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分娩新技术:气囊加力助产术
- 田扬顺 张为远
- 5230字
- 2020-08-28 11:22:38
二、关于剖宫产术
作为处理高危妊娠重要手段之一,剖宫产术为挽救产妇生命、保障母婴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显示,在一定范围之内,剖宫产率的提高可降低围产儿及孕产妇的死亡率。然而,剖宫产毕竟不是正常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存在的并发症及对母婴带来的近远期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过高的剖宫产率,尤其是无指征剖宫产,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反而使母儿并发症增加,如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因此,剖宫产仅仅是处理难产的一种方式,不是分娩捷径。从母婴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当把阴道分娩作为首先考虑的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降低无指征的剖宫产率,以减少无指征剖宫产对母婴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的剖宫产现状及剖宫产率
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成为全球范围内产科界的共同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地的剖宫产率均不断上升。英国的剖宫产率在1953年仅为2%,而到2010年达到24.8%。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仅为5.5%,到了2005年,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已接近30%,2013年,美国的剖宫产率高达32.7%,远高于WHO的15%的要求。目前除日本(10%)、非洲(9%)等地剖宫产率处于低水平外,其余各国剖宫产率普遍高于WHO的要求。
我国的剖宫产率也是处于这种逐年升高的趋势中,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至90年代中期,达到20%左右,而这种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为明显,截止2010年,我国大多数省市医院报道的剖宫产率大约在40%~60%,有的甚至高达80%。2010年,《柳叶刀》( The Lancet)上发布了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的剖宫产率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其中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到11.7%,在抽样的9个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也位于全球第一,是WHO推荐的上限的3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中,我国的剖宫产率更是达到了54.47%,较2007年增加了近18%。
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即产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CDMR)。我国2011年的全国多中心的调查显示,CDMR在剖宫产指征中占到52.3%,即目前的剖宫产中超过一半的产妇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近年来,CDMR增加的主要原因为:①产妇惧怕疼痛或对分娩感到恐惧:由于缺乏有效地了解分娩过程的正确途径,一些产妇在孕前即对分娩感到恐惧和紧张不安,甚至焦虑,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可免去分娩时的痛苦和漫长等待,一刀解决问题;②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误解:随着剖宫产手术的不断完善及麻醉技术的提高,使得剖宫产成为一种快捷、方便、安全的分娩方式,令大多数产妇误认为对于胎儿而言,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安全,没有认识到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风险;③传统观念对于剖宫产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分娩时间的选择也是导致我国无指征剖宫产的原因之一,为胎儿选择分娩的良辰吉日,而不是按照医学指征选择分娩时间,导致部分非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另外,随着助孕技术的提高,许多既往不孕的女性有了自己的宝宝,胎儿宝贵成为非指征剖宫产的又一原因;④医疗环境因素:由于目前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疗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医患双方缺乏互相理解和信任,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不断加剧,产科特殊的医疗环境迫使医师放宽剖宫产指征。
(二)剖宫产手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剖宫产率的增高,尤其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给胎儿/新生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1.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风险增加
受手术麻醉以及上面提到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湿肺发生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剖宫产可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加。通常情况下,剖宫产手术采用的腰硬联合麻醉药物虽能通过胎盘屏障,但不会引起新生儿的呼吸抑制,但当手术需要全麻时,全麻药物会到达胎儿体内并对新生儿有呼吸抑制的作用,从而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增加。另外,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采用仰卧位,有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的可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产妇血压过低,以上产妇低血压的情况均可使胎儿缺氧,从而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
2.新生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增加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身体器官将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之进行多次分析、组织及综合处理,并做出决策,从而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工作。该概念于1969年由南加州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Jean Aryes提出,并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关注。当各种原因使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各种感觉信息的组织不良,即会导致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工作,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研究显示,感觉统合失调是导致学龄儿童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卜志强等(2008年)对249例一年级小学生的研究显示,剖宫产分娩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孩子(43% vs. 26%)。
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经历了一次次宫缩,最终通过产道分娩,整个过程中对胎儿的感觉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良好地刺激作用,有利于新生儿的感觉统合及智力发育,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由于缺乏以上的刺激过程,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
3.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由于剖宫产产妇术前需要禁食,且术前及整个手术过程中产妇情绪紧张,因此产妇自身糖原的消耗较大,对胎儿的血糖供应不足,容易发生自身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血糖。研究显示,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血糖异常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者。
新生儿低血糖可致新生儿脑细胞能量失调,影响脑细胞的代谢与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Koh等(1988年)的研究显示,当足月新生儿血糖低于2.6mmol/L时,临床上常无症状,但此时已经引起神经系统可逆性损伤。当严重低血糖持续30分钟以上,可造成脑细胞坏死。此外,新生儿低血糖可加重原发病,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徐瑞峰等(2006年)针对287名健康新生儿所做的血糖监测显示,自然分娩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5%,而剖宫产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9.2%,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且剖宫产组血糖异常新生儿血糖恢复比自然分娩组新生儿更慢。
4.其他异常
刘成军等(2003年)研究显示,分娩方式的不同对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尤其是早期甲状腺功能存在明显影响。自然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经过宫缩及产道挤压的过程对甲状腺—垂体轴的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剖宫产新生儿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来自外界的刺激减少,影响了甲状腺轴的兴奋性,可导致甲状腺功能、行为能力以及一般反应能力等均低于自然分娩新生儿。剖宫产新生儿常表现为睡眠较多,觉醒次数较少,活动较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下降,吸吮力及主动吸吮的能力降低。但这种差异通常只是暂时性的,可通过后期加强护理和锻炼得到改善。
(三)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近期影响
1.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主要的、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由于需切开腹壁各层及子宫肌层,通常产后出血量大于自然分娩,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分娩。根据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是阴道分娩的2倍(15.26% vs. 7.5%)。但蒋芳等(2012年)研究认为,剖宫产手术的产后出血量不多于阴道分娩,因此,剖宫产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可能与手术技巧有关,但仍应关注产后出血对母儿造成的危害,并积极预防。
2.术中副损伤
由于剖宫产手术需要开腹操作,因此手术中有可能发生副损伤。较多见的主要是子宫周围脏器的损伤,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子宫切口撕裂、肠道损伤等。尤其对于以往有手术史、腹腔粘连较为严重的产妇,由于手术视野暴露困难,损伤更为多见。损伤一旦发生,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危害,应尽量避免。另一方面,此次通过剖宫产分娩,开腹手术后即有腹腔内粘连的可能性,一旦今后由于某些原因需再次开腹手术,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及副损伤的可能。
3.血栓栓塞性疾病
剖宫产分娩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妊娠期血液循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②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肢血液流速缓慢。孕期的这些特点使产妇成为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当产妇经历剖宫产手术时,术中损伤血管,进一步促进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手术麻醉过程中,产妇静脉扩张,血流缓慢,使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若产妇术后卧床,肢体活动少,则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患下肢静脉血栓的产妇一旦下地活动,血栓有脱落随血液循环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风险,如致肺栓塞死亡率极高。
4.感染
感染是剖宫产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剖宫产手术术式、手术时间长短、试产时间长短、破膜到手术的间隔时间及有无宫内感染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手术切口感染、急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切口感染还与切口选择位置、切口止血及对合情况、预防感染情况等因素有关。
5.切除子宫的风险增加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严重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大约占分娩总数0.58%,更多见于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李岚等(2014年)对6374例产妇的分娩的研究报道,剖宫产后子宫切除占剖宫产手术的0.28%,而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仅占阴道分娩的0.017%,明显低于剖宫产产妇。刘峰峰等(2012年)对2004~2011年7年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并行子宫切除的7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剖宫产后行子宫切除的产妇占所有子宫切除患者94.3%,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5.7%),且其中6例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占所有剖宫产的8.6%。
子宫切除常常是产科医师为挽救产妇生命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但却使产妇丢失了一个重要器官,这些年由于子宫切除导致的医疗纠纷在产科领域屡见不鲜,尤其是术前高危因素不明显的产妇,抢救过程中产妇及家属常常很难接受子宫切除的现实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无指征剖宫产,有利于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
6.其他异常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带来的危害除以上提到的各点外,产妇还有发生肠梗阻、切口愈合不良、产后疼痛增加等风险。剖宫产开腹手术后,常需要24~48小时恢复肠蠕动,若患者胃肠功能差或活动少,有发生肠梗阻可能,严重者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常危及产妇生命。由于腹部及子宫切口的存在,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疼痛及子宫收缩引起疼痛不适等问题也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常见的症状,由于腹壁切口的存在,剖宫产手术腹部疼痛感会明显强于自然分娩产妇。另外,剖宫产手术住院时间长、费用高,不仅消耗了更多的医疗资源,而且术后避孕方法的选择也会受到限制,造成远期卫生资源的过多消耗。
(四)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远期影响
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风险
(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风险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为:子宫切口瘢痕处由于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有缺陷,受精卵若着床于此,滋养细胞为获取营养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甚至穿透子宫肌层达周围脏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术前不易诊断,术时又易发生大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有切除子宫风险,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
(2)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愈合不良、弹性差或子宫过度膨胀所致,由于子宫上的剖宫产切口主要由瘢痕修复,修复后的弹性较正常子宫肌层差,承受张力过大时易发生破裂。一旦发生子宫破裂,有危及母儿生命的可能。
(3)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风险增加。由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退行性变,再次受孕后底蜕膜常发育不良、血液供应不足,使胎盘面积增大,前置胎盘发生几率增加。若受精卵着床于原子宫瘢痕内膜缺损处,绒毛为获得营养将进入子宫肌层,从而导致胎盘植入的发生。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均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增加,并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的风险。
2.子宫内膜异位症
较为常见的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由于术中将微小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或盆腔所致,常常表现为随着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碎片呈现逐渐肿大疼痛的包块,严重者经期影响正常生活。
3.剖宫产手术给避孕带来的影响
剖宫产术后由于子宫切口瘢痕的存在,对产后避孕带来一定的影响。沈巍巍的调查显示,剖宫产术后半年仍有57.69%的妇女未采取避孕措施,主要原因为:由于剖宫产切口的存在,限制了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时间;以及由于产后哺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加之仍有部分妇女认为产后月经未恢复前不会怀孕。但哺乳期怀孕,由于子宫肌层变薄,手术切口尚未牢固愈合,此时行人工流产手术,极易损伤子宫。
4.剖宫产手术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
剖宫产术后患者可发生盆腔粘连、皮肤感觉异常等不适,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会对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剖宫产手术后盆腔粘连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常由于止血不彻底、创面不光滑、自身体质等原因导致。若发生盆腔粘连,产妇时常会感觉小腹部不适或揪拽感,为今后的生活带来不便,且增加了以后开腹手术的风险及手术难度。由于皮神经切断导致的皮肤感觉异常很难恢复至术前状态,患者时常有切口皮肤不适感,给产妇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