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背景

就《内经》成书的社会背景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刚刚结束不久,封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西汉初期的统治者需要巩固这一成果,但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奴隶制度的残余势力和残余思想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殆尽,这些思想和实力还深深地影响着西汉初期的统治阶层,这也就是这一时期所奉行的“郡国制”的背景。封国制和郡县制并存的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在《内经》理论构建中是有充分体现的。如《灵枢·师传》之“入国问俗”则反映了当时封国制的社会背景,《素问·灵兰秘典论》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统治阶层极力推行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烈意识。

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这年的5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王朝共经历了210年。汉高祖称帝之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了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又经过文、景、武三帝励精图治、奋力经营,奉行于民休养生息的“重民”治国方略,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发展生产,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及自然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之采用了和亲匈奴的外交政策,维持了边疆的和平。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大体维持和奠定了西汉帝国相对稳固、强大、繁荣、富有的业基。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西汉早中期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国家是强大的、是统一的,政治上基本是稳定的。

《内经》的成书大约在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6年之间的近百年期间,虽然这一时期是西汉王朝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落阶段,但是在“武帝盛世”之后,由于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休息民力、重视生产政策,政治局面重新稳定,国力得到恢复,延续了文、景、武三帝所创造的西汉盛世,史称“昭宣中兴”,这也为《内经》的成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盛世修书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孕育并产生了《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文化巨著,同样也为《内经》这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的出现提供了充沛的养分和丰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