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血管压迫率为85.8%~95.5%,我院病例除肿瘤外责任血管发现率为99.7%,结果差异可能与选择手术方式、显露根区不全及术者研究的血管压迫标准不同有关。在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出脑桥2~3mm处和根周3mm脑桥表面为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移行区,称为敏感区。从本组患者中发现,有些患者不止一条血管贴附神经,小脑动脉分支呈袢状贴附于远离神经根区的往往不是责任血管,与入根区(敏感区)有粘连或在面神经根下方的血管则更有意义。我们认为责任血管是指压迫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根敏感区的动脉,贯穿第七、八脑神经之间的血管不是责任血管。因此寻找责任血管减压神经主要在敏感区,尤其是小脑与脑桥之间神经出脑桥区的周围,手术中甚至可将小脑半球向外牵拉,以更好观察神经根区。内镜外科技术是临床医学的重大进步,成为微侵袭手术的代表。将内镜技术引入术中,利用内镜的多角度与放大功能,能从不同角度很好地观察根区,消除视野死角,不易遗漏责任血管。
我们同意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即血管压迫是引起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诸多病因中的一个必要的解剖条件,而蛛网膜粘连则是病理条件。
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诱发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重要因素。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者。因而,30岁以下发病的患者,可能提示桥小脑角内存在神经刺激性病变的可能,如先天性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血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及蛛网膜囊肿等。有学者对3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发现所有患者血清内钙、镁离子均明显减少,从而提出血管压迫致病,必须在钙、镁离子减少的微环境中才能激惹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