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功能医学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什么是功能医学?这是功能医学学习者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功能医学是研究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平衡、功能失衡及疾病状态内在联系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基础医学为基础,处于临床医学的前端。功能医学概念最早由美国功能医学院系统提出后逐步完善发展起来。想要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功能医学理论,就难免要谈到人类的起源。
人类在宇宙中的出现,完全可以说是宇宙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偶然产物。宇是一个空间概念,宙是一个时间概念,故无论是从时间上分析还是从空间上研讨,人类的出现和存在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点,空间上极小和时间上极短。在宇宙之中,人类是非常渺小和孤寂的。但在这个点的世界里,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从单核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进化而来。既然是自然所造,所构成人体的材料和法则就具备其自然属性,换言之,即构成人体的材料成分都是自然界已有的,不同材料的比例同当时人类出现时的地表成分有其一致性,所以人类的生命活动也必然遵从自然法则,方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如果构成人体的材料成分和比例被改变,那就违反了自然法则,自然造成人体的损害。当人类广泛开采矿产资源,大量制造数以万计的化合物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农作物及畜牧业高产,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及土壤,改变了地表元素的比例,人类的自然属性遭到破坏,健康自然无法保障。
所谓的生命的健康状态从本质上来讲,是“机体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的内在的运行和谐有序性”,理解了这点,我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疾病。生命的疾病状态和身体不适本质上是“机体的这种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的和谐有序性被破坏”所导致的。从微观上讲,我们发现身体健康出问题时,一定是机体细胞内外物质生化代谢出现了紊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功能平衡遭到了破坏。所以如果想彻底恢复健康,那就应该是“完全恢复生命体空间和时间上的这种和谐性和有序性”,从源头上根除病因。这和我国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一致。
功能医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维持机体功能的平衡或者如何恢复被打破的机体功能平衡,以达到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功能医学的诞生和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密切相关。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医疗工作者在可掌控的范围内,接受的巨大挑战是为紧急状况(外伤和危及生命的疾病)提供医疗救助。人类经历了两次卫生革命的阶段。第一次卫生革命主要是针对传染病斗争。有史以来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其传染性强、流行面广、迅速致命的特点,曾在人类历史上造成多次大规模居民死亡。即使慢性传染病如麻风、结核,亦曾使人群大批病残或丧命。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传染病的斗争到20世纪后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各种疫苗、菌苗的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应用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天花于1979年在全球根绝和脊髓灰质炎于2005年被消灭为重要标志,医学工作者们认为传染病已得到控制,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随着知识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百年前人们不敢相信的治疗手段开始被应用。器官移植、残肢接复、生命支持系统、新型药品、感染控制程序、腹腔镜探查术以及其他微创手术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创伤等急性威胁生命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使生命得以延长。但在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70年代以后,影响人类健康状况的其他因素已经取代紧急状况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这些因素包括与日俱增的高压力环境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污染的空气、水、土地等。这些经受污染的空气、水、土地可能会生产出危及生命(或是危险的)的食物,生产力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带来的过度消费,造成的机体能量过剩(肥胖率增加)但营养失衡,支离破碎的家庭和社会联系(社会隔离)等等,这些因素致使我们的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固有功能平衡被打破,造成机体的不适及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出现。于是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开始过渡到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滥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老年期的疾病。这些疾病成为了流行病,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斗争就是从20世纪后叶开始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当前的重点。
而传统的医学内科学在诊断治疗这些疾病时则显示出了其固有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内科学是在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它从生物学因素出发,着重于个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当病人的机体能够确诊,或者说当病人的症状足够严重的时候,传统医学才习惯于给病人以临床干预。也就是说,传统医学内科学医生眼里往往只有疾病、症状和体征,及如何应用药物快速减轻病患的症状和不适。医务工作者们关注的是如何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快速明确的诊断,缺乏对病人的整体认识,而对疾病背后那些引发疾病症状的潜在危险因子则更是熟视无睹。这样的情况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将病人和药物捆绑在了一起,医生只能经常用药物干预来暂时维持病人的健康状态。如此这般,治疗疾病也就变成了“得什么病,吃什么药”的照本宣科。
美国著名生化营养学家杰佛里·布兰德博士(JeffreyBlandPhD),在其老师鲍林博士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弥补传统医学内科学的不足,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创立并发展了功能医学模式。1993年,布兰德博士与一群医学各领域学者,在美国华盛顿州,成立了全美第一所应用“功能医学”模式的医学教育机构——“功能医学研究院”(IFM),研究治疗及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宗旨是让更多的人通过提升健康意识来获得更幸福、健康的人生。与此同时,病因研究的成果推动了功能医学检测的发展,随后,首个功能医学检测中心—Genova实验室成立。1998年,布兰德夫妇决定捐赠IFM出来成为一个非盈利性国际机构,目的是回馈社会和让更多人受惠于功能医学。自从1992年起,IFM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国际功能医学大会,有超过3500位健康专业人士参加,参加者包括许多的诺贝尔获奖者。IFM也已经赞助超过十二个国家的功能医学大会,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马来西亚、中国和中国香港等地。IFM已经被允许纳入美国继续医学的教育(ACCME)的课程和继续教育的教材,也能由此累计医学教育的学分。2009年2月26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医改法案把“功能医学”这朵医学奇葩纳入现代主流医学中,使其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卓越的贡献。至今,美国功能医学院已培养十万余名功能医生。该中心包括了医生、自然疗法师、护士、医学工程师、营养学家和营养生化学家。
功能医学是一种运用动态的方法评估、预防、治疗慢性疑难杂症的新兴医疗模式。功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器官功能的长期减退是导致人类患上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纠正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障碍来改善病人的健康。
功能医学医生不仅可以在病患表现出疾病的时候帮助他们,也可以在机体出现异常的早期(或是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就采取有效的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危害和影响。功能医学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会通过维持机体基本生理过程来保障器官组织的功能平衡。这种初衷决定了功能医学坚持的是重塑机体健康和功能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简简单单控制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二、功能医学和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的关系
功能医学并不是一门新兴的医学,不要人为地把功能医学和医学及临床医学割裂开来,认为功能医学可以脱离以往的传统医学知识。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发现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的学科。医学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所探索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展。目前,现代医学已逐渐分化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四大领域。
1.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等干预对人体所起的作用的学科。它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例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以及行为科学等一系列学科。
2.临床医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的规律、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传统上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和口腔医学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上述学科进一步分化为门类众多的专业学科。例如内科学分化成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学、营养和代谢病学、风湿病学、老年病学等专业学科;据报道,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形成了由24个领域51个专业所组成的临床医学体系。临床医学的专科化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分科过细也有不利于患者就诊和进行综合防治的负面结果。因此,在发达国家,发展专科医学的同时,也注意发展集健康促进、常见病防治和康复服务于一体的,面向初级保健的全科医学。
3.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及其预防措施的学科,现已发展成独立的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医治患者于既病之后,后者是预防疾病于未病之前,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预防医学对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所付出的代价低,所获得的效益高。因此,在医学发展到目前阶段,预防医学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认识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康复医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病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康复医学是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而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功能医学则是立足于基础医学理论,从属于临床医学范畴,是临床医学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处于临床医学内科学的前端。它有着自身一套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并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始终。如果把功能医学定性为一门完全的新兴学科,则是割裂了它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联系,使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功能医学和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观点有共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从人体最基础的功能平衡变化去研究机体的最终外在表现,通过帮助人体恢复最初的平衡状态而帮助恢复患者的机体健康。二者的区别在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诊病方法为“望、闻、问、切”,而功能医学的诊病方法为“望、闻、问及生理生化仪器的客观检测”。现代临床医学更注重从患者的症状、体征迅速做出某个疾病的诊断,往回逆推疾病成因及机体初期变化,这样难免陷入各种因素反复作用、不断叠加形成的浩如烟海、无穷无尽的变化及表现(症状及体征)之中去,容易造成逆推停留在某个点上即停止,坠入到“舍本求末”的误区中,耗时费力。但这绝不是说传统医学内科学不重要了或是错误的,而是依然非常重要,在许多疾病的急、危、重期,还得主要依靠传统内科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功能医学此时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功能医学和传统医学一样,在疾病的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三、循证医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功能医学的进步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1994年,Sackett教授在英国牛津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他主张临床医生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任何医疗干预都要建立在新近最佳科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临床决策的科学化,他将医生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与科学的证据结合起来,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诊治。而功能医学的本质是不仅仅获得患者疾病名称的诊断,更要了解是机体什么方面的功能失衡造成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并且找到恢复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失衡状态的方法,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康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功能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使得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了分子水平。2003年4月30日我国和美、英、法、德、日等国所完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细测序工作,为阐明基因如何在决定人类生长、发育、衰老和患病中起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也为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来认识遗传性疾病和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条件。同时医学研究也从基因组学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高通量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应用,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动态深入的综合信息。开展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基因和抗病基因。生物信息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表达谱系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和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等的应用为现代内科学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提供一个功能环境,在不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DNA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而通过控制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信息,改变其基因表达,从而使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内科疾病的实验诊断学有了长足的进步。高效液相层析、放射免疫和免疫放射测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学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完善,使测定体液中微量物质、免疫抗体、药物或微生物的DNA和RNA成为可能。单克隆抗体制备成功又把高度专一性的分析技术推进一步,为实验医学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临床生化分析向超微量、高效能、高速度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有每小时能完成300份标本、20项指标的多道生化分析仪。实验诊断技术的革命,为功能医学七大生理失衡理论建立了扎实的诊断基础,促进了功能医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其普及速度。
四、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功能医学医生
1.切实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
功能医学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以基础医学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伴随着人类疾病状况的主要特点发生变化及科技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所以学习功能医学和学习临床医学一样,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医学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功能医学为患者解除病痛。
2.要从“问”和“闻”上下工夫
功能医学属于循证医学,它需要发现和找出造成机体功能失衡的原因的确切证据,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例如美国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大约5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0%与环境有关(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20%与遗传、衰老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有10%与卫生服务的缺陷有关。所以功能医学需要找出导致机体功能失衡各方面因素。出于此种目的,功能医学建立了自己的矩阵问诊范式,要求每一名功能医生全面掌握此问诊方式并且认真聆听患者的方方面面信息,科学而系统地总结出患者的机体功能失衡因素,就此提出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方案。由此要求每一位功能医生需要养成像侦探一样规范化的问询能力和像心理治疗师一样的聆听总结能力。
3.须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情怀
医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又是一种“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特殊职业,它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文情怀素养、较高的道德情操来支撑。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大医精诚”里指出“医乃仁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是愿普救含灵之苦”,故只有如此,方为合格医者。当今时代,权、利诱惑无处不在,医道艰难,只有能抵御诱惑,时刻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秉承“上医治未病”理念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功能医生。
4.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的好习惯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今天尚处于混沌未知的领域,明天就有可能被剖析的清清楚楚。所以作为一名功能医学医生,一定不要抱残守缺,一定要紧紧追随现代科技的发展,用最前沿科学知识结合功能医学理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另外,功能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同一种疾病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这就需要功能医生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低廉的成本,为患者解除疾患。
总之,编写本书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功能医学”学习者对功能医学的概念、产生背景、原则和失衡理论有一个总体了解,以帮助学习者初步掌握“功能医学”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在“功能医学”理论指导下,帮助内科医生学习扩充并更新以前了解的基础医学中部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知识。再次,功能医学的推广,相信以后在减轻慢性病损害、降低整体医药费用的支出、转变人们健康理念、控制药灾药害等方面一定会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希望能够帮助内科医生建立起这样一个思维架构:在患者致病因素中饮食、营养、环境中的毒素暴露这三方面因素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都能够通过一些生化介质的复杂而多样的活动机制而影响机体的病理症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它们的深刻理解是理解“功能医学”的关键,解释这些机制也是本书的一个关键目标。

编者

2016年7月