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
- 1043字
- 2020-08-29 19:16:34
总序
2010年是次贷危机后中国服务贸易的复苏之年,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复苏的生机为收官增添了别样的亮色。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624.2亿美元,其中出口1702.5亿美元,进口1921.7亿美元。回顾整个“十一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8.2%,为全球年均增速8.2%的两倍多,呈现出稳健发展、开放有序、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地位提升的特点。毫无疑问,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水平、规模等多方面尚有差距,因而在前进道路上仍困难重重。然而,对于一个正在经历复兴繁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可以权且将其视为成长的花季与烦恼并存的美好时光。至于富克斯(V.Fuchs)所言的“服务经济”社会终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抹上浓重的一笔,全球也将热烈地拥抱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均不能置身其外。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正幸福地期盼、追寻和体验,而北京更是首当其冲。
2010年,北京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17.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0%,实现贸易顺差83.70亿美元,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实现顺差。从发展动力来看,2010年北京地区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更加给力,结构性特点较为明显,国际旅游贸易、专利使用和特许服务贸易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均快速增长。后奥运时代、后危机时代的北京,其服务贸易伴随着世界城市建设而成长,前景尤为广阔。
正是基于上述形势和背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经济学科承担了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金融危机时期的首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进而最终形成《首都服务贸易系列发展报告(2011)》。该报告主要涉及金融、旅游、商业、教育、信息传输和文化等服务贸易领域,由本学科的多位教授分工负责,围绕项目总的研究目标,试图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反映并剖析首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措施,并以此为后危机时代首都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读者在阅读本系列报告时,既应站在全球及我国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来思索和考量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应以首都服务贸易的发展实践为基础来观察和探究城市或区域服务贸易的进步和提升。我们相信,只要循着报告的行文思路,读者就不难获得新的信息、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当然,报告中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完善。
李小牧
教授,经济学博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