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中耳炎

案一

胡某,男,17岁。1991年7月9日初诊。南京。

两耳憋气已3周,右重左轻,偶有阵发性失听。一向鼻塞难通。匝月来严重,因感冒而加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

检查:鼻粘膜充血,有分泌物潴积。两鼓膜轻度下陷,右侧光锥移位。舌薄苔,脉实。

医案:感冒徘徊匝月不去,手太阴肺经之伏邪亦不言而喻。王孟英谓“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良以外邪循经犯耳使然,宗《温热经纬》“耳聋治肺”之法。

麻黄3g   杏仁10g   荆芥6g   路路通10g

菖蒲3g   桔梗6g   桑叶6g   荷叶一角

防己6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6日诊。

药进7剂,时越匝周,憋气改善,左耳明显,右耳木然。失听一半已消,自声增强者也基本正常。鼻塞仍然难通,平时鼻子经常出血,在紧张、疲劳之后更为多见

检查:鼻粘膜充血,两耳如前。舌薄苔,脉平。

医案:加味三拗汤不辱使命,所求者俱得矣。再扫余波,改取升清开窍。

升麻3g   葛根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防风6g   太子参10g  桑白皮10g  桔梗6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8月3日诊。

感冒告失,两耳憋气又进一步改善,残余者所存无几。刻下鼻腔干燥感,近来出过4次血,量不多(过去常出血,出时量多)。

检查:鼻腔干燥少液,立特氏区严重充血、粗糙。鼓膜下陷。舌薄苔,脉平有劲。

医案:耳病憋气,两治而接近恢复。唯鼻衄又来,良以内则肺经积火;外则祝融施虐,荣血受逼,上越而逆行矣。治当则倾注于衄,取凉营止衄。

黄芩3g   桑白皮10g  丹皮6g   赤芍6g

生地10g   山栀炭10g  金银花10g  青蒿10g

麦冬10g   白茅根10g  西瓜翠衣一团(自加)

七剂煎服

案二

宣某,女,14岁。1992年1月26日初诊。南京。

睡鼾鼻塞从小即有,今撄感冒20多天,刻已趋向痊愈。但左耳憋气1周,前3天穿刺抽出0.5ml潴积液,听力无甚变化,自声增强。近来鼻塞严重,乞灵于麻黄素液。

检查:右鼓膜轻度下陷,光锥移位,左侧鼓沟严重环状水肿、充血鲜红。鼻粘膜淡白。舌薄苔,脉小弦。

医案:诸恙悉属慢性,刻下主在急症耳病。主诉则显然系卡他性中耳炎,检查则大有急性鼓沟炎见症。急则治其标。

龙胆草3g   黄芩3g   山栀10g   夏枯草10g

川黄柏3g   苍术6g   菊花10g   苍耳子10g

桑叶6g   甘草3g    2剂煎服

二诊,1992年1月28日诊。

药进两剂,自觉经过良好,疼痛一度加重,幸即缓解。听力尚可,自声下降。

检查:左耳内环状肿胀已消失,鼓膜斑状充血,不充血处呈珍珠色,严重处殷红,次红者一般。舌薄苔,脉弦。

医案:节外之枝,似告平息。渗出之炎当然又升登主位。者番裁方,扫荡外耳之炎情,控制中耳之积液。

菊花10g   金银花10g  夏枯草10g  川黄柏3g

苍术5g   半夏6g   天竺黄6g   陈皮6g

苦丁茶10g    3剂煎服

三诊,1992年1月31日诊。

经过良好,听力正常,自声消失。但夙恙鼻塞不通,为时10年左右,入冬必作,因之新邪去而宿疾来,现在天天乞灵于血管收缩剂。同时增殖体至今尚未萎缩为患,入睡鼾鸣。

检查:左鼓膜充血基本消失,但尚未正常,下陷。增殖体丰满。舌薄苔,脉平。

医案:鼻病祸延于耳,耳咽管之暗渡陈仓。耳疾去而鼻病曝露,诚属以暴易暴,病已转移,证亦不同。刻下重点,注目于增殖之腺体。

昆布10g   海藻10g   白芷6g   山豆根6g

防风10g   胆南星3g   菊花10g   大贝母10g

挂金灯5g   苦丁茶10g    7剂煎服

案三

凡某,男,20岁。1992年8月7日初诊。扬州。

客岁5月感冒之后开始耳中憋气,听力下降,取用穿刺,俱有积液抽出。抽液七八次之多。所苦者,抽后不久又积。现在每当抽出之后听力可暂为提高一时。近来听力又下降,耳内有憋气感,自声增强。

检查:右鼓膜充血,伴以8个针刺小红点。舌薄苔,脉平。

医案:渗出卡他,迹近乎中医之痰饮,为时已久,六君子汤主之。不过一旦积液内干,听力更形不济。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白芥子6g

陈皮6g   半夏6g   菖蒲3g   天竺黄6g

苦丁茶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8月18日诊。

药进7剂,自感十分舒服,唯听力又下降一些。憋气消失,自声改善。

检查:右鼓膜充血已无,下陷而有菲薄感。舌薄苔,脉平。

医案:坤德一厚,积液自干。以中耳炎而论,告痊在即,不过重听一时难愈。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焦米仁10g

陈皮6g   山药10g   菖蒲3g   白芥子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7剂煎服

案四

杨某,女,56岁。1992年9月15日初诊。南京烟草公司。

3年多前,因乘坐飞机而患“航空性中耳炎”,从此即无宁日。刻下主症为两耳以右侧为主的憋气,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有时作痛,咽鼓管不通,耳觉沉重,头脑失之清醒。咽干失润,喜饮水求润,欲冷饮,清嗓频频而无痰。右下颞颌关节疼痛伴胀,张口假性强直。耳鸣(右)如蝉啸,拒绝外来噪音。

检查:两鼓膜内陷,左重右轻菲薄。舌薄苔,脉细。

医案:大气压之骤然突变,气必损伤,伤久则气耗而虚,治当扶正理气。但右侧颞颌关节之作痛,启合失利者,则又是风邪新侵而来,事属标、本两证,岂能混合言治。只能先取疏风,再求治本。

荆芥炭6g   防风6g   羌活6g   独活6g

丝瓜络10g  苏叶10g   陈皮6g   桑枝6g

油松节6g   白芷6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9月22日诊。

上方已进7剂,右耳疼痛已轻,张口假性僵直改善许多,憋气仍严重,故而重听及自声增强当然存在难去。喉咽情况、耳鸣情况,俱无进展,鼻塞不通。

检查:耳如上诊。鼻粘膜干涩少分泌液。舌薄苔,脉细弦。

医案:诸病芸芸,仅疼痛得止,总感收获不多。者番拟取升清通窍之法。

葛根6g   菖蒲3g   防己6g   路路通10g

乌药6g   木香3g   青皮6g   落得打10g

桔梗6g   甘草3g    7剂煎服

小 结
渗出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耳胀、耳闭、耳聋”。本病多因感冒或某种原因造成咽鼓管开口水肿闭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而产生渗出液。干师认为这种败津乃是中医的“痰饮”。
本病初期若鼓膜穿刺,可抽吸到淡黄稀薄水样分泌液,属风邪犯肺,邪闭笼葱,治宗“耳聋治肺”之理,取三拗汤加味。日久中耳腔渗液逐渐变粘稠,抽吸出的粘液常起粘丝,治以化痰通窍为主,用王氏二陈汤加减。
航空性中耳炎,是因乘坐飞机,使鼓膜内外的气压急骤变化而陡然发病,属中医的气滞,治当调整气机为要,干师特设一方,名曰升清流气饮,药有升麻、柴胡、木香、乌药、青皮、蔓荆子、苏叶、大腹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