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古印度帝国

崛起于动荡之际

——孔雀帝国

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结束了他在西北印度的远征,分海陆两路撤离印度。他所留下的是一个时局动荡、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印度。这时,一个叫旃陀罗笈多·毛里亚的年轻人招募军队推翻了北印度难陀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孔雀王朝。

时局动荡的印度

在印度列国时代,诸多小国并存,力量分散,这就给外族入侵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西北印度河流域,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军事实力较弱,先被波斯占领,后来由马其顿统治。

在波斯国王大流士时期,波斯开始了对西北印度的进军,他们很快就征服了那里,并设立了行省,将那里变为波斯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波斯帝国末期,波斯衰落,马其顿兴起,因此西复独立,又成立了很多小国。但是好景不长,这些被马其顿所消灭,它们又被纳入到马其顿的版图之中。

亚历山大的战马

匹威武的战马驮着亚历山大安全地经历了数十次战当它由于年老和受伤死于印度时,亚历山大以它的名字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城市,名叫布斯法拉。

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一个大帝国,它的强大与荣光要超过波斯。亚历山大率领强大的军队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消灭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波斯帝国。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在灭亡波斯帝国之后挥戈侵入印度河流域。而此时印度河流域在摆脱波斯帝国的统治之后正处于小国纷争的局面,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小邦和部落。面对强敌入侵,这里的人民不仅未能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反而希望利用亚历山大的军队消灭对手,殊不知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

在犍陀罗地区,呾叉始罗王与东邻波鲁斯王矛盾重重。双方常常是兵戎相见,不过双方实力大体相当,战事互有胜负,彼此都没有实力彻底消灭对方。当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到来时,呾叉始罗王认为千载难逢的机遇来到了,打败宿敌波鲁斯王指日可待。亚历山大刚刚渡过印度河,他就派遣使者前去劳军,并带去大量的金银和食物补给,甚至还有700骑兵,以扩充亚历山大的部队。与此同时,印度河流域众多部落首领也倒向了亚历山大一边。

亚历山大俘虏波鲁斯王

公元前326年4月,亚历山大大帝率军抵达希达斯佩斯河边(今杰鲁姆河),与前来迎战的波鲁斯王相遇。史载波鲁斯王率步兵3万、骑兵5000和众多的战车。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从正面渡河与波鲁斯王决战,而是留下一小部分军队以吸引波鲁斯王,自己亲率大军从上游偷渡过河,奇袭波鲁斯王的侧翼。波鲁斯王的侧翼被突然出现在面前的马其顿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同时留在河对岸的一小部分军队也迅速渡河投入战斗,两面夹击导致波鲁斯王的军队全面溃败。

出人意料的是,波鲁斯王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继续英勇奋战,直至重伤被俘。波鲁斯王在被俘之后仍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气度,当亚历山大问他想得到何种待遇的时候,他说:“应以国王之礼待我。”这就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希达斯佩斯河之战。此役波鲁斯王损失步兵近2万,骑兵3000,战车全部被毁。

此战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继续向东推进,虽然损失颇重,但征服了整个旁遮普地区。同年夏天,他的军队因为长期行军的辛苦与战争伤亡的打击,再加上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拒绝前进。亚历山大大帝被迫撤军,将希达斯佩斯河西边的领土交给他任命的总督统治,此河以东则由归顺他的国王治理。亚历山大大帝心有不甘地离开了这片土地,一去不再复返。

亚历山大一走,印度人民就开始了反对马其顿人的起义。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不锈的铁柱

克瓦图尔伊斯兰清真寺内广场的中央威严耸立着一座不可思议的纪念碑——一根在风吹日晒的侵蚀下至今没有生锈的铁柱。这根铁柱至今都不锈蚀,令人称奇。铁柱高9米,直径44厘米,大约6吨重,用梵文雕刻在铁柱表面的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据说,建造这根铁柱是为了纪念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在公元前325年他率领军队赶走入侵的马其顿军队,推翻了恒河下游摩羯陀国的难陀王朝,首次统一北部印度,创立了孔雀王朝,形成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月护王的不朽功绩就像这根永不生锈的铁柱坚定地矗立在广场两千多年,昭示着一代代的印度人。

枭雄崛起

旃陀罗笈多·毛里亚的早期身世至今仍是个谜。有史书记载说,他出身寒微,家族世代以养孔雀为生;有人说他是难陀王朝王子和一个叫Mura的女仆的私生子,Maurya(毛里亚)是Mura的音讹;还有传说称他属于毛里亚家族,毛里亚家族属于刹帝利等级,“孔雀”(Maurya)的名称是从“毛里亚”一词演化而来。孔雀氏族在公元前4世纪逐渐衰落,传说旃陀罗笈多是在孔雀驯养者、猎人和牧人中长大的。

相传,旃陀罗笈多曾在旁遮普地区见过亚历山大大帝,因为在言语上冒犯了这位君主,差点被他一怒之下处死。旃陀罗笈多死里逃生之后,遇上了自己的“伯乐”——一个叫桥底利耶的婆罗门。桥底利耶聪明过人,曾到华氏城要求谒见难陀王以求申诉,不想反被难陀王侮辱,一气之下离开了华氏城。当他与旃陀罗笈多相遇时,便认定他日后必成大事,于是决定倾全力帮助旃陀罗笈多。桥底利耶筹措了一笔款项,资助旃陀罗笈多招募起一支军队。根据古希腊史学家查士丁的记载,“旃陀罗笈多从各地招募盗贼,并怂恿印度人改变统治。”

这尊赤陶浮雕表现的即是一宫廷艺人正在弹奏葫芦琵琶的情景。

当时,在西北印度地区有多支起义部队,旃陀罗笈多的队伍只是其中一支。他采纳桥底利耶的建议,利用古希腊人的战术,获益甚多,使自己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就成为众多西北印度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当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6年离开印度时,任命一个叫腓利坡的将军统治西旁遮普地区。腓利坡于公元前324年被害,军官优德莫斯接替他指挥西旁遮普的驻军。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承者们忙于抢夺地盘,从印度召回一部分马其顿驻军,但旃陀罗笈多与马其顿驻军的战斗仍然打得很激烈。

旃陀罗笈多于公元前324年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之后,他又挥师东进,攻打曾是当时南亚大陆上最强大的王国——摩羯陀王国。这个王国先是在亚历山大的东侵中元气大伤,接着又在西北印度人民反马其顿人的起义中遭到进一步削弱。当旃陀罗笈多率军到来时,无异于向摇摇欲坠的破门板再踢一脚,结果可想而知:当年饲养孔雀的小男孩率军攻取了强盛一时的摩羯陀之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在北印度的统治,并屠杀这个家族的所有男性,开启了新的王朝。公元前317年,马其顿的驻军全部撤离印度。孔雀王朝在北印度的统治基本确定下来,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于一个王朝之下。

史载,在旃陀罗笈多统治的鼎盛时期,孔雀王朝拥有由9000头战象、3万名骑兵和60万步兵组成的军队。王朝的首都华氏城也成为南亚最为宏伟壮丽的城市,它雄踞于恒河南岸,堪称当时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英雄末路

孔雀王朝的鼎盛似乎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在帝国的西面早已有一双眼睛在窥视着这个新崛起的王朝,对这里的土地与财富垂涎已久,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公元前305年,塞琉古这个亚历山大帝国亚洲部分的继承人在击败了众多强劲对手之后,成为巴比伦城的新主人。塞琉古拥有可以与亚历山大大帝相媲美的雄心壮志,只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运气。公元前305年,他率军沿着亚历山大当年东侵的路线再次侵入印度。当时已入暮年的旃陀罗笈多宝刀未老,再次披挂上阵。史书虽然没有记载战争的过程,但从议和结果可以看出胜利属于旃陀罗笈多。公元前302年和约签订,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旁遮普地区的统治,同时将印度河以西的部分地区划归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则送给他500头象,以支持塞琉古入侵埃及的计划;双方缔结婚约结成友好邻邦。此战为旃陀罗笈多再加辉煌一笔。

印度耆那教的《宇宙图》,供教徒冥想用。耆那教是印度一个古老的宗教,与佛教几乎同时起源。其基本教义是灵魂转世,另外还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生命。

大象有时候会被古印度人用来作为战斗时的坐骑。在古印度的军队中还有战象编队,这种重型骑兵和大象本身的威慑力可令敌人望而生畏。

旃陀罗笈多一生有一半时光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对人性中阴险、狡诈的一面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养成了多疑与冷酷的性格。在建立孔雀王朝之后,旃陀罗笈多为自己修建了数不清的离宫别院,他不断变换自己的居住地,从不在同一个行宫里连续居住两个晚上。

旃陀罗笈多在位25年,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军事的强大使得他第一次建立了统一印度河和恒河两个流域的大帝国,并且和西方的一些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富国强,也赢得了广大臣民的爱戴。他退位后到各地流浪,前往印度的南部过起了隐居生活,最后采取耆那教的方式,绝食而安宁地死去。一代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帝国的继承者

印度史学家潘尼迦对旃陀罗笈多所留下的遗产有过这样的描述,“旃陀罗笈多遗留给他儿子宾头沙罗的是一个幅员、权势和光荣都超过过去任何国王的帝国。”

旃陀罗笈多的继任者宾头沙罗同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所承继的不仅仅是一个庞大而又强盛的帝国,还有父亲的雄心壮志。据《佛本生经》记载,他曾经征服了16个王国并杀死了王国的君主,不过这些国家的具体地点今天已无可查考。宾头沙罗掌握的是一个雄踞于北印度的强大帝国,他曾率兵不断向南扩展领土。当他率军在印度南部征战时,西北印度的叉始罗地区再次发生叛乱,他将大军留于南印度前线,自己只率部分精锐回师平叛,迅速镇压了叛乱。

古印度北部居民所使用的鱼叉。不过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鱼叉并不十分适合捕鱼,人们相信这是古印度人用于宗教仪式的器具。

宾头沙罗与塞琉古王国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塞琉古王国的使者曾常驻帝国首都——华氏城。他还与当时的众多国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像塞琉古王国一样派驻使节于华氏城。

宾头沙罗晚年对继承人的选拔犹疑不决。当帝国再次发生叛乱时,他派大儿子苏深摩出外平叛,当苏深摩平叛失利时,宾头沙罗一急病倒,欲派另一个儿子前往接替长子,让长子回来继承王位。但是宰相不喜欢苏深摩,因为宰相是个秃子,苏深摩总喜欢摸他的光头。宰相心想:王子今天摸我的头,明天他当了国王说不定就会砍我的头。于是宰相设下计谋,让即将出征的王子假装生病,不能出征。然后又力劝宾头沙罗先立假装生病的王子为王,待苏深摩回师归来再把王位还给他。宾头沙罗一时糊涂,竟然答应了宰相的建议。只是宾头沙罗哪里知道这一阴差阳错的决定给了孔雀王朝又一个繁盛的30年,因为那个假装称病的王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阿育王。

耆那教

那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耆那教的信徒都称自己为“耆那”,意思是胜利者或者完成修行的人。该教创始人筏陀摩那被弟子尊称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他出身高贵,是刹帝利贵族的一个王子,在30岁的时候双亲亡故,于是他出家修习苦行,寻求真理,42岁的时候创立了耆那教。耆那教教徒主要来自刹帝利种姓和吠舍大商人。耆那教反对种姓制度和祭祀杀生,不承认婆罗门至上和祭祀万能,主张种姓平等和戒杀,强调禁欲和苦行。到后期,由于戒律上的分歧,耆那教分为两派,一派为白衣派,这个派别主张一个人不抛弃衣物也可以获得解脱。还有一个派别是天衣派,强调以天为衣,将地作为床,故该派的信徒都裸体行走,手里拿着一个水壶,用孔雀毛来清扫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