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在围生期吸入羊水、胎粪、血液或乳汁而导致呼吸系统病理改变,临床上较常见的为产前和产时胎粪吸入导致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一、 胎粪吸入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肠道神经发育成熟后,胎粪排泄到羊水中,是胃肠道成熟的一种表现,因此MAS主要发生在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在发生宫内窘迫后,刺激肠道迷走神经,肠道蠕动增加,同时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入羊水中;而反射性胎儿呼吸运动增强,胎粪污染的羊水吸入到小气道或肺泡。生后呼吸建立时,尤其是喘息时,也可以将上气道的胎粪吸入到远端气道。

胎粪吸入到远端气道,可导致:①气道梗阻,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严重者可发生肺气漏;②胎粪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和肺间质水肿;③同时可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④胎粪可继发细菌感染。

胎粪吸入导致的肺不张、肺气肿、化学性炎症及PS灭活,引起严重的缺氧及酸中毒,从而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

【诊断】
1. 临床表现

①有吸入胎粪污染羊水的病史,气管插管时直接从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出胎粪。②生后早期即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死亡。MAS患儿生后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表现为气促、发绀、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或吸气性呻吟,查体显示胸廓饱满,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其后出现细湿啰音。若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发绀严重,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高度警惕气胸的发生。③PPHN,详见相关章节。④出生时多表现为新生儿窒息,常常合并其他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等。

2. 辅助检查
(1) 胸部X线检查:

轻者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和轻度肺气肿,重者双肺肺野可见的粗颗粒或片状、团块状、云絮状阴影及肺气肿表现,其中可有节段性肺不张或炎症融合后的大片状阴影,可并发肺气漏。

(2)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及混合性酸中毒,可伴有低血糖、低血钙、血生化检查异常等。

【治疗】

1. 做好新生儿复苏,尽可能在建立呼吸前清理出吸入的胎粪;建立呼吸后,如果呼吸道中仍有较多黏稠的胎粪,可以行气管插管下气管冲洗,吸出胎粪,解除呼吸道梗阻。

2. 维持好通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 依据患儿缺氧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如达到机械通气指征,应给予机械通气,在常频通气时,应采用较高的PIP,呼气时间延长,利用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排出潴留气体。如合并肺气漏,可给予高频通气治疗。近年有报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取得较好的疗效。

3. 纠正酸中毒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纠正缺氧,改善循环,给予碱性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 PPHN治疗 见相关章节。

5. 抗感染治疗 有继发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可根据相关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6. 对症治疗 给予保温、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并发症,见相关章节。

二、 其他吸入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生后引起的吸入性肺炎以乳汁吸入性肺炎最为常见,一方面因为新生儿食管下段抗反流机制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胎龄越小,抗反流机制越不成熟,同时早产、神经系统损害等导致吞咽不协调,均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另一方面,在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如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肥厚性幽门狭窄等更可发生乳汁吸入。

【诊断】
1. 临床表现

患儿有呛咳窒息史,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气促,清理呼吸道有胃内容物被吸出,查体显示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2. X线表现

胸部X线表现为广泛的肺气肿和支气管肺炎表现,反复吸入或病程较长者可出现间质性改变。

【治疗】

1. 复苏过程中,尽可能吸引出气道中的胃内容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后气管内吸引。

2. 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3. 去除诱因,及时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胃食管反流等原发病,短期内可行鼻胃管喂养,避免再次误吸,加重病情。

(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