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puerperium),通常为6周。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一)子宫
产褥期母体变化以生殖系统最为显著,其中又以子宫的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一般为6周。
1.子宫体的变化
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致肌细胞缩小。随着子宫体肌纤维的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后,子宫大小一般为17cm × 12cm × 8cm,重量约1000g,产后1周子宫如孕12周大小,重量降至500g,产后10~14日子宫降入盆腔,重量降至300g,产后6周恢复至孕前大小(约 50~70g)。
2.子宫内膜及胎盘附着部位的变化
胎盘和胎膜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积缩小,形成周边不整的粗糙面,产后2~3日,残留的部分蜕膜变性脱落随恶露排出。基底层逐渐再生形成新的功能层。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内膜的修复需6周,而其他部位的内膜产后3周即可恢复正常。
3.子宫颈的变化
分娩后宫颈外口松软呈环状,产后2~3日宫口可容2指,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形态。初产妇宫颈外口因分娩时3点及9点处撕裂,愈合后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成产后的“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二)阴道和外阴
分娩后,阴道扩大、阴道壁松弛、肌张力减弱,阴道黏膜皱襞消失。阴道壁肌张力于产褥期逐渐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非孕状态。阴道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产后数日内逐渐消退。处女膜因裂伤,产后形成数个隆起的处女膜痕。分娩时会阴的轻度裂伤或侧切伤口因其血液循环丰富,均能在产后3~4日内愈合。
(三)盆底组织
分娩可造成盆底组织(肌肉及筋膜)过度扩张,弹性减弱,盆底肌纤维部分撕裂,一般产褥期可逐渐恢复。但如果产褥期保健欠佳、过早参加过重体力劳动或分娩次数过多,间隔时间过短,盆底组织较难完全恢复正常,可导致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
二、乳房的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分娩后,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抑制了催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使垂体分泌的催乳素增加,促进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在哺乳过程中,婴儿对乳头的吸吮刺激,经下丘脑-垂体神经内分泌网络,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反射性刺激垂体合成与释放催乳素、缩宫素,促进乳汁的合成、分泌和排出。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环节。乳汁分泌量与产妇足够睡眠、充足营养、愉悦心情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colostrum),因含β-胡萝卜素呈淡黄色,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还含有丰富的抗体,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这些抗体有助于新生儿抵抗疾病的侵袭。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在接下来4周内乳汁逐步转变为成熟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乳汁中含有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多种免疫物质,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因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故产妇于哺乳期间用药须考虑该药物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产后72小时内,由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母体循环,同时,由于去除了妊娠子宫的压迫,下腔静脉的回流血量增加,同时妊娠期间潴留的组织间液进入母体循环,使产妇的血容量增加15%~25%,心脏搏出量增加35%,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心脏功能不良的产妇易发生心力衰竭。妊娠期血容量变化,通常于产后2~3周恢复正常。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产褥早期,白细胞增加,可达15 × 10 9/L~30 × 10 9/L,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加,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一般1~2周恢复正常。血小板亦逐渐上升,于产后2日恢复正常。产后出血、血液稀释等因素使血红蛋白仍偏低,产后1周开始回升,2周恢复至孕期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在孕产期升高,至产后3~4周恢复正常。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活酶等均处于较高水平,于产后2~4周降至正常,这些改变有利于胎盘剥离面迅速形成血栓,预防产后出血。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子宫复旧及体内组织潴留的水分在产褥早期主要经肾脏排出,因此产后1周内产妇的尿量增加。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先露的压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使膀胱的充盈感和肌张力减弱,同时,分娩后会阴伤口的疼痛使产妇不愿用力排尿,容易发生一过性尿潴留或排尿不畅。
六、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胃肠张力及蠕动力减弱,胃酸分泌减少,常常食欲减退。同时,由于产后卧床时间较多,活动少,肠蠕动减弱,腹直肌及盆底肌肉松弛等因素影响排便,容易发生腹胀和便秘。消化功能的恢复需1~2周。
七、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分娩后,产妇血中雌、孕激素1周内恢复正常,胎盘生乳素产后6小时不能测出,血hCG于产后2周内消失。吸吮刺激垂体催乳素和缩宫素的合成与释放。甲状腺功能在产后1周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于产后4日恢复。卵巢功能恢复时间不一,不哺乳的产妇平均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约产后10周恢复排卵。哺乳产妇平均产后4~6个月月经复潮,恢复排卵,亦有产妇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但哺乳产妇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月经虽未复潮,却仍有受孕可能,若已恢复性生活,应采取避孕措施。
八、免疫系统的变化
在产褥期,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恢复,产妇由维持妊娠的免疫状态,转为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通过哺乳将免疫因子传给新生儿的状态,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增加,有利于防止产后感染。
九、腹壁的变化
产褥期下腹正中线色素逐渐消退,紫红色妊娠纹逐渐变成银白色妊娠纹。因妊娠期间腹壁肌纤维增生和弹性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明显松弛,约需6~8周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