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 李德爱 孙伟 王有森
- 964字
- 2020-08-28 18:25:42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特点
1.吸收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时,胃肠黏膜淤血、水肿,胃酸分泌不足,会改变小肠黏膜的吸收功能,使药物的吸收出现异常。此外,肝功能不全时胆汁的形成或排泄障碍,使脂肪不能形成微粒而发生脂肪泻。脂肪泻则导致无机盐(铁、钙)及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 12、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K)及一些脂溶性高的药物(如地高辛)吸收障碍,但对水溶性药物无明显影响。
2.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转运。慢性肝功能不全,尤其严重肝功能不全时,一方面肝脏蛋白合成减少,另一方面血浆中内源性抑制物,如脂肪酸、尿素及胆红素等蓄积,使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明显增加;同时游离型药物的增加又使药物的组织分布范围扩大,半衰期延长。如肝硬化时,甲苯磺丁脲的游离型可增加115%、苯妥英钠可增加40%、奎尼丁可增加300%、保泰松增加400%,若不调整给药方案,则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出现毒副作用。
3.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肝脏疾病时,肝实质细胞受损可致多种药酶的活性明显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但肝脏疾病对肝内不同药物转化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如苯二氮 类药物中,地西泮及氯氮 的转化是氧化反应,而奥沙西泮则是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前两者的消除可受肝硬化及肝炎等疾病的影响,而后者则不受肝脏疾病影响。所以慢性肝病必须应用此类药物时,应首选奥沙西泮。有些药物须先经肝药酶催化的反应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如可的松和泼尼松均须先经肝脏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才能起效。故肝功能不全时,宜直接选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建立,会使肝脏对一些药物的首关消除受阻,从而增加了它们的生物利用度,使血药浓度增高。已知肝脏对哌唑嗪、普萘洛尔、吗啡、盐酸、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氯丙嗪等有很强的首关消除作用,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药动学特点调整药物剂量。
4.排泄
肝脏疾病可影响一些药物经胆汁的排泄,如地高辛在健康者7天内的胆汁排出量为给药量的30%,而在肝病患者可减至8%。肝功能减退时胆汁排出减少的药物有:螺内酯、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及甾体激素等。但有资料表明在肝衰竭时,肝外器官如肾、肠道等对丙泊酚的清除呈显著的代偿性增强,从而使丙泊酚的清除率增加,可能不会出现药物蓄积和作用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