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近来尝试陶瓷器制作的缘由

陶瓷器自古以来在东方深受重视,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还影响到了西方国家,这一点已无需赘言。而陶瓷器最早发明于中国这一点虽则也无争议,但是到了清朝,其作品中已不再有艺术生命。回溯到明代以前,则蕴含艺术生命的作品颇不少见。在朝鲜半岛则是高丽时代。在我国日本,在濑户的藤四郎、九谷的才次郎们辈出的时代,也诞生了诸多可以视为艺术的作品,在此之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位名匠之外,鲜少有能看的作品。至于现代的陶瓷器,则处于一种让人叹息的状态,不得不说蕴含艺术生命的作品已然绝迹了。有二三有志之士凭借对于艺术的理解而不断进行研究,但是所展示出来的作品都是未完成的,其尚未触及真正的艺术心境,尚未产生出足以令我们感叹之处。其余均是一些机械性的作品,只是数量庞大,只专注于发扬工艺之美。自古以来,在陶瓷器制作中,极少有见识卓绝之人热衷于亲自与泥土打交道,基本上都是由一些不值一提的人来制作的。因此,偶尔有像光悦、木米那样有见识的人来从事此道,则其作品立刻就成为天下至宝,为世人所重视。可谓是有识之士岂从此道。总之,可以说要让一有识之士来从事此道,还不如让一个人掌握天下来得更容易些。虽是僭越之言,但是还是要说,像我这样学识浅薄的笨人来从事此道,在现代都像是开辟了无人之境。目睹了陶瓷界人才凋零到这种程度,不得不为东方陶瓷的名誉而感到悲哀。我制作陶瓷器当然是源于一种天生的兴趣,但是毫无疑问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当下陶瓷界此种缺陷的刺激,这才使得我更加奋起。我在我的窑场旁设立了一个陶瓷器参考馆,将搜集的众多古陶瓷器一目了然地陈列在那里,也是出于想要温故知新,促进陶艺进步的一点微衷。考虑到方便一班同好之人,让他们能够自由观看,所以我不顾越权,将这个参考馆对外开放。但是这原本就是一介贫寒书生的想法,设施之简陋不完善之处,常常令自己汗颜,然此参考馆若有些许有益初心之处,则余愿足矣。

昭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