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与创新:浙江足迹
- 金雪军
- 2933字
- 2020-06-28 07:51:42
农村文化礼堂越办越有味道
浙江通过标准化的“建”、规范化的“管”、常态化的“用”、内涵化的“育”,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2016年4月12日,浙江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在东阳召开。这项启动了3年的文化工程,从建设成长期进入持续发展阶段。
在建成4959座农村文化礼堂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围绕实现更高水平的文化小康、建好高水平有质量的“文化综合体”的目标,通过推动标准化的“建”、规范化的“管”、常态化的“用”、内涵化的“育”,打好一体化组合拳,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文化礼堂提质扩面
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不忘精神富有,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农村文化礼堂”。4年多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年年都被纳入省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之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省里成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并把这项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从试点先行到全面推开,再到提质扩面,从规划设计到内容供给,再到验收考核……数年间,农村文化礼堂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盆景变风景。截至2015年,4959座农村文化礼堂盛开在浙江乡村。
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蓝本,浙江省被文化部列为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试点省。
文化礼堂是“聚心堂”。在这里,村民排演节目,共办“村晚”;大家交流书目、赏心阅读。传教家规家训,举办“开蒙礼”“成人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泽民心。
文化礼堂是“乡愁基地”。在这里,农家农具、历史遗物、民俗器具等“宝贝”被挖掘整理;散落乡间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传统曲艺被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乡村记忆得到了存留和延续。
文化礼堂是“红色殿堂”。“升国旗唱国歌”“诵读红色经典”,表彰道德先进最美人物,用故事来诠释政策法规……潜移默化间,党和国家的声音在农民群众中入耳入脑,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法规约束自然而然地变为百姓自觉。
在浙江,文化礼堂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2016年起,浙江每年都将新增1000座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到“十三五”末浙江将建成万家文化礼堂,覆盖80%的农村人口,文化礼堂将成为高水平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
“建管用育”一体发展
东阳市蔡宅村是个具有800年历史、有260余幢明清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村落。村里利用这些古建筑,建设了农村文化礼堂。
走进蔡宅村文化礼堂,可以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睦宗亲,亲邻里,笃孝思,重严慈……”这是当地正在举行“族规家训”文化传承活动。该村挖掘当地的家训文化、乡贤文化、耕读文化、善行文化,从而培育形成了独特的礼堂文化,深受村民们喜爱。
礼堂只是场所,文化才是内涵。在管好用好育好农村文化礼堂的过程中,东阳市摸索出了不少经验:注重风格“特色化”,突出“一村一色”“一堂一品”,把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的“村庄客厅”;注重管理制度化,力求文化礼堂有序运行;注重活动常态化,组织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注重服务“品质化”,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资源、拓展功能,不断提升文化礼堂的使用率和农民群众的参与率。
“全市86个文化礼堂建成后,农村群众读书练字作画的多了,赌博、迷信的少了;遵守家规家训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传承民俗礼仪的多了,信访上访的少了,和谐向善的文明乡风逐步形成。”东阳市委书记黄敏说。
像东阳市一样,全省各地的文化礼堂进入“建管用育”一体化的新常态。
杭州市围绕培育礼堂文化开展以“红色主题教育”增强理想信念,以“村规民约家风”孕育文明乡风,以“节庆礼仪民俗”弘扬优秀传统,以“特色文化讲坛”培养新型农民,以“乡村文化走亲”繁荣村落文化,以“网络传播平台”构建虚拟礼堂的“六大行动”,推动农村文化礼堂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礼育人、以艺悦人、以堂聚人。
温州市开通文化礼堂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微网站等载体,构建网络供需平台,将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匹配起来,精准化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服务。农民群众点击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查找“供需对接平台”栏目,就可随时随地“点单”服务项目,邀请到文化礼堂免费演出。
舟山市组建文化礼堂联合会,通过组团联盟建立用好文化礼堂的互动交流机制,一起策划组织活动,让文化资源充分共享和均衡发展。
丽水市出台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建立“星级评定”制度,对文化礼堂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培育特色的示范标杆文化礼堂,引领全市文化礼堂长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能人驻扎礼堂
2014年高河塘文化礼堂准备筹建时,宁波市北仑区退休教师钱树德主动参与,当上了文化礼堂管理员。把班子搭起来、把队伍建起来、把活动办起来,钱树德用“三板斧”让高河塘文化礼堂“生意好得很”。
在现场会上,钱树德向大家传授办活礼堂的经验:“礼堂文化要讲思想性,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文化礼堂是乡愁的安身之处,根扎稳了,魂就回来了;文化礼堂的钥匙交给谁?文化礼堂为谁服务?村民!我们安排好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文化礼堂的人也很多。”
钱树德的发言获得了满堂喝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文化礼堂工作需要热心人,像钱老师这样热心文化、投入文化的精神令人钦佩。”
“要当有文化的村干部。”根据钱树德的倡议,高河塘文化礼堂办起了“村官读书班”,在街道党工委安排下,钱树德担任班长,首批16名村支书、村主任成为学员。读书班为期8周,每周一课,既有文化课,又有实务课。
在浙江,一批文化能人驻扎农村文化礼堂,把文化礼堂办得有声有色。而群众导向的制度设定和活动安排,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聚集到文化礼堂,真正做到“身有所憩、心有所寄”。
长兴县通过对71个农村文化礼堂探索实施“文化点餐制”服务活动,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真正交给群众,开展了各类文化服务项目700多个,吸引群众参与达36万多人次。
“突出农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农村文化礼堂内在活力。”时任海盐县委书记沈晓红介绍当地文化礼堂建设的做法是: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建好文化礼堂;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用活文化礼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管实文化礼堂。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乡村的文化地标,不仅构筑起农民的精神家园,更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打通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渠道。
案例评析
自2013年始,浙江以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注重价值引领,乡风文明弘扬、文体知识普及,为农民群众打造了一个个精神文化家园。按照“建”有标准,“管”有队伍,“用”有实效的要求,浙江编写《文化礼堂操作手册》,建成6527个配备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文体活动设施的文化礼堂,组建了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开展有一首村歌、有一则村训或村规、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栏)、每年办一台村晚等“七个一”活动,让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抓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得到了广泛好评,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弘扬了乡风文明,增强了村民归属感,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会上,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验被作为典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