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6494字
- 2024-12-21 10:32:16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判断题
1中国历史上的法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等都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对外经贸2017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权力政治观对政治的看法包括:①中国历史上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②16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因此,政治的目的不过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由此可知他们均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2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的思想家是英国的洛克。(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16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将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二、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三、辨析题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中山大学2014研)
相关试题:
(1)政治就是对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研)
(2)简释“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简答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①人是有欲望的,但是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通常又是稀有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富有、拥有权力和特权。
②人们所需求的多数资源是有代价的,要得到它们,人们必须付出金钱、时间,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因此,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决定这些资源和代价是如何分配的。这个分配过程就是政治。因此,政治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关键部分,没有政治过程,社会就不能运转。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①政治关心的是被认为对整个社会有权威性的政策的关系。
②权威性分配是指,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机构去作出决定。参与分配过程的还有政党、社团及政治人。
③一个政治体系不但分配好处,还要分配代价。军队、警察和社会福利项目的存在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多数人总是追求他们认为的公平份额的好处,同时却力图减轻他们支付代价的份额。政府靠征税和服役来分配这些代价。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政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输入(要求与支持)影响输出(决定),而输出又影响下一轮的输入,如此循环。
四、简答题
1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古代思想家是如何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首都师大2011年研)
答: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都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这一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从“应然”的层面解释政治,因此常常被理解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观。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他把“政”解释为正,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儒家强调“礼治”“德政”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照礼法来进行统治,并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自己本身首先要正,即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很好地进行统治。
(2)西方古代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伦理混在一起,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柏拉图认为,政治意义上的善应该是“哲学家管理国家,武士管理军队,支配人民工作,而人民则供给国家以劳动物质。”这就是公道,即每个人按其本性去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不管闲事。因此,正义就是各守本分。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就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国家表现为最高的善,是人们的一种道德生活的体现,城邦存在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在城邦中过有道德的生活。
2简述非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性的“政治”含义。(广西民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试述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首都师大2013年研)
(2)简要分析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
答: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相对应的一些对于政治的看法。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是对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①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在西方,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政治是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政治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②这种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的观点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它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这就使得它带有浓重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而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层次上把握政治,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这种观念认为政治是对权力的争夺和巩固,政治的目的不过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其最终目的不过是对权力的攫取和维护。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难以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同时,它仅从权力的意义上解释政治,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对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的。
(3)政治是管理公众事务的活动
①政治是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治理所具有的控制力的相关的制度安排,它是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和管理,是对权力巩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
②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是,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也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①这一定义主要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把政治的此种定义做了进一步和详细的解释。
②这种政治观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①在东方国家,神权政治观成为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在西方中世纪也有把政治当作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神秘化倾向。
②这种政治观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在以宗教为统治的精神支柱的政教合一国家中,仍然具有不可触犯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辽宁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南京师大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7年研)
(2)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湘潭大学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不同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其基本内容为: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政权展开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的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①政治是一门科学。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②政治又是一门艺术。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4试述政治的社会地位。(郑州大学2015年研;南京师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四川大学2017年研)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论述题,中传2015年研)
(3)简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四川大学2015年研)
答: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政治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中体现出来的。在社会生活中,与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社会现象通常是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这表现为三个方面:a.生产力的特性和发展水平规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水平;b.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组织的规则和运行方式;c.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发展。
②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或者以政治权力和相关规则保护着特定的经济基础,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者以政治权力的力量改变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或者由于自身的改变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关系乃至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①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的方式实施;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②法律对于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法律使政治统治者的利益要求、权力地位和权利资格法制化,使政治权力的运行、政治权利的实现和社会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政治秩序规则化,使社会政治生活遵循法的精神,以公正、明确、稳定和公开的方式有效规范各种政治矛盾和政治活动,维持社会政治秩序,保障统治者的利益及其权力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社会的依法治理。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就宗教来说,它需要借助于社会政治权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教民队伍,强制实行自己的戒律,从而使宗教从一种社会幻想形式变为一种现实形式。就政治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和实施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在当今世界,宗教对于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①两者的区别
a.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
b.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而道德是靠不具有权力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心理信念来实现的;
c.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而道德则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②两者的联系
a.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政治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b.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往往影响着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同时,道德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
五、论述题
试述道德政治观与权术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并作评价。(青岛大学2012年研)
答:道德政治观与权术政治观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两类。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相对应的一些对于政治的看法,道德政治观与权术政治观主要内容如下:
(1)道德政治观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它从哲学思辨出发,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权术政治观
权术政治观即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更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①中国法家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韩非认为政治就是用权。
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
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④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同时,它仅从权力的意义上解释政治,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对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