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以理论家的智慧拓展中医学基础理论

从内容上看,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中医基本理论(如元气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中医生理学理论(如藏象理论、经络理论等),和中医病生理学理论(如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等)。客观而论,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方式具有鲜明特点:①将圣贤贤哲的宇宙观念巧妙地引入医学,形成天人相应的生命观、人体观和疾病观等医学理论;②基于朴实的解剖认识和自然认识,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论,更加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中医生理学理论;③基于“有诸于内必显之外”的哲理认知,和自然六气太过或不及的失衡变化,升华为中医病生理学内涵。

本人不忘初心、谨守本分,尽力以“理论家”的心路风格,一方面充分借鉴传统中医学理论构建方式,另一方面研究借鉴古今中外的哲学、医学智慧,基于自身的医疗实践体悟,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元理论创新与构建,以期拓展中医学基础理论。主要的拓展路径与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或层次。

1.人文整体思维创新中医基础理论

一方面基于长期的富于理论升华的医疗实践,一方面经过攻读哲学博士期间的理论创新历练,本人建构了“人文整体思维范式”。在此基础上,陆续创建了以下系列医学新理论,实现了“高点位、整体性”的理论创新,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①多元文化载体论,升华了中医人学的核心内涵;②身、心、灵三维人体观,极大地进化了中医学的身心二元论;③身、心、灵、境四维生命观/健康观,科学地升华了中医学的标志性观念——整体观念;④身、心、灵、境诊疗模式,显著地发展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辨证论治;⑤人文整体观念,大胆地进化了中医学的“王冠”理念——天人合一;⑥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划时代地拓展了中医药学模式;⑦人文整体医德观,极大地丰富了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中医学医德理论。

2.蒋氏新理论对中医生理学的拓展

作为中医针灸学博士,本人自当对中医生理学理论有较精深的认识;作为现代医学学者,对人体解剖学、现代生理学,也应有相当的了解;作为临床医疗实干家,我们必然对人体生命科学有深切的体悟。中西医生理学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了,再要对其进行创新或拓展,实属不易;而对于我们工作在基层医院的中医针灸医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

常言道“海水不可斗量”“凡人不可小看”。本人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作为国医传人,我们应当具足应有的创新勇气。于是,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天赋”,陆续构建起了如下系列的新理论,对中医生理学做出了科学实用的拓展:①“八脏系统”论(即心肝脾肺肾五脏加脑、脊、灵),科学地充实、拓展了传统的中医五脏学说;②四腔一柱论(即颅腔、胸腔、腹腔、盆腔和脊柱),对传统中医的三焦理论做了现代拓展;③蒋氏双心论(即血脉之心、灵慧之心二分法),对中医学的心神学说做出了最新的科学解读;④蒋氏经络新概念(即经络的“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论),对传统经络定义进行了富于现代科学内涵的升华;⑤脊柱中心论,不仅拓展了传统中医学的督脉理论,也提升了现代医学对脊柱生理学的认识。

3.蒋氏新理论对中医病生理学的拓展

本人不仅对中医生理学理论做出了以上创新与拓展,在中医病生理学的开拓性、原创性理论研究方面,也创建了一系列新学说、新理论,诸如:①“颈椎病变与脑血管病相关”学说;②“全息失衡标志与脊柱—脏器病变相关”论;③“人体斑痣与经络脏器病变相关”学说;④“蒋氏舌下全息失衡标志与脊柱—脏器疾病相关”学说;⑤“耳部全息失衡标志周身疾病反应”论;⑥“蒋氏手背全息失衡标志周身疾病反应”论。这些学说或理论,均源自亲身的临床实践,源自对各类患者病变体征的大样本观察或观测及理论升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病生理学意义,是对中医望诊理论的丰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