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考研真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扩大再生产[中山大学2006研]

答: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较原有基础有所扩大的再生产,以剩余产品不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作为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为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可分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因为单纯地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扩大生产场所而实现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它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所以人们通常称其为“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两种扩大再生产往往结合在一起,但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2内涵扩大再生产[浙江大学2008研]

答: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对称,是指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原有生产设备的数量,而是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生产方式。有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原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减少浪费,不追加或少量追加投资也可实现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可以广泛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答: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4社会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

答: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为:(v+m)=c。

第一部类产出中的c部分,供求都发生在第一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而实现。

第二部类产出中的(v+m)部分,供求都发生在第二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而实现。

(v+m)价值上表示第一部类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而其使用价值形态却仍然是生产资料;c则在价值上表示第二部类生产中所消耗的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但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形态是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第一部类的消费需求得到补偿,第二部类的生产耗费得到替换。

二、问答题

1试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和条件。[西南财经大学2006研]

答:(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以资本积累作为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其中一部分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于追加生产资料;另一部分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于追加劳动力。

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是由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一年中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在补偿当年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还必须有一定的余额,才能保证满足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c+v+m)>c+c,把公式两端的c都减去,这个公式就表示为:(v+m)>c。

这个公式表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要的基本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是由第二部类提供的,因此,第二部类一年中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在补偿当年两大部类消耗的消费资料以后,也必须有一定的余额,才能保证满足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要。如用m/x代表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m-m/x表示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这样,用公式表示就是:(c+v+m)>(v+m/x)+(v+m/x),把公式两端都减去(v+m/x),则扩大再生产的这一前提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c+m-m/x)>(v+m/x)。

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

具备了上述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具有了可能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根据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把1000m的一半即500作为追加资本,另一半即500作为个人消费。按照原有的4∶1的资本有机构成,500c追加资本中有4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4400c+1100v+500m=6000。

第一部类的1100v+500m要与第二部类相交换,才能补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第二部类只有1500c用来和第一部类相交换。因而第二部类还要从750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使第一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得到补偿。而且,第二部类追加100不变资本,使第二部类自身也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第二部类原有的2∶1的资本有机构成,第二部类还要从剩余价值中相应提取5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新组合为:

1600c+800v+600m=3000

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经过重新组合后,就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800v+600m,也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类的1600c,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交换,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实现,因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在第二年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在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则为:

4400c+1100v+1100m=6600

1600c+800v+800m=3200

这样,社会资本的生产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6000+3000)扩大到第二年的9800(6600+32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以后各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都可以根据第一部类剩余价值转化为积累的比例,按照以上方法加以类推。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通过以上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保持的两大部类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用∆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上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v+∆v+m/x)=(c+∆c)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同样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c+v+m)=(c+∆c)+(c+∆c)

(c+v+m)=(v+∆v+m/x)+(v+∆v+m/x)

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相比较,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北京大学2001研]

答:(1)单个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总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他们的生产目的都是追逐剩余价值;运动过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相比较,其研究对象和范围是有很大区别的。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从单个资本来看,资本家也要将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工人所得工资也要用于个人消费。但这种个人消费是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以外进行的,不属于资本流通的范围。但是,从社会总资本角度来看,资本家和工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出卖商品的过程,就是他的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所以,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中要包括个人消费。

由于社会总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所以,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流通。”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不仅包括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剩余价值的流通,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加入资本流通;另一部分作为收入用于个人消费,加入一般商品流通。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生产关系本身”?[南京大学2003研]

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社会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如果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如果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次生产过程创造出物质条件,使再生产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而,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又决定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决不仅仅满足于生产产品本身,而是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必然是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过程。

(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经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会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体现在:a.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b.不仅可变资本,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它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由此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这表现在:a.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b.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c.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总之,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生产关系本身,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简述两大部类划分法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区别与联系。[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答:两大部类划分法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区别与联系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5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并说明其含义。[中国人民大学2013研;武汉大学2017研]

答:(1)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简单再生产,就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其在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和按产品的实物形态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三个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它划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m)。

两大部类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不仅要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而且要说明它的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从而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它的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再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相当于处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的消费资料。只有使社会总产品既获得价值补偿又获得实物补偿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含义阐述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也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必须保持的两大部类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这些基本比例关系如果不能保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具体实现条件如下:

基本实现条件:(v+m)=c,即:第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部类的不变资本。

该公式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c+v+m)=c+c,即第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应该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等。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c+v+m)=(v+m)+(v+m),即第部类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该公式表明消费资料产品的实现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在价值上,应该同全社会工人取得的工资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之和相等;在实物上,应该同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相适应。

6简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

答: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这就不仅要求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补偿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而且要求上一生产过程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出应当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而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产生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仍然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补偿,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补偿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其中,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关键。

7请运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分析其对现在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意义。[西南财经大学2016研]

答:(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容

基本概念

扩大再生产是指再生产过程在更大规模上进行,其特点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积累。

社会扩大再生产可以区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

a.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增人、增资、增投料等来扩大生产规模。这里没有生产技术进步,没有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没有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b.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依靠提高活劳动的效率和生产资料的效率取得。

上述两种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不是并存的,而是独立的关系。在现实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结合。

前提条件

a.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第一个基本公式应该是:(v+m)>c。

这个公式表明,为了能够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这两部分产品,在价值总量上必须大于第部类的不变资本。只有这样,这两部分产品在补偿了第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余下一部分生产资料来满足两大部类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b.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前提条件或第二个基本公式应该是:(c+m-m/x)>(v+m/x)。

这个公式中的m/x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阶级个人消费的部分;m-m/x实际上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这个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因此,第部类中的不变资本与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就必须大于第部类的可变资本与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因为只有这样,第部类所提供的消费资料,才能在用于第部类原有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之后,还能余下一部分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要使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实现,也就是要使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能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还要有平衡条件,也就是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还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a.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部类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之和相等。这就是说,不仅要求(v+m)大于c,而且要求:(v+m)=c+Δc+Δc。式中,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它的物质形态是追加的生产资料。

b.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部类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消费资料及其所提供的追加消费资料必须和第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c+m-m/x)=(v+m/x)+Δv+Δv。式中,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它的实物形态是追加的消费资料。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也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v+Δv+m/x)=(c+Δc)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和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第部类和第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自觉地按照社会的客观需要来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因而,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平衡经常遭到破坏。这种矛盾到一定时候只有通过经济危机强制地暂时解决。

(2)该理论对现在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意义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适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具体来说,对我国经济问题有如下指导意义:

改善需求结构。国民经济需求结构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比例关系。鉴于在较长时期内,我国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际,当前和今后时间内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分类体系。主要有:

a.目前各国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b.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分类法,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分类法;

c.按资源投入的相对比例划分的分类法,即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