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健康老龄化和健康老年人标准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增加,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和健康老年人的定义和标准也不断演变和完善,健康老龄化和健康老年人应以躯体和心理无疾病为基础,以具备完好的躯体和认知功能为前提,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贡献,积极应对生活,并且主观上生活幸福满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健康老龄化和健康老年人标准,是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节 健康老龄化

一、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及其演变

1961年美国老年学家Havighurst从社会学、健康心理学角度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他认为健康老龄化指的是在个体和社会的生活中,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部分老年个体。这一定义首次提出人群的老龄化过程存在异质性,某些老年人可以更加“完好”地适应和经历增龄相关的变化。
1987年Rowe和Kahn从生物医学层面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他们认为增龄相关的生理功能异常减退多是伴发疾病的结果,而健康老龄化人群应是那些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的老年人群,他们尽管年事已高,但认知功能良好、心身健康。1998年Rowe和Kahn扩充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3条标准:①在生物医学方面没有慢性病症状及其所致的功能残障,以及引起重要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②在社会心理方面则包括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对生活热情、快乐)、积极的社会参与功能(高水平的社会角色功能、社会整体感与社会参与);③良好的心理状态(正向的世界观和自我价值)。但是这个模式难以在人群中测量。这一定义包含了生物医学、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多维”的对健康老龄化做了描述,是目前老年学研究中采用比较多的概念。这一理论明确提出通过健康管理和生活干预,健康老龄化的状态是可以达到的,因此大大鼓舞了相关研究的开展。但某些学者认为该标准过于严格,操作性差,似乎只能作为老龄化的理想状态和奋斗目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尽管Rowe和Kahn的3条标准涵盖了多个层面,但忽略了老年人自己的主观感受。1999年Strawbridge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某特定老年人群,自我评估的健康老龄化比例(50.3%)远高于根据Rowe和Kahn标准确定的比例(18.8%)。
目前认为健康老龄化至少应从疾病健康、躯体和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社会参与度以及自我感受等多个方面予以评价。全面、科学地理解健康老龄化6个要点是:
1.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的大多数人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的提高。
2.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也是可以量化的。
3.人类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4.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从个体和群体增龄的过程中认识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势;把老年群体健康看作是进入老年前的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后各阶段所有制约健康因素的最综合、最集中和最终的表现,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它同所有人的福利都联系着。
5.健康老龄化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它是建筑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
6.健康老龄化是同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民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1999年WHO还提出了积极老化(active aging)的概念,指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达到最佳的过程,这个概念基于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原则,延伸了成功老化的概念,强调了老年人应持续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与公众事务至国家的活动。与成功老化比较,积极老化代表了一种更注重主动参与的老年生活,其层次较成功老化更高,需要社会的支持。

二、健康老龄化的相关调查研究

2006—2008年Pruchno等对美国新泽西州的5688名50~74岁人群进行了电话调查,分别通过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成功老化,让患者自我判断成功老化的程度、健康程度以及生活满意度(0~10);客观标准则包括不合并慢性疾病(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卒中和肺病等),功能维持(能行走1/4英里≈400m、可上10级台阶、能站立2小时、弯腰),以及疼痛(频率、程度,影响功能情况)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将被访视人群分为4组,其中,主、客观标准都不成功者占8.3%,仅主观标准成功者占10%,仅客观标准成功者占8.5%,主、客观均成功者占73.1%。2006年Depp等发表了回顾29项相关研究的系统综述,这些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定义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平均为35.8%,但不同研究差异较大,主要与定义的严格程度和被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有关,其中最常用的健康老龄化定义要素及其具体评价手段如表2-1。此外,研究还发现健康老龄化的主要预测因素除研究设计等方法学因素外,还包括人群年龄、疾病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关节炎、听力异常)、是否吸烟、认知和躯体功能状况以及是否合并抑郁症等,而人口学特征如民族、收入、受教育程度、目前婚姻状况等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处于相对次要地位。
表2-1 研究中常用的健康老龄化定义和评价手段
注:ADL,日常生活活动;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MMSE,简化的精神状态检查
近年我国也进行了一些健康老龄化相关的调查研究,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尚处在探索性研究阶段。吴文源等据Rowe & Kahn模型在城镇或经济较发达的乡村访视1516名社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检出率为46.2%,其中80~84岁的检出率为18.2%,85岁以上检出率为11.4%。该课题研究组在2003—2005年对上海市425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依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躯体有无残疾来评估成功老龄化,其中230名(54.1%)属于成功老龄化。李德明等通过问卷调查北京市251名老年人,发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和文体活动可作为该人群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但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李春波等以中国版MMSE总分大于分界值4分,ADL总分≤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一般至极好,躯体无伤残这4项指标状态作为健康老龄化的评价标准,调查1516名65岁以上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其中健康老龄化发生比例为46.17%。遗憾的是,此项研究健康老龄化定义并未涵盖疾病健康、危险因素,且未包括社会参与度这一层面的内容和标准。2004年中国台湾《台湾地区老人保健与生活问题研究》曾在 Rowe & Kahn模型的基础上定义成功老龄化为:老年人同时具备日常生活功能正常、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症状与有良好社会支持4项指标。该研究入选2000余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6.3岁;男性占55.5%),结果显示86.6%的老年人ADL正常,45.8%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正常,45.7%两者均正常;83.7%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67.2%无抑郁症状,58.9%社会支持良好,约半数被调查者中能够主动投入社会生产力活动(49.4%);38.1%的老年人达到成功老龄化。

三、健康老龄化的政策和建议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健康老龄化或积极老龄化的制度。
1.制度保障和立法支持
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和老年人护理保障制度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制度安排。日本老年社会保障有《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三部法律作为支撑。
2.工作方法
LeRoy等提出了一系列长期照顾的基础工作方法,包括在合适的环境下养老、协助老年人在家生活、在护理院中的“文化改变”、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3.基于年龄友好的初级卫生保健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创建老年人友好型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初级卫生保健是以实际的、科学的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的基本保健,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全面参与均能普遍获得。
我国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策略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倡导老年人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贯彻一个方针,即老年卫生工作要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失能残障的方针;构建两个保障制度,即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老年人护理保健制度;做好三个结合,即把老年卫生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与重点慢性病防治相结合;建立一个连续的无缝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逐步建立以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为核心、以家庭配合与关怀照顾为基础、以老年专业性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持依托的老年健康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失能康复、长期护理照顾、临终关怀的完整体系。
第二节 健康老年人标准
WHO于20世纪中期提出健康的定义,指个体不仅没有疾病和衰弱,并且在身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呈现完满状态。WHO对老年人健康的标准还提出了多维评价:包括精神健康、躯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健康和经济状况。日本学者胜治英宇等曾提出健康老年人标准为没有已被确诊的疾病,特别强调了没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及其判定标准。
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提出了有关健康老年人标准的5条建议发表在《现代老年医学》,认为健康老年人是指主要的脏器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老年人。1995年依据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又对这一标准进行了补充,修定为10条,该标准侧重健康和精神心理等方面,但对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贡献以及自我满意度、幸福感等方面均未描述。
多数老年人为多种慢病共存(comorbidity),出现老年问题/综合征(geriatric syndromes),部分老年人还有功能残障(disability)。尽管多数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病情控制稳定,生理和社会功能较好,有独立生活能力,但按1995年健康标准仍排除在健康老年人队列之外。
2013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拟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①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②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③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④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⑤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本次修订有如下特点:
1.强调了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而非病理性病变,并且强调了功能而非器质性改变。这与前两次标准中细分各器官系统无疾病不同。同时强调相关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突出了老年人身体与其他阶段年龄的不同,在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
2.将认知功能放在第二位,强调了认知变化在老年人健康中的重要性。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融入了国际上较新的老年人健康概念。
3.突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旨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融入家庭和社会,让他们意识到其整个生命过程中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参与的潜力。即使高龄,但仍能发挥对家庭、同行、社会及国家的贡献,增加幸福感和归属感。
4.强调了即使老年人有疾病,只要能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也可视为健康老年人。
5.倡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疾病。
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及概念随着老年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希望关心和支持老年医学事业发展的同道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使本标准不断完善。

(孟丽 于普林)

参考文献
1.Rowe JW,Kahn RL.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st,1997,37:433-440.
2.Bowling A.Aspirations for older age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is successful aging. Int J Aging Hum Dev,2007,64:263-297.
3.Cernin PA,Lysack C,Lichtenberg PA.A comparison of selfrated and objectively measured successful aging constructs in an urban sample of African American older adults. Clin Gerontol,2011,34:89-102.
4.McLaughlin SJ,Connell CM,Heeringa SG,et al. Successful aging in the United States:prevalence estimates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older adults.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10,65B:216-226.
5.Pruchno RA,Wilson-Genderson M,Rose M,et al.Successful aging:early influences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Gerontologist,2010,50:821-833.
6.Strawbridge WJ,Wallhagen MI,Cohen RD.Successful aging and well-being:self-rated compared with Rowe and Kahn. Gerontologist,2002,42:727-733.
7.Depp CA,Jeste DV. Def i nitions and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aging: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arger quantitative studies. 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6,14:6-20.
8.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04-1006.
9.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01.
10.于普林,孟丽,王建业,等.对《健康老年人标准》的再认识.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