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下)

北京吃火锅的名店是东来顺,算得上海内皆知了。我去领教过,未见精彩。(蒲庵曰:2014年,幸识东来顺的非遗传人陈立新大师,才得窥堂奥。)

倒是近日被朋友邀请去洪福轩——那儿也是一家以涮羊肉为招牌菜的餐馆。小小的门面,小小的店堂,大概是因为没有盛名之累,反叫人吃出几分别致。

店家介绍,洪家的老辈曾在东来顺做过事,所以这里保留了老店的流风余韵。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原可置之一笑的,不过洪福轩也确有它的独到之处——羊肉片薄、鲜、嫩、不膻并不稀奇,我欣赏的,一是用鱼露代替卤虾油,增鲜减臭;二是澥芝麻酱用香油不用水,不仅使调料香浓,而且不会越吃越稀,这些据说还是当年清宫的吃法。其实,不管是老传统也好,新发明也罢,店家肯在这种细微之处花这么多的心思,总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粗制滥造成为时尚的今天。

再有,洪福轩用的是传统的铜火锅,炉膛大、装炭多,吃一顿饭不用中途添炭。现在市面上经营火锅的店家,多是用电、固体酒精、丁烷气罐等热源,都不如炭火锅好用。(蒲庵曰:那会儿还没有电磁炉。)这倒不是墨守成规,炭火锅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中间有个连着烟囱的炉膛,有了它,肉不会被沸汤滚得到处乱跑,便于自己掌握火候,又不至于在锅里捞来捞去。锅里有了炉膛,水量变少,也容易保持沸腾的状态。电火锅之类常常是半死不活的,肉不易速熟、滑嫩还在其次,没有火星迸溅、水花翻滚、热气蒸腾的气氛才最扫兴。

炭火锅自然也有缺点——生火麻烦,可能产生煤气,不过我家吃火锅还是爱用它。

说起我家的火锅也算有特点:加工猪腰不剖开去腰骚,而是整个儿横片成大而薄的片,再将腰骚弃去。把腰片放到加了白醋的凉水中浸泡,“拔”去血水,直到变白,涮起来脆嫩无比。这是我从一本笔记上学来的吃法,据说是前清王府的规矩:制鱼片一定要用活的黑鱼,取其刺少而能片出薄片;不用口蘑、海米的锅底,而用火腿、黑鱼骨吊汤,汤浓色白;调料只取李锦记蚝油一味;举凡猪、牛、羊、鸡、鸭、鱼、虾、菜蔬、豆腐皆可入锅,其味之美不可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