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药物滥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及机制

药物滥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十分常见,许多消化系统病患既是毒品滥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吸毒及伴随疾病恶化的原因,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在吸毒人群中的高发病率,已成为该群体的标志性并发疾病之一。
一、药物滥用对口腔的损害
致依赖性药物大多通过口鼻直接(直吸)或间接(燃吸)使用,对口腔黏膜和牙齿及牙龈直接造成损伤,特别是海洛因等采用锡箔纸燃烧烫吸者,常见的损伤表现为口腔黏膜大面积溃烂、长期不愈合的溃疡病灶、牙龈肿胀糜烂、牙齿黄蚀缺损等。
二、药物滥用对胃肠道功能的损害
药物滥用对人体消化系统损害作用明显。有报道,海洛因等阿片类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表现为增强其紧张性,使胃幽门收缩,延长胃内容的排空。小肠及大肠平滑肌紧张性提高甚至局部痉挛,使推进性蠕动受到抑制,阻断肠的扩张反射,结果肠内排空时间延长,而致肠内容物脱水变干燥;同时阿片类明显抑制消化道腺体的分泌和肠蠕动反射及排便反射,引起便秘。故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不振,造成营养状况不良,导致体质下降及营养缺乏病发生。海洛因能激活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而引起恶心、呕吐,从而加重消化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初次吸食海洛因时恶心、呕吐、胃腹不适等症状发生率高达95%,这说明阿片类对胃肠道作用直接而明显。
杨良等对220例海洛因依赖者饮食状况调查发现:98.6%食欲明显降低,92.4%便秘,99.1%体重明显下降,81.6%每天饮食不超过一餐,且偏喜甜食。有经常性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饮食和两便无规律者占89.8%;这是长期滥用海洛因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紊乱,胃黏膜萎缩影响消化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表现。有研究报道,由于海洛因等毒品镇痛作用使吸毒者原有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和萎缩性胃炎等被掩盖,错过治疗时机而恶化致癌,使吸毒人群成为消化道癌症的高发人群之一。
三、药物滥用所致胃肠道疾患
国内杨爱霞等报道,对500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胃电图观察,发现海洛因依赖者98%胃电图明显异于正常人;其中70%在胃肠电图仪和胃功能仪表现为高频高幅波,频率大于3.5 次/分,幅值大于250~350UV,显示溃疡型。20%胃电图频率减少,在(2.7±0.2)次/分,波幅亦减少,在30~70UV,明显低于正常,属萎缩型。约10%胃电图频率和幅值变化非常不规则。小波可到50UV,大波可大于600UV,很难找到两个相邻的波相等,毫无规律可循,属胃节律紊乱型。以上3型患者均同时做胃镜和钡餐检查,结果表明: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7.8%,与钡餐诊断符合率为60.3%,与有关文献报告基本一致。
关于海洛因依赖者胃肠系统功能状况的研究报告不多,胃电图研究结果提示:海洛因滥用对胃肠道的损害层面比较广泛,确应引起戒毒临床的重视,尤其是潜在损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表浅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溃疡型上消化道出血和糜烂性胃炎发展为肺癌,已成为吸毒者临床致死的原因之一。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胃肠道神经症即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disturbance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发病率亦日见增多。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和肠激惹综合征等类型;这种以精神因素为背景的脑-肠轴紊乱虽然属非器质性病变,但因其加重了海洛因直接引起的胃肠功能改变,从而促使消化系病理变化呈多元性“提速”。
四、药物滥用与病毒性肝炎
药物滥用对肝脏最突出的损害是高发生率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类常见传染病。目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其引起的肝炎分别称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肝炎病毒主要是经粪-口传播和血源传播,传播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其显著致病特征。
药物滥用者由于共用注射器具、不洁静脉注射方式、毒品不纯或混合杂质及各种污染,滥用者营养不良时体质恶劣、免疫功能缺陷、伴有并发疾病和共患疾病等诸多因素,使该人群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和肝脏疾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调查统计,美国静脉滥用成瘾者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持续上升趋势,已居各类感染人群之首。Tennant等报道,美国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率可高达93.6%。我国普通人群HBsAg携带率为7%~9%,药物滥用人群HBsAg携带率为18%~85%,差异非常显著;提示我国海洛因依赖人群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严重。张志祥等报道,调查300例海洛因依赖者结果显示,HCV感染率为35.67%。薛瑞贤等报道,国人正常体检HCV感染率为1.64%。周文智等报道对91例海洛因依赖者HAV、HBV、HCV的感染结果显示:HBV感染率39.6%、HCV感染率45%,其中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HBV感染率为53.4%,HCV感染率为70.6%;非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HBV感染率为15.1%。胡卫红等报道,对394例海洛因依赖者血清HBV、HCV、HCV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率为55.1%、HCV感染率为25.6%,ALT异常12.2%;其中静脉滥用者中感染率分别为55.4%、34.8%、16.3%。有研究报道对69例海洛因依赖者在封闭条件下进行半年观察,发现其中52人至少有1项以上肝功能化验结果异常。解放军307医院对135例海洛因成瘾者做HBV检测,结果阳性率为65.9%;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对云南个旧市50例静脉滥用成瘾者检查发现,HCV感染率达76%;孔晋星等报道,检测144例海洛因依赖者抗-HCV、五种HBVM(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等,结果HBV和(或)HCV总感染率88.89%,HBVM阳性率73.61%,抗-HCV阳性率68.75%,HBV与HCV混合感染率53.47%;李光清等报道,检测249例海洛因依赖者HBsAg阳性率为18.88%、抗-HCV阳性率为73.9%、A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异常率为37.8%;邓亚玲等报道,阿片类成瘾人群抗-HCV阳性率高达92.89%。美国Kelen等报道,静脉注射海洛因成瘾者中83%是HCV感染者。Donaha报道,HCV在静脉滥用成瘾者的流行率为85%。因此,有国外研究者感慨:“只要被确定是静脉注射吸毒者,几乎就一定会有病毒性肝炎”。大量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药物滥用者是HBV和HC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也是HCV和HBV扩散流行的危险传染源头之一。Tennant等认为,病毒性肝炎特别是HC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及肝癌变风险极高。
关于药物滥用易感HBV和HCV引发肝炎的机制,近年研究认为与吸毒所致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HBV感染人体后,在肝细胞膜上形成特异性病毒抗原,HBV逸出肝细胞入血,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特异性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与肝细胞膜表面病毒抗原结合,展开免疫攻击(释放淋巴因子),在将HBV灭活的同时使肝细胞也遭到损害。临床观察到海洛因等阿片类本身亦不直接损坏肝细胞,因为,非静脉滥用依赖者HBV、HCV感染率与正常人群差别不显著;海洛因等阿片类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了对HBV、HCV易感性,降低了机体抗病毒能力,使药物滥用人群成为肝炎病毒的“衍生天堂”。
近年国内研究显示,吸毒人群丙肝病毒感染率极高,李光清等和邓亚玲等报道抗-HCV阳性率分别高达73.9%和92.9%;并且显示吸毒时间越长丙肝的阳性率和肝功能异常率越高。有人提出这可能与毒品本身携含丙肝病毒或致丙肝病毒因素相关。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毒品也许是丙肝的传染源而吸食毒品是传播途径,吸毒者则是易感人群。
传染病学发病规律提示,急性乙型肝炎约15%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外报道,约10%可发展为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有人对135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2~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约16%发展为慢性肝炎,2%演化为肝硬化,0.6%导致肝癌。丙肝转慢率更高,有研究报道,丙型肝炎有26%~55%转化为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的预后甚差,病死率高达60%~70%;幸存者也常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总之,药物滥用者HCV、HBV、HIV感染率及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不仅严重伤害药物滥用人群健康,也必然危害社会正常人群,对此必须予以足够的认识与关注。
近年研究提示,病毒性丙种肝炎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全球现有丙肝患者1.7亿人。我国1992~1995年进行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2008年新报告丙肝人数约12万人,5年内丙肝患病率增加了5倍。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3.2%。丙肝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直至肝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05年刘建波等报道,乌鲁木齐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结果显示,HCV阳性率为68.5%。2010年张建芳等报道,对陕西宝鸡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抗-HC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HCV阳性率为42.62%,其中男性感染HCV率为35.4%,女性为69.2%;女性HCV感染明显多于男性。HCV感染后潜伏人体的时间可达15~20年,病毒携带者可完全无临床症状,许多患者发病确诊时肝脏已遭受严重损害,所以,丙肝比甲肝和乙肝对吸毒者的危害可能更为严重。
五、药物滥用对肝功能的影响
药物滥用对肝功能有明显损害作用。赵舒云等报道,测定100例海洛因成瘾者肝功能受损情况,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增高。王松华等报道61例海洛因依赖者肝功能常规检查结果:GPT异常率为16.39%,γ-GT异常率为8.1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周文智等报道,测定87例海洛因滥用者肝功能结果,GPT>25卡门单位(Reitman法)者为35.5%,并与海洛因滥用时间呈线性关系;提示药物滥用者肝细胞受损明显。章健民报道,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12.6%,高于国内普通人群(5%左右),99%的ALT变化可归因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Ab)。近年研究证实,HCV易发展为慢性病变,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严重后果,其恶化危险度远高于HBV。提示海洛因滥用对肝脏损害严重。
有研究报道61例海洛因依赖者肝功能状况,结果显示,海洛因滥用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平均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有人观察65例海洛因成瘾者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α 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均明显增高。周文智报道,测定87例海洛因依赖者前蛋白(PA)、α 2巨球蛋白(α 2M)、纤维结合蛋白(Fn)、转铁蛋白(Tf)等肝功指标,结果表明,PA水平明显降低,表现为GPT高于25U者其PA浓度明显低于GPT小于25U者;GPT越升高,PA越降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因此认为PA是肝脏受损的一个佐证。α 2M是血清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大分子糖蛋白,药物滥用者α 2M明显升高,这不仅反映肝功能受损,可能还与药物滥用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Fn是重要的血清调理素,吸毒观察组75%的患者F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n降低提示肝功能受到损害,同时与药物滥用者营养不良及调节功能低下密切相关。Tf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小分子白蛋白,药物滥用者Tf含量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研究表明,药物滥用者肝组织和肝功能受损往往随着滥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恶性加剧。潘励山报告,研究吗啡依赖大鼠肝脏线粒体自由基损伤及结构功能变化,结果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心肌磷脂含量和膜流动性都明显降低。表明阿片类依赖大鼠肝脏线粒体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导致自由基损伤增加,并进一步影响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种改变可能是药物滥用诱导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