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险与对策

1.下睑外翻
风险因素
●皮肤、眼轮匝肌等切除量过多。
●切口感染,瘢痕形成,牵拉下睑。
●老年人眼轮匝肌松弛,睑板弹性减弱,术后也有发生轻度下睑外翻的可能。
●男性患者,皮肤致密,有可能发生暂时性下睑外翻,约1个月后可消失。
对策
●术前明确眼袋类型,正确设计。
●术中操作精确、精巧,掌握好皮肤、肌肉切除量,原则是宁少勿多,力求适中。
●下睑外翻和睑球分离是眼袋切除术术后较常见和较难处理的并发症。
●若发生下睑外翻及睑球分离,不要急于再次手术。轻者可予局部热敷、理疗、按摩等处理,待肿胀消退,一般多能自行缓解恢复;对于不可逆性下睑外翻和睑球分离,待保守治疗3~6个月后,再酌情采取适当手术矫正。
2.出血或血肿
风险因素
●皮下淤血、结膜下出血多因术中注射麻药过深、刺破了血管、手术操作粗暴或术中止血不彻底等,出血渗入皮下及结膜下引起。
●术中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过多,肾上腺素作用消失后反弹出血。
●眼袋切除术较重睑成形术更易发生球后或眶内出血,在处理眶隔脂肪时应特别注意。
对策
●术前1周暂停使用抗凝药物。
●术中轻柔操作,彻底止血。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皮下淤血、小血肿和结膜下出血,一般不必特殊处理,术后72小时内可行冰敷,72小时以后若不再出血可以热敷,促其自然吸收。
●较大的血肿或继续出血者应及时打开切口,清除血肿。
●球后出血较多可导致失明,所以一旦发生,应及时拆除缝线,打开眶隔,清除积血,找到出血点结扎止血。
3.溢泪
风险因素
●术后发生下睑外翻、睑球分离、下泪小点失去正常附着,可导致溢泪症状。
●皮肤切口内侧过于接近下泪小点,术后局部瘢痕牵引,泪小点偏离正常附着位置。
●手术误伤下泪小点或下泪小管。
对策
●针对发生溢泪的原因,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手术操作严谨认真、精确、精细,避免误伤。
●一旦发生泪小点移位,偏离正常附着位置,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处理,如需手术修复应在术后3~6个月进行。
●手术误伤泪小点或泪小管造成溢泪应请眼科医师协助处理。
4.下睑凹陷
风险因素
●主要由于眶隔脂肪去除过多引起。
●术后皮肤、肌肉、眶隔与深部组织粘连也可引起。
对策
●术中处理眶隔脂肪时要掌握好眶隔脂肪切除量,若发现眼睑有明显塌陷,可将切下的脂肪重新植回。
●特别强调,切忌盲目向外牵拉眶隔脂肪或向深处随意切剪。
●一旦发生,轻者不必矫治,重者待术后3~6个月后采用游离脂肪或真皮脂肪移植充填。
5.切口瘢痕显露或增生
风险因素
●睑缘下切口设计过低或切口超出外眦过长,术后切口明显。
●缝合技术不佳,进针切口两侧对位不齐。
●进针时切口两侧深浅不均匀。
●缝线过粗。
●皮肤去除量过多,缝合时切口张力大。
●术后切口感染。
对策
●强调切口设计时位置要适当,以距下睑最下一排睫毛根部1.0~1.5mm为宜。
●切口缝合时进针深浅应均匀,表面平整,垂直切口方向无错位。
●术中掌握好皮肤切除量,防止切口张力过大。
●拆线后切口处可酌情应用防瘢痕增生类药物。
●若瘢痕明显,术后6个月后,下睑皮肤松弛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手术修复。
6.双侧不对称
风险因素
●术前双侧设计不对称。
●术中切除组织量不对称。
●术前双侧眼袋皮肤松弛度、眶隔脂肪膨出程度不同。
对策
●术前应认真仔细观察眼袋情况,术中酌情处理皮肤、肌肉、眶隔脂肪等组织。
●切口不对称者,若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不必处理;若双侧明显不对称,待术后3~6个月后进行手术矫正。
7.感染
风险因素
●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眼部存在感染情况下进行手术。
●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皮肤、器械、缝线消毒不严。
●手术操作粗暴、组织创伤及术后血肿,降低了组织的抵抗力。
●埋线外露,拆线不彻底,线头感染等。
对策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眼部有感染时不进行手术。
●手术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防止术后血肿。
●眼睑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一般很少发生感染,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处理,否则影响术后效果。
8.睫毛脱落
风险因素
●切口靠近下睑睫毛,损伤睫毛根部。
●缝针损伤睫毛根部。
对策
●注意切口设计和术中精细操作。
9.角膜损伤
风险因素
●多在经结膜切口入路手术发生。
●术中操作不慎或角膜保护不善误伤角膜。
●术中眼睑牵开,角膜暴露时间过长,干燥,易引起角膜损伤。
对策
●术中要注意保护角膜,防止误伤角膜或角膜干燥。
●术后一旦患者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疑有角膜损伤,应及时请眼科医师协助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