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
- 梅乾茵编著
- 1668字
- 2020-08-28 15:51:12
肾虚血崩(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例
王某某,女,48岁,初诊:1985年11月2日。
患者一贯月经量多,近一年月经紊乱,经期超前,甚至一月两潮,经量特多,淋漓不尽,经净后又赤白带下,带下量多,伴口鼻干燥、身燥,下肢尤甚,夜晚有时燥得不能入睡,经常耳鸣,大便一贯溏,平时稍吃滋腻即大便稀,舌质淡,苔薄,脉右沉细、左细数。多次服中药,均无明显疗效。观所用药均养阴清热之品。这次月经10月20日来潮,至今未净。
百合24g 山药20g 芡实15g 甘草6g 乌贼骨20g 贯众炭12g 荆芥炭4.5g 五味子4.5g 煅龙牡30g
二诊:1985年12月6日。
服药后上次月经11月5日干净,这次月经12月1日来潮,今日已有将净之势,用纸2刀,大便基本正常,烦躁、带下亦较前明显好转。舌质红,苔薄,脉细。
继服上方观察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按:患者年近五旬,冲任已衰,开合无制,是为漏下之证。其辨证看,身燥,口鼻干燥,可见有热;又大便溏泄亦甚,又非能以热概之,而有中阳不足之证。血海不宁,投之以凉,折其沸腾之势,但损伤脾之阳气,脾虚不能摄血归源,致经行淋漓不断,非属正治。纯补脾益气,忘却患者阴虚之证,不独无益,反增燥灼温热助动之嫌。因此治疗上宜阴阳兼顾,用药避其寒热偏颇。《妇人规》云:“若虚夹火者,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养营重在补中焦,助气血生化之源。方中以山药、芡实、甘草补脾益气,不用党参、白术、炙甘草温燥动血,此补虚而无浮动之虑;安血以乌贼骨、五味子、煅龙牡固涩止血,此安血而无寒凉之苦;贯众炭止血又可清热解毒治赤白带下;荆芥炭引血归经又可止带,而无寒凉碍胃之弊;重用百合养心安神除烦。全方以补中固涩止血为主,补中避温燥,止血避寒凉,是治疗本病的用药特点,亦是治疗取效的根本原因。
崩漏治疗小结
黄老治疗崩漏,不离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但也不泥于初塞流、中澄源、末复旧的步骤,而是将三法融为一体。出血期间塞流时不离澄源、复旧;非经期复旧中重在澄源以治其本。以上7例崩漏,其病因各异,治法亦截然不同。因于火者,即火盛动血,多因虚火所致,非实火可比,治宜清热止血,但清热不用苦寒折火,以免泻火而伤阴,而以养阴为主,阴足而火平,养阴又以滋肾为主,肾者水脏,五脏之阴皆归于此。止血不专于炭药,虽言血色红,见黑则止,但药物炒炭后,改变或降低了药性,有人滥用炭药致离经之血不能畅流,反招瘀血为害。黄老每多选用生地、旱莲草、白芍、枸杞子、山药、阿胶等味,血热者加赤芍,口渴者加麦冬,大便干结者加制首乌等。气虚者,阳虚而阴必走是也,亦可表现月经先期、量多如崩、继而口干便结等症,与血热妄行者实难分辨,但细细审之无热象可查,绝非火迫所致,而有脾虚之象,治宜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止血,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药,且益气之中,不忘护阴,必加养阴止血之品,如生熟地、旱莲草、阿胶等,其引血归经之荆芥炭、黑姜炭也每酌情选用。
瘀血致崩,虽不可止血,亦不可一见包块癥瘕,纯于大队破气破血之药,因其虽可化瘀,恐有增加血量之嫌,如临床多见的子宫肌瘤血崩,每选用能化能消之鳖甲、浙贝母、鹿角霜、生牡蛎等。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即便活血,亦选用活中寓止之三七末、炒蒲黄、藕节等,不失通因通用之意,此于一般治瘀血致崩亦有独到之处。少女血崩,则多从脾肾着手,此类病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失于调理,如经期跑步、负重、劳累。少女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肾气不足之时又加劳累伤肾伤脾,而致脾肾亏损,治疗往往选用生熟地、旱莲草、阿胶、山药、党参、白术、枸杞子等。总之导致崩漏的病因甚多,其治法各不相同,但终不离肝、脾、肾三脏,随其病因而治之。治疗崩漏还应注意:①血者阴类,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崩漏一症动之有余,静之不足,故治宜以静镇之,因而用药宜偏平凉,不可过用温药;即使气虚致崩,亦不可尽用甘温益气,以防温热助动。②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经本于肾,故崩漏多兼肾虚,在益气养阴或温肾补阳的同时,要加固肾摄精之品,才能阴充阳复,如五味子、芡实、生牡蛎等。③崩漏之时慎用淡渗利下之药,如茯苓等,虽能健脾,但淡渗利下,必致崩漏盈甚,临床用药又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