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急诊与危重症诊疗常规(第2版)
- 北京儿童医院
- 1335字
- 2020-08-28 13:03:09
第七节 昏 迷
昏迷(coma)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双侧大脑半球功能和(或)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受损的结果。昏迷是多种疾病严重而危急的症状,如不正确诊断,及时抢救,往往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昏迷的原因很多,基本可分为颅内病变和全身疾病两大类。
1.颅内病变
当病变累及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弥散投射系统及广泛的大脑皮质或它们之间的联系时,常引起昏迷。
(1)颅内感染:
细菌、病毒、霉菌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2)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血栓形成。
(3)颅脑外伤:
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出血。
(4)颅内占位病变:
脑肿瘤、脑脓肿、血肿等。
(5)癫痫:
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
2.全身性疾病
(1)代谢性疾病:
见于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尿毒症、低血钠、肝性脑病。
(2)感染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
(3)中毒和意外:
见于毒物和药物中毒、严重的窒息、电击、溺水、中暑。
(4)继发性缺氧:
严重窒息、休克、青紫型先心病等。
【诊断】
1.症状
原发病表现和意识障碍。
(1)新生儿期:
以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代谢异常等病多见。
(2)婴幼儿期: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癫痫持续状态、代谢异常等。
(3)年长儿:
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
2.体征
(1)一般情况:
神志、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眼球运动,面色、体温有无高热、呼吸频率和节律、脉搏是否有力整齐、血压水平、肌张力,皮疹和瘀点。
(2)神经系统检查:
婴儿检查前囟门、颅缝,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颅内压增高症、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去皮层状态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上肢和下肢均伸直,见于中脑到脑桥的损害。检查重点是要明确有无颅内病变及其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3)昏迷程度评估:
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判断昏迷程度,见表1-8。
3.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2) 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血氨、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血红蛋白等。
(3) 必要时做眼底检查。
(4) 头颅CT和MRI:病情不稳定时应有医生陪同前往。
(5) 脑脊液检查:压力、常规、生化、培养、菌体抗原、涂片找菌。
(6) 血、尿毒物筛查:送307医院毒物检测室。
(7)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了解脑灌注及颅高压情况。
(8) 脑电图:了解脑电活动情况。
4.鉴别诊断
主要是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作出病因诊断。
【治疗】
1.一般处理
持续吸氧,保证通气,维持呼吸,心电监护,开放静脉。
2.维持呼吸功能
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外伤史应注意固定颈部。有呼吸困难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3.维持循环功能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血压以保证脑灌注压。
4.治疗颅内压增高
20%甘露醇每次0.5~1g/kg,每6~8小时1次;甘油果糖每次0.5~1g/kg,每12小时1次;地塞米松每天0.3~0.5mg/kg。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有颅高压脑水肿的昏迷患儿,每天进液量不宜过多,一般维持机体生理需要量每天800~1200ml/m 2,钾盐可按每天2~3mmol/kg补充,应定期测血钾、钠、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对症治疗
降温、镇静止惊等。
7.病因治疗
应尽快明确病因,进行正确而及时的病因治疗。
8.留观指征
症状不缓解、病因不明,或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能住院。
9.住院指征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循环不稳定、有基础疾病。
(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