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立志制陶?

常有人问我:“为何开始制陶?”我总是立刻回答那是源自于自己对美食的喜爱。我自幼就对食物的味道充满了兴趣,及至年长,兴趣愈深,遂不再满足于美食本身。

美味的食物需要与之相配的美丽食器,如果不是盛在这样的食器中,就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开始慎重挑选起陶瓷器和漆器,也就是盛食物的器皿。生活这样持续着,不意我竟成了美食俱乐部[1]的一员。我记得那是在大正九年左右。在经营过程中,自然就碰到了食器的问题,但是现代制作的器皿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就决定在古物中寻找合适的食器,在古濑户 [2]、古赤绘 [3]、荷兰瓷当中,挑选茶碗、盘子、盆子,以供日常食器使用。如此三年,获得了食客的一致好评,经营也得以持续,正在此时,却遇上了大地震 [4],美食俱乐部也化为一片灰烬,当时所使用的古陶瓷器及其他一切物品都丧失殆尽。

但紧接着我又开始经营星冈茶寮 [5],舞台变得更大,有时甚至需要超过一百人使用的器具。像以前那样用古陶瓷来满足日常使用的做法几乎变得不太可能了。虽说如此,也不能因此就使用五条坂 [6]的陶瓷器。

于是,为了给地震之后归我们经营的星冈茶寮准备最早使用的器物,我委托了京都的宫永东山、河村蜻山、三浦竹泉,九谷陶瓷那边找的是山代的须田精华、山中的矢口永寿、大圣寺的中村秋塘、尾张赤津的加藤作助等诸位匠人,请他们先按我的喜好做出素胎,然后我再在上面作画,以此满足眼前的需求。

当时我在制作陶瓷器这件事上是非常迂缓的,读着奥田先生的《陶瓷百选》等书,却是怀着一种看另外一个世界的心情。让别人做好素胎,自己在上面作画这种做法毫无理由地让我感到了满足。让匠人做好素胎,自己在上面作画,然后自称创作家的陶艺人大有人在,这是现代陶艺界的现实。曾经我自己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满足于这样的做法。但是那些器物只是匠人按照要求制作出来的,匠人们除制作技术之外,没有任何触及内容之处。从技术上来说粗看起来是制作得很漂亮的,但绝不能算是美的物品。

给匠人们看宋窑的,看古濑户,他们能够很快模仿出其外形,但不可避免的是缺少了对于内容来说最为重要的精神。我因此对于别人所做的素胎感到非常不满,深觉只要不是自己亲手从泥土开始做起,终究还是无法令自己满

意的。

事实上如果所有过程不是自己亲手去做,就不能说是自己的作品。之前那种只是画上画,就打上鲁山人作的铭文的做法,此时令我感到羞耻。因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由他人制作素胎,自己在上面作画,这是合作,不能算是自己一个人的作品。特别是对于陶瓷器来说,作画并不是最主要的,跟泥土相关的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把跟泥土打交道的工作交给无知的匠人,自己只是画画,至少从制陶精神上来说,这样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话虽如此,我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合作。合作的话,至少应该是同一职业的人。木米 [7]作画,山阳 [8]为和,宗和 [9]设计,仁清 [10]制作,这样才能发挥出合作的妙趣。但是,如果创作者的一方是没有美学素养的匠人,另一方是有美学素养的人,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具有合作的意义。于是我下定决心,不管要如何费心思,与泥土相关的工作也必须由自己来做。虽然都说辘轳拉坯的工作是很难的,但是也有学徒到辘轳场学习三年之后,就能够把辘轳拉坯的工作做得相当好,有这样的例子在,我于是满怀着信心去做这些事了。

于是,我深觉有必要自己筑窑、设置辘轳场,就有了昭和三年春天在大船在山崎筑窑一事。虽然还是需要几名助手,但是终于可以从自己的窑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了。真正着手去做之后,发现像练泥、画坯、满窑等技术工作,比想象的要简单得多。星冈茶寮所使用的食器全部都是我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也准备了一些青瓷、信乐 [11]

唐津 [12]、朝鲜刷毛目 [13]、古濑户、吴须赤绘 [14]等。

如此这般,到了创作自己作品的阶段,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想要一些参考物的想法。学者会自己去渔猎古书。正如学者爱重万卷书,对于陶瓷家来说,万件古陶瓷是他们的必需品。于是我决心要收集古陶瓷,在星冈窑旁设立了参考馆,把收集到的陶瓷器陈列在那里。一开始是作为新作品的参考,但是到了今天,这仅仅是一种名目了,实际上我是陷入了一种收集古董的癖好了。

如此,昭和三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窑口,说起来也就是最近的事。并且,因为现实情况不允许我埋头于陶瓷器的制作,因此不管是陶瓷器制作还是陶瓷器研究,都是直到现在才刚刚抓住一点眉目。每烧一窑陶瓷器,都会有很多的体会,我因此对陶瓷器的研究也好,制作也好,有了更深的兴趣。就这样,我从对美食的爱好出发,到现在开始尝试制陶,在这一点上,我与其他陶工陶瓷家在最初的出发点上动机就不同。同时,在制陶的学习上,我也没有固定的师傅指导,只是凭着自学走到了今天,也将继续面对明天。细想想,制陶这一工作可谓前途遥遥,但是在这艘刚刚坐上的小船上,我将继续审视自己,并努力思考未来的方向。

昭和八年


[1]北大路鲁山人于 1921年开设的会员制餐厅。

[2]室町时代以爱知县濑户地区为中心烧制的一种陶器。表面为黄褐色或黄绿色釉,釉下刻有花草纹或几何纹,是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施釉陶器。相传为加藤景正模仿中国的青瓷烧制而成。

[3]赤绘: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因以赤色为主调,故称赤绘。除赤色之外,另有绿、黄、紫、青色,亦有金银色。明代的五彩瓷也同样是尊崇红色,日本人亦将其称之为“赤绘”。译文中沿用日文原有表达,译作赤绘。

[4]指发生于 1921年 9月 1日的关东大地震。

[5]位于今天的东京千代田区永田町。 1881年在岩仓具视的提议下设立,作为政界要人等上流社会的聚会地点。大正年间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关东大地震之后,被租借给北大路鲁山人和中村竹四郎开设会员制的美食餐厅。

[6]位于京都市内大路“五条通”的东端,沿途有很多销售京都特产的陶瓷“清水烧”的商家。

[7]青木木米( 1767—1833),江户后期的文人画家、陶工。生于京都。其制陶方法学自奥田颖川,受到青花瓷、赤绘、青瓷等陶瓷器的创作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以茶道用具为主。其作品中既有陶器又有瓷器。

[8]赖山阳( 1780—1832),江户后期的儒学家、历史学家、汉诗人、书法家。性格豪放,多与文人墨客相交,留下了很多出色的诗文与书法作品。

[9]金森宗和( 1584—1657),江户前期的茶道大师,茶道宗和流的鼻祖。该流派茶道在当时深受贵族喜爱。与野野村仁清相交甚笃,在自己的茶道中用了很多仁清的作品,还将其推荐给了当时的贵族使用。

[10]野野村仁清,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江户初期( 17世纪后半期)。受茶道大师金森宗和推荐,在洛西御室仁和寺前筑窑,由此得号“仁清”。其作品多为茶道用具和怀石料理用具。

[11]从镰仓时期开始以滋贺县甲贺郡信乐町为中心生产的陶瓷。信乐的土质量上乘,烧制成陶瓷器之后胎体紧实,即使不施釉,也会形成淡黄、绿色或是暗褐色的自然釉。

[12]从九州佐贺县西部到长崎县一带所烧制的陶器。

[13]用硬毛刷在陶瓷器上刷上白泥,留下刷的痕迹,再施上透明釉的装饰方法,被称为“刷毛目”。相传该方法最早从朝鲜开始。

[14]日本人对漳州五彩瓷的称谓。此处沿用日文原文中的表达,写作吴须赤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