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积聚第二方一十三首

牡蒙丸
主男子疝瘕,女子血瘕 〔4〕,心腹坚,积聚,乳余疾 〔5〕,小腹坚满贯脐痛,热中,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难,不下食,有伏蛊,胪胀肿,久寒热胃脘 〔1〕有邪气方。
〔4〕血瘕 病证名。妇女因血瘀聚积而生的有形肿块,质坚硬,伴以少腹急痛,阴中若有冷风,或背脊痛,腰痛不可俯仰。《素问•阴阳类论》:“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
〔5〕乳余疾 妇女产后杂病。按“乳”,生产。《广雅•释诂一》:“乳,生也。”又,王本作“产乳余疾”四字。
〔1〕胃脘 原作“胃管”,其义有二:①脏器部位名称。指胃腔。②经穴名称。指中脘(穴)。属任脉。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据《千金要方》卷十一•坚癥积聚:“胃管……穴在巨阙下二寸。”)按“管”,穴道,腧穴。《庄子•人间世》:“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成玄英疏:“管,五脏腧也。”本书经穴名称,诸如胃管、上管、中管、下管之“管”字均从此义。先秦用韵主要根据《说文解字》谐声、中古音切和异文现象来推求。“管”字从竹,官声;“脘”字从肉,完声;二者上古音韵均属元部韵;中古音韵均为古满切,上缓见;故“管”通“脘”,今“胃管”改为“胃脘”。此指胃腔。
牡蒙 苁蓉 乌喙 去皮 石膏  藜芦 各三分 巴豆 六十枚去心皮 干姜 桂心 各二两 半夏 五分
上九味捣筛为末,别捣巴豆如膏,合诸药令调和,捣至熟。以饮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如不相得,入少蜜。
乌头丸
主心腹积聚,膈中气闷胀满,疝瘕,内伤瘀血,产乳众病及诸不足方。
乌头 去皮 巴豆 去心皮各半两 人参 消石 各一两 大黄 二两 戎盐 一两半 苦参 黄芩 䗪 虫熬 半夏  桂心 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纳蜜青牛胆汁拌和,捣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宿不食,酒服五丸。卧须臾当下,黄者心腹积也;青如粥汁者,膈上邪气也;下崩血如腐肉者,内伤也;赤如血者,乳余疾也;如蛊刺者,虫也 〔2〕。下已必渴,渴饮粥,饥食酥糜 〔3〕,三日后当温食,食必肥浓,四十日平复。
〔2〕如蛊刺者,虫也。 王本作“如虫刺者,蛊也。”
〔3〕酥糜 “酥”原作“苏”,今改。按“苏”,同“酥”。物体疏松。《物类相感志•饮食》:“煮芋,以灰煮之则苏。”“糜”,米粥。《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
干姜丸〔1〕
〔1〕干姜丸 《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用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惰,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治妇人瘕结胁肋下疾。
干姜 一两半 芎  芍药 各二两 前胡  干地黄  桃仁 熬,去皮尖两仁者 茯苓 各一两 人参 当归 各三两 杏仁 熬,去皮尖两仁者 朴消 蜀椒  蛴螬  䗪虫  虻虫 去翅足,熬 水蛭 各一合,熬
上一十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未食以饮服三丸,可增至十丸。 《千金》用大黄柴胡各二两,无前胡地黄。
生地黄丸
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不通,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也。若生肉癥 〔2〕不可瘥,未生癥者可疗方。
〔2〕肉癥 病证名。指妇女脐下结块,大如杯升,按之坚硬,月经不通,身体羸瘦之病证。参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癥坚方。
生地黄 三十斤捣绞取汁 干漆 一斤捣筛为末
上二味相和,微火煎令可丸,药成,丸如梧桐子大,食后以酒服五丸。《 千金服三丸。《 集验》: 至七八丸止
辽东都尉所上丸
主脐下坚癖, 无所不疗
恒山 〔3〕 巴豆 去心皮 大黄 各一分 天雄 二枚大者 雚芦 〔4〕 一两半一方二两 干姜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玄参 细辛 白薇 各三分 龙胆 牡蒙 各一两 芍药 附子 去皮 狼牙 牛膝 茯苓 各五分
〔3〕恒山 原作 山”,今改。按“ ”为“恒”的缺笔避讳字,宋人为避宋真宗赵恒名讳而改。“恒山”,即常山。
〔4〕雚芦 又名雚菌。性味咸甘平,有小毒,能温中止痛,驱虫,主治癥瘕,恶疮白秃,虫蛇螫毒等。
上二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宿勿食,酒服五丸,日三。主大羸瘦而黄 〔1〕,月水不调,当十五日 〔2〕服之,下长虫 〔3〕,或下种种病出。二十五日腹中所苦悉愈,肌肤充盛,五十日万病除矣,断绪者皆有子也。
〔1〕大羸瘦而黄 王本“而”作“面”。
〔2〕十五日 王本作“二十五日”四字。
〔3〕长虫 即蛔虫。
五京丸
主妇人腹中积聚,九痛七害,久寒腰中冷引小腹,害食苦下,或热痢,得冷便下方。
干姜 三两 黄芩 一两 吴茱萸 一升 附子 去皮 狼毒 当归 牡蛎 各二两
上七味 〔4〕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日服五丸,加至十丸。此出京氏五君,故名五京丸。久患冷,当服之。
〔4〕七味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五京丸有蜀椒,为八味。
鸡鸣紫丸
主妇人腹中癥瘕积聚。
大黄 二两 前胡 人参 各四两 皂荚 去皮子 藜芦 巴豆 去皮心 礜石 〔5〕  乌喙 炮去皮各半两 代赭 五分 阿胶 一两半 桂心 一分 杏仁 去皮尖 干姜 甘草 各三分
〔5〕礜石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月水不通鸡鸣紫丸作“矾石”。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鸡鸣时饮服一丸,如梧桐子,日益一丸,至五丸止,仍从一丸起。下白者风也,赤者癥瘕也,青者疝也,黄者心腹病也,如白泔烂腐者水也。
炭皮丸
主妇人忧恚 〔6〕,心下支满 〔7〕,膈气腹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 〔8〕,欲呕不可眠,懈怠不勤。
〔6〕忧恚 忧愁而愤恨。《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注引《献帝春秋》:“(日 )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7〕支满 支撑胀满。《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
〔8〕抢(qiǎnɡ 枪)心 冲撞心下。按“抢”,顶触,冲撞。《广韵•阳韵》:“抢,突也。”《汉书•扬雄传上》:“徒角抢题注。”颜师古注:“抢,犹刺也……言众兽迫急,以角抢地,以额注地。”
炭皮 〔1〕 芎 各一分 桂心 干姜 干漆  白术 各一分半 蜀椒  黄芩 芍药 土瓜根 大黄 炙令烟出 虻虫 各半 去翅足
〔1〕炭皮 又名占斯、木占斯。性味苦温,无毒,主治邪气湿痹,寒热疽疮,坚积血癥,月闭无子,小儿躄不能行,诸恶痈痈肿等。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七气丸
主妇人劳气、食气、胸满气,吐逆大下气,其病短气,胸胁满,气结痛,小便赤黄,头重方。
葶苈子  半夏 各一两 大黄 玄参 人参 苦参 麦门冬 去心 黄芩 干姜 芎  远志 去心各一两半 消石 一两 瞿麦 一两半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以酒服六丸,日一服。亦理呕逆,破积聚。
半夏汤
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脔 〔2〕,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方。
半夏 一升 生姜 五两 茯苓 厚朴 各四两
上四味 〔3〕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有苏叶二两
〔2〕如有炙脔 “脔”原作“腐”,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杂治改。按“脔”,肉块。《淮南子•说林》:“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炙肉脔”,即烤肉块。此喻咽部似有一块烤肉堵塞的异样感觉。
〔3〕四味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杂治半夏汤有苏叶,为五味。
厚朴汤
主妇人下焦劳冷,膀胱肾气损弱,白汁 〔4〕与小便俱出。厚朴如手大长四寸,去皮炙,削,以酒五升煮两沸,去滓,取桂心一尺绢筛,纳汁中调和,宿勿食,晓顿服之。
〔4〕白汁 “白”原作“曰”,据王本改。
温经汤
主妇人小腹痛方。
茯苓 六两 芍药 土瓜根 各三两 薏苡仁 半升
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晓加三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之。
大补内〔1〕黄芪汤
〔1〕内 王本作“益”。
主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食饮,并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方。
黄芪 半夏 各三两 大枣 三十枚 当归 干地黄 桂心 人参 茯苓 远志 去心 芍药 泽泻 五味子 麦门冬 去心 白术 甘草 各二两 干姜 四两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一服五合,日三 〔2〕
〔2〕日三 王本“三”下有“夜一”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