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从虚寒论治

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有抑酸、促胃动力、根除HP、局部黏膜保护、解痉止痛等措施,均为对症治疗,往往停药后即复发。先生深得李东垣脾胃学说精髓,抓住慢性胃炎脾胃虚寒根本,以黄芪建中汤为主,同时结合西医学胃镜、病理检查及中药药理研究,辨证加减治疗,见效快,疗效稳固,体现了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用方药如下:黄芪、桂枝、白芍、炮姜、川连、吴萸、炒蒲黄、海蛸、公英、草豆蔻。该方以黄芪益气建中为君,常用量25~30g;桂枝、白芍温阳益阴并为臣药,佐以炮姜、吴萸、川连等药以温散寒凝。其中桂枝有通阳行血之功,倍白芍能破阴结,通脾络。白芍用至30g,该药含白芍总苷,药理研究有良好的解痉、止痛、抗炎、抗菌、免疫调节作用。日本学者分析《伤寒论》中含白芍的方剂多以止痛为主;炮姜入脾胃肺经,温而不燥,有温中燥湿之功;川连、吴萸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吞酸效果很好,应根据寒热轻重调整用量,一般均为6~8g。炒蒲黄(包煎)有活血消瘀、止痛止血、修复黏膜的作用(久病入络,用之相宜);海蛸含碳酸钙,为制酸剂,有除湿、止血、敛疮作用,对有黏膜糜烂、出血者尤为适宜;草豆蔻理气、止痛、醒脾;公英有清热解毒、燥湿散结作用,现代药理证实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先生指出:治脾胃病要寒凉并用、升降相应。注重舌质,若舌质淡白或淡黯、舌体大,则多属阳虚,虽见舌苔黄腻亦不可多用苦寒之剂,以免伤伐阳气。若见舌苔厚腻痰湿中阻之征,当先予平胃散加藿香、佩兰、苡仁、半夏等化湿之品,待舌苔退后再予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