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8字
- 2021-06-04 11:06:19
第6章 新诗(一)
6.1 复习笔记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新诗的试验,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如《学衡》派诸君子等势力的压迫与抵制,但新诗仍然在“四面八方的反对声中”站住了脚跟。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早期白话诗的初期发展
(1)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
(2)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说明了新诗与“五四”思想革命的密切联系。
(3)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2.早期白话诗人
(1)胡适
胡适无疑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代表作《尝试集》,被称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一方面,胡适的尝试重点是“以白话入诗”;另一方面,胡适的诗又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以至后来有“胡适之体”之说。
(2)其他早期白话诗人及作品
代表诗人及作品有沈尹默的《三弦》《月夜》;俞平伯的《冬夜》集;康白情的《草儿》集;朱自清的抒情长诗《毁灭》等。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他们的一些作品被称为“词化了的新诗”,往往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发现全新的诗。
3.早期白话诗的特点
(1)“具体的做法”
“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所谓“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白话诗就自然分为两类:
①用白描手法如实摹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显示出客观写实的倾向。如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胡适的《人力车夫》,是对民间疾苦、社会人生的实写;俞平伯《冬夜之公园》、康白情《江南》则是纯粹的写景诗。
②通过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如胡适的《鸽子》;周作人的《小河》;也有的是直接表现某个抽象意念,如鲁迅的《梦》等。
但无论是白描,还是比喻、象征,都无不具有明白而平凡的特点,从另一面说,是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
(2)散文化的倾向
早期白话诗在诗的形式上,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不用韵,不顾及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同时,大量运用虚词,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与章法。而另一些早期白话诗人开始了现代新诗“歌谣化”的努力。
【名师点拨】重点阅读胡适《尝试集》中的代表性诗作,基本掌握早期白话诗是如何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而出,同时要对新诗的“最初形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三、变革中的新诗
1.早期创造社诗人的反叛:“开一代诗风”
(1)艺术的反拨
①从1923年开始,成仿吾、闻一多、穆木天等先后发表文章,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探讨充分发挥“语体诗的真正长处”的各种可能性,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早期白话诗缺少“诗味”作为批评的目标。这一次艺术的反叛,是对新诗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中国新诗从此走上了一条通过自身的艺术否定向前发展的道路。
②1923年5月,《创造周报》第一期发表了成仿吾的《诗的防御战》,郭沫若称之为投向诗坛的“爆击弹”。郭沫若则以更明确的语言概括了他的诗歌观:“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2)《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贡献
①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致。
②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③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3)“湖畔诗人”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的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新诗”。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其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女神》中叛逆、创造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样是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4)“小诗体”
“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代表作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等。
(5)重要抒情诗人——冯至
鲁迅曾经把冯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其代表作是诗集《昨日之歌》。
①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
②冯至着意追求诗情的哲理化,使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沉思”的调子。
③冯至的诗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
④冯至的诗情调感伤苦闷,节奏舒缓,音韵柔美,形成了“五四”新诗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
⑤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堪称独步”的叙事诗。代表作有《帏幔》《蚕马》及《吹箫人的故事》,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名师点拨】“开一代诗风”主要是指郭沫若,或者说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新一代诗人。本章的理解重点在于掌握新一代诗人艺术反拨的核心——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同时,也要对“湖畔诗人”“小诗体”、冯至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
前期新月派是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新月派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白话”转向“诗”自身,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也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2)新月派的理论
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
②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
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此后格律体的新诗与自由体的新诗一直成为新诗的两种主要诗体,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对新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名师点拨】重点掌握新月派提倡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形式格律化的主张。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的同时,要对新月派的诗学主张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③新月派的尝试
a.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b.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诗中的“我”不再是诗人自己,而是戏剧化的人物。
④新月派的审美特征
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⑤新月派诗人
a.闻一多
闻一多是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留学美国,热情地学习西方文化,却又强烈地感到民族与文化的压迫,写下了被称为“爱国主义”的诗篇,如《忆菊》《一句话》等。同时他又注意以更大的艺术力量将解放了的新诗收回到诗的规范之中,显示了闻一多的诗在新诗发展第一个十年其他诗人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与贡献。代表作为《死水》。
b.徐志摩
徐志摩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徐志摩拥有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他的诗中经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只能称作“徐志摩的意象”。徐志摩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审美力。代表作有《志摩的诗》。
c.朱湘
朱湘是新月派又一位重要诗人。其代表作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他最为认真地实践了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同时对诗的形式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以及根据诗的内容和情绪来安排诗韵,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此外,在叙事诗的创作上朱湘也颇为用功。
3.“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纯诗”的概念
正式向胡适提出挑战的是穆木天,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创作“纯粹的诗歌”,即“纯诗”。穆木天提倡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
①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
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2)李金发的象征派诗
李金发的诗作主要有《弃妇》《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他“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看出同来”,“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在诗的组织上常用省略法,即将诗人在构思过程中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之间的联想过程全部省略,只将最鲜明的感官形象推到最突出的地位,让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搭起桥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金发的诗歌自觉地选用了文言词语,这会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增加无形的神秘的感觉。
(3)早期象征派诗歌
象征派诗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物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在诗歌艺术中的地位,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这些都提高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在新诗发展史上,早期象征派的理论价值是超过了其创作实践的。但早期象征派诗人的试验仍然为新诗艺术提供了新的东西。
【名师点拨】对于早期象征诗派,除掌握相关创作与诗论外,考生还需从“又一次历史的反拨”的角度去理解这一诗派的文学史地位和贡献。
4.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提出
1923年早期共产党员邓中夏在《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面前》等文中就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新诗必须自觉充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工具”。
(2)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创作实践
蒋光慈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他是最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歌咏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把共产主义理想带进诗歌领域的诗人。他的《新梦》集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其对以后左翼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