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1.5.1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是生产、流通和使用单位检验、确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文件。建筑材料相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门行业标准都是全国通用标准,属于国家指令性技术文件,均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尤其是强制性标准。
目前我国对绝大部分建筑材料均制定有技术标准,生产单位按标准生产合格的产品,使用部门参照标准和产品目录,根据使用要求量材选用。我国标准有四大类: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GJ)、地方标准(DB)和企业标准(QB)。
各级标准都有各自的部门代号,例如:G表示国家标准;GBJ表示建筑工程国家标准;JGJ表示建工行业建设标准;JC表示国家建材局标准;YB表示冶金部标准;ZB表示国家级专业标准等。
与建筑材料关系密切的国际或国外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日本工业标准(JIS)、德国工业标准(DIN)、英国标准(BS)、法国标准(NF)等。
我国现行常用建筑材料执行的国家标准见表1-2。
表1-2 我国现行常用建筑材料执行的国家标准
1.5.2 建筑材料标准化的意义
(1)我国现阶段建设的国情需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支柱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材料的标准化可以规范行业的社会生产活动,规范市场行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兼容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企业,协作点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组合,客观上要求必须在技术上使生产活动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使各生产部门和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2)科学管理的基础
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生产讲求的是效率,效率的内涵是效益。现代企业实行自动化、电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标准化。
(3)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可以使资源合理利用,简化生产技术,实现互换组合,为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
(4)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者要找到消费者就要开发市场。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不但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也为实施售后服务、扩大竞争创造了条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同全球经济紧密结成一体,标准和标准化不但为世界一体化的市场开辟了道路,也同样为进入这样的市场设置了门槛。
(5)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科学技术没有走出实验室之前,它只在科学技术领域产生影响和起到作用,是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与行业科技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6)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可以增强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当前世界已经被高度发达的信息和贸易联成一体,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而真正能够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之间起到联结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就是各行业技术标准。只有全球按照同一标准组织生产和贸易,市场行为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所共享。例如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在建筑生产领域所倡导的BIM建筑标准与实施、装配式建筑研究与推广,都是典型的建筑工程材料系列化和标准化产业链建设。
(7)提高质量和保护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维护消费者权益。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具体的规定,而且还对产品的规格、检验方法及包装、储运条件等相应地做出明确规定。严格地按标准进行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包装、运输和储存,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标准的水平标志着产品质量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