行;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或者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142.某伤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为办案机关委托作出的鉴定意见有错误,可以( )。
A.申请复议
B.申请重新鉴定
C.申诉
D.提出上诉
【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43.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
A.单一的结果归责原则
B.过错归责为主,兼有违法归责、结果归责
C.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
D.违法归责为主,兼有结果归责、过错归责
【答案】D
【解析】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以违法归责原则为主,以结果归责原则、过错归责原则为辅。
144.为了查明或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实或情节,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如何发生,而在同等条件下,将该事实或情节人为地加以重演的侦查方法是( )。
A.侦查实验
B.现场勘验
C.人身检查
D.物证检验
【答案】A
【解析】侦查实验是指为了查明或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实或情节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如何发生,而在同等条件下将该事实或情节人为地加以重演的一种侦查方法。侦查实验必须是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才能进行。
145.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组建了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它的名称是( )。
A.国家政治保卫局
B.中央特科
C.内务部
D.公安部
【答案】A
【解析】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146.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 )力量。
A.刑事侦查
B.刑事技术
C.刑事司法
D.刑事办案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147.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
A.分别执行
B.分别决定
C.合并执行一
D.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14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不满十四周岁的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D.十八周岁以上的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149.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实质是( )。
A.代表国家和人民对专政对象实行政治统治
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D.保证人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民主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依法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社会作用与效能。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实质即为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150.公安机关的( )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A.任务
B.权限
C.宗旨
D.职责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的职责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151.依法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审结案件。
A.迅速地
B.在政策时效内迅速地
C.在量刑幅度内迅速地
D.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
【答案】D
【解析】依法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
15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 )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
A.《刑法》
B.《刑事诉讼法》
C.《民法》
D.《宪法》
【答案】D
【解析】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确立这一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体现。
153.为了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的重要外宾以及对重大活动的现场安全要进行( )。
A.警戒工作
B.保卫工作
C.警卫工作
D.公共秩序管理工作
【答案】C
【解析】警卫工作是值为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的重要外宾,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机关以及重大活动的安全所进行的警戒、保卫工作,包括驻地警卫、随身警卫、路线警卫、现场警卫等。
154.公安机关公文写作,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组织会议、办理信访、协调工作关系是属于( )。
A.事务工作
B.秘书工作
C.公安机关事务综合管理
D.公安机关管理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事务综合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公安领导工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调查研究、组织实施领导决策、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公安机关公文写作,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组织会议、办理信访、协调工作关系等。
155.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有权根据检查、调查的结果给予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对象(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停职处分
【答案】B
【解析】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活动中依法拥有处分权,即依据检查、调查的结果,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对象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的权力。
156.人民警察必须具有在复杂情况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略,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这种能力属于( )。
A.岗位专业能力
B.分析综合能力
C.应变决断能力
D.群众工作能力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①岗位专业能力;②分析综合能力;③应变决断能力;④群众工作能力;⑤语言能力。应变决断能力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在复杂情况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
157.公安机关应自觉接受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对公安机关实际工作的( )。
A.原则领导
B.直接领导
C.原则指导
D.宏观领导
【答案】B
【解析】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实际的、直接的领导之下。
158.“三懂四会”中的“三懂”指的是( )。
A.懂宣传发动、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
B.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调处纠纷
C.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化解矛盾
D.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
【答案】D
【解析】“三懂”指的是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四会”指的是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
159.我国刑事强制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
A.《刑法》
B.《刑事诉讼法》
C.《宪法》
D.《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答案】B
【解析】刑事强制工作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即依据《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的工作。
160.下列不属于公安法制部门办案职能范围的是( )。
A.开展民警法律学习培训工作
B.行政案件复议
C.缓刑执行工作
D.办理国家赔偿案件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的主要职责范围是:①综合研究公安执法问题;②公安法制建设与规划;③法律、法规解释与咨询;④指导听证、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工作,办理听证、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代理行政诉讼案件;⑤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管理公安法律文书;⑥依照规定组织、开展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法律学习培训工作;⑦组织、开展有关法律应用研究、法制服务、法制宣传工作;等等。C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161.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属于直接予以辞退的情形是( )。
A.私自将警械、警服、警衔标志转借、赠送非人民警察
B.遇事推诿,消极怠工,工作不负责任
C.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
D.经常迟到早退或者上班时间经常办私事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①不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条件,未按规定程序招收的;②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③不能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服从其他安排的;④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⑤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162.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 )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A.允许
B.必须
C.可以
D.需要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人民警察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做到:①秉公执法,办事公道;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③礼貌待人,文明执勤;④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163.对公安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是( )。
A.公安秘书工作的内容之一
B.公安法制工作的内容之一
C.公安专业工作的内容之一
D.公安指挥工作的内容之一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为公安领导工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研究调查、组织实施领导决策、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公文写作和文书处理、组织会议、协调各项工作关系。
164.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不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条件,( )应当予以辞退。
A.未满试用期的
B.经培训不合格的
C.未按规定程序招收的
D.不能胜任公安工作的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①不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条件,未按规定程序招收的;②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③不能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服从其他安排的;④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⑤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165.人民警察的工作纪律要求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务必积极履行公务,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执法不阿。
A.严格执法
B.廉洁执法
C.公正执法
D.正确行使权力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的工作纪律,包括积极履行职责、秉公执法等方面。积极履行职责:①严格履行《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尽职尽责,恪尽职守;②正确行使《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各项权力,绝不以权谋私;③执法不阿,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秉公执法,一是严格公正执法;二是廉洁执法。
166.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 )。
A.违者引咎辞职或撤职
B.违者予以开除
C.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D.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答案】C
【解析】“五条禁令”具体内容包括:①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②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③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④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⑤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67.警容风纪是指人民警察在着装、仪容、举止、( )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A.行为
B.姿态
C.礼节
D.言谈
【答案】C
【解析】警容风纪指人民警察在着装、仪容、举止、礼节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警容风纪是人民警察政治素质、文明程度,精神风貌、纪律作风和战斗力的综合反映。
168.下列属于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警民结合形式的是( )。
A.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队
B.派出所窗口服务
C.治安检查
D.流动治安派出所
【答案】D
【解析】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警民结合形式包括: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报警服务监督系统、流动治安派出所等。
169.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 )。
A.保卫部
B.社会部
C.调查部
D.政治保卫局
【答案】B
【解析】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下设侦查、治安、情报、干部保卫和中央警卫团等机构。
170.认识公安机关的性质是确定公安机关职能、任务、职权等问题的( )。
A.重要内容
B.重要方法
C.重要根据
D.重要步骤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根本属性。认识公安机关的性质是确定公安机关职能、任务、职权等问题的重要根据。
171.1829年,近代第一部《警察法》产生于(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B
【解析】1829年,英国通过了《大伦敦警察法》,它用专项法律的形式,第一次确定了现代警察的模型,其最基本的特色为确定伦敦治安力量将由警察组成。罗伯特·皮尔建立了首都伦敦警察厅。
172.经常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属于( )的一项职责。
A.治保主任
B.治安队员
C.社区群众
D.刑警
【答案】D
【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包括:①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②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③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173.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在社会公益方面,公安机关( )责任义务。
A.没有
B.有教护、扶助但没有调解
C.有救护、扶助、调解
D.有扶助、调解但没有救护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174.实行戒严的决定是由( )作出的。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B.省级及以上公安机关
C.公安部或省级及以上人大常委会或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
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
【答案】D
【解析】《戒严法》第三条规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由国务院决定,国务院总理发布戒严令。
175.进行治安巡逻,了解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是( )的一项具体职责。
A.治安警察
B.交通警察
C.消防警察
D.边防警察
【答案】A
【解析】治安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其主要职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处理治安案件;管理特种行业;查禁违禁物品;预防犯罪;了解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预防和处理治安灾害事故;进行治安巡逻;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17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全社会的( )能力。
A.严打和治理
B.预防和控制犯罪
C.专政和民主
D.管理和监督
【答案】B
【解析】坚持“严打”要与加强公安基础工作、搞好安全防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搞好专项治理和重点整顿,通过有力的基础工作建设,掌握敌情、社情信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治安保卫力量,推广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网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
177.在有关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上,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 )。
A.力量源泉
B.信息来源
C.物质源泉
D.精神源泉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在解决治安问题方面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人民群众是有关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信息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来源;人民群众是对违法犯罪行为施加影响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
178.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 )。
A.根本态度
B.根本原则
C.根本方法
D.根本政策
【答案】A
【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一切为了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态度。
179.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 ),在本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负责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
A.公安执法监督主管部门
B.公安执法监督领导部门
C.公安内部执法监督主管部门
D.公安内部执法监督领导部门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公安机关法制工作和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是领导公安法制工作,组织、规划、协调、推动公安法制建设的专门机构。
18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公安工作的( )。
A.基本出发点
B.基本方法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指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斗争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从而作出工作决定,提出我们的政策、任务和规划。当工作决定形成之后,又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181.为了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公安部专门作出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实行( )。
A.警民联系制度
B.公示、公告制度
C.警务公开制度
D.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答案】C
【解析】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公安部于1999年6月10日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建立警务公开制度。
182.进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 )放在首位。
A.政治建警
B.政治教育
C.政治纪律
D.政治表现
【答案】A
【解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保持政治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183.构成公安赔偿的行为主体是( )。
A.国家
B.受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C.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D.公安机关法制部门
【答案】C
【解析】公安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管理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行使其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其人身、财产等权益损害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构成公安赔偿的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非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不能引起公安赔偿。
184.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由是( )。
A.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B.认为公安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C.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D.认为行政规章违法的
【答案】D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①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③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185.警务公开制度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基层单位要将( )所需手续、程序、时限等印成“警民联系卡”“便民卡”或“明白卡”,或者设立电话查询服务业务,方便群众办事。
A.各种案件立案、侦查
B.群众常办事项
C.群众报案、求助
D.群众举报、申诉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基层单位要将群众常办事项所需手续、程序、时限等印成“警民联系卡”“便民卡”或“明白卡”,还可以通过邮电部门设立电话查询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对外办公的场所设立电脑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和办事。
186.对强制隔离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经批准可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 )。
A.两年零3个月
B.两年零9个月
C.两年零6个月
D.3年
【答案】A
【解析】《禁毒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强制戒毒期限为两年。强制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187.关于人民警察辞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辞退通常需征得被辞退人的同意
B.辞退是公安机关法定的权力,公安机关有权辞退任何不适合在公安机关继续工作的人员
C.辞退是公安机关对有违纪行为的公安民警的行政处分
D.不合法定程序的辞退没有法律效力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辞退制度有以下特点:①辞退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的法定权力,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可按照法定程序辞退公安民警,无须征得被辞退人员的同意;②辞退公安民警必须有一定的法定事实,无法定事实,公安民警不得被辞退;③辞退公安民警必须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辞退没有法律效力;④被辞退的公安民警享有法定待遇,即可享受待业保险。
188.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
A.减轻处罚
B.从轻处罚
C.应予处罚
D.免予处罚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189.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的监督权属于(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A.国家监督权
B.司法监督权
C.行政监督权
D.人民民主监督权
【答案】A
【解析】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立法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他们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效力的监督,是具有极大权威性的国家监督。
190.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有公开原则、( )、择优原则。
A.公正原则、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平等原则
C.平等原则、竞争原则
D.公正原则、严格原则
【答案】C
【解析】2007年,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的原则进行了规定,人民警察的录用与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一样,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此答案选C。
191.“二十公”提出的统一纪律要求是指严格执行( ),加紧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对公安民警实行严格统一的纪律要求。
A.《人民警察法》
B.《五条禁令》
C.《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D.《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答案】B
【解析】按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要求,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范”,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其中统一纪律要求是指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加紧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对公安民警实行严格统一的纪律要求。因此答案选B。
192.人民警察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 )、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
A.业务纪律
B.组织纪律
C.生活纪律
D.执法纪律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政治纪律是有关人民警察政治觉悟、政治行为和政治言论方面的规范。组织纪律是对人民警察行动上的要求。工作纪律包括积极履行公务、秉公执法、文明执勤三个方面。保密纪律是指人民警察要保守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看的坚决不看。因此答案选B。
193.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活动的( )进行监督。
A.合法性
B.公正性
C.合理性
D.程序性
【答案】A
【解析】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和督促。其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活动合法性的监督。因此答案选A。
194.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担任人民警察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具有( )以上文化程度。
A.初中
B.高中
C.大专
D.本科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因此答案选B。
195.公安工作的内容是由法律和( )所确定,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公安法规
【答案】D
【解析】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及公安法规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因此答案选D。
196.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 )。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答案】A
【解析】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因此答案选A。
197.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阶级条件
D.社会条件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因此答案选B。
198.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
A.已经有了专门的警察机构
B.已组建了专门的警察队伍
C.军队、警察、行政已有了明确的分工
D.没有专门的警察组织,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答案】D
【解析】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也没有专职的警察队伍,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这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称为古代警察。古代警察的特点是军警不分,警政合一;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极不严格,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私刑、私狱普遍存在。因此答案选D。
199.以立法形式确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地位,集中体现在《人民警察法》( )。
A.第一条规定
B.第五条规定
C.第八条规定
D.第三条规定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答案选D。
200.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 )。
A.专业工作
B.业务工作
C.基础工作
D.基层工作
【答案】C
【解析】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工作。通过管理堵塞漏洞,发现违法犯罪,能够提高公民的治安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因此答案选C。
201.防治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是分层次的,街道综治办开展的社区成员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是对全社会的( )。
A.针对性教育
B.专门性教育
C.执法性教育
D.普遍性教育
【答案】D
【解析】防治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普遍性教育,又称正面教育,是对全社会普遍进行的正面教育;②针对性教育,指为防范治安危害进行的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育;③执法性教育,主要是指对造成治安危害的有关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④制裁后的教育,主要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或少年教养人员的帮教工作。因此答案选D。
202.公安机关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广泛地宣传、教育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拓宽了警民联系的( )。
A.新方法
B.新渠道
C.新方式
D.新手段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广泛地宣传、教育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多样化的警民结合方式,包括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报警服务监督系统、流动治安派出所等,开拓了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携手维护社会治安的新渠道。因此答案选B。
203.鉴于历史上在贯彻群众路线问题上出现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群众工作逐步奠定在社会主义( )。
A.法治与德治基础上
B.专政与民主基础上
C.民主与法制基础上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答案】C
【解析】鉴于历史上在贯彻群众路线问题上出现过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申全会以后,逐步在法律上把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确定下来,分清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与搞群众运动的界限,既打破了公安工作中的“神秘主义”、“孤立主义”,也防止了搞“群众运动”、“群众专政”的极“左”错误,使公安群众工作奠定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因此答案选C。
204.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 )。
A.根本态度
B.根本原则
C.根本方法
D.根本政策
【答案】A
【解析】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态度;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因此答案选A。
205.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治安形势和制定政策,这是公安决策正确的( )。
A.根本方针
B.根本原则
C.根本保证
D.根本方向
【答案】C
【解析】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治安形势和制定政策,这是公安决策正确的根本保证。因此答案选C。
206.下列各项中属于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过程中警民结合形式的是( )。
A.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队
B.派出所窗口服务
C.治安检查
D.流动治安派出所
【答案】D
【解析】多样化的警民结合方式包括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报警服务监督系统、流动治安派出所等,它们开拓了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携手维护社会治安的新渠道。因此答案选D。
207.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 )。
A.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B.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C.违者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D.违者引咎辞职或者撤职
【答案】A
【解析】“五条禁令”规定,①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②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③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④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⑤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因此答案选A。
208.在治安管理中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依法当罚的违法者要依法分别给予( )。
A.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等处罚
B.警告、罚款或收容遣送等处罚
C.警告、罚款或刑事拘留等处罚
D.警告、罚款或逮捕等处罚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因此答案选A。
209.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是( )。
A.执政为民
B.执法为民
C.执权为民
D.勤政为民
【答案】B
【解析】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的思想核心。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公安队伍落实公安工作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因此答案选B。
21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 )。
A.财产安全意识
B.自我安全意识
C.治安防范意识
D.人身安全意识
【答案】C
【解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这是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首要前提。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 )。
A.一般工作人员
B.非领导职务
C.特殊工作人员
D.主任科员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 )以下设置。
A.国家级副职
B.省部级副职
C.厅局级
D.省部级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 )规定。
A.国务院
B.公务员行政主管部门
C.同级组织部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不能录用为公务员?( )
A.曾被行政撤职处分的
B.受过行政拘留的
C.曾被开除公职的
D.大专学历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 )晋升职务。
A.越一级
B.越二级
C.越三级
D.越四级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处分决定应当以( )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A.口头
B.电话
C.短信
D.书面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2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 ),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A.突出贡献
B.立功表现
C.悔改表现
D.重要贡献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2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 )的规定办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219.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权利的是( )。
A.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的申诉权
B.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的起诉权
C.工资福利权
D.辞职权
【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参加培训;(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提出申诉和控告;(七)申请辞职;(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B项,公务员对行政处分行为不服只能申诉,不能起诉,主要原因在于行政处分行为系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理对象。
220.公务员违法或违纪的,可能承担一定的后果,但一般不包括( )。
A.批评教育
B.纪律处分
C.民事责任
D.行政赔偿
【答案】D
【解析】D项,在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代表行政机关,所以公务员基于行政职务关系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的行政行为,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公务员所属的行政主体承担,即赔偿的主体是国家而非公务员本人,因此公务员违法乱纪的后果不包括行政赔偿。
22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范围的界定,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依法处理公务
B.依法履行公职
C.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D.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公职,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
222.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中,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执行押解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ABC三项,表述太过宽泛;D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所列举的第三种情形。
223.人民警察判明有( )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B.聚众赌博
C.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
D.拐卖妇女儿童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C项,符合该条例规定的第八种情形。
224.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的;对受到财产损失的人员,由(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A.该人民警察
B.该人民警察家属
C.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D.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225.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给予( )。
A.参照,赔偿
B.按照,赔偿
C.参照,补偿
D.按照,补偿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分。)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立法的过程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过程
B.法律规则有强制力,而法律原则则没有强制力
C.法律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D.法的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性都是法的本质属性
【答案】ACD
【解析】A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B项,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都是规范,都具有强制力;C项,法与法律解释二者都具有物质制约性;D项,法的本质属性包括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
2.下列哪些案件依法不应公开审理?( )
A.张某强奸案
B.审判时l5岁的金某故意杀人案
C.王某间谍案
D.当事人谢某提出申请,且有证据证明确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答案】ABC
【解析】ACD三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B项,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下列选项中关于民事诉讼法适用正确的是( )。
A.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但法律或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B.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在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C.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继续审理
D.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的,人民法院已经完成的送达,仍然有效
【答案】ABCD
【解析】AB两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但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继续审理;D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的,人民法院已经完成的送达,仍然有效。
4.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度,但对下列哪种案件的审理,实行一审终审,当事人不得上诉?( )
A.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张某和李某的5000元借款纠纷案件,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
B.选民资格案件
C.涉及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
D.房产继承案件
【答案】AB
【解析】A项,小额诉讼案件是指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且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简单民事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B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选民资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5.关于回避制度,正确的是( )。
A.申请人对人民法院决定不服,可以向该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B.人民法院应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作出决定
C.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
D.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的回避应当由院长决定
【答案】AB
【解析】C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D项,《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6.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些诉讼没有规定由被告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A.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
B.因船舶碰撞纠纷提起的诉讼
C.共同海损分担纠纷
D.其他海事损害赔偿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答案】AC
【解析】BD两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A项,《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C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7.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
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手段和方式
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D.行为人的心理态度
【答案】ABCD
【解析】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一般认为,这些因素或变量主要有:①行为侵犯的客体;②行为的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③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④行为人的个人情况;⑤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人身危险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
【答案】ACD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③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答案选ACD。
9.关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张某侵占案,被害人李某没有起诉
B.王某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C.被告人李某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在被抓获前畏罪自杀身亡
D.犯罪嫌疑人陈某和被害人何某在审查起诉阶段就赔偿达成协议,被害人要求不追究陈某的刑事责任
【答案】A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10.下列属于民事权利保护方式的是( )。
A.提起诉讼
B.自卫行为
C.自助行为
D.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权利保护
【答案】ABCD
【解析】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方式。公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向法院起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保护权利的请求等。私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
11.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
D.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BCD
【解析】《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第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主体合格,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利益,形式合格,可以采用书面、口头或者其他法律允许的形式但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12.下列选项中,物权变动的情形包括( )。
A.政府征收了甲村的土地
B.乙将自己的彩电赠与了好友
C.丙在其宅基地上建造了房屋
D.法院判决所有权有争议的汽车属于丁
【答案】ABCD
【解析】物权变动的原因是指引起物权发生、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主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之外的法律事实和公法上的原因。其中,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买卖、互易、赠予、遗赠等行为取得物权,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②继承或者受遗赠;③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有( )。
A.接受赠与
B.收取孳息
C.拾得遗失物
D.取得买受物
【答案】AD
【解析】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包括生产、收益(含收取孳息)、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时效取得、没收、国有化等;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包括买卖、互易、赠与、继承、接受遗赠、行政征收等。
1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 )。
A.是一种要式行为
B.转让合同是一种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合同
C.需要满足一些法定条件,否则转让无效
D.转让方式包括买卖、赠与或者互易等
【答案】ABCD
【解析】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是指通过买卖、赠与等合法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当事人之间必须签订书面的转让合同,这种合同不是单一的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的转让,也同时伴随着在从国家取得使用权时必须履行的义务,属于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转让需要满足一些法定条件,如: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筑用地条件。
15.下列选项中,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承诺的有( )。
A.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乙在接到要约后一个月内答复,逾期未答复则视为承诺。乙未按期答复
B.甲向乙发出出售电脑的要约,乙在甲规定的期限内回复:“价格每台减少500元,其他条件不变”
C.甲商店标价出售钢笔,乙未与店员协商就出钱购买
D.乙向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冰淇淋一份
【答案】CD
【解析】承诺是受要约人的法定权利,是否对要约予以承诺,取决于受要约人的意思;受要约人对要约价款变更的,为实质性变更,为新要约,而不是承诺;商店标价出售商品为要约,乙出钱购买则为承诺;自动售货机售卖商品为要约,投币行为为承诺。
16.下列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
A.工人赵某将爱在外打架惹事的l2岁的儿子用铁链子锁在家中两天
B.大学生王某、李某与同班同学陈某不和,遂将陈某关在一小仓库内达三天三夜
C.农民赵某抓获到其家中行窃的窃贼李某,并将其捆在离家不远处的一棵树上达两天两夜,同对李某进行殴打,但未造成重伤
D.农民甲、乙将越狱逃跑的犯罪分子丙捆绑扭送到公安机关
【答案】BC
【解析】A项,不具有构成犯罪所要求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不构成犯罪,只是家长一般性的管教孩子的过激行为;B项中,将陈某非法拘禁达到三天三夜,构成非法拘禁罪;C项,农民赵某殴打被捆绑的李某未造成重伤,不转化为故意伤害,任然构成非法拘禁罪;D项,属于正当的公民扭送罪犯的权利,不构成犯罪。
17.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的是( )。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
D.辩护人
【答案】ABC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所以,伪证罪的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而不包括辩护人。
18.对犯罪客体按照其范围大小可划分为(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答案】ABC
【解析】按照犯罪客体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所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利益。犯罪的直接客体又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19.减刑的对象包括( )。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答案】ABCD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它表明减刑的对象仅受刑罚种类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
2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不适用死刑?( )
A.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B.犯罪时怀孕,在羁押期间被人工流产的妇女
C.疑犯在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时为74周岁、被审判时已满75周岁
D.犯杀人罪审判时已满16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
【答案】ABCD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因此答案选ABCD。
21.机关录用公务员应当考虑哪些条件?( )
A.机关职能
B.编制限额
C.职位空缺
D.公务员录用主管部门的意见
【答案】ABCD
【解析】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体现了机关录用公务员要考虑机关职能,不同机关有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BC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三十条规定:“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22.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有( )。
A.德、能、勤、绩、廉
B.重点考核内容是工作实绩
C.工作实绩是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D.既要突出工作实绩又不能以实绩替代对德、能、勤、廉的考核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23.公务员晋升职务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资格有哪些?( )
A.思想政治体条件过硬
B.具备职务要求的工作能力
C.文化程度符合要求
D.具备规定的任职资历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24.公务员法在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上的最大突破是对传统委任制的改革,( )是《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方法。
A.聘任制
B.任期制
C.公开选拔
D.竞争上岗
【答案】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25.公务员被降职使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降职不是一种行政处分,也不是一种惩戒手段
B.公务员被降职使用的,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
C.公务员被降职的条件是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
D.公务员降职一次降低一个职务层次
【答案】ACD
【解析】公务员降职是指由公务员管理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量才适用原则,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公务员,改任一种较低的职务。它一般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的相应减少。A项,在我国,公务员降职不是一种行政处分。因此,不能将降职视为组织对公务员的惩戒性行为;B项,降职与行政处分是有明显区别和界限的。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受处分,根据其受处分的种类,在规定时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就是说,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某些权利是被限制的。而公务员降职作为职务关系的正常变更,以上方面都不应受影响;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D项,降低公务员的职务,一般每次只降低一级。如果在现任职务层次上不称职,按照既做到人事相宜,又保护公务员权益的指导思想,一次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为宜。这样,有利于调动被降低职务公务员的积极性。
26.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
A.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B.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
C.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
D.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
27.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十六项违法违纪的行为,下列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 )
A.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B.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C.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D.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28.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的几项处分,下列哪些属于处分种类?( )
A.记过
B.警告
C.降职
D.开除
【答案】AB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9.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哪些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
A.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产的
B.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C.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
D.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30.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些情形,不得使用武器?(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B.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C.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D.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
【答案】A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AB两项,符合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CD两项,不符合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31.人民警察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 )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A.刀具
B.枪支
C.爆炸
D.剧毒
【答案】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32.人民警察遇有犯罪分子处于( )的场所,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A.群众聚集
B.存放有大量易燃物品
C.存放有大量贵重物品
D.存放有大量剧毒物品
【答案】AB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33.交通警察利用职权(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B.索取、收受贿赂
C.滥用职权
D.玩忽职守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对( )处以罚款的,当事人无异议的,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
A.行人
B.乘车人
C.非机动车驾驶人
D.机动车驾驶人
【答案】AB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罚款,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
35.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 )管辖。
A.违法行为发生地
B.机动车号牌核发地
C.违法行为发现地
D.驾驶员户籍地
【答案】ABC
【解析】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36.以下哪种标志属于交通标志?( )
A.禁令标志
B.指路标志
C.旅游区标志
D.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37.机动车驾驶人在下列哪种情形下不得驾驶机动车?( )
A.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
B.机动车驾驶证超过有效期
C.机动车驾驶证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
D.记分达到12分的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以及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38.下列哪些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强制措施?( )
A.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B.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C.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
D.饮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答案】ACD
【解析】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D项,饮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执行职务的交通警察认为应当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该项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 )
A.转向失效
B.照明失效
C.信号装置失效
D.刹车故障
【答案】AB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转向或者照明、信号装置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
40.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 )。
A.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
B.交通事故的成因
C.当事人的责任
D.证人证言
【答案】AB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41.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 )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A.复议机关
B.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
C.处罚的理由
D.处罚的依据
【答案】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一百零八条规定:“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42.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 )。
A.悬挂机动车号牌
B.放置检验合格标志
C.放置保险标志
D.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43.下列关于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A.李某抢劫案,因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没有提出具体人选,侦查机关对其聘请律师的要求不予转交
B.高某伤害案,因案件事实尚未查清,侦查机关拒绝告诉受聘请的律师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C.石某贪污案,因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侦查机关拒绝批准律师会见在押的石某
D.陈某刑讯逼供案,为防止串供,会见时在场的侦查人员禁止陈某向律师讲述案件事实和情节
【答案】ABCD
【解析】A项,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仅提出委托辩护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无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辩护律师。”B项,聘请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可能涉及的罪名,侦查机关应当告知;C项,侦查机关不得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为由拒绝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D项,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但不得干扰犯罪嫌疑人向律师陈述案情。
44.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法庭审理期间李声称侦查人员曾对其实施刑讯逼供,李妻也提出其证言出自侦查人员的威胁、引诱、欺骗。经法院查明,上述情况属实。下列证据材料哪些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A.李某的有罪供述
B.根据李某的有罪供述找到的杀人凶器
C.李妻的证言
D.根据李妻的证言找到的李某转移被害人尸体时使用的布口袋
【答案】AC
【解析】AC两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修正)》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都明确规定了,采取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指控和定案的证据;BD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为线索间接获得的证据,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则未明确规定作为非法证据排除。因此答案选AC。
45.下列哪些证据属于书证?( )
A.某强奸案,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收集的笔记本,其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
B.某贪污案,为查明帐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C.某故意伤害案,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书刊
【答案】AD
【解析】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品和痕迹。A项,笔记本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与案件事实相联系的,所以是书证;D项,的淫秽书刊也是以其记载的内容反映案件事实的,也属于书证;B项,笔迹则是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与案件事实相联系的,所以属于物证,其鉴定结果则属于鉴定结论;C项,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属证人证言笔录,是对证人证言的记录,尽管是书面的,但其本质上还是属于证人证言的。因此答案选AD。
46.在刑事诉讼中,下列哪些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结论使用?( )
A.材料甲,系被害人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
B.材料乙,盖有某鉴定机构公章,但签名人系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
C.材料丙,由具有专门知识但因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张某作出
D.材料丁,经依法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指定的鉴定人王某作出
【答案】ABC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三)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因此答案选ABC。
47.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下列案件,哪些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
A.犯罪嫌疑人甲,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情节轻微
B.犯罪嫌疑人乙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足够的证据予以证明
C.犯罪嫌疑人丙又聋又哑,且犯罪情节轻微
D.犯罪嫌疑人丁已死亡
【答案】AC
【解析】决定不起诉的案件有法定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两种情形,法定不起诉的依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酌定不起诉依据是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BD项两,均属于法定不起诉的范围。因此答案选AC
48.下列哪些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
A.某甲,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B.某乙,曾因盗窃受到刑事处罚
C.某丙,所学专业为法律专业但只具有大学专科文化程度
D.某丁,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但所学专业为非法律专业
【答案】AB
【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因此答案选AB。
49.黎某对被检察机关指控的数个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自愿认罪。下列哪些情形妨碍适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 )
A.黎某持有某外国护照
B.黎某犯数罪
C.黎某可能被判处死刑
D.黎某所犯数罪中有的有重大社会影响
【答案】ACD
【解析】《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二条规定,外国人犯罪的、可能判处死刑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审理。
50.刘某因生活琐事与邻居邓某争吵,邓某不堪刘某辱骂,击打刘某面部,致刘鼻骨等部位受伤。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邓某的刑事责任。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邓某对刘某以侮辱、诽谤罪提起反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就两个诉讼在刘某与邓某之间进行调解
B.刘某可在判决宣布之前要求撤回自诉,根据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C.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终止审理邓某的反诉
D.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邓某的反诉
【答案】ABD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一、二百七十二、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对自诉案件进行调解,对于自诉人要求撤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准许,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51.甲与乙婚后六年,乙又与另一男子相爱,并通过熟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甲得知后将乙起诉至法院,乙被法院以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对本案第一审判决,哪些人享有独立上诉权?( )
A.甲
B.乙
C.甲、乙的父母
D.乙的辩护人
【答案】A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裁定,有权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才可以提出上诉,法定代理人代理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行使诉讼权利。
52.在刑事再审中,下列哪些情形应当依法开庭审理?( )
A.某盗窃案,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吴某加重刑罚
B.某杀人案,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了抗诉
C.某强奸案,原审被告人范某已经死亡
D.某故意伤害案,再审需要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
【答案】AB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试行)》的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下列再审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一)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二)依照第二审程序需要对事实或者证据进行审理的;(三)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四)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加重刑罚的;(五)有其他应当开庭审理情形的。”第六条:“下列再审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重的;(二)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前裁判的;(三)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四)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狱服刑,提押到庭确有困难的;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征得人民检察院的同意;(五)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按本规定第九条第(四)项规定,经两次通知,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庭的。”因此答案选ABD。
53.在刑事执行程序中,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张某,怀有身孕
B.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的罪犯王某,在狱中自杀未遂,生活不能自理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李某,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D.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赵某,怀有身孕
【答案】CD
【解析】AB两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54.在涉外刑事诉讼中,关于国籍的确认,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犯罪嫌疑人甲,入境时持有有效证件,以该有效证件确认甲的国籍
B.犯罪嫌疑人乙,国籍不明,以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查明的情况确认乙的国籍
C.犯罪嫌疑人丙,国籍不明,经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调查确实无法查明,以丙自报的国籍确认其国籍
D.犯罪嫌疑人丁,国籍不明,经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调查确实无法查明,按照无国籍人对待
【答案】AB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外国人的国籍以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予以确认;国籍不明的,以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查明的为准。国籍确实无法查明的,以无国籍人对待,适用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程序。”因此答案选ABD。
55.某市公安机关根据商场电子监视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破获一盗窃团伙,收缴赃款8万余元,并缴获金、银首饰及CD机、电视剧录象带等赃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金、CD机、首饰属于物证
B.电子监视系统拍摄的图象资料属于视听资料
C.电视剧录象带属于视听资料
D.监视系统拍摄的图象资料属于勘验笔录,电视剧录象带属于视听资料
【答案】AB
【解析】被盗的现金、CD机、首饰以及电视剧录像带是赃款、赃物,属于物证;电子监视系统拍摄的盗窃团伙作案过程的图像资料属于属视听资料;勘验笔录是指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勘验时所作的客观记载。因此答案选AB。
56.侦查人员询问证人时,正确的做法是( )。
A.侦查人员甲,询问前向证人介绍了基本案情,告知证人应当如实地提供证言
B.侦查人员乙,对拒绝作证的证人进行了拘留,保证了及时收集证据
C.侦查人员丙,询问17岁的证人许某时,通知其父到场
D.侦查人员丁,同时询问了共同目击证人李某、杨某
【答案】C
【解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询问未成年证人时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为避免证人之间相互影响,询问证人应当分别进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还明确规定拘留的对象仅适用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对证人不得适用任何强制措施;另外,询问证人前,如果向证人介绍基本案情,则会对证人如实作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答案选C。
57.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B.自诉人对其控诉承担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
C.律师进行无罪辩护时必须承担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责任
D.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检察机关应当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这一事实的存在
【答案】BD
【解析】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对其控诉承担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有举证权利而没有举证责任,他们举证不能并不因此承担不利后果;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并不等于其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即便其未如实回答,也不得据此定罪;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检察机关应当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这一事实,之后,才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巨大差额的合法来源的举证责任,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的例外,理论上称“举证责任倒置”。因此答案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