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 郑惠 詹学
- 9149字
- 2020-08-28 09:46:55
二、儿童疾病预防的常用措施有哪些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心理行为障碍;因此,儿童疾病预防的常用措施包括:生活护理与喂养、体格锻炼、计划免疫、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新生儿疾病筛查、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监测、儿童伤害的预防等有效措施。
1.怎样为新生儿保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22~24℃(无条件时可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儿出生后应置于自控开放式抢救台上或保温箱中,并根据体重、年龄选择适当的环境温度,使新生儿腹壁的温度维持在36.5℃左右。
温馨提示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正确保暖非常重要,以减少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生。
2.新生儿皮肤黏膜怎样护理?
新生儿应注意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每天用75%乙醇棉签擦洗脐带残端和脐窝,一般脐带残端于生后3~7天脱落。婴儿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制作,勤洗勤换,以防止红臀或尿布疹的发生;如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臀部等部位皮肤潮红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或鞣酸软膏涂抹。新生儿应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温馨提示
新生儿皮肤护理是减少新生儿脐炎和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3.应该为新生儿和婴儿选择什么样的衣物?
新生儿的衣物应具备色浅、柔软、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应保暖性好,夏衣要透气凉爽,式样适合年龄要求,美观大方等特点。新生儿应衣着宽松,保持双下肢屈曲姿势,有利于髋关节的发育。婴儿最好穿连衣裤或背带裤,不用松紧腰裤,衣物包裹不宜过紧,更不宜用布带捆绑,以利胸廓发育。
温馨提示
注意:存放新生儿衣物的衣柜内不宜放置樟脑丸,以免发生新生儿溶血。
4.母乳喂养有哪些优点?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液体量。母乳喂养具有以下优点:母乳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增进母婴的情感交流、利于母亲产后的恢复、既方便又经济等优点。
温馨提示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凡是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等)应停止哺乳。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或乳腺炎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
5.母乳喂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哺乳前给婴儿换好尿布,母亲先热敷和按摩乳房,选取正确的喂哺姿势(产后最初几天乳母可取半卧位,以后应采取坐位)。哺乳时,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置入婴儿口中,便于婴儿吸入,又不堵住婴儿鼻孔。每次先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则可每次轮流哺喂一侧乳房,并将另一侧的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每次哺乳应让两侧乳房的乳汁排空。一般每次哺乳时间不超过20分钟。哺乳完毕,将婴儿竖抱,头伏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婴儿背部,以帮助其胃内空气排出,以防溢乳。之后,宜将婴儿保持在右侧卧位,以利胃排空,防止乳汁反流或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温馨提示
母婴同室,产后及时开乳,按需哺乳,为母乳喂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6.母乳不足或母亲工作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怎么办?
当母乳不足或母亲工作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可加喂配方奶或牛乳作为母乳补充物或每天替代1~2次母乳喂养(称为混合喂养),有两种方法:①补授法:母乳哺喂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以配方奶或兽乳补足母乳不足部分。补授的乳量由婴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②代授法:每天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1~2次母乳喂养为代授法。母乳喂养婴儿至4~6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
7.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怎么办?
4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如下:①摄入奶量估计:一般每天婴儿配方奶粉20g/kg或8%糖牛乳100ml/kg即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②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喂哺时抱婴儿置半坐位,奶嘴应充满乳汁,以防婴儿吞入空气。每次哺乳时间约10~20分钟。哺乳完毕,将婴儿竖抱,拍背,同母乳喂养。
温馨提示
有条件时,最好采用配方奶粉喂养。尽可能避免采用羊乳喂养,以减少婴儿患维生素B 12缺乏性贫血的风险(因为羊乳中维生素B 12含量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
8.怎样为4个月以后的婴儿添加辅食?
婴儿4个月以后,随着营养需要的增加,应及时添加辅食,为断离母乳做准备。婴儿添加辅食应注意以下问题:
(1)添加辅食的原则:
①从少到多:如蛋黄从1/4个逐渐增加到1个;②由稀到稠:从流质开始,到半流质,最后到固体食物;③由细到粗:从菜汁到菜泥,再到添加碎菜;④由一种到多种:适应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能同时添加几种食物;⑤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辅食。
(2)添加辅食的顺序和种类:
婴儿自出生至3月龄为纯乳类喂养,4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辅食添加的顺序和种类见表1-1。
表1-1 辅食添加的顺序和种类
9.1~16岁儿童的膳食如何安排?
1~16岁儿童的膳食安排需满足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1~16岁儿童每天需要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参见表1-2。
表1-2 1~16岁儿童每天需要食物的种类和数量(g/d)
10.体格锻炼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哪些作用?
通过体格锻炼能提高机体固有的防御能力和获得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可锻炼儿童的意志,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体格锻炼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措施。
温馨提示
不同年龄儿童,体格锻炼的方法和内容不同。
11.儿童体格锻炼有哪些方法?
(1)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不仅可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大自然;而且可促进儿童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和对外界环境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婴幼儿还可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目的。因此,新生儿满月以后即可抱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开始户外活动的时间由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逐渐延长到冬季20~25分钟,夏季2~3小时;年长儿除恶劣气候外,鼓励在户外玩耍。
温馨提示
婴幼儿冬季户外活动时应注意身体保暖。户外活动的气温婴儿一般为18~20℃,3岁以下幼儿不低于13~15℃,3~7岁儿童可低至12~14℃,学龄儿童可低至10~12℃。
(2)皮肤锻炼
1)婴幼儿抚触:
婴幼儿抚触是开始于新生儿期的全身按摩,通过皮肤接受不同力度刺激和肌肉得到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的发育,使婴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易安静入睡。婴幼儿抚触,不仅给婴幼儿以愉快的刺激,同时也是父母与婴儿之间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之一。抚触前,成人洗净双手,涂上少量婴儿润肤霜或橄榄油。抚触时在婴儿眉间、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作有规律的轻柔按摩。
温馨提示
每次抚触的时间从5分钟逐渐增加到15分钟,每日1~2次,可选择婴儿洗澡后或穿衣前进行。
2)温水浴:
由于水的传热能力比空气强,温水浴可提高皮肤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故不仅可保持皮肤清洁,还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有利于睡眠和生长发育。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即可进行,每日1~2次,室温20~21℃时,水温可以在35~37℃,每次浸泡不超过5分钟;以后水温可逐渐降低至28~30℃。冬季应注意室温和水温,做好温水浴前的准备工作,减少体表热能散发。
3)擦浴:
刺激作用较温和,7~8个月以后的婴儿可进行擦浴,每日1次。擦浴时室温保持在16~18℃,水温开始为35℃左右,待婴儿适应后,水温可逐渐下降,每隔2~3日下降1℃,可将水温逐渐降至20~22℃。擦浴时先将毛巾浸入温水,拧至半干,然后在婴儿四肢做向心性擦浴,擦浴完毕再用干毛巾擦至皮肤微红,每次擦浴时间约5~6分钟。
4)淋浴:
效果比擦浴更好,可使全身绝大部分皮肤同时受到冷水的作用,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一般在早饭前或午睡以后进行较好。淋浴时室温保持在18~20℃,水温开始为35~36℃,待儿童适应后,每隔2~3日降1℃,可逐渐将水温降至26~28℃;每次冲淋身体20~30秒钟为宜(不可直冲小儿头部),浴后用干毛巾擦至全身皮肤微红。
(3)体育运动
1)婴儿被动操和主动操:
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每日1~2次为宜。由成人给婴儿做四肢伸屈运动,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婴儿大运动的发育。7~12个月婴儿的体育运动可逐渐由婴儿被动操改为婴儿主动操,成人可训练婴儿坐、爬、仰卧起身、扶站、扶走、双手取物等动作,以促进运动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2)幼儿模仿体操及儿童广播体操:
幼儿模仿操适用于15~36个月的幼儿。该年龄儿童模仿性强,可在成人帮助下,配合音乐,做模仿操,以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儿童广播体操适用于3~6岁的儿童,以增进动作协调性,有益于肌肉骨骼的发育。
温馨提示
集体儿童机构每日按时进行,四季不可间断,冬季可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季及雨天可在房廊下进行。
3)游戏、田径与球类等:
在学龄期儿童进行游戏、田径、球类、体操、舞蹈、跳绳等体育运动,有助于儿童勇敢、坚强、自信、自制、机智灵活、果断、沉着、开朗、热情等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儿童体格和个性的完美发展。
12.儿童为什么要进行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3.我国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我国原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我国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程序见表1-3。
表1-3 我国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程序
温馨提示
根据流行地区、季节、家长的意愿,还可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水痘疫苗、流感杆菌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的预防接种。
14.儿童预防接种应注意事项哪些问题?
(1)接种卡介苗时应注意:
①免疫缺陷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严重皮肤病的患儿,以及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儿童均不能接种卡介苗;②早产儿、难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 500g及有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儿、发热或腹泻的患儿暂缓接种卡介苗;③接种后2~3个月内严格避免与结核病病人接触。
(2)接种乙肝疫苗时应注意:
①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以上,1~2周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及1个月时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以上,然后于第2、第3、第6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②患有发热、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③严禁使用注射过卡介苗的注射器接种乙肝疫苗。
(3)接种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时应注意:
①需用冷开水喂服,切忌用热开水或人奶喂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②凡有免疫缺陷病、发热、急性传染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忌服,严重腹泻的患儿暂缓服用。
(4)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时应注意:
①有惊厥或脑损伤史的患儿禁用。②注射第1针后,因故未按时注射第2针时,可延长间隔时间,但最长不超过3个月。
(5)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时应注意:
①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疾病、对鸡蛋过敏的儿童禁止接种。②近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的儿童,推迟3~6个月接种麻疹疫苗。
(6)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时应注意:
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疾病、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儿童禁止接种。
(7)接种腮腺炎疫苗时应注意:
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疾病、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儿童禁止接种。
(8)接种乙脑疫苗时应注意:
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疾病、中耳炎、癫痫、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儿童禁止接种。
(9)接种流脑疫苗时应注意:
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疾病、高热惊厥、癫痫、精神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儿童禁止接种。
(10)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时应注意:
有发热、急性传染病、严重疾病、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体质的儿童禁止接种。
15.怎样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习惯的培养: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应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儿童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成反比,年龄愈小,睡眠时间愈长(见表1-4)。生后1~2月婴儿尚未建立昼夜生活节律,胃容量小,可夜晚哺乳1~2次,3~4月后逐渐停止夜间哺乳任其熟睡。婴儿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入睡,一旦夜间醒来,不拍、不摇、不抱、不可用喂哺催眠,以免形成不良条件反射。
表1-4 7岁前儿童的生活制度
温馨提示
婴儿应有自己固定的床位和相对固定的睡眠作息时间。儿童居室的光线应柔和,创造安静宜人的睡眠环境,培养儿童独自睡觉和熄灯睡觉的习惯。
(2)进食习惯的培养:
为了使儿童得到丰富的营养,除了注意膳食的配制、烹调技术和饮食的卫生外,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食习惯也非常重要。从婴儿期就应开始注意训练儿童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见表1-4)。生后3~4个月逐渐按时喂哺,4~6个月开始添加多种泥状食物,7~8个月后训练婴儿进食固体食物和学习用杯子喝奶和水,2岁左右开始培养儿童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进餐的能力。儿童食物种类应丰富多样,避免食物单调而造成偏食。
温馨提示
儿童进餐环境宜安静、舒适,进餐地点与座位相对固定;进餐前应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时不宜看电视、玩玩具、说话或训斥,要使儿童愉快进餐、专心进食,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费。
(3)卫生习惯的培养:
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进食后喂给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2岁开始训练儿童不随地大小便,不吃生水和未洗净的瓜果、不食掉在地上的食物,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卫生习惯。3岁以后培养儿童自己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排便习惯的培养:
应从婴儿期开始训练按时大小便。排尿习惯可从2~3个月开始训练,白天在婴儿睡前、睡后或吃奶后给婴儿排尿,并采取一定姿势,形成排尿的条件反射;1岁半训练不兜尿布,开始白天不用,逐步晚上也不用;2岁左右训练儿童白天控制小便,2~3岁后夜间可不排尿。生后9~12个月,在婴儿可坐稳、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日1~2次时,开始训练婴儿坐便盆、定时排大便。
16.怎样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在天赋气质的基础上,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1)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
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有助于婴幼儿情绪发展,回避性依恋可导致消极情绪问题。3~6岁时,儿童的情绪体验已非常丰富,出现高级情感如信任、同情、道德感等。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应按社会标准给予满足、或加以约束、或预见性的处理问题,以减少儿童产生消极情绪的机会。
温馨提示
在处理儿童情绪问题时,应采用诱导方法,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培养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
(2)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培养:
儿童从幼儿园或家庭进入学校,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尽快培养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顺利完成学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活自理是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基础,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自己进食、独自睡觉、自己穿衣的能力;②训练儿童遵守交通规则和遇到紧急情况求救的能力;③培养儿童热爱学校生活,形成规律的学习习惯;④训练儿童听、说、读、写、算的能力;⑤发展儿童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帮助朋友、克服自我中心,养成关心集体和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3)培养坚强的意志:
儿童意志力是影响其日后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在儿童意志力培养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尊重儿童,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指导原则要具有适宜性、直观性、主动性、多样性、连续性、一致性和保教结合。培养方法可采用目标导向法、独立活动法、克服障碍法、表扬法、自我控制法等,以塑造儿童自觉、果断、坚定、自制的良好品质。
17.目前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哪些内容?
新生儿出生后应按规定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尽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新生儿疾病筛查内容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听力和视网膜病变等筛查。
(1)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新生儿喂乳3~7天,针刺足跟采集外周血,滴于专用采血滤纸上,晾干后送至筛查实验室,进行苯丙氨酸浓度测定。正常新生儿血苯丙氨酸浓度测定为0.06~0.18mmol/L(1~3mg/dl),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 >1.2mmol/L(20mg/dl)。
温馨提示
患儿一旦确诊,应立即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3~7天,针刺足跟采集外周血,滴于专用采血滤纸上,晾干后送至筛查实验室,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浓度测定。当TSH>15~20mU/L时,再进一步检测血清甲状腺素4(T 4)、TSH;如血清T 4降低、TSH明显增高即可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温馨提示
患儿一旦确诊,应立即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听力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2~3天,采用耳声发射法和(或)快速脑干诱发电位法筛查听力。初次筛查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查。当复查仍不能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诊断性脑干诱发电位和诊断型声导抗等测定。
温馨提示
一旦确诊患儿有听力损害后,应及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听力和语言等的康复训练。
(4)视网膜病变筛查:
对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采用间接检眼镜直接进行眼底检查。Ⅰ期病变隔周复查,Ⅱ期病变每周复查,Ⅲ期病变每2~3天复查1次,如已达病变阈值,3天内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治疗。
18.新生儿家庭访视的目的是什么?
新生儿家庭访视其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新生儿家庭访视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庭访视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庭访视次数。
19.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有哪些?
新生儿家庭访视内容包括:①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和预防接种情况;②观察新生儿居室、衣被、尿布的卫生情况;③体重测量和全身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④宣传和指导母乳喂养、正确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方法,对冬季在北方出生的新生儿应指导维生素D制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温馨提示
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到医院诊治。
20.目前我国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和内容包括哪些?
应按照各年龄期保健需要,定期到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检查,通过连续的纵向观察,可获得个体儿童的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趋势,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1)定期健康检查时间:
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检查1次,7~12个月婴儿每2~3个月检查1次,3岁以下的幼儿每6个月检查1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高危儿、体弱儿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2)定期健康检查的内容包括:
①询问儿童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史、家族史等。②体格测量(所有儿童均需测量体重和身高,2岁以内儿童增加头围和胸围测量,3岁以后每年测视力和血压一次)和全身体格检查。③采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对6岁以下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筛查。④根据体格测量和全身体格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一般情况下出生后6个月或9个月检查1次血红蛋白,1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1岁后每年检查1次尿常规;2岁后每半年检查1次大便常规。
温馨提示
对临床可疑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发育迟缓等患儿应作相应的进一步检查。
21.儿童生长监测的作用有哪些?
儿童生长监测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一套较完整的儿童系统保健方案,该方案利用儿童生长监测图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连续的测量与评价,可以直观的监测儿童体重生长的水平和速度,动态地观察儿童生长发育的趋势,早期发现生长迟缓现象。对生长发育有问题的儿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和干预。
(1)对营养缺乏的儿童:
从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食欲状况、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询问,以分析儿童营养缺乏的原因。鼓励母乳喂养,指导家长正确添加辅食,合理喂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解决能量不足或有关营养素不足等问题。在喂养指导的同时,每月监测儿童体重,继续观察体重增长的趋势。
(2)对感染所致体重增长减慢的儿童:
如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要针对感染的病因及时给予治疗。对反复感染的儿童,可选用增强儿童免疫功能的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力,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3)对由于照顾不当所致体重不增的儿童:
要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地改善居住和卫生条件,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积极防治疾病,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22.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儿童损伤或死亡,如窒息、异物吸入、中毒、跌落伤、切割伤、烧(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1)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存在的环境。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①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应注意防止因被褥、母亲的身体、吐出的奶液等造成窒息;②婴幼儿应防止食物、果核、果冻、纽扣、硬币等异物吸入气管;③婴幼儿居室的窗户、楼梯、阳台、睡床等都应安置栏杆;④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卫生,防止食物在制作、储备、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⑤避免儿童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毒蘑菇、含氰果仁、白果仁、河豚、鱼苦胆等;⑥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儿童内外用药应分开放置,防止误服外用药造成的伤害;⑦妥善放置沸水、高温的油和汤等,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儿童出入的门不要安装弹簧等。
(2)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警惕性: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环境和(或)用具不安全、技术不熟练、监管不当、态度不当、知识不足等;因此,家长、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必须对儿童意外伤害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导致儿童意外伤害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使儿童在家庭内外均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过度保护不利于培养儿童避免危险的能力,对有理解能力的儿童要尽早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在家中应教育儿童不能随意玩火柴、煤气等危险物品;外出时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不可独自或与小朋友去无安全措施的江湖和池塘玩水、游泳。
温馨提示
注意培养儿童自救的能力,如遭受外来人侵犯时拨打110,家中发生火灾拨打119,意外伤害急救拨打120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