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颈椎疾病的护理概述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在术前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二)饮食护理
告诉患者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并定期监测血糖。
(三)呼吸道护理
劝服患者戒烟,有肺部疾病的尽早治疗。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四)疼痛护理
1.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2.宣教疼痛的评价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理疗等。
(五)安全护理
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需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跌倒,及时加上床挡,下床有人搀扶等。还应避免热敷,防止烫伤。
(六)皮肤护理
截瘫患者排尿障碍予以留置尿管,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大便失禁者,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七)做好术前准备
1.备皮范围
颈椎前路:上至鼻尖,下至双侧乳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颈椎后路:双侧耳郭顶点连线至双侧肩胛骨下缘,两侧至腋中线(图2-1-5)。
图2-1-5 颈椎后路备皮范围
2.物品准备
“颈椎枕”及枕垫的制作、“翻身易”的准备。
3.肠道准备
术前一日清洁肠道、告知患者禁食水的时间。术前一般禁食8~12小时,禁水6~8小时。
二、术后评估
1.神志、生命体征、疼痛、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糖值、患侧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2.营养状况 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3.患者心理状态 有无焦虑、失眠。
4.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能力及痰的性状、量、色。
5.留置导尿,尿液的量、色、性状;切口负压管引流量、色、性状。
6.患者神经功能评估 观察四肢活动感觉情况,并与术前做比较。
7.观察切口敷料 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下肢皮下血肿形成。
8.用药情况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9.观察切口、咽喉、后枕部的疼痛情况。
10.观察说话语调有无改变,有无嘶哑,喝水有无呛咳。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严格观察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有无憋气、口唇发绀,呼吸频率的改变等呼吸困难症状。
2.体位与活动
前路手术建议术后4小时轴向翻身,后路手术建议术后6小时轴向翻身,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若患者术后不能耐受长时间平卧位,可请示医生后按需翻身。颈椎手术术后需使用“颈椎枕”、枕垫进行颈部制动,每2小时轴向翻身。术后早期进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按医嘱决定床头抬高或下床的时间。
3.神经功能的评估
定时检查四肢肌力、感觉。术后返回病房、术后6小时内每小时、术后7~48小时每4小时、术后48小时后每8小时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记录。评估内容包括四肢肌肉力量、感觉功能和膀胱功能。肌肉力量评估按临床肌力分级分为0~5级;感觉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痛觉、触觉;膀胱功能主要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
(1)检查双上肢感觉活动:
触摸患者两侧手臂、手指,检查患者双手是否可以触摸头部,警惕第5颈神经根损伤、瘫痪。同时嘱患者用力握拳、屈肘并对抗阻力检查双上肢肌力情况(图2-1-6,7)。
图2-1-6 双上肢肌力检查
图2-1-7 双上肢肌力检查
(2)检查双下肢感觉活动:
分别触摸患者两侧足趾、足背以及下肢,感觉患者双下肢的温度,观察其足趾血运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可以感觉到双下肢被触摸、被触及的位置,以此来判断患者下肢感觉功能情况。嘱患者进行踝关节跖屈和背伸并对抗阻力等(图2-1-8)。
图2-1-8 双下肢肌力检查
4.保持各管路通畅
引流管、尿管及静脉输液管路等。
5.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6.饮食指导
术后当天,全麻手术患者返回病房,意识清醒后,无恶心呕吐的症状,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无不适反应后可进少量流食,待肠鸣音恢复后可正常饮食(颈椎前路术后可适当延后进食水时间)。
7.呼吸道管理
(1)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喉鸣音。
(2)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一般给予鼻导管吸氧1~2L/min。
(3)床边常规备吸痰装置。
(4)如有胸闷、胸痛、气急、氧饱和度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8.疼痛护理
(1)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2)宣教疼痛的评价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
(3)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减轻心理负担。
(4)预防性用药,静脉镇痛泵使用,观察静脉镇痛泵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5)疼痛原因明确,按医嘱尽早给予止痛药,30分钟后观察止痛效果。
9.切口护理
(1)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液。切口渗液时,通知医生,加强换药。
(2)观察切口周围及颈部有无肿胀或软组织张力增大,如有局部明显肿胀,应马上检查引流是否通畅。如患者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应马上通知医生,协助医生做好切口敞开引流的准备,避免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10.尿管的护理
(1)观察尿液的量、色、性状。
(2)留置尿管者一天2次会阴护理。
(3)鼓励患者多饮水。
(4)使用抗反流尿袋,预防尿路感染。
(二)术后专科护理
1.“颈椎枕”的使用
“颈椎枕”是指使用棉垫制作的圆柱状颈椎枕垫(cervical vertebra pillow)。手术前一日,为患者制作“颈椎枕”。使用医用消毒大棉垫(32cm × 120cm × 50cm)3个和食用盐(每包400g)4包(图2-1-9)。
(1)“颈椎枕”:
用1个医用消毒大棉垫叠制成“颈椎枕”并用胶带固定好。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比使用者的拳高略低一点为宜。
(2)两侧枕垫:
将每2包食用盐放入一个打开的大棉垫中,叠制成长方形枕垫并用胶带固定好。
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将“颈椎枕”置于患者颈后部颈椎前曲处。将耳部两侧外露的“颈椎枕”向上掀起,同时将两个枕垫放于掀起的“颈椎枕”之下。保护患者入睡后头颈部稳定,起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提高患者舒适性的作用,进而使患者颈部恢复其肌肉肌力及活动度(图2-1-10)。
图2-1-9 “颈椎枕”及枕垫
图2-1-10 “颈椎枕”的使用
2.“翻身易”的使用
“翻身易”(turn over)是指一块0.8m × 1.5m的清洁、柔软、完好无破损的棉布。“翻身易”与患者躯体接触面积大,承力均匀,减少患者身体与床单位直接接触摩擦,保护患者皮肤。同时可保持患者脊柱平直,避免脊柱出现过屈、过伸、侧屈、旋转等。主要适用于不能进行床上自主翻身的患者。
术前一日嘱患者准备好“翻身易”。准备麻醉床时将“翻身易”平铺于病床中上部,“翻身易”上缘平患者肩部,下缘平患者臀部,以便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使用。使用“翻身易”移动患者躯体,既能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避免了患者皮肤与床单直接摩擦,又能保证患者舒适,护理省时省力。
3.颈椎术后翻身方法
两名护士站于患者左右两侧,另一位护士站于患者头颈部扶住患者头颈部,嘱患者双手放于胸前,双腿屈膝,用力撑床。两名护士握住“翻身易”近身端(靠近患者身体的部位),3人同时均匀用力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一侧,轴向翻至侧卧位。垫好高度适宜的“颈椎枕”。平卧及侧卧时头颈部应保持一条水平线,颈椎无过屈、过伸、侧屈及旋转。
四、健康宣教
(一)术后宣教
1.麻醉清醒后可以开始进行肢体锻炼,如上肢训练:屈肘、伸肘、屈腕、伸腕、屈指、伸指等;下肢训练:股四头肌收缩等(图2-1-11~13)。
图2-1-11 上肢功能锻炼(伸指)
图2-1-12 上肢功能锻炼(屈指)
图2-1-13 踝关节背伸、跖屈
2.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下床行走时要佩戴支具,一定要有专人保护,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低血压表现。患者下床后,护士应一直在患者身边指导与观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二)社区家庭康复指导
1.合理用枕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使颈部过屈,侧卧时枕头不可过低,枕高与一侧肩宽相等,防止病情发展及复发。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等,此时枕头过低可使症状加重。
2.保持良好的睡姿
良好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蜷缩而睡均为不良睡姿,应纠正。
3.日常生活指导,纠正颈姿
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诱发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位工作者尤其需要注意。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另外,头部靠在床栏杆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等均可破坏颈椎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降低颈椎稳定性。
4.医疗体操
既可改善颈项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缓解疲劳,也可使颈背肌发达,韧带增强,改善颈椎稳定性。
(1)颈背肌锻炼:
具体做法:双手交叉抱住头枕部,头用力向后仰,与双手相互抵抗,20~30次/日,15秒/次。
(2)左右旋转:
可取站立式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各旋转10次。动作要缓慢,中间可休息3~5秒。
5.避免诱发因素
落枕、受凉、过度疲劳等。
6.防止外伤
避免各种生活意外及运动损伤,如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家长生气殴打孩子时,孩子躲避时急性扭颈,可引起颈背肌急性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