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文化源头——内陆文明

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造成中医学和西医学具有明显的差异。

1.从地理位置看,中华古代文明属于内陆文明

中华民族的地理生存空间如何?早在两千年前,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这样描述华夏民族的这片栖息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司马迁的《史记》则这样描述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的领地:“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两段关于中国疆域的精确而概括性的描述,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中华大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形是一个四面封闭、整体联系很紧密的大陆。大陆的北方是蒙古高原,那里是难以跨越的千里戈壁,戈壁滩以北,则是茂密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再往北则是北极冰原。因此,北路的交通充满了重重的阻碍。

大陆的西北方,以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为起点,其西是极其广袤而荒凉的茫茫沙漠,在大漠南北,更有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雪峰横亘。可见,中国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是何等的艰险,不是张骞那样大智大勇的人是难以逾越的。尽管古人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开辟出了丝绸之路,并使之一度成为古代亚洲与欧洲之间、东亚与南亚次大陆之间交流的通道,但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因而所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痛的。

至于西南方,则耸立着地球上最高大、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千米以上,全世界14座海拔8000千米以上的高峰,有8座矗立在这里。就陆路来说,中国的北、西北、西南三面都是难以通过的。

最后,再看中国的东面,面临的则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东面是大海,较少有半岛,也缺乏像英国那样的大岛屿(不列颠岛面积20万平方公里,台湾岛仅有3万平方公里)。对于古人来说,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航海器具简陋,航海知识、技能有限,太平洋的浩瀚无际,波涛汹涌,凶险异常,同样是难以征服的障壁。

从上述的地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一面为浩瀚的大海所包围,另一面则被高山峻岭、戈壁荒漠所阻隔,造成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古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从而造就了中华文明具有内向、稳定型的特征。由于高山、高原和浩阔太平洋的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与世界其他高度发达的文明之间明显地相互隔绝、彼此独立着,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学术思想可以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中持续地发展,而不至于中断或异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独立完整、日臻成熟、内容积累极为丰富的一面,又具有相对封闭、创新能力较弱的一面。

2.从地形面貌条件看,中华古代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中国地域十分广大,腹里纵深,回旋广阔,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多样,物产资源异常丰富,形成了一种恢弘的地理环境空间,这是世界其他文明发祥地所不能比拟的。

中华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由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组成。在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土地肥沃,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的生存。华夏先民在这里狩猎、放牧,进而发展农耕业,奠定了文明的根基。与此同时,中华文明的策源地又不仅仅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些区域的总面积大约有五百万平方公里。秦汉以后,先民们继续开疆辟土,进行民族交融,形成了土广民众的大帝国,经过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漫长发展,终于形成了今日中国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地。现在称作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的地方构成古中国的中原地区,这个地区的地形条件非常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属于平原地形,只有较稀少的山脉。在一万年至一千年前,黄土高原也是比较平坦、植被丰富、易于远古人类开发和生存的地区。

中国的大河文明是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中国古代居民大都聚集在大江大河流域进行生产劳动,生息繁衍。大江大河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沃野千里,地势平坦,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土地相对肥沃,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华民族便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土地之上,依靠广大的陆地和千万条河流的滋养哺育而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大河文明。大江大河、大块平原等优厚的地理条件哺育了中华民族,大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

3.从气候土壤条件看,中华古代文明属于农耕文明

从地球经纬度看,中国黄河流域文明集中地分布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5°左右的南北十几个纬度范围内,由西向东一线摆开,形成一条狭长的地带。在此狭长地带的南面,是大片荒芜的沙漠和一望无际的海洋;在其北面,则是碧绿苍穹的欧亚大草原,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他们追逐水草,依靠放牧而生。中国国土的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温带—暖温带地区,在这一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光热充足,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再加上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充沛的河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灌溉出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在这样优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所以,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古代中国一直走的是农业立国之路,农业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