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 全科医生临床操作技能训练
- 于晓松 王晨
- 12字
- 2020-08-28 13:59:53
第四章 基层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概论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患者的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体液、血液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病理、生理改变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及组成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医师根据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临床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
包括医师对患者的分析、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组合、医嘱开立、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检验标本运送。
2.临床实验室
实验室接受合格的患者标本,对其进行相关检测,获得实验数据并提出相关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
临床医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患者病情并制订诊疗方案。
(二)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原则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时,一定要在认真和详尽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从疾病诊治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
目前各种实验室检查项目繁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中的作用不尽相同,需选择针对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最佳检查项目。
2.有效性
通常用灵敏性和特异性来评价检查项目对疾病的诊疗价值。一般而言,人群筛查和临床诊断为排除某些疾病时应考虑灵敏性较高的检查项目以防止假阴性。为确诊某种疾病则需选择特异性较高的检查项目。
3.经济性
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需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同时,检验结果互认也可有效防止重复检验导致的浪费。
4.及时性
在某些急症情况下,特定检验项目的选择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由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等问题,试剂和仪器的稳定性问题,技术人员操作的水平问题,以及机体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往往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差异。而且检查结果仅是静态的数据和现象,用于判断动态的复杂机体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评价检验结果时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必要时作动态化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