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学对卵巢早衰的认识

一、中医古籍对卵巢早衰的相关描述

翻阅古籍,中医学无“卵巢早衰”病名。从其现代疾病特点看,与古人所描述的“月水先闭”“经水早断”类疾病相吻合,可归属于“闭经”“血枯”“血隔”“经断前后诸症”“不孕症”等范畴。

下面,让我们温习古人对类似现代卵巢早衰闭经现象、病因、病机的描述。

1.类似卵巢早衰闭经的现象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素问·阴阳别论》就论及“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是对闭经一病的最早记载。

清代《傅青主女科》曰:“经云:女子七七而天癸绝。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就是对类似卵巢早衰闭经现象的描述。

清代沈又彭有“年未不惑而先绝”之说,其所著《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言:“二七经行,七七经止,言其常也,然禀赋不齐,行止皆无一定之候,柔弱者,年未不惑而先绝,壮实者,年逾大衍而尚行,此随其人体质而异。”

上述中医学古籍描述了与现代卵巢早衰类似的表现,可理解为古代传统医学对卵巢早衰的模糊认识。

2.类似卵巢早衰闭经之病因病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古医籍中对闭经现象的描述与记载,大部分是对古人所见闭经、不孕症等疾病的论述。这些论述所阐述的病因病机理论,涵盖了现代卵巢早衰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卵巢早衰疾病。

《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妊娠期、产褥期、产后期等用力负重,或过于疲劳,或过早操劳,均可伤及气血,气虚无力运血,血行不畅,甚或血滞成瘀,胞宫、冲任功能受损而发为闭经。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月水不通候》云:“堕胎之时,血下过少,后余血不尽,将摄未复,而劳伤气力,触冒风冷,风冷搏于血气,故令腹痛。劳伤血气不复则虚乏。而余血不尽,结搏于内,多变成血瘀,亦令月水不通也。”指出女子可因早婚多产或频繁堕胎,致气血耗伤,肝肾受病而发闭经。这种观点,与现代中医学认为滑胎及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能导致卵巢早衰发生的观点相呼应。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女人嗜欲多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

宋代陈沂《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水不通属七情郁结方论》云:“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中唯喜不伤人,余者皆属内伤。而妇人多居闺阁,性多执拗,忧怒悲思,肺、肝、脾三经气血由此衰耗。惊恐伤胆及肾,亦或十之三四。肝脾主血,肺主气,肾主水,一有郁结,则诸经受伤。始起,或先或后,或多或少,久则闭绝不行。”指出女性较男性受七情因素影响更甚,可因七情过极,影响脏腑功能及气血运行,进而导致月经“闭绝不行”。该书还提出了房事过度可致肾虚经血自闭、先天不足致血枯经闭的病机。

明代虞抟也有“月经全藉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的观点。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或因过淫精竭,或因产多乳众,伤血血枯,经来渐少,二三月后经闭不行。”

以上观点均指出,环境因素、情志因素、房劳过度及劳倦过度的生活状态,可能是导致卵巢早衰发病的因素之一。

古人亦见到因饮食无规律或饮食偏嗜对女性月经生理的影响。饮食无规律,包括暴饮暴食、饥饱无常。饮食过多过饱,或饮食不足,可损伤脾胃,致气血生化乏源,后天之精匮乏,不能涵养先天之精,冲任虚损,血海不盈,导致闭经;饮食偏嗜,或喜食过寒过热,或贪食酸咸之物,损伤脾胃,致纳运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无血可下而发生闭经。如《竹林女科证治》认为“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而血闭发热”,“误食辛热之物,以致血枯,冲任伏火”。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过食热性食品、补品及偏食的饮食习惯,可能是促进卵巢早衰发病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