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翼方校释
- (唐)孙思邈著 李景荣等校释
- 512字
- 2020-08-28 19:02:32
少阳病状第九九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即愈,不和烦而悸。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食饮,往来寒热,而未吐下,其脉沉紧,可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 〔1〕脉浮大,上关上,但欲寐 〔2〕,目合则汗。
〔1〕三阳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阳”下有“合病”二字。
〔2〕但欲寐 谓精神萎靡,神志恍惚,似睡非睡的昏沉状态,因三阳合病,热盛神昏而致。《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寐”作“眠睡”二字。《伤寒溯源集》卷七:“邪自太阳而来,与少阳热邪,阳明热邪,三经郁热之气赤蒸,令人矇昧昏冒,故但欲眠睡。”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此为阳去入阴 〔3〕故也。
〔3〕阳去入阴 谓阳邪离表入里。《伤寒来苏集•伤寒总论》:“六七日乃阴阳自和之际,反见烦躁,是阳邪内陷之兆。阴者指里而言,非指三阴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其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其邪。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欲已。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尽辰。
(李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