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拿起一张三月四日的上海的旧报,看见第五版戏目上,用大字表出下列各种好戏:
二本狸猫换太子
三本包公出世狸猫换太子
六本狸猫换太子
吕纯阳法度七真
全本张欣生
宣统皇帝招亲
我看了这篇戏目,不禁微笑,觉得他真刻毒地把中国民众的心理内容都排列出来了,这便是包龙图、吕纯阳、张欣生、宣统皇帝。戏园老板的揣摩工夫可以不必多说,那编戏的伙计的本领却也值得佩服。张欣生的戏还不算希罕,因为以前曾经有过那风行一时的被人谋害的妓女的戏剧的前例了,但是“宣统皇帝招亲”却不知怎的被他想到,又亏他排成戏剧,便是我们不曾看过这戏的人也不能不发一声赞叹。北京商民平常被称为多含王党性质的,在那“招亲”的一日也并不热狂地去瞻仰,岂知上海却如此关切,使张少轩君听了必要欣然笑曰:“吾道南矣!”(倘若这戏是嘲弄的滑稽的,那也只足以表明国民性的卑劣,别无意思。我想如作戏剧,那种身居宫中,神往域外的心情,尽有描写的价值,可惜没有人能做罢了。)
现在中国正正经经讲戏剧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但是对于这样的观众,他们怎样办呢?不去理他罢,那么任凭你怎样地出力,总不会有人来看,他还是去看他的《狸猫换太子》。要理他呢,他就来要求你做《宣统皇帝招亲》了。这真是所谓“进退维谷”。
现在很流行所谓为民众的文学,迎合社会心理几乎是文学的必要条件。然则我所列举的几种戏目,颇足为大家的参考,未始无用。在书本上,《礼拜六》与《小说世界》之流当然也是《狸猫换太子》的正宗,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先前京沪各报上攻击他们,正不免是“贵族”气,至少也总是“拂人之性”罢?
(一九二三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