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仔细一算,在最近这14年间,我已经十多次前往德国游历,还都是以自由行的方式,足迹涉及100个城镇。更有甚者,有5次仅仅就我一个人独行,真是自由到底了。

在德国,我游历过这些城镇——慕尼黑、纽伦堡、雷恩斯堡、帕绍、奥格斯堡、讷德林根、多瑙河上的诺伊堡、罗腾堡、维尔茨堡、穆瑙、米腾瓦尔德、加米施—帕腾基兴(楚格峰)、菲森(天鹅堡)、贝希特斯加登(鹰巢、国王湖、瓦茨曼峰)、菲尔德、班贝格、拜罗伊特、莱切河上的兰茨胡特、普林(旺德湖)、爱尔兰根、乌尔姆、斯图加特、蒂宾根、海德堡、弗莱堡、巴登巴登、卡尔斯鲁厄、黑兴根(霍恩索伦城堡)、康斯坦茨(博登湖)、腓特烈港、波恩、科布伦茨(莱茵河、摩泽尔河)、宾根、沃尔姆斯、特里尔、亚琛、吕德斯海姆、法兰克福、马堡、美因茨、科隆、埃森、杜塞尔多夫、奥斯纳布吕克、明斯特、汉诺威、比克堡、布伦瑞克、汉堡、库克斯(北海)、吕贝克、吕根岛(波罗的海)、韦尼格罗德(布罗肯峰)、柏林、哈雷、波茨坦、莱比锡、德累斯顿、魏玛、爱尔福特、爱申纳赫、哥廷根、奎德林堡、维滕贝格、迈森、瑙姆堡、耶拿、不莱梅、沃尔普斯维德。

在很多旁人看来,我采用的几乎是一种苦行僧的方式。因为当太阳出来,我出去;当太阳回去,我回来。我像神行军一样奔驰在德国的大地之上。我每天都走得亢奋,也是为了珍惜时光,几乎都不停下来吃所谓的午餐。

而从本质上讲,我的这种游历是心游。

心游不必张口,心就是最能说的嘴巴。

心游不必张耳,心就是最能听的耳朵。

心游就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用真情去直觉,去体验,去彻悟。至至的心游以最后形成自己的独见为标准。

我以前已经出版了十多本有关德国文化的著作。

一位新东方的精英教师在他的网页上发表了标题为“谁的书我一见必买”的文字,在“妹尾河童”和“海德格尔”之后,他就提到“鲁成文”,因为“这个人同样有着尼采般的神经,海德格尔般的专注,以及对古典音乐和德意志执着的喜爱,至今出的三套书我都有,极其漂亮,内容丰富”。

如果说我以前那些书都是根据意义逻辑来写,天马行空,浩荡而来,浩荡而去,一向飘逸,还有些深邃,这一次却仅仅根据地理关系的逻辑来写,基本在地面上行进,还不免要匍匐一番,顿时精简,还有些浅易。

如果说以前全是“有我之境”的写法,这次却是“无我之境”的写法。

然而,所有“有我”“无我”之别,绝对是相对的。凡是写文的,尤其是写诗一般文字的,哪会没有“我”呢?

我在16天时间内写完这本书,写了雷根斯堡、拜罗伊特、纽伦堡、哈雷、奎德林堡、韦尼格罗德、魏玛、瑙姆堡和柏林9个城镇,以它们的自然名胜和历史文化景点为叙事节点,既交代了游历那些景点的部分旅游攻略,更以浓厚的笔墨挖掘并呈现了与它们有关的背景材料与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

无论怎么写,我都基于真情而写。

《淮南子》有这样一段:“情系于中,行形于外。凡行戴情,虽过无怨;不戴其情,其忠来恶。”意思是:感情联系着内心,行动表现在外。大凡充满了感情的行为,即使有过失也不生成怨恨;不充满感情的行为,即使是来自忠心,也会招来恶意。

如果你在游历德国之前,就能带着对那个伟大民族的敬仰,预先知道更多与那些游历之处有关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你的游历才无愧是德意志式的,也就是深刻而独绝。

当然了,也可能存在一些人,摆不脱浅显和凡常,并真的以浅显和凡常为乐。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存在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