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面临的挑战

面对眩晕病人,临床医生每天都要面对下面这些问题:

■眩晕病人数量很大

眩晕、头晕是常见多发症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Karatas,2011),因此病人数量很大。如果把那些不能清楚描述自己感觉的病人也加上,这个数字就更大了。怎样提高接诊率,在较短的时间(24~48小时)内使病人尽快地进入正确的检诊方向?

■眩晕涉及较多科室和专业学科层面

除了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老年病科外,还涉及内科、骨科、眼科,甚至精神科等。应该从哪里下手看眩晕病人?怎样开始眩晕病人的检查?怎样从大多数常见良性眩晕中及时筛查出可能对病人生命造成威胁或产生严重后果的恶性眩晕?哪些是良性眩晕变得恶化的征兆?

■反复发作性眩晕病人常常缺乏体征

有体征的病人一般不难诊断,病人常以其主要体征为由就诊相关科室,难的是如何诊治缺乏体征的眩晕病人。反复发作性眩晕患者来就诊时,大多没有阳性体征。一是病人的确没有体征,二是由于不认识某些体征而被视为“没有体征”。如何检诊这类病人?重点是什么?怎样抓住重点,使这些仅有眩晕主诉缺乏体征的病人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客观性专业评估?

■眩晕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眩晕发作常使病人焦虑和恐惧,因此病人解除痛苦困扰的愿望通常很强烈。怎样解除这类病人的困扰?眩晕症状性药物治疗多为前庭功能抑制剂,这些药物影响前庭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一般不主张使用。如果不得已使用了,能否在48小时内尽早停止,尽早开始前庭康复?越早开始前庭康复,病人的治疗效果越好。怎样使适合的病人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前庭康复治疗?

■急性眩晕迁延不愈转化为长期慢性头晕

急性眩晕发作期病人常带有较高焦虑水平,影响早期代偿机制正常建立,形成病态代偿机制,使急性前庭疾病迁延不愈者。约50%急性前庭疾病在病后3~6年期间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头晕,长期影响生活(Kammerlind et al,2005)。但是这些造成迁延不愈的行为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那么,如何早期识别这些因素?如何在急性器质性前庭疾病诊治过程中早期介入干预?如何减少急性眩晕转变成慢性头晕的概率?如何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

眩晕诊治的Integrative Sequencetm模式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系统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