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影像融合技术图解
- 张敏 汪静 郭智萍
- 2778字
- 2020-08-28 17:22:34
第一节 骨折与隐性创伤性骨折
创伤性骨折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骨折。X线平片检查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也是临床医生及患者首选影像检查技术。凡疑为骨折患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X线平片诊断骨折的主要依据是骨皮质的断裂、骨折线的存在,而对骨小梁骨折、隐匿部位的创伤骨折则存在缺点,容易漏诊。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才能发现的骨折。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CT和MRI检查是骨折的重要补充手段,但CT的成像原理同X线平片,对隐匿性骨折显示同样存在漏诊的缺点;MRI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发现软骨骨折、骨软骨骨折及骨小梁骨折等隐匿性骨折,MRI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MRI成像属于局部成像,对四肢关节及脊柱成像较好,对胸廓骨及颅底等部位,受呼吸运动等影响,成像效果较差,同时MRI对体内携带顺磁性物质的患者禁忌检查。
对于骨折线明确的骨折,常规DR和CT即可明确诊断,但对骨皮质连续但骨小梁损伤,隐匿部位如脊柱、颅底的骨折则解剖影像学显示欠佳,图像融合属于功能影像学范畴,可用于隐匿性创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发生6~72小时内即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骨折部位骨质代谢异常活跃,骨修复活动增强及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软组织的出血等,致使核素明显浓聚于骨折处,SPECT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骨折的原理正是基于此,可谓诊断骨折的“金标准”。同时SPECT显像是全身显像,对体内隐匿部位和解剖结构重叠部位的显示,不存在漏诊,结合CT断层,进行图像融合可谓“火眼金睛”。
准确鉴别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有重要的临床和法医学意义,影像学检查资料是客观资料,是法医鉴定的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像学资料及诊断报告亦是一份法律证据。
案例一
【案例摘要】
患者,男,53岁,5天前车祸左胸部疼痛不适。
【诊断难点】
明确骨折的数量和部位,尤其对隐匿性创伤骨折的诊断。
【影像学图片】
影像学图片见图3-1-1A~E。
【诊断】
左侧第2、3、4、5、7、8、9肋骨骨折,其中2、3、4、5、7肋骨属于隐匿性创伤骨折。
【点评】
创伤骨折的诊断不及时或不准确会耽误患者治疗,造成早期关节退变或功能障碍;同时准确诊断骨折部位和数目有重要的临床和法律意义。SPECT/CT图像融合可准确、灵敏诊断创伤骨折,尤其是隐匿性创伤骨折。案一患者图像融合之后显示的骨折部位和数目要明显优于CT所显示。
DR显示左侧第8肋腋中段局部骨皮质不连,余未见明显骨折征象;CT显示左侧第8、9肋骨骨皮质不连,余双侧肋骨骨质结构完整,骨皮质连续,边缘光整,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左侧第2、3、4、5前肋骨及7、8、9肋骨腋中线处均可见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余骨质内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
图3-1-1 双侧多发肋骨骨折
案例二
【案例摘要】
患者,男,21岁,一年前外伤,鼻骨骨折,半月前与人冲突再次受伤,现颅面部及胸部多处疼痛。
【诊断难点】
明确骨折部位和数量,鉴别新鲜骨折或陈旧骨折。
【影像学图片】
影像学图片见图3-1-2A~H。
CT显示双侧鼻骨形态不规则,鼻骨根部骨质结构不连续,鼻中隔未见明显偏移,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左侧第3、4肋骨腋中线处骨皮质不连续,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
SPECT/CT显示双侧鼻骨根部骨折端处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鼻腔内可见明显片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形态欠规则,左侧眼眶与颞骨连接处及双侧颧骨额突处可见片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左侧第3、4、8、9、10肋骨腋中线处及右侧第2、3、4、5、7前肋骨、胸骨角多发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
图3-1-2 颅面骨、双侧多发肋骨、胸骨骨折
【诊断】
鼻骨根部骨折为陈旧骨折;左侧眼眶与颞骨连接处较新鲜骨挫伤;左侧第3、4、8、9、10肋骨腋中线处及右侧第2、3、4、5、7前肋骨、胸骨角多发损伤性改变(隐匿性创伤性骨折)。
【点评】
陈旧骨折或新鲜骨折的准确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和法律学意义,SPECT/CT图像融合可准确判断新鲜或陈旧骨折。案例二患者鼻根部位陈旧骨折,推测为一年前受伤所致,同时骨折不愈合;余部位为新鲜骨折,图像融合为骨折陈旧或新鲜的判断起到了“法律”作用。
案例三
【案例摘要】
患者,男,48岁,1个月前车祸,现胸前区及左侧肋骨区疼痛不适。
【诊断难点】
明确是否存在骨折。
【影像学图片】
影像学图片见图3-1-3。
图3-1-3 胸骨、左侧第6、7肋骨骨折
CT双侧肋骨平扫未见明显骨折征象;SPECT/CT显示胸骨区及左侧第6、7前肋骨见局限团状显像剂异常浓聚
【诊断】
胸骨区及左侧第6、7前肋骨骨折。
【点评】
该患者就诊前多家医院认为患者为软组织损伤,无明显骨折,SPECT/CT之后显示胸骨区及左侧第6、7前肋骨存在骨折,符合力学改变,即“安全带骨折”。胸骨、左侧6、7处于一条线上,正是由于车祸受伤时,安全带以上部位前伸,而安全带部位相对固定,造成骨折。图像融合可早期、准确发现隐匿性骨折,同时依据图像融合部位和程度,从功能学角度推测当时受伤原理。
案例四
【案例摘要】
患者,女,53岁,5天前外伤后左腕部疼痛不适。
【诊断难点】
明确骨折的数量和部位,尤其对隐匿性创伤骨折的诊断。
【影像学图片】
影像学图片见图3-1-4A~F。
【诊断】
左手第5指远节指骨骨折、左腕小多角骨骨折。
【点评】
对隐匿部位的骨折,X线容易漏诊,CT检查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但受检查者经验的限制,容易漏诊,SPECT/CT图像融合,可直观灵敏显示隐匿部位骨折。文献报道小多角骨骨折较罕见,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开展图像融合之后,一年内共计发现小多角骨折12例,提示小多角骨骨折常见,只是平时临床认识不足,该处处于隐匿部位,容易漏诊。
双腕关节对应关系尚可,左手第5指骨远节指骨骨质不连续,断端分离;左腕小多角形态失常,骨质连续性中断,折端部分分离错位
左腕小多角骨骨质连续性中断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
图3-1-4 左手第5指,小多角骨骨折
小结
骨折的诊断首选检查是X线平片检查,CT和MRI检查是X线平片检查的进一步补充,但对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不符,或对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的检查,可进一步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SPECT/CT图像融合表现为显像剂异常团状浓聚,且符合中央较浓,周缘较淡的特点,并无明显的骨质破坏,可作为隐匿性创伤性骨折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依据骨显像剂浓聚程度的范围和程度可作为新鲜或陈旧骨折鉴别诊断的依据,随着骨折的修复,骨折端显像剂浓聚程度和范围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