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性情中人,有独特的个人标签
- 会说话才是真的情商高(套装共9册)
- 李林坪 高德等
- 10630字
- 2019-12-25 16:23:12
1 不必总是伪装,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欧文·亚隆在《爱情刽子手》一书中讲了自己跟一个叫作贝蒂的来访者之间的故事。欧文对胖子有近乎极端的厌恶,尤其是胖女人,所以当他看到胖乎乎的贝蒂走进咨询室时,就知道自己要开始一场内心的斗争了。
在开始的几次咨询中他简直不能坚持下去,每次聊天都是一场煎熬。更糟糕的是,贝蒂的讲话让他觉得特别无聊,她看起来总是在转移话题,每当谈到沉重的事情,她都会故作轻松地笑起来,然后想办法让对话只停留在表面。
有意思的是,贝蒂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健谈的人,跟谁都能聊得开。她说:“大家跟我在一起都觉得很舒服,因为我这个人特别随和。”可欧文知道,贝蒂说话太过小心翼翼,正是这样的讨好,让她无法跟任何人建立真正的亲密。
直到有一次,欧文跟贝蒂坦白说:“能不能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我?我感觉到我们的对话一直停留在表面,说实话,你的讨好让我感到无聊。”
之后,贝蒂终于开始尝试敞开心扉,欧文才发现,她其实是个很有思想的女人。欧文又在后面的咨询里非常艰难地坦白了对她感受的变化。贝蒂笑着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对我的感受。你在开始的时候都不肯正眼看我,而且你从来都没有触碰过我。”
最后,欧文对她说:“我知道你也许是因为胖,所以想要尽可能地取悦别人,害怕失去关系,但你有没有发现,正是你的取悦让你变得无趣。你来取悦我反而让我觉得你无聊,当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再害怕得罪我时,我反而对你有了兴趣。”
很多时候,心里明明想说“NO”,但最终说出口的却是“YES”。明明心中不满,但还是面带微笑,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也许这并没什么不好,但总归是活得太累。
不敢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人,未免活得太过辛苦,就像带了无数张面具,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就选用不同的面具,却从来没有将自己真实的面貌展示出来。其实,何不尝试摘下面具,做个性情中人,向世界说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著名央视主持人段暄,他就是一个敢哭敢笑敢于表达内心想法的人。每次只要一有国家足球队的比赛,解说员中必定有他。他的解说风趣幽默,字字珠玑,让看着揪心比赛的观众们听得十分过瘾,所以长期以来,他深受中国球迷的喜爱。问其秘诀,他总是回答说:“大学时,我的老师教导我,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让自己的感性意识稍多于理性,特别是播音主持。我的解说之所以有感染力,大概就是因为我是性情中人吧。”
性情中人大多喜欢讲真话,爱憎分明,因为他们真实简单,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与这样的人相处,人们会觉得轻松,不必防这防那的,有安全感。但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有着层层顾虑,担心一旦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暴露出来,会令别人生气,会让别人看清自己,进而利用自己,甚至害怕别人因此误解自己。总之,我们很多人对社会充满了戒备,不愿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以为带上虚假的面具就能保护自己。
一直以来,李瑶瑶都是一个不喜欢争辩、不喜欢解释的人,她总是把各种委屈,各种想法都藏在心里,展示给人的永远是那个温柔端庄、窈窕淑女的形象。
在工作中,若和同事出现意见分歧,她几乎很少去为自己的观点辩解,因为她觉得,与其辩解,不如认真听询他人意见,从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对方说的对,那就改进,如果说的不对,那就不必在意。生活中,她永远是倾听的人,点头、微笑、安慰,尽量让他人在和她的沟通交往中没有压力,没有负担。
总之,有苦自己尝,有笑也自己尝,她给别人的印象,永远是天使般微笑的样子。可慢慢地她发现,她低调、谦和的为人处世方式,并没有赢得大家内心的认可。她跟每一个人都相处友好,但也仅限于友好,没有人能和她敞开心扉地做朋友,隔着一层看不见穿不透的膜。
她很疑惑,开始反思自己。最后,她的朋友告诉她:你把自己藏得深了些,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纵然再善良温柔谦逊温和,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个‘无公害’的机器人,很难产生亲近感。有谁会和一个隐藏自己的人结为知已呢?
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压在心底,选择独自承受,其实这不过是自讨苦吃。别人既不一定承这份情,还会嫌我们虚伪。我们要明确一点:当我们不断压制内心真实情绪使得身心疲惫的时候,大胆说出来反而是不错的处理方式。不管最后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只要说出来,让别人知道我们也有喜怒哀乐,这就够了。
小时候,谁让我们难受了,谁让我们高兴了,都能毫无顾虑地说出来。但随着长大,顾虑却阻碍了我们的这种表达。明明心里很爱父母,却不敢说出口,代之以冷冰冰的面孔迎接他们的关怀。明明受了委屈,很想大声控诉对方的“罪行”,却总是强装笑颜,别人不会因此内疚,自己心里也白白地不痛快。不要伪装了,说出我们的真实想法,你会发现,世界正是因为沟通才变得美好,生活正是因为简单不设防才让我们心存满满踏实感。
2 要有点小情怀
虽然“情怀”二字早已泛滥,但不可否认,做人还是需要一点儿情怀的。至少,当我们大吼“哥买的不是手机,是情怀”的时候,还能博君一笑。
青年网络作家石悦,现实生活中是一名公务员,凭借《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他成了全国知名作家。身为公务员,石悦平时不喝酒、不吸烟、不泡吧,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在家看史书。他说,“历史这个东西太深奥了。无论身处在多小的房间里,只要翻开书,就觉得是在看大海。书里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所以,即使我坐在很小的房间里,也不会觉得孤独。”
成名以前,石悦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出生在平凡的家庭,性格偏内向,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不好不坏,也没有特长,一直被老师、同学甚至父母视为平庸不会有多大出息。他唯一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对历史的痴迷。
大学毕业后,石悦考取了公务员。他从来不会像办公室的其他同事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地消磨着漫长的时光,他会在完成分内任务后的零星时间里躲进史书中,与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交友为伴。石悦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另类,大家甚至觉得他有点孤僻不合群。在现实生活中,他一点都不像“80后”的年轻人。下班后基本不会有什么活动和应酬,常常将自己关在狭窄的房间里,独自沉浸在那些刀光剑影、富贵浮云的历史中,或奋笔疾书地记录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直到有一天,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在天涯论坛、新浪网掀起一阵阵热潮,深受广大网民读者追捧,当许多出版商赶到石悦的单位争相和他签订出版合约时,大家才知道这个平时毫不起眼、有点木讷内向的小伙子,竟是网络中大名鼎鼎的当红作者“当年明月”,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瞠目结舌。
后来,有媒体记者向石悦讨取成功经验时,他调侃地说道:“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如今,石悦已然成为很多年轻人励志的榜样。然而成名后,他仍然不想辞职,甘于做一名公务员。是大隐隐于市吗?“在历史写作方面,我只能算‘票友’,这不是我的工作。把兴趣变为职业就没意思了。写史只是情怀作祟,公务员才是职业。”
如今,在网络小说界有很多像石悦这样的作家,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事小说创作只是出于兴趣,以及那份对文学的情怀。也许他们并非文学大家,但透过字里行间,却能看出他们那份执着与认真。正是这份情怀,撑起了网络小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文化,并为中国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网络文学。
情怀二字出于何处,我们不曾得知,但说起来,倒也简单。情怀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但当某个时代的某种共有记忆被揪出来以后,它便成了一群人的事。它不像我们很多人汲汲追求的房子,车子……没有可以买,买不起可以贷。情怀是建立在思想之上的,有了某种思想才可能拥有某种情怀。
人需要拥有一些小情怀,才能成就其个性,有个性才会可爱。情怀的存在,可以让一个人发现快乐并自娱自乐,比如张爱玲的喇叭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正是因为有着别人所缺乏的、美好细腻的小情怀,宁静的夜晚才会被突然的喇叭声打破,粗陋简室才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青菜豆腐也才能被称为美味佳肴,被贬落异地才会被称为游山玩水。这是自我娱乐、自我调节的情怀。可以说,没有了情怀,我们将失去很多美好的事物。
生活中,偶尔玩一玩小时候的游戏,身旁的人走过来看了看,说:“都什么时代了,都多大的人了,还玩儿这个啊,还不如出去旅游呢。”闲暇时捧一本书坐下来静静阅读,身旁的人走过来说:“哟,《人生为何不同》,这种书一看名字就知道,看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报个英语班考考托福,对工作有用呢。”工作累了,翻开一部老动画片,身旁的人嗤笑道:“都成年人了,还看动画片啊。”一个人太过理智,缺了几分情怀,未免显得无趣。
也许童话是骗人的,但它的精神却值得发扬。那是想象的力量,是敢于追求、敢于梦想的勇气。有梦想的人会因为一朵花开而满心欢喜,会像个孩子一样玩闹。始终拥有梦想的人是有趣的,在他们年轻时,青春必然如繁花绽放。当他们为人父母时,他们的孩子也会因为他们而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人们与他们相处时,也会觉得世界美好。
我们要有小情怀,才能发现小新奇,获得小快乐。生活总是千变万化,全靠我们自己比画。要有《功夫》里冯小刚大哥的豪气,来一句:还有谁?
3 有点小缺陷的人更可爱
摩路瓦说,当你真心爱一个人时,那人除了有崇高的才能外,他还有一些可爱的弱点,这也是你爱他的重要关键。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社会中存在一种“暴露缺点效应”,即,一个人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小的缺点,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想法,“唔……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无瑕疵的人”,进而觉得这个人比较容易相处。试想,谁愿意和一个“完美”的人相处,让自己压抑、恐慌和自卑呢。
第二、可以使人们感到他的真诚和对人的信任,进而看到他的可爱之处。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勇于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虽然有可能会让人失望自己难受一阵子,但经过这番“阵痛”之后,对他的缺点,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减弱注意力,反而更多地注意他的优点,感受他的魅力。
与此相反,倘若一个人拼命地显示优点,掩盖缺点,也许一开始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可一旦缺点暴露,就会使人们更加难以接受,并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正如一位先哲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些小小的缺点,而显得更加可敬可爱。”
有位美国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大胆开放白宫,与一百多名小朋友“会谈”。一名10岁男孩儿问,总统先生,你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挨过老师批评吗?
总统笑答:“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他的回答,使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后来有一位来自芝加哥某贫民区的小女孩儿玛丽,她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坏人。
总统收起笑容,严肃沉重地说:“我知道现在小朋友的日子不是特别如意,因为有关毒品、枪支和绑架的问题,政府处理得不理想。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正义事业中。也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和坏人斗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位总统自曝缺陷的做法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通过糟糕的品德课,让小朋友瞬间找到了知音。在小朋友心里面,总统先生变成了他们的好朋友。场外的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对话场面,也会觉得总统是一个亲切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位总统展现的不仅是亲和的话语和动作,更是人际关系中“同理心”的特质。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有缺陷的人往往更具有同理心。因为自己会犯错,所以当别人也犯错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切身的感受,觉得犯错也是正常的,不会过于谴责。比如说容忍心,因为有缺陷的人经常遭受异样的眼光或受人批评,所以对各种不太善意的言行具有很高的免疫力,即使生气,过不了几天也会忘得干干净净。
可见,说话时有意无意地暴露我们的某个小缺点,不但会减轻交谈的紧张气氛,还能让对方对我们产生信任感,有利于更深入地沟通交流。
电视剧《走西口》中的田耀祖,一开始嗜赌如命,输掉了全部家产,就连自己的妻子都被他输给了别人,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可他后来走西口,一直抱着把祖业赎回来,把妻子赎回来的愿望,干起了各种营生,给人算命、当土匪的眼线、开棺材铺。
此时此刻,尽管他仍是一副窝囊样儿,胆小如鼠,奸诈似狈,却让人恨不起来,相反还会觉得他很真实、可爱。他就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尖酸势力,也没有出息,但他没有掩藏,反而尝试着改变。最后,他的确改变了,为了救儿子失去了性命。无疑,在整部电视剧中,他只是个小人物,但却有血有肉,叫人难以忘怀。
生活中那些完美的人,我们敬重和敬佩再敬而远之。大多数人更容易和有缺陷的人打交道,这不是什么外交策略,也不是“控制人心,就要掌控他的弱点”之类的无聊把戏。事实上,多数人对掌控人心没兴趣,只是单纯地想和一个能包容自己的人相处。
比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人长得美若天仙,情商高老练世故,在各种复杂交际关系里如鱼得水,然而,她却始终得不到贾宝玉的青睐。反观林黛玉,有事没事哭几下,心情不好了就葬花,贾宝玉却和她你侬我侬。为什么?就是因为薛宝钗太过完美了,大概就是常说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生活中,类似薛宝钗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美学上有种反向的审美观,一些看似丑陋的迹象,可以在更高的精神层面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比如古装戏剧中的“净”角色,大花脸的造型实在算不上美,但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却豪爽正直,动作粗犷,反而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艺术享受。
可是现在,偏偏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却苦苦坚持着用完美的标准来评判一切,甚至有些人还用这样的标准苛刻地折磨自己,这岂非舍近求远,缘木求鱼?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偶像崇拜,偶像只需要活在精神世界里就好。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又岂能十全十美?正是因为缺陷,我们才能与爱人、朋友走到一起,完美的人很可能高处不胜寒。所以,不妨接受我们的缺陷,是缺陷造就了我们的独特性。
4 保持初心,做一个有趣味的性情中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过:“我们把乐趣看作是幸福生活的全部,乐趣是人们首要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有趣,如今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交往的标准之一。在美国,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作是一种可爱的性格,更将其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事实上,在很多国家人们已经有了共识:一个有趣的人会向周围散发一种令人不禁想把眼神聚焦在他身上的气场,让与他相处的人身心愉悦。
那么,到底什么是有趣?是冷笑话吗,还是出口就是金句的段子?也许这些都能引人发笑,但真正的有趣并不仅仅只是引人发笑,它是历经并过滤了人生的诸多不美好,在人们内心纯真的驱使下,带给人们由内而外的微笑。
据一篇报道记载,在“9·11”事件中,一名消防队员曾在世贸大厦的90多层楼上救出一名男子,随后两人一起逃命。但楼层实在太高,两人跑得几近绝望。这时,男子边跑边递给消防队员一张名片:“亲爱的,如果我们逃不出去,到了天堂一定要保持联系。”
这便是有趣,它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境界。如果在通往有趣的路上,做一个有智慧的性情中人,敞开我们的心扉,保持我们的本心,其实,做一个有趣的人并不难。
理查德·费曼,有人说他是天才中的魔术师,因为他打破了理工科人士乏味、沉闷的形象,让人们认识到了理工科世界也可以如此精彩缤纷。
1945年,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理查德·费曼可能是唯一用裸眼观看的人。虽然工作组给在场的所有人都发了一副电焊工用的眼镜,但费曼认为,这会影响他的视觉效果。因为他觉得,作为全人类历史性的一刻,他应该用最真实的面貌去迎接。
很少有人知道,呼麦这种唱法还是由费曼发现的,甚至他的桑巴鼓技艺足以让巴西本土的职业鼓手都感到汗颜。他50岁开始学画,并最终学有所成。他的画可以作为真正画家的作品用以收藏,但没人知道这些画竟是出自一位物理学家之手。
他还是一名玛雅文化者,只因为偶尔得到了一本玛雅人的手抄本,上面奇怪的数字和符号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便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破译了其中的密码。
他还是一个捣蛋鬼,当年在研制原子弹时,他无聊到只能用破解保险柜安全锁的方式来消遣,尽管研究基地的保安措施堪称世界之最,但没有一个保险柜能挡住他的进攻,他取出其中的资料后还留下字条:“这个柜子不难开呀。”整得大家以为间谍入侵。
此外,费曼还是一个极为专情的人。他和妻子阿琳高中就开始约会,当他还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的时候,阿琳不幸得了结核病。费曼得知后,坚决要求与她结婚,在给他母亲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要和阿琳结婚,因为我爱她,也就是说我要照顾她!”结婚后,阿琳一直住院,三年后,费曼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8年,费曼罹患癌症辞世,享年69岁。那一天,他先是从昏迷中醒来说:“死亡太烦人了,我可不愿死两次。”接着又陷入昏迷,这便是他最后的临终遗言。
费曼曾经说过,他之所以学画画研究数学,其实只是为了让大家更能体会到他的感受,他想通过这些来告诉大家:请在此刻,感受宇宙的美妙。
一个人笑,全世界都会陪着他笑,这便是一个有趣的人所营造的有趣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只会傻笑的婴孩,儿时的童心,不受任何事物束缚和利益的约束与绑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随着我们长大,却不敢这样做了,因为有了顾虑。
都说人生如一段航程,然而,有些人出发久了,也就慢慢迷失了,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人这一辈子,上班也好,做生意也罢,难道不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吗?
我们如今的思维方式,大多会趋“功利化”“去纯真化”,通常只考虑利弊,而不知觉放弃生活的趣味。从这方面来说,想要变得有趣,初心与赤诚便是捷径。
纳兰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说尽了男女间的哀怨,也让人们从中记住了一个词: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了我们的人生箴言。
与此同时,做一个性情中人,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什么是性情中人?我们普遍的认知是感情丰富率性而为的人。有时候,性情中人也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出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比如,因为对某一件事或对某一个人不满而爆发出强烈的愤慨情绪,进而做出了极度不友好的动作等等。
做一个性情中人,敢大声说爱恨,于无趣中“榨出”有趣,每个人都可以。
5 勇敢发声做自己
如今,随着“成为有趣的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开始盲目地追求,为此不惜舍弃自己,一味附和他人。比如网上热传的各种关于“如何成为有趣的人?”常常成为大家效仿的范本,一时间,似乎做个有趣的人已经成为人类主流的方向。
但是,刻意假装的有趣并非真正的有趣,只是让自己活得更累罢了。正如欧文亚隆对他的患者贝蒂说的那句话:正是你的讨好,让你变得无趣。
秦世超在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成为同学们眼中“有趣”的人,他专程学习了很多电影里的台词,把时下最流行的,女孩子最爱看的各种综艺、偶像电视剧以及情感知性话题都追了个遍,本是一个阳光男孩儿,硬是弄出了脂粉气。
于是每堂课开课前,总能看到他坐在一群女孩身边,讲起故事那是一套一套的,各种段子也是一篇接着一篇,引得教室里一片大笑,气氛活跃。
很快,一位隔壁系的女同学就跟他好上了,而且还是女方先追的他。这让一众男同学羡慕不已,纷纷向他取经讨教。然而,没过一个月女孩儿又将他甩了。
这次失恋对他打击很大,更重要的是,女孩儿分手时对他说的那些话刺痛了他。女孩儿说,“其实一开始,我是觉得你很有趣,总能逗我大笑,以后在一起应该很开心。可我发现,你的有趣总是建立在各种套路上,不真诚,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自从受了打击,从那以后,秦世超变得安静少语,不再用各种套路逗人发笑,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间就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毕业后,他以绝对的优势进了一家还算不错的企业。工作中,他态度严谨,做事效率高,很快得到上司赏识。
同时,一些新来的同事和实习生也很爱向他请教工作上的问题,每次他都悉心讲解。由于他语言风趣逻辑清晰,渐渐地,大家开始叫他“沉默才子”,甚至一些年龄小的同事还刻意模仿他的一些说话动作,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台风。
有时候,看着那些不自觉模仿他的小同事们,他就会想起曾经的自己,那个时候他就会耐心地告诉他们,不用学他只需做好自己这才是最重要。
我们常听人说,做人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就像时下的很多电视剧,其中的角色选的是大咖,台词选的是贴近地气儿的各种段子,但为什么一经播出,人们还是感到失望和不满呢?说一千,道一万,全是因为缺少真诚,一看就是满满的套路。
附和潮流盲目跟风的人,就是在走套路。这样的人,哪怕他将各种段子倒背如流,讲话滔滔不绝,人们还是会觉得他虚伪,曲意逢迎。
前不久,白岩松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作的解说词,让很多人都惊呼“哇,白老师原来这么有趣啊,简直堪称一代网红啊。”这话对白岩松的赞美不可谓不高。其实,反过来想,当下国内的网红何其之多,又有几个能像白岩松这么有趣呢?
白岩松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地步,除了他的知识储备的确够多之外,关键还在于他敢做自己。如果他没有做自己,他就不会在那种场合说出那些“不符合他身份”的流行段子。如果他没有做自己,他就不会对那么多话题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就像那位突发奇想的画家,有一天突然想要画出一幅让所有人见了都会满意的画。等到画完后,他就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的旁边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做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布上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的。他十分不快,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过了几天,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于是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有意思的是,当画家再取回画时,却惊讶地发现画布又被涂遍了记号,之前被指责的地方,如今换上赞美的标记。他不解,为什么指责和赞美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最后,画家感慨地说:“我如今终于明白了一个奥妙,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行动,那他存在的意义又在哪儿呢,这样亦步亦趋,无异于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因此,坚持我们自己的主见,切莫让别人的思维反客为主,取代了我们自己的大脑。
6 不要随波逐流
害怕自己变得与多数人不同,以至于随波逐流,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细数近几年的社会风潮,从MBA到基金炒股,从轰轰烈烈的炒房到一股脑儿的淘宝电商,从拼死也要储蓄到如今的信用卡消费……人们总是看到西红柿价高,就拔了黄瓜种番茄。
潮流面前,我们很容易成为千千万万复制品中的一个,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人总是重复地乏味。有趣的人则不然,他们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人格。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显得与众不同,显得有趣。
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刚从偏僻农村来到繁华巴黎的时候,为了挣口饭吃,他不得不画最畅销的裸体画。一天,他路过一家画馆,听到两个年轻人正在议论一幅画:
“这幅画糟糕透了,简直令人厌恶。”
“是啊,米勒画的嘛。他就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家伙,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家伙也能当画家?”
米勒听后非常痛苦,对妻子说:“我发誓不再画裸体画了,即使生活将会变得更苦,那又怎样?我已经厌恶巴黎,我想回到农村去,住到农民中间去!”
米勒移居到了巴比松。在这里,他用自己烧的木炭当作画,靠朋友的接济生活,同时还必须应对资产阶级文人的攻击,因为他们常在艺术上对他进行诋毁和攻击。
但不管条件如何艰难,米勒始终坚持以农民生活为题材,他画的《播种》《拾穗者》《扶锄的人》等都是后来世界美术史上十分著名的作品。巴比松风景优美,相邻枫丹白露森林,后来一群画家聚集到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米勒便是这个画派的代表。
多年后,米勒成了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并享有“农民画家”之美誉,他说:“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
为了生活,米勒一开始也画了很多畅销画,但等他认清自己后,选择了坚持自己,不再随波逐流。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随波逐流”是最糟糕、最无趣的活法。
松浦弥太郎十八岁就高中辍学,凭着一张机票的钱去了美国。30岁回到日本,开始摆起了卖书的小摊子。35岁的时候,他开着装满书的卡车四处漫游,成为浪漫的旅行图书馆馆主。又过了两年,他在中目黑开了一间二手书店。不惑之后,中年的他才第一次就业,却让一本老奶奶杂志华丽变身,成为发行百万册的殿堂级生活宝典……
有人说他标新立异,有人说他最懂生活。而他,只是简单地认为,魅力的事物都有着共性:怪。怪,即是有趣。他说,“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于是,就会‘怪’。每个人不是都有‘怪’的地方么?只不过大家平时警言慎行,伪装了‘怪’的一面。”
说起来,多数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我们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但事实是少有人能做出决定性的突破。因为,我们总是在期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同时,又害怕自己变得不同。一旦自己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不同,就会不由自主地否定自己。
很多人将自己的随波逐流归咎于缺乏创意和骨感现实,然后看破红尘似的麻痹自己,并惨淡地追随和模仿他人。自然而然,模仿的人多了,大家也就一样了。所以王尔德才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随波逐流,和群体行为一致,可以让自己更有安全感,这是生物的本能。但是,保持一致也就意味着,可能失去自我个性,埋没自身亮点,甚至被群体意见拖累。纵观历史,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闪耀的人永远都是少数的。比如,因为突破了四分钟一英里的神话而被铭记的,只有罗杰班尼斯特。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本质还是在于他们不甘于随波逐流的心。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只是一遍遍地感叹,晚上躺在床上,感叹一天又过去了,自己和昨天还是一个样子。重复着上班,加班,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的认知。时间一天天过去,十年二十年,我们依然只是泯然众人,既不有趣,也不独特。
做人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否则,我们极易成为那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青年。明明自己找到的是稀世珍宝沉香木,结果却因为旁边卖炭的生意一时比自己好,就自作聪明地把树烧了制炭卖,为此还得意扬扬地向父亲显摆。岂不知,沉香木的价值,又何止一车木炭,哪怕只是一小块儿,其价值也远远超过一车的木炭了。
总而言之,随波逐流虽然能够在前行中减少阻力,能够在和大众的相似性中存留安全感——我跟大家都一样,但随波逐流的人必定随处可见,你愿意成为随处可见的人再过一段可复制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