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急诊与危重症诊疗常规(第2版)
- 北京儿童医院
- 12字
- 2020-08-28 13:03:09
第二章 常见症状的急救处理
第一节 发 热
发热(febrile)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常见的儿科急诊原因。发热是指人的体温因为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正常小儿的体温略有个体差异,一般来说,正常体温范围是:肛温为36.5~37.5℃,舌下温度较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0~37.0℃。一般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可认为发热。肛温在37.8~38.5℃称为低热,超过39.0℃为高热,超过41.5℃为超高热。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产生发热的机制是免疫系统应答过程中释放细胞介质的复杂的级联反应,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非感染性病因包括血管炎、过敏性疾病、肿瘤、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暑热症、颅内出血)、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诊断】
1.症状
发热临床评估:急诊重点是尽可能明确诊断和排除有潜在严重后果的疾患,如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川崎病、泌尿系感染等(表2-1~2-2)。
(1)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包括嗜睡、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湿啰音、面色苍白、前囟饱满。
(2)发热患儿的常规评估指标: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如CRT>3秒,心率明显增快,需监测血压。
2.体征
(1)全身情况:
首先应观察患儿的神态、精神状态、面容等,还要了解患儿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表2-1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表2-2 提示严重疾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2)皮疹及出血点:
注意患儿的皮肤有无皮疹及出血点。皮疹在小儿发热疾病的鉴别上有重要意义,要注意皮疹出现的时间、皮疹的形态等。
(3)淋巴结:
要注意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压痛、活动度等。
(4)胸部体征:
呼吸系统:发热伴有呼吸急促、肺部干、湿啰音及实变体征。循环系统:发热伴有心音低钝、奔马律、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5)腹部体征:
应注意腹部压痛的位置,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情况以及肝脾是否肿大等。
(6)神经系统体征:
发热伴神志改变、惊厥、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病理反射等。
(7)泌尿系统:
肾区压痛、叩痛、水肿、高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
(1) 血尿便常规检查,必要时行降钙素原(PCT)检查。
(2) 疑诊心肺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
(3) 一般情况不佳,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行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4) 酌情超声心动图及腹部超声波检查。
(5) 血培养、血生化、血沉、抗链“O”、肥达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凝集试验、病原学。
(6) 头颅CT。
(7) 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可做骨髓检查。
(8) 怀疑有结核可做结核菌素试验。
(9) 对淋巴结增大者还可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有时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查明发热的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
根据发热的病因分类进行诊断,临床常将发热分两类:
(1)感染性发热:
常有中毒症状,发热前多有寒战,体检时可查出感染病灶。
(2)非感染性发热:
此类发热的特点是热程长,中毒症状少,热程不规则,可伴有皮疹。多见于结缔组织病、肿瘤类疾病、变态反应疾病、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常、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
【治疗】
1.密切观察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
病情重的患儿给予气道呼吸循环支持,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多参数心电监护。
2.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体温>38.5℃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最大<600mg,口服,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4次,用药不超过3天。每次布洛芬5~10mg/kg,口服,每6小时1次,每天最多4次。
3.物理降温
温水擦身或35%酒精擦浴。
4.针对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5.留观指征
①高热持续状态,病程中出现超高热,高热惊厥发作,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②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病因不明或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能住院者。
6.住院指征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如败血症休克早期、不明原因持续高热、有基础疾病、确诊或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明确感染部位。
(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