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1.胸痹
郑某某,男,80岁。
患者2个月来,经常咳嗽,前胸中部疼痛,白天较重,无痰,自服咳嗽及感冒药后未见好转。1976年12月6日开始咳血为鲜红色,无血块,每日约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咳血约100毫升左右,3天后伴全身发热不适,在某医院急诊观察四天,咳血量减但未止,血呈暗红色,热未退,伴全身疲乏、消瘦而收入该院病房。
患者入院后,多次咳血,胸闷气急,每次咳血量50~ 100毫升,两肺呼吸音粗糙,无水泡音存在。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7700立方毫米,肝功能正常,碱性磷酸酶6.6单位,血钙9.5毫升%,无机磷:3.6毫克%,钾20.5毫克%,钠307.5毫克%,氯化物670毫克%,三酸甘油酯153毫克%,B-脂蛋白440毫克%,胆固醇246毫克%,血沉26毫克/小时,痰培养两次:见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三次痰液涂片找癌细胞未见,三次心电图均正常,胸片提示:右上纵隔阴影增宽,纵隔右移,右肺门有块状物,考虑有肺癌可能。经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凝血敏、对羟基比氨、安络血、垂体后叶素、肿节风及中草药,体温逐渐趋于正常,但咳血没有止,精神进一步委顿,胸闷,动辄气急,乃于12月16日邀余会诊。余认为此病不应着眼于止血,其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应属于胸痹范围。所以造成胸痹,则因高年肺气不足,痰热留恋夹瘀互阻胸中所致。又与《金匮》所论阴寒内盛之胸痹不同。故宜取扶助正气为主的方法,予以益气养阴祛瘀,清热化痰通络。该院同时配合西药抗菌素及少量的环磷酰胺治疗。至此之后,咳血逐渐停止,胸闷气急大有改善,以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精神振作,于1977年1月16日出院。出院前检查:白细胞总数6500立方毫米,重拍胸片报告:右上纵隔影较宽,但与前片比较明显吸收好转,气管移位已恢复正常位置。认为以炎变伴肺不张可能为大,经治疗后获得基本治愈。出院诊断:①肺气肿合并右肺肺炎;②右上纵隔肿大,纵隔肿瘤待排除。
现将我四次会诊医案整理如下:
1976年12月16日。
咳血不止,血色紫黯,胸痛胸闷,气急不舒,精神委顿,饮食减少,大便秘结,咳痰黏稠,口干唇燥,舌质红,苔黄糙腻,脉细滑。肺气不足,痰热瘀血阻滞上焦,胸中清旷之地为之痹塞,有似胸痹之候。气不足,血瘀阻,热伤阴津,炼液成痰;瘀热夹痰,久而损及阳络,致血上溢,治拟益气养阴以扶其正,清热化痰,通络消瘀而开其痹。高年久病,当防其气脱阴伤。
皮尾参三钱(另煎) 鲜生地一两 生甘草一钱五分 旋覆花四钱(包煎)
茜草炭三钱 全瓜蒌四钱(打) 开金锁一两 金银花五钱
黄芩四钱 鲜芦根一支 生大黄三钱(后下) 桃仁三钱
降香一钱五分
二剂
前进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消瘀通络之药二剂后,精神振作,胸闷已减,气急稍平,咳血渐少,嗣后续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血见愁、茜草炭、银花、黄芩、茯苓、杏仁、甘草等药,共服四剂,意在抗癌止血。
血已减,胸闷未除,大便仍不通畅,舌光红,脉细缓,痰热瘀血仍然阻止胸中,肺气肺阴已伤,以补养气阴为主,清化痰热瘀血为佐,至于抗癌之药,可以参用一二味。
北沙参三钱 鲜生地一两 金银花四钱 元参四钱
麦冬三钱 瓜蒌皮三钱 黄芩四钱 茜草炭三钱
侧柏炭三钱 半枝莲一两 白花蛇舌草一两 杏苡仁各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郁金三钱 大黄炭三钱
七剂
痰血减而未止,胸闷时见发作,咳嗽已少。增水行舟,腑气渐通,痰热下降,唯脉络为瘀血阻滞,尚未畅通,故时有胸闷。舌质红,苔渐生,脉细缓有力,气阴已有来复之机。再拟益气养阴,清化痰热,软坚散结之法。
北沙参四钱 生地五钱 元参四钱 麦冬三钱
瓜蒌皮四钱 黄芩三钱 银花四钱 茜草炭三钱
侧柏炭三钱 石见穿一两 杏苡仁各三钱 白花蛇舌草一两
生甘草一钱五分 大黄炭三钱
七剂
症情已经稳定,痰血已止,胸不闷而尚有咳嗽,肺气已见通畅,但须防其因咳而肺络重伤,再行出血。饮食已增,二便如常,精神转佳,脉右弦细滑,左弦滑,舌边尖红。再拟清养,原方出入:
北沙参四钱 生地五钱 元参四钱 麦冬三钱
瓜蒌皮四钱 黄芩三钱 银花四钱 侧柏炭三钱
石见穿一两 白花蛇舌草一两 杏苡仁各三钱 郁金三钱
大黄炭三钱
七剂
由本案整理者随访,患者咳嗽已减,痰血未作,脉舌俱见好转之象,今欲出院,拟上方加减以巩固之。
上方去白花蛇舌草,石见穿,侧柏炭,加柏子仁三钱,绿萼梅一钱,鲜石斛八钱,焦谷、麦芽各四钱。
此方出院前服三剂,出院后嘱其再服七剂。半年后随访,病员身体一直良好,并无咳血、痰血等见症。
按:该病员是在中西医结合下进行治疗而取得明显疗效的。在西药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后,咳血一症不止,胸闷现象未减,精神日见委顿。经余辨证后,采取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又逐其脉络之瘀滞,清其上焦之痰热,咳血渐止,症状消失,精神逐渐复原而出院,可见中医中药对此病的治疗起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该病在现代医学的诊断上是否存在癌肿,最后尚得排除,即使是癌肿,仍应进行辨证施治。其病还是属于“胸痹”范围,因为胸痹并非仅指冠心病,广义地说一切痰浊、痰热、瘀血阻于胸中,都应属于胸痹。本病痰热伤阴,久病气虚,脉络瘀滞,络伤血溢,故取益气养阴,清化通瘀为法。其取得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扶正,即养阴益气。所以要扶正,察其病情,一为年高气阴虚衰,二为出血已久,不扶正气不能通其痹阻;不顾阴液不能清其痰热。其次则在于注意化瘀以止血,取大黄一味,用之非为泻下而以化瘀。化血中之瘀,通络中之滞,即古人所称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是也。故在用了许多止血药未见作用时,投大黄于益气养阴药中,得扶正药之助,竟奏止血之效果。
2.水气病
陈某某,男,53岁。住院号:156642。
患者因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入院。经用忌盐、降压、利尿、抗菌、纠正电解质紊乱、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仍见浮肿,精神疲乏,气短,大便日行两次。化验24小时尿蛋白7.26克,血清总蛋白4.8克,白蛋白2.2克,球蛋白2.6克,白球蛋白比例为1:1.18。此时除了口服环磷酰胺50毫克,一日一次以外,即请金老师治疗。
金老师认为:患者表现浮肿,气短,饮食减少,大便日行两次,舌淡脉细,此为脾虚可知,脾虚则水谷精微难以敷布全身,而失却收敛之能,则从尿中排出。治疗必须健运脾土。但是,健运脾土又须升阳,阳气得升,脾运才能得以鼓舞。遂拟处方如下:
炒党参四钱 茯苓三钱 炒白术三钱 炒扁豆四钱
炙黄芪四钱 山药四钱 莲子肉三钱 煨葛根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二钱 陈皮一钱 砂仁一钱五分(后下)
以上方为基础,加减用药1个月后,症状减轻,浮肿逐渐消退,后又治疗两月出院。出院时化验,24小时尿蛋白0.84克,血清总蛋白5.2克,白蛋白2.8克,球蛋白2.4克,白球蛋白比例为1.1:1。回家后继续服上方加减,至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降至正常范围。近接来信,告病情稳定已3年。
3.关格
曹某,男,45岁,干部。简要病史:患者有慢性肾炎史十余年,近六七年来尿检以蛋白尿为主,++~ +++,伴有颜面部及下肢浮肿,有时也有肉眼血尿,后因氮质滞留(肌肝:4.7毫克%,尿素氮:39.5毫克%),曾三次入院治疗。经用强的松、消炎痛、环磷酰胺和中草药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氮质滞留减轻,尿蛋白减少而出院。近一周因感冒发热浮肿加重,尿量减少,一天仅50~ 60毫升,经用速尿治疗,尿量仍少,即去上海某人民医院急诊。经化验:尿素氮:115.6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18.8毫克体积%,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1~ 2个/Hp,即用利尿、氯霉素等药观察治疗,尿量仍少,浮肿明显加重,遂于1977午1月6日收入病房。
入院后,浮肿明显,尿少,尿素氮上升到126毫克%,贫血,尿蛋白上升,低蛋白血症,呈现代谢性酸中毒,先用大剂量利尿药以及环磷酰胺、激素,纠正酸中毒,并用和胃降逆、温肾利水的中草药,尿量一度增多一些,精神略有好转,但是浮肿更为明显,后来尿仍少,腹水(+),球结膜水肿明显,血压升高,未能进食,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稀水样,入院后一直处于嗜睡状态。于1月27日金老师应邀去会诊,通过辨证,采取中药温肾健脾,利水豁痰开窍,服药三剂后,尿量增至一天有1050毫升,呕吐停止,胃纳好转,血压降到150/80毫米汞柱,神志完全清醒,不复嗜睡。在此基础上,中药继续服用,该院并加入白蛋白以及小剂量的强的松、速尿、环磷酰胺,尿量增加到每日2000毫升左右,浮肿逐渐消退,尿素氮从126毫克%下降到76毫克%,肌酐从11.5毫克%下降到5.5毫克%,24小时尿蛋白从8克%下降到3克%,精神甚佳,症状明显改善,于1977年4月5日出院。其间曾一度出现精神狂躁,用黄连温胆汤和泰尔登很快得到控制,现将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整理如下:
1977年1月27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气不得敷布,湿浊内蕴,上逆则面浮、咳喘痰多而黏,中阻则腹膨呕逆不食,下注则足肿而大便溏泄;气化不行,尿少尿闭,但欲寐,鼻有鼾声,舌淡苔白,脉弦滑,此一派阴寒内盛,邪盛正虚之象。邪盛者,水湿成毒,弥漫三焦,泛滥内外;正虚者,阳气虚衰,气血精微无以化生,元真已有散脱之险,急于温肾健脾以治其本,豁痰开窍以治其标,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助阳之气而利小溲,小溲得通,自有生机。
苍白术(各)三钱 炮附片三钱(先煎) 生姜二片 猪苓五钱
茯苓五钱 黄芪五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石斛四钱
麦冬三钱 大腹皮五钱 乌药三钱 葛根五钱
藿香三钱 冠心苏合丸一粒(另吞)
六剂
2月3日。前方服三剂后,症情就减,神志已清,小溲已多,水湿渐化,痰浊亦少,面目下肢浮肿渐退。邪有稍敛之势,正有渐复之机;大便仍溏为脾虚不健,咳嗽有痰系肺失清肃,腹仍膨隆乃气化不复,舌淡苔净,脉滑带数,仍当温阳益气,健脾利水。
苍白术(各)三钱 炮附片三钱(先煎) 猪茯苓(各)五钱 生黄芪五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川石斛四钱 大腹皮四钱 乌药三钱
姜半夏三钱 陈皮三钱 桑白皮四钱 车前子五钱(包)
山药三钱
七剂
2月10日。湿浊内蕴,郁而化火,扰乱心神,神不内守,狂乱不安,言语错乱,大喊大叫,打人骂人,舌苔黄,脉象弦滑数,药随证变,当与泻火解毒,佐以安神。
黄连一钱 陈胆星二钱 半夏三钱 茯苓四钱
枳实二钱 制军二钱 陈皮二钱 远志一钱
天竺黄三钱 车前草五钱 竹茹四钱
六剂
2月24日。上方配合西药泰尔登,服三剂后,精神症状好转,腹泻已止,尿量也增多到2000毫升左右,但停中药一周来,尿又减少,汗多,脉弦滑,舌淡,变证已除,仍兴治本。
用初诊之方去藿香、石斛、冠心苏合丸,加煅龙骨一两
六剂
3月3日。神志清朗,小便量多,便溏渐止,腹部膨隆渐消,唯见咳嗽痰多气急,舌淡苔少,脉象滑数,脾肾虚衰之象稍复,肺失肃降之令未行,仍当温肾健脾以图根本,利水祛痰而消余症。
苍白术(各)三钱 炮附片二钱(先煎) 生姜二片 猪茯苓(各)三钱
生黄芪五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石斛四钱
大腹皮四钱 杏仁三钱 乌药一钱五分
十四剂
4月5日。小溲持续增多乃湿毒有去路,便溏渐止为脾土健运,精神振作,是元真恢复之象,舌淡苔少,脉滑数,因要出院,拟上方加减,健脾益肾以巩固疗效。并嘱门诊随访。
苍白术(各)三钱 炮附片三钱(先煎) 猪茯苓(各)三钱 生黄芪五钱
大腹皮四钱 山药三钱 益母草一两 白茅根五钱
芡实三钱 泽泻三钱
十四剂
按:尿毒症在祖国医学理论里散见在“癃闭”“关格”“小便不利”“水气”“虚劳”等证候门里。该患者在中医会诊时,表现出“脉微细,但欲寐”之危象。犹如《证治汇补》中所述:“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旦即死,最为危候。”
金老师认为本案取得疗效的第一点是针对“阴阳闭绝”的表现。病人但欲寐,鼻有鼾声,一派阴寒内盛之象,治以温化之剂,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并采用芳香开窍一法,取冠心苏合丸、藿香来治疗。冠心苏合丸原用在冠心病中胸阳闭塞,脉络不通,借用之取其芳香通窍之功,合藿香用之则取其芳香化浊之力;阳气得开,则浊阴自降。从服药三剂,患者之嗜睡症状渐失,精神振作,可见开窍之品,并非虚设。另外要说的是用上述两种药来开窍,外加葛根升阳,因为阴阳闭绝则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小便不通。清升则浊自降,利水之药虽然不多,小便却得到畅通,呕吐亦止,以前也用过温肾利水之药而取效不显,关键可能在这里。
金老师又认为本案治疗取得有效的第二点就是益气健脾药中加入养阴增液之品。患者开始表现一派脾肾阳虚之象,有阳气衰败之兆。当然取附子、生姜、苍白术、黄芪等药乃常法,此几味药为温通阳气所设。但本病小便闭塞,有其阳气不通,气不化水的一面,也有其久病阳虚及阴,阴液亏损,水液无源而出的一面,故用麦冬、五味子、石斛养阴增液,促其阴生阳长,气化下行,则有水液变化小溲而出,最后阴阳得通,小便得利。从用药前小便仅50~ 60毫升,到服药三剂后即增到1000毫升,以至多达2000毫升,足可说明用药是对症的。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度出现精神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解释可能是氮质滞留所致。中医则认为湿浊蕴结成毒,郁而化火,扰乱心神,急则治标,采取黄连温胆汤配合西药泰尔登治疗,很快控制症状。虽属反复,但从中医观点来看,证情却从阴出阳,与嗜睡不能相比。至于其本质仍为虚寒,故再续用温肾健脾,利水化痰方法来治疗,从而稳定病情,得到好转而出院。
4.百合病
杨某某,女,40岁。
患者症状难以缕述,悲伤欲哭,烘热出汗,小便短赤,脉弦细,舌红而瘦,此百合病见于阳者,当以阴法救之。处方:
川百合五钱 生地五钱 淮小麦一两 炙甘草一钱五分
大枣十枚 紫石英(打)四钱 生白芍四钱 仙灵脾四钱
朱茯苓三钱 黄精四钱 广木香一钱五分 阿胶(烊冲)三钱
益元散(包)四钱
服上方34剂,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按:金老师说:“此案用方平凡,值得注意之处是,患者表现症状几乎与《金匮》所述毫无两样,可见古人记载都有实际根据。”
5.脏躁
江某,女,42岁。
患者多年来时发昏厥,发作时有气上冲,手足强直,口不能言,但神志清楚,出一身冷汗、哭一场即好。逢经行时更易发作(经量少),体肥,舌淡,脉细,夜有盗汗,最近半年来脱发甚,头发已很稀疏,血压升高,为170/110毫米汞柱。此为冲任失调,肝失柔养,风阳夹痰上逆,仿叶氏法,加味甘麦大枣汤主之。处方:
淮小麦一两 炙甘草一钱 炒白芍三钱 紫石英(先下)三钱
姜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佛手片一钱五分 钩藤(后下)四钱
丹参三钱 女贞子三钱 姜竹茹一钱五分 赤小豆四钱
大枣五枚
连服上方35剂,诸症均减,血压亦已稳定。
按:本案症状与叶天士治朱怀音案颇相似,金老师袭用其方(方由白芍、萸肉、白石英、淮小麦、南枣肉、炙甘草组成)。用女贞子代山萸肉;以其冲任不调,故取紫石英易白石英,入血分而温经;以肥人多痰湿,复合温胆汤加减。由此可见,金老师用甘麦大枣汤是很灵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