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

然而,“从马力到马力”的转变——这个由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的埃里克·莫里斯(Eric Morris)创造的说法,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一百年前,石油被视为环境救星。现在,石油产品愈发沦落为和当时马粪一样的角色——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一种威胁。

尽管经久不衰,石油也可能会面临和T型车同样的时刻。危险不在于需求会马上崩盘,而是投资策略正在从寻找新的石油来源转变为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眼前的催化剂是全世界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去年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带来了一个五五开的机会,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甚至可能是1.5℃的水平。这被一些人视为对化石燃料宣战的标志。

随着将气候变化斥为“骗局”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下一任总统,该协议已经遭到了质疑。但是,如果欧盟、中国和印度等能耗大户继续致力于遏制全球变暖,所有化石燃料都会受到影响。全球性预测机构国际能源署(IEA)称,为接近达成控制变暖在2℃的目标,石油需求应该在2020年达到每天9300万桶的峰值,而这仅略高于目前的水平。客运和货运的石油用量将在未来25年中直线下降,而被电力、天然气和生物燃料替代。尚未有任何一个巴黎协议签约国承诺做出如此严厉的行动,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池成本下降,这样的转变似乎越来越不可避免。“无论你是否相信气候变化,一场从煤炭和石油转向低碳燃料的不可阻挡的转变正在发生,并将最终导致石油时代的结束。”投资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如是说。

很少有人怀疑,在这场转变中受影响最大的化石燃料会是煤。2014年,煤产生了全球因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的46%,而石油占34%,天然气占20%。天然气很可能是坚持到最后的化石燃料,因为它相对清洁。许多人认为,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全球能源体系全面改革的第一步。

本特刊将专注于石油,因为它是能源行业最大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每年出口价值约1.5万亿美元。《财富》全球500强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生产石油,而未上市的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让它们全都相形见绌。石油收入支撑了给全球地缘政治带来稳定的国家,也支撑了那些掌握在暴君和恐怖分子手中的国家。石油产品驱动着全球93%的交通运行,所以它的价格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

自原油价格从2014年开始下跌以来,世界已经隐隐见到了萎靡不振的石油行业可能带来的浩劫。当油价在今年一月跌破每桶30美元时,股市如预想般暴跌,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产油国遭遇预算井喷和社会动荡,一些美国页岩公司随之破产。但这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沙特阿拉伯已经开始筹划减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并宣布将把阿美公司部分私有化。其他中东产油国已热情拥抱太阳能发电。一些石油消费国则趁油价低迷削减燃料补贴。

随着对全球变暖的担忧成为主流,西方石油公司挣扎着度过了危机,却又要背上新的负担。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正在调查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看它是否充分披露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对其庞大储备带来的风险。美国和欧洲的股东都对石油公司大量施压,要求它们解释若气候变化的监管迫使世界戒断石油,它们将如何管理自己的业务。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警告说,能源转型可能会对金融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化石燃料储量中最多可能有80%被弃置不用。石油行业的振臂高呼“钻吧宝贝,钻!”现在遇到了一个尖锐的回应:“把它留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