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蒲塘村
蒲塘王氏孝义传

蒲塘村隶属于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坐落于积道山脚,已有900余年历史。全村约1500人,村域面积3.06平方公里。村中有上下泉古井、棋盘观山等景观,还存有王氏宗祠、文昌阁、三省堂等古建筑,以及蒲塘五经拳、白灯笼板桥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塘王姓村民先祖王彦超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不仅战功赫赫,更具君子之风。赵匡胤即位后,杯酒释兵权。王彦超功成而不居,主动选择急流勇退,乞归田园,受赵匡胤赏识。据《蒲塘凤林王氏宗谱》记载,王彦超最终以右金吾卫上将军之职悬车致仕,其后举家迁居义乌凤林,开基立业,以孝义传家,后世英才辈出。至第十二世孙王世宗迁居金华蒲塘,家业日盛。

说起王氏族人孝义传家,明朝王敏祖孙三代可以说最为典型。王敏做了两件蒲塘历史上的大事,一是倡建祠宇,二是首修宗谱,对子孙影响很大。

蒲塘村村景

王敏长子王景明曾是“乡赋之长”,“敛积以公”,“官无逋负”,得到上下一致的赞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孝道,凡有时新菜果,总是先让双亲品尝。每晚都与兄弟聚于父母身旁,与他们说些日常发生的好事,让双亲高兴。

王敏第三子王景文,是个好义捐金之人。当时有一古寺寺产被变卖,他就用百金买回,再召回寺僧继承前业。他被推举为管理治安的团长后,地方上再无骚扰之事,因此深受乡邻敬仰。

王敏幼子王景奎,万历乙亥年大饥荒时,在各路口招贴告示,说缺食者可将冬用衣被拿来借贷,到秋后只要还本谷,不取利。结果,来贷谷的人把道路都挤满了。万历戊子年又遇大饥荒,他又拿出积谷代官赈济。

王敏之孙的孝义之举也是难能可贵。王景明的儿子王良玉在饥荒之年借谷给缺食者,哪怕过两三年再还,也不收一粒利息。万历戊戌年那次大旱,他把多余的粮食全部挑到祠堂去,平均分给各家,使族人赖以为生。当大家要荐举他到官府接受嘉奖时,他却婉言相拒。

王景文的儿子王良瑛,对待父母十分孝顺。在父亲身患重病时,他连夜秉香祈祷,并且五步一拜,到杭州上天竺上香礼佛,行程四百余里。等到父亲大病痊愈,他又装米一百二十石,供养僧众,为父祈福。万历戊子年闹大饥荒,他又捐谷一百零五石,代官仓救济饥民。

王景文另一个儿子王良秀除了与兄共事双亲之外,还因季兄嫂早亡,抚养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直到两人各自成婚,为他们举办了体面的婚礼。万历戊子年大饥荒,他借谷一百余石给村民,不收一粒利息。其中有姚姓等二十五家无本可还,他也不再追索。万历戊戌年大饥荒,他又捐数百两白银给以前向他借过谷的饥民,并且拿出当年的借据,当着大家的面烧掉。他还花费巨资建造了南阳官路石桥、湖陵石桥和傅麟桥。这些义举都让民众勒石感颂。

王敏祖孙三代所创造的“百年孝义淳辉”,至今在蒲塘祠堂悬挂的牌匾上存有遗迹,如“扬善”“慕义急公”等。

文:王克俭/图:郑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