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性,66岁,入院前14小时突发胸痛,为剑突下闷痛,伴左侧肩背部疼痛【1】,持续不缓解,入院前心电图检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V5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查体:体温37.3℃、心率35次/分【2】、血压142/61mmHg、呼吸22次/分;患者自主体位,意识清楚,口唇无发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肌酶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12.6ng/L(4.3)、肌红蛋白>500ng/L(107)、肌钙蛋白I 5.25ng/L(0.4)【3】;血常规:WBC 13.60×109/L(4.00×109~10.00×109)、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8.7%(46.0%~76.5%)【4】;血糖27.14mmol/L(3.58~6.05)【5】。床旁心脏超声心动图【6】 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心电图检查【7】示: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治疗:医嘱给予吗啡3mg iv,给予山莨菪碱10mg+0.9%生理盐水静脉滴入提升心率,胰岛素3U/h静脉泵入,每小时监测血糖。

思维提示

【1】患者出现突发胸痛,为剑突下闷痛,伴左侧肩背部疼痛:由于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所以患者出现胸痛。护理上应指导患者做好绝对卧位休息,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减少心肌耗氧量,建立静脉通路,观察患者胸痛的表现,遵医嘱应用扩血管药物或镇痛药。

【2】患者心率35次/分:约90%的人房室结的血液由右冠状动脉供应,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的缺血造成引起房室结区缺血,造成房室传导阻滞,需要严密心电监测。

【3】患者心肌酶升高:提示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

【4】患者血常规WBC 13.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88.7%↑: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可导致血象升高。

【5】患者血糖27.14mmol/L↑:应激性血糖升高,急性心梗早期应激刺激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

【6】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急性心梗后,梗死区心肌收缩功能很快丧失,产生左室节段收缩运动异常,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7】心电图检查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死引起房室结区缺血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2.护理评估

患者突发剑突下闷痛,伴左侧肩背部疼痛,持续不缓解,心肌酶升高、应激性血糖升高,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壁运动异常,提示患者病情危重,应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生命体征监护、吸氧、必要时镇痛,护士在床旁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并发症发生。

3.护理思维与实践方案。

(二)床旁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配合

1.诊疗情况 患者入院2小时后心率在28~39次/分,出现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一次【8】,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后恢复自主心律,心率32次/分,血压80/50mmHg【9】,心电示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床旁临时起搏治疗【10】,起搏参数设定如下:①起搏频率:70次/分;②输出电流:5mA;③感知电压2mV。临时起搏器安装后,患者心律为起搏心律,血压118/64mmHg。

思维提示

【8】 患者心率慢并出现阿-斯综合征,给予胸外按压后恢复自主心律:提示药物治疗不能维持心室率,不能维持循环,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应立即备好临时起搏器,做好抢救准备。

【9】患者血压下降:急性心梗患者存在低血压即可视为高危患者,低血压可引起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加重心肌缺血,护士应积极配合抢救,观察血压情况。

【10】临时起搏治疗:临时起搏治疗对提高心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肌供血、维持有效循环有重要意义,但是存在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等风险,护理上应做好评估和预防工作。

2.护理评估 患者病情持续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过阿斯-综合征,属于极高危患者,需严密警惕心脏骤停的发生,护士需床边监护,随时做好复苏抢救准备。

3.护理思维与实践方案。

(三)出院时的健康宣教

1.诊疗情况 住院7天后,行择期PCI手术,右冠近段70%狭窄、中段100%闭塞,分别于右冠状动脉近段及各中段植入支架1枚。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各项血液检查指标正常,空腹血糖5.8mmol/L,血常规WBC 7.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8.7%,心率68次/分,无胸痛症状发生,住院14天后出院。

2.护理评估

患者起病急,既往健康,主诉不了解支架术后药物知识,且出院后必须坚持长期口服药物,饮食及运动指导,应给予详细的健康宣教。

3.护理思维与实践方案。

二、护理评价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易发生漏诊或误诊。该患者属于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病情危重,猝死率高。

2.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律、呼吸和意识状态及胸痛主诉、心肌酶学、心电图、电解质结果均是观察的重点。

3.心电图检查是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患者心肌梗死的范围,不同部位的心梗,观察重点有不同,护士应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并能掌握动态的观察比较的方法。

4.吸氧可以缓解心肌缺血缺氧,也可以安抚患者恐惧的心理。

5.心肌大面积缺血缺氧,尤其是下壁心梗引起房室结区缺血和迷走张力增高,往往引发房室传导阻滞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这是导致急性心梗患者猝死的首要原因,所以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律/率的变化,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结果,此患者在发生一次阿斯·综合征后给予了临时起搏治疗,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等待择期PCI。

6.在临时起搏治疗期间,护士要严密观察起搏治疗情况,监测起搏器功能及有无起搏并发症的发生,如电极脱位、感染、出血等,患者在此期间要绝对卧床休息,每日更换起搏器穿刺部位敷料,注意起搏器低电压报警。

7.护士还需熟练使用除颤器和心肺复苏技术,一旦发生室速/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8.出院时针对患者治疗的健康宣教要详细具体,制定个体化的宣教内容。

三、安全提示

1.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必要时需要给予患者四肢约束,加固床挡、锁定床刹,防止在患者意识丧失时发生意外坠床或扯断静脉管路,保证患者安全。

2.患者在临时起搏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可以抬高床头、股静脉穿刺者要定时下肢被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起搏器应固定在合适位置,起搏导线及起搏器要连接紧密,防止脱开,发生意外。

四、经验分享

1.为什么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心电监测的观察尤为重要?

心电监测可以随时观察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况,起搏功能正常的判断:是否有起搏信号,以及起搏信号后是否出现与之关联的心电波形;感知功能正常也要通过心电监测观察,在患者心率慢时起搏器能否感知到并起搏、患者有自主心率时起搏器是否感知到且不起搏。

2.如何保证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电极不脱位?

患者在临时起搏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起搏器应固定在合适位置,起搏导线及起搏器要连接紧密,防止脱开发生意外。

3.如何保证患者发生阿-斯综合征期间不发生坠床?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加固床挡、锁定床刹,防止在患者意识丧失时发生意外坠床或扯断静脉管路,必要需要给予患者四肢约束保证病人安全。

4.为何要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治疗,自行停药可能引起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也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诱发因素,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所以需要3~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化验,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张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